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在外语命题理念与实践中的应用——以多项选择词汇题为例

2015-01-30 20:35金辉连先
中国考试 2015年7期
关键词:真题题干范畴

金辉 连先

1 引言

人类的认知过程,就是不断认识事体、理解世界的过程,是人类运用诸如推理、概括、演绎、监控和记忆等心理活动的过程。[1]此过程的实现基于人类的认知经验、心智作用、文化背景、百科知识等多方面。由此,无论任何形式的考试都可视为高度集中、高度复杂的认知过程,势必涉及各种认知方式用以激活存储信息、理解并生成语言。因此,参照考生的认知规律和百科知识,借鉴认知科学理论进行命题或成为新思路、新方法。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以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2005—2009年英语真题为例,[2]探讨多项选择词汇题的命题设计理念和方法。

2 试题的性质和定位

根据Bachman&Palmer(1996)的理论框架,语言测试命题的首要步骤是明确考试目的,其次是明确试卷的建构效度,或基于教学大纲,或基于测试理论。[3]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属于水平考试,不与特定课程相关,其目的是衡量报考者掌握英语语言的总体水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英语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规定,词汇部分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根据上下文对词和词组意义判断的能力。试题形式为多项选择填空题,即从给定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补留有空白的英文句子。[4]目标词(包括词组)的选择均基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博士研究生英语词汇速记》[5]一书。此类题型旨在通过设定的刺激激活存储于记忆中的目标词。[6]

《考试大纲》中提出了两个核心概念,一为词汇量,二为上下文。学界对于词汇知识的划分已经从过去简单的主动/被动词汇或接受型/产出型的两分法发展到对词汇深度和广度的研究,进而又有了深度、广度和流畅度三维视角的提法。[7]也有学者认为,两分法过于绝对,不如将接受型知识和产出型知识视为一个连续体的两端。[8]著名词汇研究学者Paul Nation(2001)主张将词汇知识的测试分为三大领域(形式、意义、用法)九大类别,每个类别都有接受型测试和产出型测试两个分项。[9]本文讨论的多项选择填空题通常涉及的七个类别有:词的书面形式(written form)、词的构成(word parts)、形式和意义(form and meaning)、概念和指示对象(concept and referents)、联想(associations)、语法功能(grammatical functions)、搭配(constraints)。中科院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词汇部分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这七项测试内容。鉴于博士招生这个层次的考试面对的是中高级水平的考生,对深度(质量高低)的考量或许应该大于对广度(数量多少)的测量,或至少做到两者兼顾。

另外,就上下文而言,有学者认为,词汇辨识题中上下文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只有借助上下文才能锁定词义;二是检验考生运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的能力。[10]前者与《考试大纲》所规定的“测试考生是否具备一定的词汇量”相对应,而后者则与《考试大纲》所规定的“根据上下文对词和词组意义判断的能力”相吻合。

3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题干编写

Lakoff(1987)将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ICM)定义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经验和知识所作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这是建立在许多认知模型之上的一种复杂的、整合的完形结构——格式塔完型结构(Gestalt)。[11]首先,ICM是由许多认知模型集合而成的。所谓认知模型(Cognitive Model,CM)是指储存于人类大脑中的某一领域中所有相关知识的表征。再者,格式塔完形结构是指我们感官所知觉到的事体是综合统一体,具有完型结构的特征,不是个别的、孤立的成分,整体并非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2]例如,母亲-ICM=出生模型(CM1)+ 基因模型(CM2)+ 哺育模型(CM3)+婚姻模型(CM4)+ 家谱模型(CM5)+ … CMn。[13]可见,母亲-ICM与很多CM相关,如果一位女性符合上述所有模式,她可视作[母亲]这一范畴的典型成员。但现实生活中偏离母亲-ICM的情况有很多,比如继母是基于CM4,试管婴儿的母亲是基于CM2。无论基于哪个CM,都不影响我们对[母亲]这一概念的构建。因此,各个CM并不是构成ICM的充要条件;人类意识的完形结构能够借助某个或某几个CM构建ICM。

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会长张亦政主持起草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考试大纲》,同时编纂了《命题员须知》。该须知强调多项选择填空题的题干“应包含一个中心思想,提供足够信息,成为选择答案的基础”;“编拟题干时就应考虑设计选择项的可能性”。[14]

上述标准着重强调了语义内容的整体性。也就是说,在字数有限的语句范围内,题干务必要自成一体,完整呈现命题意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笔者认为任何一个题干都应构建一个ICM。举例如下(带*项为正确选项):

例1:Don’t tell Mary your plans or she’ll tell everybody.She is always______her mouth off.(2006 年10月真题)

A.shooting* B.speaking

C.talking D.throwing

例 2:It had been a terrible afternoon for Jane,______at about six o’clock in her father’s sudden collapse into unconsciousness.(2006年3月真题)

