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班主任工作:艰辛描述、反思分析与实践路径

2015-01-31 12:28陈林生李康耀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网吧青少年班主任

陈林生,李康耀

(1.湖南省双牌县理家坪中学,湖南双牌理家坪 425206;2.湖南省道县师范学校,湖南道县 425300)



网络时代班主任工作:艰辛描述、反思分析与实践路径

陈林生1,李康耀2

(1.湖南省双牌县理家坪中学,湖南双牌理家坪 425206;2.湖南省道县师范学校,湖南道县 425300)

不少青少年学生由于迷恋网络,经常白天不进学校,晚上不回寝室,即使白天坐在教室里也是扑在课桌上睡觉———补晚上在网吧包夜耽误的睡眠。由于长期遭遇负面网络信息的影响,精神世界阴暗,人格扭曲,成为冷漠、冲动、不近人情与玩世不恭的一类危险人群。他们学习没有兴趣,人生失去自信,破罐子破摔,对班主任的教育油盐不进、刀枪不入,使得班主任工作异常艰辛。要想网瘾学生告别网吧,回归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网络时代班主任必须打破传统的工作思维定势,创新工作思路,探寻现代教育工作方法,促使班主任工作取得理想效果。

网络时代;班主任工作;网瘾学生;艰辛;实践

一、网络时代班主任工作的艰辛描述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说:“青少年学生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部分青少年对于网络淫秽色情信息还缺乏甄别、抵制和批判能力,对于网上行为缺乏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当前,网络淫秽色情信息通过各类网站、社交网络、即时通信工具、移动智能终端等渠道进行传播屡禁不绝,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甚至危害到青少年的人身安全、家庭幸福,一些青少年甚至走向犯罪道路。”[1]

现实确实如此,眼下的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学校和班主任群体以及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灾难源,而且这种灾难还在不断加速、加剧蔓延。

我在多年的初中班主任工作中,遭遇过多名网瘾学生。这些网瘾学生给我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增添了大量的麻烦与痛苦,我的工作因此变得异常艰辛,我是既气又恨又无奈。

那些网瘾学生为了网络游戏到了亡命的地步:有午夜破窗出去上网的,有半夜用绳索帮忙从高层寝室下来出去上网的,有冒着生命危险爬围墙出去上网的,有装病出去上网的……有的宁愿不吃不喝,忍饥挨饿,抛开生命不管,把积攒下来的钱拿去上网,若是没钱,就逃学出去抢扒。晚上,床铺经常是空的;白天,座位上常常无人,即使有人,也是扑在课桌上酣睡,口水流成三千尺。尤其是一些暴力视频游戏,“助长了个体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认知和攻击性情感,并抑制其同情与亲社会行为。”[2]因此,这些学生变得越来越冷漠、冲动、易怒、不近人情等。由于大量的学习时间被耽误,每次考试,七八门学科的总分不超过两位数,好多学科的分数都是个位数。

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我的十八般武艺用尽,批评惩罚表扬奖励等方法都尝试过,全都收效甚微,抑或毫无效果。我多次请家长来学校三人对六面地座谈;在班上,我反反复复地跟同学们讲网络的危害性,苦口婆心地讲学习与知识的重要性——跟那些网瘾学生单独讲的次数更多;我还不止一次地罚那些网瘾学生或抄写作业或打扫卫生或背书练字或写检讨保证书等,结果是每个网瘾学生的检讨和保证书写了一大摞,我的教育工作嘴巴讲出了血,可是这些学生上午写检讨和保证,或者家长还在学校,下午就又溜进了网吧。更有甚者,上网没钱,就撬同学的皮箱和书桌等,我真是拿这些学生没办法。人家常用的方法我都用了,别人没用的方法我也用了,就是不见效。我的班级管理扣分,百分之八十以上来自那些网瘾学生的缺课、旷课、夜不归宿和迟到、早退等。我不止一次地想过放弃对那些网瘾学生的教育。

