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香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临床分析
郭春香
目的 分析评价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136例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心包穿刺术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心包积液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包积液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11.7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并发症少,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
结核性心包炎是一种较为重症的结核病, 约占我国心包疾病的40%~66%[1]。心包积液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大量的心包积液能够造成心包填塞甚至危及生命。心包穿刺术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 但是反复多次的穿刺治疗具有较大的难度和风险性, 文献报道, 其导致的致命性并发症高达11.4%~20.0%[2]。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风险性.2011年1月~2015年1月本科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进行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的治疗, 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本科收治的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8例。其中对照组男41例, 女27例, 年龄34~73岁, 平均年龄(42.7±15.6)岁, 病程3~48个月, 平均病程(18.6±7.9)个月;观察组男37例, .31例, 年龄31~76岁, 平均年龄(43.2±16.1)岁, 病程2~54个月, 平均病程(17.9±7.4)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心包穿刺术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术前应用彩超进行穿刺部位的准确定位, 患者取平卧位, 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穿刺部位, 穿刺针连接注射器保持负压状态进针, 待抽出积液后停止进针, 置入导丝后拔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扩张管进行通道的扩张, 沿导丝送入中心静脉导管, 使其保留心包腔内10~12 cm, 退出导丝后进行引流管的妥善固定, 远端接引流袋进行引流。
1.3 观察指标 详细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心包积液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发生的不良反应, 并进行两组间相关指标的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5.7±1.4)d、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7.6±1.7)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包积液消失时间(8.8±2.1)d、对照组患者的心包积液消失时间(10.6±2.5)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2.4±3.6) 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5.2±3.8)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1例、胸膜反应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 对照组患者出现感染3例、胸膜反应2例、气胸1例、急性肺水肿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9%,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有效的消除心包填塞症状和预防缩窄性心包炎的形成是目前治疗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的关键[3]。传统的心包穿刺术虽能够达到减少心包积液量和缓解心包填塞的症状, 但是无法一次性完成治疗, 反复穿刺对患者的损伤较大, 同时发生气胸、心肌损伤、心包反应和心律失常的风险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加而明显升高[4]。国内相关研究报道[5],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一方面能够避免反复多次的重复穿刺造成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出血以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出现, 另一方面由于导管材质柔软并具有弹性, 避免受压导致的引流阻塞,同时有利于对积液的彻底而平稳的引流, 易于心包填塞症状的快速改善, 有效的降低缩窄性心包炎发生的风险。本组临床研究中,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治疗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的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心包积液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应用心包穿刺术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 显著的低于对照组11.76%(P<0.01);与徐红书[6]获得相同的研究结果, 进一步说明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较心包穿刺术能够更确切的达到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并发症少,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1] 朱雪峰.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治疗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3):39-40.
[2] 杨梅, 王勇.105例结核性心包炎的治疗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4.19(9):1649-1651.
[3] 刘建新, 李少华, 安丽峰, 等.中心静脉穿刺管置管多膜腔引流术应用分析和体会.山西医药杂志.2011.40(8):810-811.
[4] 文国英, 文海萍.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在心包积液患者中的应用.微创医学.2012.7(6):690-691.
[5] 程宏伟.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与普通心包穿刺术效果比较.青岛医药卫生.2014.46(3):221-222.
[6] 徐红书.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2013.15(3):6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5.059
2015-06-23]
110000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