A.converging B.culminating*

C.finalizing D.releasing

例 3:Sophisticated equipment,white coats and medical______serve to make most lay people feel ignorant and less important.(2006年10月真题)

A.jargon* B.accent

C.dialect D.idiom

例1题干的两句话分别构成两个命题,前一个命题蕴含后一个命题。第一个命题构成“长舌妇-ICM”,由两个认知模型组成,即长舌妇-ICM=女人(CM1)+爱嚼舌头(CM2)。可见,第一个命题充分构建了“长舌妇”这一形象,选取了“女人”、“爱嚼舌头”两个最典型的特征,即原型特征。基于此,正确选项的确定、干扰项的编写才能得以展开。

例2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afternoon”以及“about six o’clock”,正是这两条关键信息构建了“下午-ICM”。“下午”是介于中午和黄昏之间的一段时间。“afternoon”指明了范畴,“about six o’clock”确定了范畴中的具体阶段,即下午即将结束。上述为“culminate”所体现的“终结”提供了充分的语义背景。

例3的题干构成“医院-ICM”,由“sophisticated equipment”(CM1)、“white coat”(CM2)、“medical jargon”(CM3)组成。另外,题干中的“lay man”会激活“医院-ICM”的“expert”(CM4),由此四个模型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唤起存留于考生大脑中的“医院”图示。

4 突显与目标词

突显(prominence)是指导我们认知程序的重要原则,[15]其中角色/背景的分离是突显观中的核心概念。例如,The balloon is flying over the house.我们把“气球”视为突显的角色,“房屋”视为背景,因为相对于静止不动的“房屋”,运动中的“气球”更为突出。“气球”以背景“房屋”为参照,“大地”又可成为“房屋”的背景。依此类推,我们发现客观事物的感知要借助一定的认知单元,Langacker(1987)将其定义为“认知域”,即“理解一个语义单元的语境”。[16]例如,[BODY]为[ARM]提供了域,[ARM]又是[HAND]、[ELBOW]等的域,[FINGER]又构成了[KNUCKLE]、[NAIL]等的域。这些不同的认知域共同构成了[BODY]这个认知单元的网络体系。

命题中,目标词的选择基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博士研究生英语词汇速记》一书,采取随机选取的方式。此种方法在水平测试中较为常见,对于博士生招生这种高水平的英语考试,通常会选取等同或高于大学英语六级词汇的准技术性词汇以及惯用法和词组。Nation(1990)将准技术性词汇定义为频繁出现于各语域中的学术语言及技术语言中的词汇。[17]

从认知角度而言,笔者认为目标词与题干构成角色/背景关系。题干的全部内容旨在突显目标词,为其提供充足的语境。换言之,目标词需嵌入于题干中认知单元所构筑的语义网络体系。词汇考试考查的并非是脱离语境的默认意义,[18]题干提供的语义线索不可或缺。

例4:Changing from solid to liquid,water takes in heat from all substances near it,and this______produces artificial cold surrounding it.(2007年10月真题)

A.absorption* B.dissemination

C.assimilation D.interaction

例5:Public attitudes toward business regulations are deeply______;most people resent intrusive government rules,yet they expect government to prevent business from defrauding,exploiting the public.(2008年10月真题)

A.hostile B.emotional

C.ambiguous* D.cynical

例 6:Nowhere in nature is aluminum found free,______its always being combined with elements,most commonly with oxygen.(2009年3月真题)

A.referring to B.except for

C.regardless of D.owing to*

例4中,目标词“absorption”是在“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吸取周围物质的热量”以及“产生人为的低温环境”所形成的语义背景烘托下得以突显出来的。例5中“模棱两可”的态度是通过一方面“憎恨政府的过度干预”以及另一方面“又希冀政府阻止商人欺骗、剥削大众”的矛盾心理中体现出来的。例6中,因果关系的搭建必须通过语义网络得以实现,即“自然界找不到自由铝分子”,原因为“铝总和其他元素结合,尤其是氧分子”。

5 干扰项的编写

5.1 范畴观与干扰项的编写

分类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征。人类对事体进行分类的心智过程就是范畴化(categorization),是建构范畴的基础。[19]基于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认知语言学强调范畴的边界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内部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同时并显现出不同的地位。范畴中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成员可视为范畴的原型,可作为范畴中其他成员的认知参照点。[20][21][22]例如,Croft&Cruse(2004)曾列出了“蔬菜”范畴中成员的等级情况,其中最具典型性的是“韭菜和胡萝卜”,其次是“花菜和欧洲萝卜”,接下来是“芹菜和甜菜根”,值得注意的是“柠檬”也列在其中,居第七位。[23]可见,范畴中成员地位不相等、边界模糊,具有开放性及文化特殊性。

