借助“主问题”解读文本

2015-02-02 17:20朱红灿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主问题陋室设置

朱红灿

传统的“串问式”教学法——整节课一问到底,依靠琐碎的“问”来推进学生学习活动,很难让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与思维活动空间。巧妙精彩的主问题设计教学法,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纯正浓香的语文味。

一、主问题的界定

所谓“主问题”就是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提问或问题(余映潮语)。和传统阅读教学相比,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主问题”既是对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的改造和创新,又是对阅读教学课堂活动方式的改造和创新。它表现出四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主问题”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综合考虑而设置的问题,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理解教材、自我领悟的平台。第二,探究性。“主问题”对学生理解课文,以及课堂教学过程都要有内在的牵引力,并能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第三,合作性。“主问题”往往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抛出主问题后,学生之间肯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需要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第四,开放性。“主问题”设计的落脚点并不是在问题的答案上,而是通过“问题”的提出,指导学生积极地读书、思考、感悟、表达。所以“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让学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

二、主问题的设置

主问题的设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受教师们的关注,主问题往往是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对课堂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近几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设计主问题。

1抓住主要矛盾设置主问题

一篇看似简单的文章,如果处理不当也会肢解的繁琐,教的冗长。

案例1:八年级《陋室铭》,该文只有短短81字,9句话,如何在疏通文字后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思想?

第一次设计了四个问题:

(1)“这是一间怎样的陋室?

(2)作者是如何描写它的简陋呢?

(3)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4)身居陋室,作者却不感其陋,这是为什么呢?”

逐句逐行的分析,按部就班,略显拖沓,散乱,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第二次设计一个主问题:你认为这间房子到底“陋”还是“不陋”?

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分为两队辩论,他们轻松愉快地走进文本寻找答案。这样,在疏通文字,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能把陋室的环境描写,陋室中的人,陋室中的事,甚至把后面的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进行比较思考,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老师将答案加以整合,“陋”还是“不陋”关键看主人的追求,在追求物质的人看来是简陋的,但在有远大志向的人心中它是“不陋”的。从而引出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品德情操。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这巧妙一问,正如一条明线,串起了文本的一个一个点,学生主动思考了问题,争辩激烈,思维不断深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枯燥的文言文教学顿时生动活泼起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也得到了体现。和第一次的四个问题相比,效果好多了。

2抓住关键词、句设置主问题

关键句往往是文章的题眼,主旨句,画龙点睛之笔,一般都有深刻含义。抓住这些句子,往往会有提纲挈领、事半功倍的作用,对学生较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有很大地帮助,特别是篇幅较长的文章。

案例2:鲁迅的《孔乙己》。

关键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围绕关键词“大约”、“的确”这组看似矛盾的词语,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到依据。

学生深入围绕着关键句,认真研读课文,每位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通过合作的方式,探讨、分析、解决了问题。这样全文内容便和盘托出,重点内容一目了然。

案例3:杨绛先生的《老王》。

关键句: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教师补充文革时期的相关历史背景材料并提问:句中的幸运和不幸者分别是谁?最深的愧怍来自哪里?

这一主问题抓住了纲目,文章思路一目了然,顺藤摸瓜,解读文本就轻松愉快。因此,教师不再是老四样,作者、背景、字词、内容解析,按部就班容易导致学生精神倦怠。

3抓住课题设置主问题

课题如文章的眼睛,上课时如果能巧妙利用课题,或作为引子,就能打开教学思路,或直入主题,解读文本。

案例4:曹文轩的《孤独之旅》。

教学设计中可抓住题眼“孤独”,从如何产生“孤独”看起,跟着他体验“孤独”,最后他是怎样克服“孤独”的,明确“孤独”对他成长的意义。分析杜小康这一成长中的少年独特的心理活动“孤独”,最后总结“孤独”这一人生的特殊感受,不能说它只属于消极,这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环境不得不面对的一种心境。

就学生对这种感觉应该是熟悉而陌生的,自然入境,进而触动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文本产生共鸣。如果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从情节、环境、人物去认识未免太机械老套了,淡化了主题“孤独”,变成了零碎肢解。

三、实践与思考

第一,主问题的设置需要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有较高的教材领悟能力和驾驭能力。

第二,主问题的设置内容需要宽泛。它不仅仅局限于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还可以是文章的写作手法、构思等。如学习《百草园》时,可以设计主问题:百草园寻“乐”(“乐”在色彩丰富、有美味、动物多、静物多、声音动听、意境美、趣事多等)或百草园寻“美”(“美”在一字传神、生动形象、词语搭配恰当、修辞手法、写法等)。

第三,主问题设置前,需要补充相应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从而让“主问题”这条线能穿起一颗颗珍珠,否则,学生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建议中提出: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可以说,主问题设计与这一要求不谋而合。如果能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主问题设计,用精、少、实、活的问题激活课堂,真正落实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市环山中学(3114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问题陋室设置
风 月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母 校
桂花
方寸天地
“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提纲挈领,有效设计阅读“主问题”
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