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镇江水上交通概况

2015-01-31 03:11:15孙润祥
镇江高专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京口镇江运河

孙润祥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与法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唐诗中的镇江水上交通概况

孙润祥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与法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镇江位于长江、运河交汇之处。以唐诗为资料,可以反映唐时镇江与四周水上交通的概况。

唐诗;长江;运河;润州;京口

隋唐时期的镇江,位于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前者自西而东,奔腾入海,“西蜀波湍尽,东溟日月开”(卢肇《题甘露寺》)。后者贯穿南北,蜿蜒流淌,“入浙孤帆知楚信,过淮疏雨带潮声。”(褚载《南徐晚望》)。这里,“水国逾千里,风帆过万艘”(李德裕《游北固》),水上交通非常繁忙。本文仅就《全唐诗》中反映的情况作一简略的介绍[1]。

1 运河上的航行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连接了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唐时,运河成为政治军事中心所在的北方与经济繁荣富庶的东南地区之间的主航道,镇江则是其中的重要枢纽之一。

1.1向北方面

镇江在长江南岸,与北岸的扬州隔江相望,二地距离很近。“京口潮来曲岸平,海门风起浪花生。人行沙上见日影,舟过江中闻橹声。芳草远迷杨子渡,宿烟深映广陵城。游人相思应如橘,相望须含两地情。”(徐铉《登甘露寺北望》)皎然的《买药歌送杨山人》具体反映了从苏州经润州鸬鹚堰、芙蓉楼再到扬州的路程:“江南药少淮南有,暂别胥门上京口。京口斜通江水流,徘徊应上青山头。夜惊潮没鸬鹚堰,朝看日出芙蓉楼,摇荡春风乱帆影,片云无数是扬州。”

江行有时比较平稳,“萧萧北风起,孤耀下江濆。暮客去来尽,春流南北分。萋萋御亭草,渺渺芜城云。相送目千里,空山独望君。”(皎然《京口送卢孟明还扬州》)有时比较艰难,“两行客泪愁中落,万树山花雨后残。君到扬州见桃叶,为传风水渡江难。”(李涉《京口送朱昼之淮南》)

运河从扬州北上在楚州(今江苏淮安)流入淮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白居易离苏州刺史任后,曾由京口经过这里北上。“前月发京口,今辰次淮涯。二旬四百里,自问行何迟。”(《自问行何迟》)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秋,许浑由润州赴长安,也曾在这里为风所阻。“遥见江阴夜渔客,因思京口钓鱼时。一潭明月万株柳,自去自来人不知。”(《守风淮阴》)“垂钓京江欲白头,江鱼堪钓却西游。刘伶台下稻花晚,韩信庙前枫叶秋。淮月未明先倚槛,海云初起更维舟。河桥有酒无人醉,独上高城望庾楼。”(《淮阴阻风寄呈楚州韦中丞》)

淮河在泗州(今江苏盱眙)分流北入汴水,这是运河的主航道,一直北上经荥阳入黄河,然后转洛水可以到达洛阳。洛阳是唐朝的东都,又是繁华的商业都会。储光羲有《京口送别王四谊》诗,王的目的地就是洛阳。“江上枫林秋,江中秋水流。清晨惜分袂,秋日尚同舟。落潮洗鱼浦,倾荷枕驿楼。明年菊花熟,洛东泛觞游。”至于王昌龄在润州所作《芙蓉楼送辛渐》诗中的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更是广为人知。

洛阳北有孟津。僖宗光启二年(886年),韦庄将家口寄安于润州,只身准备前往陈仓迎驾,曾经乘船来到这里,有诗纪事。“秋烟漠漠雨濛濛,不卷征帆任晚风。百口寄安沧海上,一身逃难绿林中。来时楚岸杨华白,去日隋堤蓼穗红。却到故园翻似客,归心迢递秣陵东。”(《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秣陵,今江苏南京。秣陵东,即今镇江一带[2]。

唐朝京都长安北边紧接渭水,它流至潼关注入黄河,再向东与运河相接。“既来清渭上,一似楚江边。鱼网依沙岸,人家旁水田。不逢京口信,空认渡头船。逆旅无消息,归心谁为传。”(冷朝阳《晚次渭上》)不难想见,这位诗人正在渭水岸边的旅舍里,焦急地等待着京口去的船给自己带来家信。

以上诗篇表明,由润州出发的船只可以沿运河向北直达洛阳、长安。所以许浑在《下第归朱方寄刘三复》诗中写到:“素衣京洛尘,归棹过南津。故里迹犹在,旧交心更亲。”

