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艾 祝志勇
构建产业学院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专业建设机制研究与实践
□黄 艾 祝志勇
以专业群对接行业企业,或产业园区,或区域经济,构建形式多样的产学研联盟群,在联盟群运行与发展的基础上择优组建产业学院,实现资源共享,深化政行企校协同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
专业群;联盟群;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通过近五年来的实践探索,学校校企合作由最初的专业对接企业(点对点形式),逐步发展到专业群对接产业链 (线对线形式),再发展到产业学院(面对面形式)阶段,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人才协同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学生就业创业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探索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累一定经验。
学校自从宁波大学剥离独立设置以来,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内涵深度与广度经历了递进式的三个阶段:
(一)专业对接企业
以专业为单位,与相应的行业企业合作,以签订接受学生实习协议书为契约,重点解决学生岗位实践、毕业实习问题。合作内容比较单一,专业数量多合作单位散,合作企业变动频率较高,企业受益较浅,可持续性较差。
(二)专业群对接产业链
1.构建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产学研联盟群。针对学校专业类别较为分散、行业较多等特点,在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组建了贸易物流、财会金融、旅游会展、城市园林、创意设计、智能信息、城市建设与管理等7大专业群。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研发、合作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产业链——行业——专业链为主线,以“共享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以联盟章程为契约,以专业群龙头专业为引领,学校牵头先后组建了宁波城市园林产学研联盟、创意设计产学研联盟、宁波旅游会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联盟、宁波南部新城服务外包产学研联盟、商贸职业教育联盟、宁波鄞州会计产学研联盟、应用外语职业教育产学研联盟7个联盟;以深化中高职衔接、服务职工培训及市民终身学习为目标,加强现代职教体系构建,建立了中高职教育、技术培训2个联盟。联盟群涵盖贸易物流、财会金融、旅游会展、智能信息、服务外包、文化教育、创意设计、城市园林、城市建设与管理等产业领域行业主管部门20多个、行业协会10多个、行业龙头企业300多家、中高等院校40多所,形成了一个具有多功能非营利的区域性、行业性、协同性产学研联盟群,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
2.依托联盟群协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联盟群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行业龙头企业资源优势,全面促进和完善学校“素质引领、校企一体、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如财会金融专业群形成了基于公司制的“三平台、四拓展”人才培养模式,智能信息专业群形成了以能力递进为核心的“1551”平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等。通过联盟群企业单位,增进校企互信,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校企共建“双师”教学团队;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材;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300多个,共建“厂中校”、“校中厂”,充分满足学生顶岗实践。近年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合作开发教材、订单培养人数、就业率等居全省前列,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据全省第三。
3.依托联盟群服务产业发展。产学研联盟以高职院校主导、政府与行业协会指导、企业参与的运行模式,通过服务区域、共建园区、搭建平台等多种形式多途径服务产业发展[1]。
(1)共建产业园区。创意设计产学研联盟联合行业企业与东钱湖管委会共建宁波东钱湖211创意园区。联盟集聚成员企业助推创意园区发展,创新设计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课堂教学、专业实践、就业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
(2)服务区域产业。宁波南部新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产学研联盟、鄞州应用外语产学研联盟、鄞州会计产学研联盟,紧紧围绕学校所在地鄞州区产业发展,发挥“地缘”优势,密切联系区政府和企业,以联盟群覆盖对接区域产业,以龙头优势专业对接服务企业,助推区域整体产业发展,实现地方性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3)搭建行业服务平台。旅游会展产学研联盟成为宁波市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基地,为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旅游会展人才,深化景区、旅行社、酒店、会展、等产业链之间的协同合作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宁波市旅游会展产业的发展;商贸职业教育联盟为培养宁波市外贸物流专业人才搭建平台,缓解了宁波市外贸物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宁波城市园林产学研联盟集聚了市园林局、林业局、风景园林协会、园林绿化工程及设计公司、苗木种植龙头合作社、中等职业学校等政、行、企、校,在人才培养、政策咨询、师资共享、特色培育、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领域实现深度合作。培训联盟积聚全市15家培训机构,培训行业企业职工数万人次,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中高职教育联盟凝聚4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为中高职衔接、现代职教体系构建探索和实践奠定基础。