二、网络时代班主任工作的反思分析

在我准备放弃对那些网瘾学生的教育时,我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与纠结。

我想,如果我现在放弃对那些网瘾学生的教育,任其自生自灭,那些还未成年的孩子,且大多是留守孩子,他们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差,抵抗诱惑与自我保护能力欠缺,加之网吧又是藏污纳垢、凶杀斗殴、色情与毒品泛滥的场所,让这些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其后果可想而知,不说学习成绩无望,就是人身安全也难以保证。还有就是,这些孩子既没有知识和技术,又没有承受繁重体力活的身体,尤其是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实践本领,等等,如果学校或班主任放弃对他们的管教,摆在这些未成年孩子面前的不外乎三条路:一是偷摸抢扒,因为他们上网和生活需要钱,但又没有经济来源,所以,不出十天半个月就会因为偷摸抢扒而锒铛入狱;二是跟那些有不良嗜好,如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的社会渣滓为伍,过不多久就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三是沦为沿路乞讨、寄人篱下的流浪儿。你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能眼睁睁地忍心看着这些未成年孩子的人生毁在网吧里吗?

我还想,我们身边的教育家们为什么能做到不落下一个学生?能把所有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何我不能?到底是什么原因?

孙维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老师和教育家。

“一次,孙维刚的班承担了打扫一间旧平房的任务,房屋灰尘厚重,孙维刚怕学生们吸进石灰粉有碍健康,于是让全班同学到院子里去,自己戴上口罩进了教室并反锁上门,用长长的掸子在屋子里大干起来。学生们回过神来,使劲敲门他就是不开,等尘土落定,他出来已是蓬头垢面了。孩子们看着心痛地哭了。”[3]

还有一位曾经被周总理誉为“国宝”,去世后温家宝总理送了花圈,骨灰安放在八宝山的全国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她从教六十多年,实现了一般教师无法实现的“四个‘从没有’”:“从没有对学生发过一次火,从没有惩罚过一个学生,从没有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4]

这两位教育家的感人事迹震撼了我的职业灵魂,唤醒了我的职业良知,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给了我工作的动力,也给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我从上面两位教育家的事迹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凡是为师者,尤其是班主任,只有用“心”经营神圣的教育事业,用“心”——无私的父母之心教育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领悟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和“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5]的深刻含义,才能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付给我们的教书育人重任。

我又从教师职业道德、青少年心理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等方面去反思、分析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思想与方法,发现我之前的许多班主任工作思想和方法不正确——工作只停留在形式上,做样子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更缺乏对学生的真情实感。在班主任工作处于“困苦”、“徘徊”与“焦灼”之际,没有问自己:虽然做了大量的常规性工作,如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查课、查寝等,为何总是没有效果?或者效果不佳?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没有沉到底层去、功夫没下足?还是违背了教育科学?也没有去想,自己的工作做了那么多,没有效果,等于没有做,所有工作都是徒劳,所有精力都是白费,于生于教于己毫无意义。经过这番思考,我还发现自己平时消极暗示过多——我做的工作够多了,所花的时间与精力是其他班主任的好多倍,已经对得起良心与职业道德,学生没变好,与我没有关系,那是学生自身的问题。由于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致使我的班主任工作始终没有起色,那些网瘾学生始终没有告别网吧。

经过内心世界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对自己从前的班主任工作思想与方法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与分析,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同时坚定了我决不放弃对那些网瘾学生的教育的决心与信心。

三、网络时代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路径

要想那些网瘾学生摆脱网络的毒害与折磨,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迷恋网络的严重性与危害性,作为班主任,必须摒弃过去的那套想法与做法,从传统的思维圈子里走出来,重新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站在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观察、思考青少年一代的精神世界,从青少年心理学视角体悟青少年的喜怒哀乐,研究制定具有教育科学含量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方案,努力使班主任工作符合教育心理科学,符合信息时代班主任工作的原则与要求等。