1.2向南方面

镇江是南运河的起点,下行先到曲阿(今丹阳)。“元气浮积水,沉沉深不流。春风万顷绿,映带至徐州。”(刘长卿《泛曲阿后湖简同游诸公》)曲阿后湖即练湖,它与运河相通,能够调节流量,便利船只往来。

但运河有的段落地势陡峭,如果天旱水浅,又是运载重物,逆流而行,纤夫的劳动就更加艰苦,心情也分外悲伤。“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李白《丁督护歌》)

运河再南行到苏州。皎然的《买药歌》写杨山从苏州到京口,陆龟蒙则有《润州送人往长州》诗:“汀洲月下菱船疾,杨柳风高酒旆轻。君住松江多少日,为尝鲈鲙与莼羹。”

南运河的终点是钱塘江北岸的余杭(今浙江杭州),而钱塘江南岸的越州是浙东观察使治所,境内萧山县西的西陵是重要渡口,隔钱塘江与余杭相望[3]。诗人经常把它与润州的北固并举,表明两地之间的运河是东南部地区南北之间的交通要道。“洛下闻新雁,江南想幕秋……更有西陵作,还成北固游,”(皇甫冉《寄江东李判官》)“时鸟催春色,离人惜岁华。远山随拥传,芳草引还家。北固潮当阔,西陵路稍斜。纵令寒食过,犹有镜中花。”(皇甫冉《徐州送丘侍御之越》)“今日相逢悲白发,同时几许在青云。人从北固山边去,水到西陵渡口分。”(朱长文《送李司直归浙东幕兼寄鲍将军》)

当然,写两地交往也有不借固定地名的,“对水看山别离,孤舟日幕行迟。江南江北春草,独向金陵去时。”(刘长卿《发越州赴润州使院留别鲍侍御》)诗中的“江”当指钱塘江。

2 长江上的航行

长江流域辽阔,水面宽广,行船便利。经过六朝时期的开发,江南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人员往来频繁。镇江作为长江下游重要城市,与南方沿江城市的联系相当密切。

2.1向西方面

镇江西面紧接江宁,它有时也称上元。原为六朝故都,时称建业或建康,地势险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唐时归润州管辖。人们从北方南下去到那儿必先经过镇江。“诏许辞中禁,慈颜赴北堂……淮阴清夜驿,京口渡江航。”(杜甫《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岑参《送王大昌龄赴江宁》)“天高淮泗白,料子趋修程。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曹松《秋日送方干游上元》)。而从长江上游来到镇江的,也要先经过江宁。“君话南徐去,迢迢过建康。弟兄先得信,鸿雁久离行。木落空林浪,秋残渐雪霜。闲游登北固,东望海苍苍。”(齐己《送人润州寻兄弟》)

由江宁沿江西上,就到达江南西道的秋浦,亦称池州(今安徽贵池)。陆龟蒙有《润州江口送人谒池阳卫郎中》诗:“月在石头摇戍角,风生江口亚帆竿。闲随野醉溪声闹,独伴清谈晓色残。待取新秋归更好,九华苍翠入楼寒。”

再向西到江州(今江西九江)。“长江九派人归少,寒岭千重雁度迟。借问浔阳在何处,每看潮落一相思。”(皇甫冉《招隐寺送阎判官还江州》)

江州境内有庐山,庐山有东林寺。“八月江行好,风帆日夜飘。烟霞经北固,禾黍过南朝。”(齐己《送东林寺睦公往吴国》)吴国自然包括润州。戴叔伦则有诗具体叙述了随着安史之乱发生的永王璘兵乱中,他是怎样与全家从家乡(润州金坛)到京口搭乘商船溯江而上,至九江转彭蠡湖(舟西可见庐山),经都昌县(有石壁山)而到达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定居的。“淮汴初丧乱,蒋山烽火起,与君随亲族,奔迸辞故里。京口附商客,海门正狂风,忧心不敢住,夜发惊浪中。云开方见日,潮尽炉峰出。石壁转棠阴,鄱阳寄芳室。”(《抚州对事后送外甥宋垓归饶州》)

江州再沿江西上到达鄂州,又称江夏(今湖北武汉)。崔峒有《润州送师弟自江夏往台州》诗:“远客乘流去,孤帆向夜开。春风江上使,前日汉阳来。别路犹千里,离心重一杯。剡溪木未落,羡尔过天台。”看来这位师弟先由江夏顺江东下到达润州,再经南运河到达杭州,渡钱塘江进入越州,最后到达台州。