(三)多形式组建产业学院
以龙头专业为引领,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组建的城市园林、旅游会展、创意设计等9个产学研联盟形成了一个联盟群,搭建了政、行、企、校合作的有效载体和平台,联盟群积极发挥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培训、信息交流等作用,创新政行企校合作模式,形成高职教育服务产业、行业的“城院模式”。但是,因联盟群参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众多,合作内容十分广泛,却在校企合作的深度受到一定的制约。如何在产学研联盟群有效合作的基础上,探索一种校企深度合作有效途径?根据已成立的九个产学研联盟运行情况,选择校企合作较好的龙头企业及相关行业组建“产业学院”,先后成立了“滕头园林学院”、“九龙物流学院”、“视觉东方学院”、“宁波旅游学院”,产学研联盟群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往更高更深层次递进式发展。
(一)产业学院组建总体思路
在产学研联盟群有效运行的基础上,以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的重大政策与实践问题的需求为导向,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以专业群为纽带,培育和建设新的校企合作平台;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校企融合、合作共赢、示范辐射”的指导思想,遵循行业、企业、学校“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权责共担”的原则,单位隶属关系不变,联合有关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参与,组建若干个基于专业群的产业学院,在学校、行业和企业之间实施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合作,共享合作成员设备与设施、技术与信息、教学与实习、师资队伍、生产基地、就业创业等优势资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批技能型人才。
(二)产业学院组建形式与机制
产业学院组建不拘泥于形式,目标是更好地能为人才培养、服务产业等需要,可以与政府主管部门合作共建,也可以与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等,形式及运行机制灵活多样。
1.与政府主管部门联合共建。与宁波市旅游局共同组建了“宁波旅游学院”,其运作模式为:由政府行业机构宁波旅游局发文并牵头成立,在学校挂“宁波旅游学院”牌子,实行二级管理运作模式。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市旅游局、市教育局、学校和相关行业协会等单位组成,负责学院建设和管理的重大问题决策。学院的建设与管理主要由学校负责,宁波市旅游局、宁波市教育局将根据建设需要,以建设相关政策环境、委托工作项目、提供合作经费等方式给予支持,理事会成员单位以整合提供培训资源、提供实践实训条件、合作促进就业等方式予以支持。
2.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联盟一种新形态,针对产业技术进步需要,如何选择联盟合作伙伴,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有效的联盟治理,以降低联盟风险和保持联盟稳定性,发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优势,已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2]。与园林行业龙头企业浙江滕头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滕头园林学院”。该学院是一所校企双方合作共建的非营利、不具备法人资格的虚拟产业学院,依托景观生态环境学院办学条件,以企业投资为主体,分别在企业和学校设立主副两个校区,校企共建共管,实行联合办学体制,旨在为高职在校生实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改革和为行业企业员工继续教育搭建平台,“滕头园林学院”理事会会长和院长由滕头园林公司董事长担任,院长由企业总经理担任、执行院长由学校环境学院院长担任。企业出资1000万元设立“滕头园林学院”发展基金,每年从基金收益中提取不少于30万元经费用于实训设施建设、员工培训、科技开发、学生奖学金等。
与贸易物流龙头企业浙江九龙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九龙国际物流学院”,其运作模式为企业设立2000万元专项教育基金。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长兼院长均由企业董事长担任。学院设两个校区,主校区设在企业,共享企业设备、软件、技术、业务、人员等优质资源,开展学生专项技能训练、综合实践、顶岗实践、职业素养等教学与实践。副校区设立在学校,共享校内实验实训室、师资等教学资源,开展学生基本理论、基本实践技能的教学与实践。根据外贸物流行业企业岗位人才需求规格,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企业员工整体素质。
3.与行业协会联合共建。在创意设计产学研联盟的基础上,与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合作成立了以东方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视觉东方艺术学院”,该学院采取行业、企业、学校投资共建、政府搭台引导、市场化运营、学院与企业主导的运营模式。视觉东方艺术学院建设目标是:以漆艺、陶艺、首饰制品等工坊,服饰、礼品开发等研究所为载体,建成集视觉东方艺术博物馆、非遗体验馆、创意产品展示中心等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区。
组建基于专业群的产业学院是为校企深度合作创建一种新的有效平台,实现彼此间合作由松散型转变为紧密型,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产业学院办学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产业学院丰富了人才培养模式
“产业学院”不仅实现了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基本目标,更是将合作培养人才成为企业的一种责任,在实践中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贸易物流专业群形成了“双元嵌入、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会展专业群形成了政行企校“四位一体”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人才需求标准有效对接。