“今天的教师拿什么去赢得学生?我们有很多困惑。我想,教师赢得学生就是四个‘真’: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6]可见,要想成为今天的好教师,首先是教师要对学生付出“真爱”、“大爱”。

我于是变之前的只管道德说教、请家长、要学生写检讨保证等,为用“勤”促“情”、用“情”化“人”,用自己的满腔热情融化那些网瘾学生冰冻了的心。

我首先用自己的“勤”来感化学生,促进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勤学习,不断从书本,如青少年心理学等、网络以及同行中获取好方法好经验。二是勤下班,适时掌控班级学生情况。三是勤下寝,及时了解学生就寝情况。四是勤去网吧,便于知晓哪些同学喜欢上网,便于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每当我发现那些网瘾学生没在班上上课或不在寝室就寝,我就及时到超市购买相应分量的方便面或面包蛋糕之类的,到网吧去找这些学生。若发现他们在上网,我并不骂他们,而是叫他们先把肚子填饱,再上网。若是白天的早晨、中午或傍晚,我就叫他们务必在上课前赶回学校上课,包括晚自习;若是午夜,这些学生不便回寝室就寝,我就叫他们到我家住宿,还供他们洗漱吃喝等。真神,这些平时经常不进校门和寝室门的学生,从此之后每天都能按时回到班上上课或就寝了。五是勤沟通,实行家校共育。首先是及时告知网瘾学生的家长有关他们的孩子的点滴进步,请家长在第一时间表扬激励他们,给他们自信与方向;再就是对某些家长的一些不科学的家教方法进行干预,如某些家长对待网瘾孩子的粗暴态度与行为等。变过去的单纯向家长告状为与家长沟通、商讨,交给家长一些行之有效、符合青少年心理科学的教育原则与方法:一是引导家长正确认识青少年时期的孩子的特殊心理与行为方式,如叛逆、冲动、冷漠等。二是引导家长转变家教观念与做法,变排斥为包容,变疏远为陪伴,用真情来感化自己的孩子,给孩子营造温馨的精神家园,使孩子真正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以此弱化与解除孩子孤独、寂寥的心理,为孩子告别网吧提供精神力量。

为了使那些网瘾学生离开网吧后不感到空虚无聊,达到转移和分散那些网瘾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注意力,使他们最终回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轨道,我具体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在班上成立了多个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借此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如成立了班级“跳棋小组”、“象棋小组”、“围棋小组”、“乒乓球小组”、“扑克小组”、“篮球小组”、“羽毛球小组”、“美术小组”、“歌舞小组”等。由于不许乱收班费,我自费购置了多种体育娱乐类器材(具),共花了近两千元;还与同学们一道制定了活动计划,其中包括每天各个活动小组的活动时间、地点、成员、负责人、器材(具)保管等。根据那些网瘾学生各自的特长和平时的喜好,我分别安排他们担任各自最喜好的兴趣小组的小组长,交给他们一些任务,如活动器材(具)的收发与保管、每次活动的组织管理以及每次竞赛活动的组织、安排、成绩登记等,适时表扬他们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如器材(具)保管得好,活动组织得好,比赛成绩好等,以此激活他们的自信心,借此改变同学们对他们的评价与看法,使同学们用新的眼光看待那些网瘾同学。每个兴趣小组每周举办一次竞赛活动,产生冠军、亚军、季军,按等级给予适当奖励,另外还对那些工作认真负责或积极参加活动的同学给予表扬与奖励。我发现,从前的网瘾学生参加这类活动较其他同学积极主动、热情高,表现出的优势大大超过其他同学,因此每次竞赛都能获奖,他们感到很荣耀、很自豪!精神生活充实了,那些网瘾学生进网吧的次数越来越少,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小,人的精神面貌越来越阳光、开朗。

