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师专办学宗旨传统研究

2015-01-30 19:24秦克铸
淄博师专论丛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术性师范办学

秦克铸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淄博 255130)



校本研究

淄博师专办学宗旨传统研究

秦克铸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淄博 255130)

“全国中等师范学校深化改革全面提高质量座谈会”后,学校办学宗旨开始表述为“了解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根据学校目前在校生结构,学校办学宗旨比较科学的提法应该是“面向小学幼儿园、研究小学幼儿园、服务小学幼儿园”。“面向小学幼儿园”,要求学校按照小学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提供服务,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按照小学幼儿园的需要去学习、去养成。“研究小学幼儿园”,要求每位学科教师都要有强烈的研究小学幼儿园的意识,并在实际工作中找准其任教学科研究与小学幼儿园研究的结合点。“服务小学幼儿园”,要求学校在研究中服务,在服务中研究,当务之急是加大力度培育在省内外有影响的、能够对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指导与咨询的领军人物和专家团队,不断提高服务小学幼儿园的能力。落实学校办学宗旨,必须坚定不移、理直气壮地“坚持师范性学术化、学术性师范化,促进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淄博师专;办学宗旨;面向小学幼儿园;研究小学幼儿园;服务小学幼儿园

办学方向、办学方针、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是一组含义十分相近的概念,人们在使用这些概念的时候,很少仔细斟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不同。运用逻辑学“属加种差”的方法分析,上述概念的区别与不同应该主要体现在属概念,即方向、方针、思想、理念、宗旨方面。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有关条目的解释,笔者认为,“方向”与“方针”的差别在于,“方向”常常是指哪个方位或往哪个方向去,不太关注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而“方针”则既有方向又有目标,是“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思想”与“理念”的差别在于,“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局限于认识,属于“观念”的范畴,而“理念”是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观念,是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行动指向;宗旨,强调的是目的和意图,更多的指向行动以及行动的目的。本文涉及上述概念时,原则尊重相关引用材料的提法,也根据笔者自己的理解使用上述概念,特此说明。

淄博师专的办学宗旨是什么?笔者执笔、上报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审委员会的《淄博师范学校申办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呈报材料》(2004年3月15日定稿)表述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培养培训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专科层次的小学、幼儿教师。”这种表述主要参考了2004年以前升格的几所新型师专的呈报材料。实际工作中,学校曾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倡导以“了解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后来调整为“面向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为办学宗旨。当时之所以未提“幼儿园”,与学校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开始较晚(1981年才开始)、规模较小(一般一年只招1-2个班)、办学地点变动(1993-1999年,淄博师范学校不再招收学前教育专业,由淄博第二师范学校继续举办学前教育)甚至培养历史中断(1999年,山东省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全省幼儿教师培养机构只保留了济南幼师、青岛幼师、潍坊特师幼师)有关。根据目前学校在校生结构现状,借鉴国内其它院校的先进办学理念,笔者以为,学校办学宗旨比较科学的提法应该是“面向小学幼儿园,研究小学幼儿园,服务小学幼儿园”。

师范学校从诞生起就有“面向小学”的光荣传统,但“面向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的提法见诸报端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国中等师范学校深化改革全面提高质量座谈会”后。我们学校的办学宗旨,开始表述为“了解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后来调整为“面向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师范教育在中国诞生,其标志是南洋公学师范院(1897)和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2)的设立,但这时期的师范教育都不单独设校。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将师范学堂分为初级师范学堂(中等教育性质)及优级师范学堂(高等教育性质)。初等师范学堂招收高等小学堂毕业生,修业5年,培养小学师资。1912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师范教育令》《师范学校规程》,将初级师范学堂改称师范学校,修业年限、培养目标不变。20世纪20年代前后,“乡村师范教育运动”兴起,师范学校更加明确了面向农村、面向小学的办学方向。此后,受陶行知先生乡村师范教育思想的影响,面向农村、面向小学逐渐成为乡村师范教育最重要的办学理念。解放后,乡村师范的许多内涵被延续下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面向小学、面向农村,这当然与中国的国情有关。1956年5月,教育部颁布试行了《师范学校规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条例》《师范学校教育实习法》,颁发了《师范学校教学计划》《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编写出版了师范学校各科教学大纲和教材,面向小学、幼儿园成为师范学校的办学方针。1980年 6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了建国 30年来办中等师范教育的经验,研究了如何办好中等师范教育的问题。会后,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办好中等师范教育的意见》《中等师范学校规程(试行草案)》《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这些文件对师范学校的性质、任务、学制、课程作了明确的规定,师范学校面向小学、幼儿园的办学方针更加深入人心。

