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

2015-01-31 13:03曾学龙
职教论坛 2015年35期
关键词:德性民办立德

□曾学龙

立德树人视域下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

□曾学龙

立德树人视域下民办高职院校的德育创新,需要从创新协同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入手,立足点是通过成就德育来开发高职学生的德性潜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关键点是引领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用其指导自己实现成才发展的理想追求;着力点是构建协同育人的成就德育新机制。

立德树人;民办高职;成就德育;育人机制;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论述,特别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创新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在成就德育理念的引领下创新育人机制,努力实现“协同育人、成就学生”的德育境界。

一、找准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立足点

成就德育理念认为,走向成才、实现自我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高层次需求,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满足学生的需求,使之充满人文关怀和哲学关爱。因而,通过实施成就德育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立足点,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教育工作讲话的着眼点。

成就德育,就是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协同育人的德育机制而实施的以开发学生的德性潜能为重点,进而达到成就学生,使其获得成就感并促进学生德性素养提高的德育实践。成就德育的本质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自身蕴涵着的德性潜能挖掘出来并转化成对社会对自己有用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促进自身的智慧潜能与其他潜能得到开发的过程。从理论上说,每个学生都蕴涵着德性潜能、智慧潜能和其他潜能,但能否挖掘出来并转换成对社会有用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取决于学生对自身德性潜能的认识与把握,也取决于学生本人对自身潜能开发的信心以及潜能开发规律的自觉把握,还取决于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内在潜能的发现与自觉程度。德育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德性潜能并引导学生增强自身潜能开发的信心,把握开发德性潜能的规律。对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引导高职学生在认识和开发自身德性潜能的实践中,体悟到科学真理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其成才发展的价值,并在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下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实现自身的成才发展。成就德育不仅强调开发大学生的德性潜能,还特别强调通过教育增强学生开发自身潜能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德性是人内在的心性品质,是人对与自己、他人、社会和自然等系列关系的积极把握[2]。德性因素包括人的思想政治观念、思想道德意识和道德精神等。德性潜能,则是指人先天具有的“向善”的潜在能力即人性中潜在蕴含着的良知与善性。从现实看,人性中的确有“向善”、“向上”的渴求与潜在能力,表现为希望自己有所成就并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通常会以上进心、正义心、责任心等具有人性美的德性因素表现出来,这在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青少年的这种德性潜能得到开发,并体现为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的上进心时,这种潜在的德性就会以利他向善的形式体现人性美的意识与行为显现出来,表现为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观念、思想道德意识和道德精神等德性因素。反过来,这种德性潜能不去开发,就有可能退化,甚至有可能以人性丑的形式表现出来。

观察高职学生的成长过程,可以发现,他们的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确立,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而从自发走向自觉,离不开德性潜能开发这个中间环节,恰恰是上进心、自信心、正义心、责任心、关爱心、奉献心以及创新精神等基本德性潜能的开发对青少年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了催化作用。对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来说,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而这正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问题。事实上,这些德性因素对人的成长好比化学中的微量元素,虽然量不大,但作用非常明显。就像炼钢一样,人才的锤炼同样要添加上述德性因素之类的微量元素。这些德性因素在平时看起来不显眼,但却是高职学生成长的关键要素。没有自信心,人就不会有上进的激情与动力;没有社会责任感,为人处事就会让人不放心;而缺乏关爱心,人就会变得冷漠无情;缺乏克制心,就很难抵挡住诱惑;缺乏奉献心,人就会变得十分自私;而缺乏创新精神就不可能有新的发现和发明。可见,要提高民办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就应当从开发和转化学生的德性潜能起步,着力开发像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潜能,而这恰恰是成就德育最关键的工作。

此外,强调德性潜能开发,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理解“立德树人”的意义,改变传统的开发人的潜能的理念。现代教育非常注重人的潜能开发,但以往人们对智慧潜能和艺术体育潜能的开发比较重视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而对德性潜能的开发却缺乏应有的重视。事实上,只有真正将人的德性潜能开发出来,才能促进其他潜能的开发,也才能真正把人树起来。也就是说,树人必须立德,离开了立德,树人就没有灵魂,就会失去方向。同样,立德是为了树人,离开了树人的德育,就很难取得应有的实际成效。

有鉴于此,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尤其是促进学生德性生命的持续发展和幸福生活的提升,即要从人的整个精神生命发展的过程来把握教育的目的和学生的发展。将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渗透到学生德性潜能的开发上,注重从知行结合的层面开发影响学生成长的最基本的德性潜能,并通过这些德性潜能的开发来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与精神正能量。

二、抓住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键点

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通过育人机制的创新达到成就高职学生的目的,关键点是引领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用其指导个人实现成才发展的理想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它揭示了当代中国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即要靠马克思主义铸魂,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动力,靠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观念为支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国家、民族的发展需要这种价值支撑,个人的发展尤其是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样需要这种价值支撑和精神动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正能量,引领新风尚,就能为民办高职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职学生铸魂,也是青年发展规律的要求。青年的成长首先是在适应社会、面对现实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目标追求、价值理念及人生动力进行选择,但在选择的过程中,青年学生往往容易看到社会存在的问题却看不清社会的主流而发生理想信念的动摇,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实。从现实看,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但我们正在实现中国梦,全面小康社会正在向我们走近。而我们这个社会又是一个共建共享美好家园并逐步实现公平公正的社会,是一个靠人民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社会,更是一个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社会。因此,必须引导高职学生看到这个现实,使他们以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去拥抱这个社会,去投身社会主义幸福家园的建设,并在这之中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所在。而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恰恰为民办高职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使他们找到了个人理想追求的立足点,这就是把个人的目标追求落实到职业劳动中,融汇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才会有自己的美好前程。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讲清的道理,也是民办高职学生成才发展的关键所在。

