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羽,裴元庆
(张家口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实证研究
——以网瘾学生的教育为例
张 羽,裴元庆
(张家口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针对大学生专业承诺的现状及其与学业倦怠、人格特质等存在的关系,提出采取对高考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指导,调整和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加强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等措施,提高大学生专业承诺水平。
大学生;专业承诺;现状;培养
大学阶段是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此期间,他们的认知方式、情绪情感、人格特点以及价值观和人生观将会逐渐的趋于成熟和稳定;这一阶段,会面临着诸如生活环境变迁、专业学习、就业竞争、生活事件类型和重心转移等压力和挑战。但总体而言,大学生所面对的主要压力还是专业学习所带来的挑战,如何在专业学习上获得成功、如何热爱自己的专业、如何学好专业从而缩短与就业岗位的距离是他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关于大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大学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专业的心理认同角度考察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和专业发展,对于促进大学生的专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专业承诺作为大学生刚刚进校就会形成和发展起来对学习活动产生深远影响的心理因素,对于大学生专业学习和思想稳定、学业规划与职业发展、身心健康与立志成才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专业承诺的概念和结构、表现和现状、相关研究及如何进行专业承诺教育进行了综述研究。
(一)专业承诺的概念
专业承诺这一概念并不是学习心理领域研究的首创,它源于现代管理学中对组织承诺(也称为组织归属感)和职业承诺的相关研究。美国管理心理学家Becker(1960)[1]认为,组织承诺是指组织的员工随着在组织中卷入程度的增加,对组织产生了积极的认同感,同时产生了自觉自愿全身心工作的感情。之后,有关的学者对组织承诺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扩展,而后,由美国心理学家Meyer和Allen(1993)[2]将组织承诺的研究最新成果扩展到更广泛的职业承诺研究领域,认为职业承诺包含:从业者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在心理上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为所从事工作努力工作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愿意继续保持该职业身份的意愿和坚持性。而后,心理学家Aianya.N等将专业承诺界定为:专业承诺是个人对所从事专业的认同和卷入的强度,反映了个体充分相信且愿意接受专业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有着强烈的意愿去成为该专业成员并为之而付出更多的努力[3]。
国内关于大学生专业承诺概念的界定,普遍认同连榕等人(2005)[4]的观点,即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是指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为专业学习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具体说就是指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从认知上的接纳和认同,在情感上表现为喜欢和爱好,在意志力上表现为愿意付出更多的个人努力,进而表现出一系列积极、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
(二)专业承诺的结构
Meyer和Allen[5]在对组织承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整合了各种理论模型,提出了目前被心理学界普遍认可的三因子模型:将专业承诺分为: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和继续承诺。国内连榕等人(2005)[4]通过对大学生专业承诺问卷调查研究显示:除了职业承诺的三个维度(情感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以外,还有一个反映个体学习情境特点的维度——理想承诺。情感承诺[4]这一维度主要反映了大学生个体对所学专业的感情和愿望的表现;继续承诺这一维度主要反映大学生出于对自身素质、能力水平、就业机会、与专业相应的工资待遇等经济因素考虑而愿意继续留在该专业学习;规范承诺这一维度主要指大学生能够认同所学专业的规范和要求,考虑到对所学专业的义务和责任,愿意留在专业学习;理想承诺这一维度主要指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获得较高的成就感,同时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自我实现。
(三)大学生专业承诺的测量
国外对于大学生专业承诺的研究起步比较早,相关的问卷比较多,国内对于大学生专业承诺的测量一般都使用连榕等[4]编制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该量表基于他们对专业承诺的界定,一共设计有27个题目,从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四个水平上对专业承诺进行测量;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此外,国内学者严瑜、龙立荣编制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问卷》[6]是在结合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职业承诺和组织承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一共设计有23个项目问题,从感情承诺、经济承诺、社会承诺和规范承诺四个维度进行大学生专业承诺的测量,相关的应用研究也较多。
(一)大学生专业承诺总体状况
对于专业承诺的研究,基本以高校学生为主,涉及到对其他行业职业研究的不足10%,这可能与大学生群体所处的特定的社会阶段有关,大学是个体成长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承诺可以直接反映在他们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喜爱程度以及愿意付出努力,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从而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取得理想的学业成绩。
众多针对大学生专业承诺的研究成果表明:一直以来,我国大学生总体专业承诺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规范承诺和情感承诺高于平均值,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低于平均值。对不同类型高校,如高职院校、师范院校、医学类院校的调查研究结果也相类似,其中高职院校的专业承诺水平还要偏低,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专业承诺状况不容乐观,应该重视和加强我国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教育。
(二)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差异状况
相关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男性大学生和女性大学生在专业承诺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大学生专业承诺整体水平以及在不同维度上要高于女大学生;尤其是在情感承诺因子和理想承诺因子上,男大学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专业承诺上也存在差异,研究表明,大学生专业承诺在年级上显示出了“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即大一(大四)学生高于大二(大三)学生。研究发现大一学生的情感承诺高于大二学生,规范承诺显著高于其他年级,总承诺高于大二大三学生,大四学生的情感承诺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大二大三学生承诺水平最低。
大学生专业承诺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学科大学生在专业承诺水平上存在较为显著的学科差异,文科大学生与理科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低于医科、工科和艺术科大学生,这种差异与不同专业的性质和学习要求有关,工科大学生与医科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直接与之将从事的职业相联系,实践操作性较强,专业性较高;而文科大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领域更宽泛,专业性更低。
(一)学习有关因素方面
专业承诺与学业倦怠、学习动机、学习适应性等相关因素研究表明,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效能感间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专业承诺水平越高,学习效能感水平就越高,进一步对数据分析显示,感情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三个因子可以对学业自我效能感起到较为有效的预测作用。
学习倦怠水平与专业承诺总体水平以及四个维度间呈显著性负相关,也就是说大学生专业承诺水平越低,出现学习倦怠的可能性越高。
(二)人格方面
专业承诺及其各维度与人格特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精神质、神经质存在显著负相关,感情承诺和理想承诺与人格特质中内外向存在显著正相关。家人和朋辈们的支持能够有效促进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的水平。