由鄂州还可进入汉水,上溯至山南西道襄州的襄阳(今属湖北省),这里是孟浩然的家乡,有船只同润州往来。他写有《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诗:“兄弟游吴国,庭围恋楚关。已多新岁感,更饯白眉还。归泛西江水,离筵北固山。乡园欲有赠,梅柳著先攀”。

鄂州向西到岳州(今湖南岳阳),可由洞庭湖进入湖南。“楚客送僧归故乡,海门帆势极潇湘。碧云千里暮愁合,白雪一声春思长。”(许浑《和浙西从事刘三复送僧南归》)“潇湘”为潇水和湘水的合称,常用以泛指湖南地区。刘三复所送的僧人当即从润州乘船回到这儿。

岳州沿江上行到达荆州(今湖北江陵)。唐时这里是长江中游地区重镇。有人从这儿回到润州,“老归江上寺,不忘旧师恩。驻锡逢山色,停杯见浪痕。秋涛吞楚驿,晓月上荆门。为访题诗处,莓苔几字存?”(许浑《送僧归金山寺》)也有人从润州来到这儿居住,“海门相别住荆门,六度秋光两鬓根……石头城外青山叠,北固窗前白浪翻。尽是共游题版处,有谁惆怅拂苔痕。”(齐己《怀金陵知旧》)

长江由江陵穿三峡上午至夔州(今重庆奉节),杜甫曾在这里写下“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夔州歌》)再沿江西上可到剑南道泸州(今四川泸州),这里有沱江向北流往益州成都,杜甫曾在这里写下“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四首》之三),可见吴蜀两地互有船只往来。许浑更有诗写人从这儿前往润州茅山。“猿啼巫峡晓云薄,雁宿洞庭秋日多……华阳真隐莫归去,水没芝田生绿莎。”(《卢山人自巴蜀由湘潭归芳山因赠》)

2.2向东方面

隋唐时期,镇江临近大海,一些诗篇反映了船只在江海之间的航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夜入丹阳郡,天高气象秋。海隅云汉转,江畔火星流。”(孙逖《夜到润州》)“寄世同高鹤,寻山补坏衣。雨行江草短,露坐海帆稀。”(李端《送惟良上人归润州》)

镇江向东的长江流程较短,沿岸又没有什么大城市可供停泊,所以来往的船只相对稀少。“往来潮有信,朝暮事成非。烟树临沙静,云帆入海稀。”(崔峒《登润州芙蓉楼》)“退公求静独临川,扬子江南二月天。百尺翠屏甘露阁,数帆晴日海门船。”(徐铉《京口江际弄水》)

3 结束语

镇江既是水上交通要道,渡口自然非常繁忙。北固山附近有船只集中的渡口,“秋涛联沧溟,舟楫凑北固。”(储光羲《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结合以前所举诗例可知这里船只多来往于南运河和海上。蒜山津水面宽广,有很多船只停泊,“孤舟千棹水犹阔。”(许浑《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义上人物故》)这里的船只多向北向西航行。“爱树满西津,津亭堕泪频。素车应渡洛,珠履更归秦。”(许浑《京口津亭送张崔二侍御》)“尊前万里愁,楚塞与皇州。云识潇湘雨,风知鄠杜秋。”(许浑《将赴京师,蒜山津送客还荆渚》)

[1] 彭定求.全唐诗[G].北京:中华书局,1979.

[2] 欧阳修.新唐书·地理志[M]. 北京:中华书局,1975:1056.

[3] 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G]. 北京:中国地图学社,1975.

〔责任编辑: 胡 菲〕

ZhenjiangwatertransportationinthepoetryoftheTangDynasty

SUNRun-xi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Zhenjiang College, Zhenjiang 212003,China)

Zhenjiang is located in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Jing-hang Canal. Zhenjiang and the surrounding water transportation in the ancient times can be reflected in th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Yangtze River; canal; Runzhou; Jingkou

2014-03-05

孙润祥(1936—),男,江苏镇江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I207.227

: B

:1008-8148(2015)02-0006-03

猜你喜欢
京口镇江运河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核心素养导学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走向世界(2022年18期)2022-05-17 23:03:14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金桥(2021年6期)2021-07-23 01:27:04
《中国运河志》简介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3:00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54
如泰运河谣
黄河之声(2020年11期)2020-07-16 13:27:12
A Study of Prototype Effects in Xin Qiji’s Song Lyr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otype Theory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1:06:10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