在中国知网输入关键词“面向小学”,查到的最早的“篇名”文献可以追溯到河北通州师范学校在《人民教育》1956年第6期发表的文章《对贯彻面向小学方针的一点体会》。改革开放以后,以“面向小学”为“篇名”的文献,最早的是邵阳师范学校周正元在《湖南教育》1980年第3期的文章《中师教育应主要面向小学》。可以说,新中国建立以来,师范学校教育要“面向小学”的话题文章始终没有间断。这些文章是时代的印记,是记录师范学校办学方向的“活化石”。记得笔者参加工作后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原国家教委召开了“全国农村中等师范教育改革座谈会”,并在《师范教育》杂志展开大讨论,明确要求师范学校要“端正办学方向,明确中师培养目标,树立为小学教育服务的思想。要组织教师经常深入小学,研究小学教育实际,逐步做到中师教育改革和小学教育实践相结合。”很显然,这样的要求已经有了“面向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的雏形。1991年“全国农村师范教学改革研讨会”召开后,“面向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开始见诸报端。中国知网查到的文献中,首次完整地将“面向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作为文献标题的是江苏省如皋市教师进修学校王修恺的文章《面向小学 研究小学 服务小学——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贯彻“意见”的几点体会》,发表在《师范教育》杂志1992年第11期。

客观地说,关于师范学校与小学关系的表述,在各师范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并不统一。网络资料表明,创建于1912年的山东省平度师范学校,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面向小学、深入小学、学习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的办学思想。创建于1916年的湖州师范学院,其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专业”至今仍坚持以“面向小学、熟悉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为办学宗旨。创办于1920年的江苏省阜宁高等师范学校,也以“面向小学、熟悉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为办学宗旨。创办于1964年的兴宁市教师进修学校,办学宗旨则表述为“面向小学,深入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创建于1903年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以“立足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为办学理念,该校教师发表的文献中有时也称办学宗旨。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前身北京第三师范学校,起初提出以“了解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为办学宗旨,后来调整为“面向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之后几十年没变。

我们学校的办学宗旨表述为“面向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1993年10月,“全国中等师范学校深化改革全面提高质量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原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师范处徐兴文处长带领青岛市教委师范处、淄博师范、济南师范、潍坊师范、泰安师范、胶南师范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当时,因学校突然出现变故,校级领导无法脱身,笔者临时受命代表学校参加会议。其时,笔者任教务处副主任,年仅33岁,是参加座谈会的最年轻的代表之一。座谈会期间,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朝阳师范、昌平师范、顺义师范、北京三师、北京一师、北京幼师、天津幼师、天津二师、天津师范,印象特别深的是北京第三师范学校。座谈会现场,北京三师悬挂了两幅标语,一幅是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另一幅是“了解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第一幅切合这次座谈会的主题“中师教育现代化”,第二幅突出了北京三师的办学宗旨。与会代表及原国家教委、原国家教委师范司的领导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北京第三师范学校的提法和做法。从此,北京三师“了解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的提法走向全国。

北京会议结束后,笔者回到学校,向当时的学校领导汇报了座谈会的情况,特别汇报了北京三师实践“三个小学”的经验。学校领导非常赞同北京三师的提法和做法,在此之后的学校有关材料、教学改革中多有引用或借鉴,如学校档案中,笔者执笔起草的学校学年度工作计划中几乎都有“了解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的号召与工作安排。另外,在原学校图书馆举办的地方文化展览中,学校还借鉴“了解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的提法,将“了解淄博,研究淄博,服务淄博”作为地方文化展览的主题。1993年11月21日,原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师范处在临沂师范召开全省师范学校校长会议。受省教委师范处委托,笔者代表山东与会代表向全省师范学校校长们传达了北京会议精神。根据会议记录,笔者传达了原国家教委领导柳斌、师范司领导孟吉平的几次讲话,介绍了北京、天津各师范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各学校联系小学、幼儿园的经验,特别介绍了北京三师“了解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的提法和做法,得到与会各师范学校校长的高度认可。此后,“了解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的提法在齐鲁大地各师范学校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有的师范学校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熟悉小学、深入小学、学习小学等内容。