(三)未来就业相关的因素方面
大学生专业承诺和职业倦怠关系密切,呈一定负相关。对高职护理学生的研究发现,高职护生职业兴趣与所学的专业匹配度较好,职业兴趣中的社会型职业兴趣对专业承诺水平有着促进作用。专业承诺与职业兴趣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兴趣的类型会对专业承诺产生影响。
研究显示: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价值认同感是其专业承诺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均能正向直接预测专业承诺的水平,并且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进而以其为中介影响专业承诺的水平。
(一)增强对高考学生的专业选择指导
目前,我国高校设置的专业名称很多都比较抽象,有很大的学科特点,使得大多数高考考生在填报专业时对自己所选择专业的认识还是模糊不清的,仅仅是凭借对专业名称的表面理解或者他人的介绍、高校招生简章的宣传来选择自己的专业。一旦接触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后才发现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很遥远,当初所选择的专业与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并不吻合。虽然很多高校实行了大类招生、二次分流选择的政策,但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可以选择满意,大部分学生还得继续留在原专业学习,从而导致他们对所学专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情绪和不满态度,进而会出现旷课、逃学等等的不良行为表现。如果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或者高中学校能在高考学生填报志愿时给予充分的指导,将真实的有关本专业的学习要求、学习特点、学习内容以及就业前景等介绍给学生,或者在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学校对所有考生开放,接受咨询和参观,以期使他们对所选择专业有真实的认识。另外,可以给高考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试或者其他的相关心理测试,让他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智力特点、学习专长有科学、客观的认识,并以此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因此,建立一套针对高中学生专业选择指导的有效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其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其在大学期间对所选专业的专业承诺水平。
(二)结合市场用人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高校专业设置
高校设置专业必须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很多传统的专业已经缺少了生存的土壤,没有了生命力,必须要进行改革,即使是新兴的专业,也要不断的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需求。就业市场的需求就是专业设置和建设的导向,近些年来,社会各行业对人才需求很迫切却苦于找不到适合岗位需求的人才,而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又苦于不能就业,这一矛盾的出现与高校的专业设置滞后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关联。因此,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和改革时,必须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规格相匹配,要积极采纳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在课程设置上要贴合岗位的实际需求;另外一方面,高校要积极采取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需求为出发点,比如建立辅修专业、增加选修课程比例等,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些措施的实施既可以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改革,又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专业吸引力,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他们的专业承诺水平。
(三)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大学生在刚刚进入大学校门之时,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大学一年级往往开设的公共课很多,专业课程很少,高校要针对这一教育实际,及时对学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使他们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比如,在新生入学时向他们讲解专业现状、专业发展前景、课程设置情况、毕业条件等;等接触到专业课程学习时,要进行积极的专业学习引导,可以让高年级的学生“现身说法”或者到未来的就业岗位进行岗位体验,以破解专业课程学习的畏难情绪。
(四)结合专业发展实际,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从高校到大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20%左右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他们对于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发展方向、奋斗目标等都没有具体的计划”。很多大学生没有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规划或在进行职业规划时没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目标设计太过于理想化,导致当前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没有长远动机。所以,要结合专业特点,及早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理性就业,增强对所学专业和未来将要从事职业的积极情感,从而避免学生急功近利的学习动机。学校等组织机构能够采取的做法可以是:聘请专家进行职业生源规划、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讲座;聘请本专业领域的精英、优秀就业的毕业生进行经验交流;让学生到优秀企业观摩实习;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对国家对学科发展建设的倾向性作出解读,使学生意识到所学专业在未来的发展中的明确方向。
[1]Becker H.S. 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60,(66):32-42.
[2]Meyer J P,Allen N J,Smith C A.Commitment to organizations and occupations:extension and test of a three-component model[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3,(78):538-551.
[3]谢超,文烨.大学生专业承诺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12-15.
[4]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5]李梅,张琳.专业承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6):116-119.
[6]严瑜,龙立荣.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心理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6):90-97.
A Study on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ZHANG Yu,PEI Yuan-qing
(Zhangjiakou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
In view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learning burnout and personality of stud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way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by instructing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tudents to choose their majors,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programs & specialties,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guiding career planning of them as wel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current situation; cultivation
2015-01-09
张 羽(1984-),女,黑龙江密山人,张家口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护理学生学习相关因素研究”(项目编号:13080064)的研究成果。
G642.0
A
1008-8156(2015)01-0036-03
修回日期:201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