二是为了避免同学们参加上述课余兴趣小组久了产生厌烦感,我还不定期地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搞野外歌咏比赛、野炊、春游、秋游等活动。

在这些活动里,那些网瘾学生与其他同学零距离接触,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获得了归属感,使他们知道班级里还有他们的位置,同学们并没嫌弃他们,更没抛弃他们,班级是一个大家庭,缺一不可。

另外就是,在我们这个分数至上、一俊(成绩优秀)遮百丑的国家里,成绩差是学生最感到没面子的事,老师歧视,同学瞧不起,父母也瞧不起,这些学生于是滋生出厌学厌世心理,产生反社会行为。在无人理解及同情的个人世界里,只有网络才能使他们忘记忧虑与苦痛,尤其是那些暴力视频游戏正好迎合了这些学生的心理。因此,旁人的冷漠与不解是把这些学生推入网吧的又一重要原因。

要想那些网瘾学生凭个人的决心与努力把所有落下的功课全部补上,是不现实的!这些学生本来就是厌学、怕苦、不自信的一类群体。但是,若他们学习成绩上不去,迟早有一天会旧病复发,重返网吧。怎么办?为了使他们彻底告别网吧,不再因为学习成绩跟不上而失去奋斗的信心,重新回到网吧去,我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利用每天早中晚休息时间,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给他们进行无偿补课,辅导那些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的基础知识,使他们首先能听得懂课,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我还与其他任课教师协商,请他们一道配合我的工作,如叫其他教师平时多关注那些网瘾学生,少批评,多鼓励表扬他们,使他们重新拾回自己的尊严与自信,在班上拥有自己的地位。

经过我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些网瘾学生渐渐疏远了网吧,无论是成绩,还是表现,都在一天天地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最后,恢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我从转化网瘾学生的经历中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想取得成效,一是必须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忠诚热爱自己的职业;二是对学生要有无私的爱;三是要有检讨与承认自己工作错误的决心与勇气;四是勇于打破常规思维,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工作方法上不亦步亦趋,循规蹈矩,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以及德育工作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五是心怀期待,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与评判今天的青少年心理与行为方式。只有这样,教育工作者才不会对问题学生失去信心与希望,才能永葆工作激情。

[1]吴晶,刘奕湛.整治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空间[N].中国教育报,2014-04-15(06).

[2]靳宇倡,李俊一.暴力游戏对青少年攻击性认知的文化差异:基于元分析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4,(08):1226.

[3]续梅.近看远行的孙维刚[N].中国教育报,2005-01-24(04).

[4]贾书建.霍懋征的三个“三”和四个“四”[N].中国教育报,2010-03-05(05).

[5]肖远骑.美国教育的秘密[N].中国教育报,2014-10-29(09).

[6]宋伟涛.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N].中国教育报,2014-09-09(05).

Internet Age Class Work: Hardships Description, Analysis of Reflection and Practice Path ——The Education of the Case of Internet-Addicted Students

CHEN Lin-sheng1, LI Kang-yao2

(1. Lijiaping Middle School, Shuangpai County, Hunan 425206;2.Daoxian Normal School, Daoxian, Hunan 425300)

Many young students are obsessed with the network. The long time exposure to the negative network information results in their dark spiritual world and twisted personality, which makes them a crowd of cold, impulsive, inhuman, cynical and dangerous people. They have no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y have no self-confidence or low self-esteem. This has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the class advisers’ work. To bring the students back to their normal life, the class advisers need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mindset and to explore modern education methods so a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internet age;class advisers’ work;internet-addicted student;hardships;practice

2014-11-18

陈林生(1978-),男,湖南双牌人,湖南省双牌县理家坪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

G635.1

A

1008-8156(2015)01-0033-03

修回日期:2015-02-15

猜你喜欢
网吧青少年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青少年发明家
夸夸我的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发挥“五老”作用 创建“四好四无”网吧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锦旗献给查网吧的“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