干扰项的编写难度较大,既要体现一定的干扰度,又要包含一定的区分度,二者缺一不可。[24]认知范畴中各成员同中有异,彼此独立,为干扰项的选择提供了可能。由此,笔者认为干扰项与目标词应具有同质性,即同属一个范畴。首先,命题的基本原则是干扰项与目标词词性相同,这是范畴观的基本体现。除了词性的同一性,词形的同一性是形近词辨析题常见的命题思路。如例7中目标词和干扰项都是由“-tive”构成的名词所组成,即“incentive”,“initiative”,“fugitive”,“captive”具有同样的词形结构。从语义层面考量,例3中的“jargon”,“accent”,“dialect”,“idiom”共同组成了“LANGUAGE”范畴。例 8 中的“expenses”,“revenues”,“budgets”,“payments”共同构成了“MONEY”范畴。Goodrich(1977)将例3、例8中的干扰项归类为假同义词,此类干扰项干扰力度最强。[25]

例 7:Awards provide a(n)______for young people to improve their skills.(2006年3月真题)

A.incentive* B.initiative

C.fugitive D.captive

例8:The tribe has agreed to contribute 2 percent of net______to charitable activities in the country.(2006年3月真题)

A.expenses B.revenues*

C.budgets D.payments

干扰项以及目标词所构成的范畴除了基于词性、词形、词义等方面外,还可以通过原型结构展开。如例9中的“equality”、“equation”、“equivalent”,“equity”都是基于语义原型“equal”展开的;例10中的“force”实际上是“urge”、“spur”、“rush”的语义原型;例 11 中的“interrupt”、“interfere”、“intervene”都包含了“bother”的语义特征。从原型角度出发编写干扰项更具系统性和全面性,原型不仅是范畴中的一员,且为最佳成员,因而构成了认知参照点。

例 9:The closest______to English and Welsh grammarschoolsare called grammarsecondary schools;they can,however,accept some fee-paying pupils.(2006年3月真题)

A.equality B.equation

C.equivalent* D.equity

例10:We all buy things on the______of the moment;this is what the retail trade calls an“impulse buy”.(2007年3月真题)

A.urge B.force

C.spur* D.rush

例11:Whatever the questions he really wanted to ask at the reprocessing plant,though,he would never allow his personal feelings to______with an assignment.(2007年3月真题)

A.interrupt B.bother

C.interfere* D.intervene

Alderson,et al.(1995)以及 Heaton(1988)强调所有的干扰项都要看上去有道理,而且词级难度应该相似,这样才不至于某选项因缺乏干扰度而很快被绝大部分考生排除甚至纯粹无人问津。[26][27]因此,作为命题者,干扰项的编写完全可以以原型为出发点,系统考量范畴中成员的特点,尽量使选项趋于同等词汇层级,范畴本身开放性的特点为此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5.2 意象图式与干扰项的编写

意象图式是我们日常身体经验中反复出现的比较简单的结构,[28]主要起意象性抽象结构的功能。[29]我们通过在现实世界中的互动性体验形成了基本的意象图式,从而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基本意象图式包括:容器、路径、运动、上下、前后、中央-边缘等。意象图式通过隐喻、转喻机制的扩展可以形成更多的范畴与概念,构成了抽象概念、理解意义的基础。比如,“宇宙中的生灵”,“房间里的鲜花”,“被幸福包围的恋人”,其中“宇宙”、“房间”都是占据空间的立体“容器”;“被幸福包围的恋人”中,“容器”通过隐喻机制扩展为幸福的状态。

Nagy,Herman 和Anderson(1985)强调试题难度可以通过调控干扰项和目标词之间的语义接近程度得以实现。[30]干扰项与目标词之间的接近程度必须在形式和意义上遵守一贯性的原则。[31]意象图式是高度抽象的认知结构,是事体的本质体现,因此干扰项的编写可以通过分析目标词的特点,即以目标词的意象图式特征为参照点,既而实现上述的“语义接近”。

例 12目标词为“out of line”,“line”是“容器”,“out”形成“路径”,从而抽象出“从容器中走出”的图式。以此为蓝本,干扰项A、B、D采用了类似的图式结构,一方面使选项的编写更为整齐,另一方面图式结构的同质性增加了干扰项的干扰力度,从而提高了试题的难度。例13的选项呈现了多种意象图式,“to and fro”、“upside and down”、“inside and out”分别基于“左右”、“上下”、“内外”图式展开。“now and then”实质上是“前后”图式的隐喻扩展,如果将时间视作一个横轴,“now(现在)”和“then(将来)”构成了“前后”图式,结合“往复”运动图式,形成“有时,时而”的语义。

例 12:All of you will be wise to remember that Miss Trunchbull deals very severely with anyone who gets______in this school.(2005年10月真题)

