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5-01-31 08:29赵俊果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

赵俊果

(南和县第一中学,河北邢台054400)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赵俊果

(南和县第一中学,河北邢台05440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在没有新课程改革之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手段进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注重于教师上好一堂课,学生听后每一节课,这样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对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违背了课程标准的原则要求,特别是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此,我再次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回顾总结了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深入钻研,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之中,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消极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习主体最大的效率,才能让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最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而转变的关键是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笔者就从事的数学教学为例,谈谈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如何激发学习兴趣的几点感受。

一、转变观念,更新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推理的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学科,也是承前启后的连接学科,直接影响着物理、化学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工具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实行应试教育,许多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授课,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和个性特长受到抑制,健康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和展示,大脑机械、思想僵化,产生了消极、自卑、畏难和厌倦情绪;此外,不少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对少数优生或个别尖子生的培养,忽视了对大部分学生的培养,使这些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平衡,压力大,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得死的传统模式;改变以往应试教育中考什么内容,就教什么,其他内容放在附属位置,一切服从于考试的思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改变“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法,关键把主导权留给自己,主体权交给学生,实现师生情感互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发挥教师特长和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拥有并善于发挥特长的教师容易赢得学生的敬佩、爱戴,也就容易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也就容易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促进教与学。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一种特长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的手段。另外善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言语、行为、情趣、人品是影响学生发展成长的关键因素。教学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无声的手势都会像童话里的魔棒一样,使学生全神贯注,饶有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情趣及广阔的知识,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任何一个教师都是一位演员,谁在三尺讲台上表演得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他就一定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三、通过精彩绝伦出其不意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活动,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质疑激趣,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的振奋状态。每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应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渲染一种乐学的氛围,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而且要做到堂堂要新,要让学生意想不到,出其不意,“先发制人”。导入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学习内容安排设计,故事、游戏、幻灯片等等都可随机使用。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象语文具有描述性和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以及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可以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

比如,在讲概率这一内容时,我就采取了这样的方法。上课铃声一响,我手拿着一个包装得很精致的小礼品盒走进了教室,学生们立刻好奇起来,我笑着说:“这是个小礼品盒,里面装了一份神秘的礼物,同学们猜一猜我为什么带这份礼物来?谁猜对了送给谁。”同学们开始争先恐后把自己所想说出来,我神秘的摇摇头,同学们更好奇了。我说:“今天是我的幸运日,我给同学们讲讲我的幸运日的来历。2001年的今天,我带孩子去公园玩,发现公园门口围了好多人,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抓奖。我也忍不住想碰碰运气,于是花了2元钱买了一张奖券,结果我真的很幸运,我中了一辆自行车。”通过这个小小的事件,我就巧妙地渗透了随机的概念。

四、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的认知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本身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巧设问题,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联系,保证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得到满足,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同时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从实践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增强认识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条件。

例如,在进行《椭圆的方程》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准备一根绳子和两个图钉,两位同学合作画图,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领会椭圆的县城过程从而理解椭圆的定义。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获得知识,带着极大的兴趣进入新知识学习。

再如,学习利息问题时,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回家休息时去了解教育存款,房贷等问题,让他们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通过幽默语言使讲课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的成败并不仅仅取决于教师学问的多少,语言艺术也起着关键作用。有些数学问题,若干巴巴地讲授,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既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掌握好,又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这时,教师只要善于运用数学语言,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如在学生做选择题时,要有灵活多样的方法才能快而准的得分,为了使学生领会这种灵活性,起名字叫“不择手段”,但是生活中可不能不择手段哦;再如,数学中还原法用的特别多,学生有时还原了却忘了还回去,所以遇到类似情况我会说“过河一定要拆桥”,学生哄堂大笑说,老师把我们带坏了,但是以后他们出问题自然就少了。几句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既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学生就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六、采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知识的输入者,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弱,学习效率较低。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在上课时采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很快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好奇与求知欲,并使情感、态度、兴趣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中学生好奇心强,对待竞争性和游戏性的活动兴趣很高。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轻松愉快地接受和巩固知识。如先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对于课堂上,课下作业的完成情况,各类考试的情况制定加分标准,一个月总结一次对于分数高的小组相应奖励,分数低的相应“惩罚”。这样可使学生在竞争合作中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引导学生累积“成就感”,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学生表现欲强,都是争取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留下好形象,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而能者为师,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述自己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讨论、争论直至面红耳赤,教师适时、适当地给予解释或分析,这不仅不能埋没教师的地位,更能体现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通过学生不同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增强了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另外一部分学生的信心,从而对整个班集体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因,而课堂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教师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