总结各师范学校的提法,相同的地方都有“研究小学、服务小学”,不同的是“前置”部分到底是“面向小学”还是“深入小学”“学习小学”“了解小学”“熟悉小学”。现在看来,“面向小学”最为贴切。师范学校本身不是小学,怎么“立足小学”?只能说是“立足为小学服务”;至于“深入”“学习”“了解”“熟悉”,都显得太肤浅,要求也太低。“面向”的意思,含有“面对,朝向;注重,朝一定方向发展”的意思,显得更专注,方向更明确。所以,笔者更欣赏“面向小学”的提法。鉴于我们学校同时还承担着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任务,而且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生规模已经占到半壁江山,所以笔者喜欢把我们学校的办学宗旨表述为“面向小学幼儿园,研究小学幼儿园,服务小学幼儿园”。

“面向小学幼儿园,研究小学幼儿园,服务小学幼儿园”,首先是要“面向小学幼儿园”,这是办学方向问题。“面向小学幼儿园”就是要以小学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为依据,着眼于小学幼儿园,服务于小学幼儿园,而不能脱离小学幼儿园、看不起小学幼儿园。

“面向小学幼儿园”,要求学校必须按照小学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去培养学生。师范学校时期,我们执行国家统一的教学方案,通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课外活动、教育实践四大块有机结合,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当地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小学幼儿园师资。那时,我们的毕业生到小学幼儿园后可以“围着桌子转一圈”,很受基层小学幼儿园的欢迎,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师范的学生比师专的学生受欢迎”。师范毕业生有这样的口碑,得益于那时的招生就业政策,更得益于我们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对我们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意见,并根据这些要求与意见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育教学。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意见,在加强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我们学校的“三字、普通话系列教学改革”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原《师范教育》杂志对此作过专门报道。九十年代,学校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小学幼儿园的意见与建议,将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纳入学科教学,普师、幼师所有必修学科都制定了本学科的基本功训练与考核办法。进入新世纪后,我们根据国家教师教育政策的调整、生源质量的变化以及小学幼儿园的要求、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反馈意见,加强了分科(分领域)教学。2008年6月,笔者受省教育厅委托,牵头承担了“山东省小学教师队伍质量研究”的任务,历时半年多,抽样调查了山东经济发达、中等发达、欠发达三类地区的三个地市九个区县,每个区县按照城区、镇区、乡村分类,抽样调查了10所小学,抽取个人样本535个,基本摸清了山东省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结构、生存与发展状态。同期,笔者受省教育厅委托研制的《山东省三年制大专初等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于2010年4月印发全省试行。

最近这些年,我们根据小学幼儿园的实际需要、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的情况,以及国家关于教师培养的计划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回归“全科培养”模式。2014年以来,学校承担的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初等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先后结项。新研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考虑了国家小学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国家相关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小学幼儿教师资格认定要求,还较好地结合了各地小学幼儿教师招考、聘任办法的改革,充分体现了各地小学幼儿园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兼顾了学生未来专业发展的需要。另外,我校特别在各专业方向普遍开设了大学语文、大学数学、大学英语、自然科学概要、社会科学概要、音乐、美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课程,较好地体现了小学幼儿园对我们毕业生的实际需求。2014年10月,笔者随数理科学系的同志到德州地区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走访了11个区县、65家用人单位、95名毕业生,召开了9个毕业生座谈会。返回学校后,根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的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现在已经初见成效。如,非艺术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美术课,我们一边调整教学大纲,一边改进课堂教学,在原来基础上更加重视核心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加重视相关课程标准的解读,更加重视相关教学素材的选择,更加重视从业技能的训练,为毕业生兼教音乐课、美术课、担任社团辅导教师奠定了基础;写字课调整了三字教学的时间安排、考核方式,强化了粉笔字训练,坚持以展览促训练、以活动促训练、以竞赛促训练、以考核促训练,强化了师范特色;大学语文课程多次召开研讨会,研讨课程定位问题,并根据课程定位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强化语言能力训练,尽管改革迄今没有完全到位,但共识已经形成;信息技术公共课,根据小学幼儿园的要求,加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教学课件制作的教学;英语教育专业瞄准小学英语教师的岗位要求,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强化了语音、听力、口语的教学与训练。这些都是根据基层小学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做出的调整。