A.off the track B.out of standard

C.out of line* D.off focus

例 13:As he was a thoroughly professional journalist,he already knew the media______.(2007 年 3月真题)

A.to and fro B.upside and down

C.inside and out* D.now and then

以词汇本身所体现的“意象图式”为出发点实现干扰项与目标词的同质性是较为有效的试题编写模式。下面对例14至例16进行逐一分解。

例 14:Make up your mind that whatever the short-term temptations may be,you will never______from the highest standard of honor.(2006年3月真题)

A.deviate* B.escape

C.derive D.refrain

例 15:Those who got angry and crazy set fire to cars and shops in the Paris suburb of Clichy-sous-Bois,then the problems_______.(2008年10月真题)

A.evolved B.evaporated

C.escalated* D.exalted

例16:Nearly 1,000 people are presumed dead as chances______of finding more survivors from the sunken Egyptian ferry.(2009年3月真题)

A.bubble B.dwindle*

C.sway D.shiver

例14中,题干“the highest standard of honor”可视为经隐喻拓展的“容器”。目标词为“deviate”,动词本身词汇并入路径图式,即“偏离”某一个范围。由此,“deviate from”构成了“路径”与“容器”复合图式。干扰项B、C、D参照上述模式编写而成。B表达“逃离”某一范围;C表达“来自”某一范围;D表达“抑制”进入某一范围。如此,呈现出的各个选项更为整齐有序。

例15中的目标词“escalated”以及干扰项“evaporated”、“exalted”都并入了“向上”的图式结构,“evolve”并入了“向前”的图式概念。各选项中所包含的“方向性”在体现同质性的同时,有效地增加了干扰项的干扰力度。

例16中各选项都包含了“运动”图式,使得干扰度由于同质性的存在而提高。如“bubble”体现了“向四处延伸”的图式特征,因此引伸为“洋溢,充满”;“dwindle”表达“运动范围缩小”;“sway”及“shiver”表达“运动”的同时,附加了“运动方式”,如“sway”表达“前后左右摇摆”,“shiver”表达“浑身发抖”。

6 结语

综上,应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进行英语多项选择词汇命题的操作理念可总结如下:

第一,任何题干都应构建一个ICM;ICM中应包含一定量的CM用以激活或唤起所涉及的概念结构及相关语境。

第二,目标词与题干构成角色/背景关系,需嵌入于题干中认知单元所构筑的语义网络体系。

第三,干扰项无论是基于词形、词性、词义所组成的范畴抑或是通过意象图式所呈现的整齐有序都是努力实现与目标词同质化的过程。同质性越高,干扰性越强。

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框架进行词汇命题原则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类认知方法和认知模式的认识,同时也为命题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我国被誉为考试大国,考试制度的完善程度和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在国际社会称得上楷模。然而,在普及和应用现代测试理论和学术研究平台的建设方面还有不少差距。[32]笔者希望与更多的志士仁人共同探索,相互切磋,加强沟通,以推动并深化测试研究的进程。

[1][12]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03,64.

[2] 于华.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英语考试大纲及真题详解(2005—2011)[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 Bachman,L.F.,Palmer,A.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外语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英语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5] 李晓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博士研究生英语词汇速记[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6][8][10] Read,J.Assessing Vocabular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155,93,163.

[7] Milton,J.Measuring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M].Bristol:Multilingual Matters,2009:16.

[9][31] Nation,I.S.P.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347,350.

[11][13][28] Lakoff,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68,74,267.

[14] 张亦政.命题员须知(内部资料)[S].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92.

[15] Langacker,R.W.Raising and transparency[J].Language,1995(71):1-62.

[16] 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I: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Cal: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147.

[17] Nation,I.S.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19.

[18] Cruse,D.A.Meaning in 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4:82.

[19] Ungerer,F.,Schmid,H.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96:2.

[20] Rosch,E.O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perceptual and semantic categories[M]//T.E.Moore.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the Acquisition of Language.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3.

[21] Rosch,E.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emantic catego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975(104):192-233.

[22] Rosch,E.Principles of categorization[C]//Rosch,E.,Lloyd,B.B.Cog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Hillsdale,NJ:Erlbaum,1978.

[23] Croft,W.,Cruse,D.A.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78.

[24][25] Goodrich,H.C.Distractor efficiency in foreign language testing[J].TESOL Quarterly,1977(11):69-78.

[26] Alderson,J.C.,Clapham C.,Wall,D.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48.

[27] Heaton,J.B.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M].London:Longman,1988:32.

[29] Johnson,M.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Imagination,and Reas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0] Nagy,W.E.,Herman,P.,Anderson,R.C.Learning words from context[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85(20):233-253.

[32] Jin,Y.The place of language testing and assessment in the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in China[J].Language Testing,2010(27):555-584.

猜你喜欢
真题题干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数字算式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