根据产业学院建设协议,校方旨在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贴近行业企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方旨在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吸纳富有企业文化内涵的专业毕业生就业,促进企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学院有力地促进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产业学院实现了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通过“产业学院”的有效运作,强化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通,为学生成长创造了良好的职业环境。一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企业教师将专业知识提升为文化;二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均由学校与企业联合设计,将企业的元素充分渗透在教学的各环节;三是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学习与实习,充分吸纳了企业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激励与创新等理念,实现校园、企业两种文化的融合渗透,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产业学院催生学校专业结构优化
在产业学院运行过程中,学校不断吸收行业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整合、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如应“滕头园林学院”建议,我校在现有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企业对园林景观设计、景观施工、景观维护等岗位群人才规格需求的要求,主动将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优化为城市园林专业,避免原有两个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的重复交叉。城市园林专业将行业企业共性的知识、能力要求作为专业的基础平台,将园林景观设计、景观施工、景观维护等设置为岗位模块方向,既充分体现行业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又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同时又彰显了学校立足“城市”办学特色。
(四)产业学院推进校外基地校园化校内基地企业化
如“滕头园林学院”将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一是通过企业职场设计,使学生时刻体验到企业职场氛围的熏陶;二是与浙江滕头园林股份公司共同开发新产品,以真实的市场化运作项目实施教学,真刀实枪,既实现教学目标,又完成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提高办学活力,提升办学质量;同时充分利用企业在全国的子公司资源,使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与质量得到了显著增加,既满足了学院实习实训的需求,更使企业车间成为了学生学习的课堂,实现了校外实训基地校园化。
(五)产业学院拓展了“政、行、企、校”合作办学新模式
根据自身专业群的优势,不拘泥于一种模式组建产业学院,滕头园林学院、九龙物流学院基于产学研联盟合作的基础上,与优势龙头企业合作组建,由松散的多元企业合作转向重点企业的深度合作,解决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不积极、功利性等问题,形成了企业资金投入,师资共育、实训基地共享等长效机制;宁波旅游学院则依靠政府的支持,与政府合作共建,并由政府主导校企合作,其运行机制更为有效,发挥了政策支持作用,使人才培养,办学方向与行业需求更为贴近。视觉东方艺术学院通过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宁波服装协会、宁波摄影家协会、宁波建筑与装饰协会、宁波工艺美术家协会等地方相关行业协会共同组建,形成产业龙头特色,在信息流、资源流等方面获得社会强大支持,为专业品牌的创立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持效应,通过形成新的创意产业园,为专业教育与产业一体化摸索出一条新的经验[3]。
(一)产业学院缺乏刚性约束机制
产业学院虽然校企双方结成了利益关联较深的共同体,实现共荣共进,在政、行、企、校合作深度与广度上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产业学院各方,无论是政、行、企、校都是以责任为驱动、利益为纽带的一种新型合作方式,以柔性的契约为合作依据,若任意一方退出或执行不力,尚缺乏刚性的约束机制。
(二)高职院校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政府、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还期望高职院校在产品开发、技术研发、市场拓展、职工培训、预测决策等方面有所作为,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做出更大贡献。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实际水平和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产业学院更好地发展。
[1]潘菊素,章平,刘玲.探索基于产学研联盟的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38-39.
[2]张敬文,谢翔.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研究述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30-35.
[3]汪建云,王其红.高职教育政校企协同合作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14(1):97-100.
责任编辑 蔡久评
黄艾(1979-),女,湖南汨罗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园林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与研究工作;祝志勇(1968-),男,浙江宁波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研究与教学工作。
浙江省2013年教育规划课题“产业学院制专业群培养体系研究——以滕头园林产业学院城市园林专业群为例”(编号:SCG190),主持人:黄艾。
G712
A
1001-7518(2015)18-006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