同其他高校的学生比,民办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拥护改革开放,愿意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奉献青春才华。但由于他们的入学起点与公办高职学生有差距,导致一些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思维反映能力参差不齐。加上受民办高职院校自身办学条件的制约,使得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这就要求民办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自信心、责任心、服务意识的培养,强化他们的奉献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回信中提出了“珍惜美好时光,砥砺品德,陶冶情操,刻苦学习,全面发展,掌握真才实学”的殷切希望,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考察中又对大学生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谆谆教诲中可以看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铸魂,就要注重砥砺品德,陶冶情操,就要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就要注重实践,敢于追梦;尤其是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这不仅是对广大学生的希望,也是对高校德育的要求。因此,民办高职院校要从全球化的视野着眼,从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着手,引导学生确立追求科学真理的基本信仰,确立报国为民的基本人生态度,形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有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法纪意识等基本意识,掌握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把握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着力点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求在构建协同创新的育人机制上着力,努力实现“协同育人、成就学生”的德育境界。

(一)协同创新育人机制的内涵与本质

协同创新的育人机制就是整合学校内外德育资源,调集学校内外各种德育力量,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育人积极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机制。其突出特点是“协同育人、成就学生”,其本质是德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与优化。

协同育人机制的提出,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高校德育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高校德育进入了协同育人的系统工程时代,民办高职院校应该学会整合社会德育资源,按照德育系统工程的要求,构建协同育人的德育机制。二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使青少年的思维进入了一个感性化的时代,需要调整德育思维,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基本德性素质的开发与培育。

(二)协同创新育人机制的构建

协同创新的育人机制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从微观上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又要发挥其与专业教学、实践教学和平时学生管理与思想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聚焦点在于从不同的层面着力,激发受教主体在立德树人上的文化自觉。从中观上看,必须坚持发挥民办高职院校党团组织在学校德育中的主导作用,又要挖掘民办高职院校董事会的德育资源,充分整合校内外的德育资源,实现校内外层面的协同育人,包括借助本科院校和国家级高职示范院校的德育资源甚至是外校学生的德育资源,也包括挖掘民办高职院校校友的德育资源甚至是受教主体自身的德育资源,还包括有特色的校园德育文化生态的建设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氛围的形成,聚焦点在于通过学校内外各种德育资源的整合,优化民办高职院校的德育资源,真正形成“党委领导、董事会决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协同作战、教职工与学生全员参与”的协同育人合力。从社会层面的宏观上看,必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德育化的育人机制[4],包括营造立德树人的法律环境、制度环境与舆论氛围,调配立德树人的德育资源,打造立德树人的资源平台,对接家风传承的家庭教育,聚焦点在于破解社会德育化的阻力,形成立德树人的评价导向机制。

(三)协同创新育人机制的运作

首先,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对这种育人机制的创新要认同,在思想观念与教育状态上要从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中转换过来。如树立立德树人、成就学生的战略意识及道德教化的育人理念,树立开发与整合德育资源的意识,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各个层面立德树人的执行力和创造力。

其次,要创新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立足于信息化时代和民办高职学生注重实践、关注现实的思维特点,精炼理论教学,强化实践环节。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将理论讲授法、互动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有机结合,联为一体。在“吃透两头(教材与学生思维特点)、把握三点”(难点、热点与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以及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运用,激活课堂气氛,达到条理层次清晰,说理深刻透彻,互动充满情趣,语言生动幽默,过程具有美感,课后回味无穷的效果。

再次,要创新民办高职院校的德育文化生态。如统筹校园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铸就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中国之魂,营造充满师生之情、同学之情的爱心氛围,使校园精神文化有提升,环境文化出精品,行为文化出成果。让学生在优美高雅的爱心环境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与熏陶。

此外,要创新民办高职院校的德育方法。要根据以人为本与主体激发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主体激发的道德教化和主体间共生的道德教化及授之于渔的道德教化,重视对受教主体的道德认识启发、道德自觉激发与道德实践诱发[5],多采用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确立成才目标,掌握是非判断方法,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思想共鸣和情感认同的效果。特别是要倡导大学生开展和参与集体公益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培育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要大力加强民办高职院校的网络德育,建立网内网外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使成就德育进网络、进微博、进微信、进Q群,进而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 1 版):35.

[2]冯光.解读人的德性潜能[J].嘉兴学院学报,2005(4):107-110.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8/c_126477806.htm.

[4]李小鲁.论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J].中国德育,2007(5):18-20.

[5]陈丹雄.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困境及其破解[J].思想教育探索,2013(2):21-23.

G715

A

1001-7518(2015)35-0019-04

曾学龙(1952-),男,江西宜春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农村社会发展。

2013年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课题“‘四准’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基础’课为例”(编号:粤教思2013—36),主持人:曾学龙;2015年广东省高校德育创新项目 “产教融合视域下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协同育人创新探讨”(编号:2015DYYB008),主持人:曾学龙。

责任编辑 肖称萍

猜你喜欢
德性民办立德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