“面向小学幼儿园”,要求我们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换句话说,凡是给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任课的教师,都应该熟悉小学幼儿园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熟悉小学生和幼儿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年龄特点,熟悉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熟悉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法,能够指导师范生的教育见实习工作。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小学幼儿园实际,改革自己任教学科的课程教学,能够结合任教学科指导小学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1992年暑假后,笔者到学校教务处工作,参与了全省规范化中师文件的讨论和起草。结合这项工作,笔者起草了学校第一份关于任课教师到小学幼儿园挂职锻炼、听课、任课的意见,以期鼓励、引导教师带着任务到小学幼儿园听课、上课,参加小学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意见规定,凡是按学校要求全职到小学幼儿园挂职锻炼、完成任课及教科研任务,且相关小学幼儿园评价合格以上的,校内学期评价为优;连续两学期按学校要求全职到小学幼儿园挂职锻炼、完成任课及教科研任务,且相关小学幼儿园评价合格以上的,年度考核为优秀,年度工作效益奖按一等奖发放。近年,学校又出台文件,在双师认定、职称赋分等方面予以体现,这都是“面向小学幼儿园”的举措。需要说明的是,到小学幼儿园挂职锻炼、听课、任课的意见,并不仅仅适用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师,而是适用于校内所有为培养、培训小学幼儿园师资任课的各科教师。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引导教师到小学幼儿园挂职锻炼、听课、任课,熟悉小学幼儿园,增强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针对性、示范性,形成培养合力。

“面向小学幼儿园”,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全按照小学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去培养、去养成。师范生在校期间就必须熟悉小学幼儿园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熟悉小学生和幼儿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年龄特点,熟悉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熟悉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法,学会指导小学生和幼儿开展活动,使在校学习与职业适应紧密结合,尽量缩短上岗后的“适应期”,实现培养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这方面,学校也有许多好的做法和传统。如,学校开始小教大专实验之初,笔者就为大专班学生设计了教学能手、教研新秀、管理骨干的努力方向;倡导大专班的学生每人订一份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杂志,建立班级资源共享库;为每个在校生配备小学、幼儿园教材,利用教法课指导学生熟悉、精研小学幼儿园教材;聘请当地小学幼儿园的教研员、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学名师、优秀班主任担任大专班学生的“导师”,每周用半天到导师所在学校幼儿园跟随导师活动,按照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培养学生。再如,学校的教育实践基地——博山实验小学,根据需要聘请我们学校英语教育专业(小教方向)的学生担任周末剑桥少儿英语培训班的教师。每周二、四课外活动时间,博山实验小学的指导教师到校对我们的学生进行先期培训,周末再由我们的学生给剑桥少儿英语培训班的小学生上课。这样的合作,为博山实验小学解决了师资问题,我们的学生也得到了良好的岗前培训。我们发现,参加培训的学生上岗后的“适应期”大大缩短。

今后,在培养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继承、发扬中师优良办学传统,更加重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笔者设想,若有可能,我们应该按照师范生未来的岗位需求,加强与小学幼儿园的合作研究,研制符合小学幼儿教师职业要求、适合我们学校师范生实际的、新的《师范生德育大纲》《师范生行为规范》《师范生守则》《师范生一日常规》,吸取历史经验,理顺学生教育、学生管理的体制机制,强化师范生的养成教育。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高度的职业认同感,使其喜欢小学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培养他们强烈的责任心、爱心,使其喜欢小学幼儿园的每一个孩子,培养他们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健康的体魄与心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强烈的师表意识。这就使得我们的毕业生能够像过去那样,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过硬的教学技能,更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胜任小学幼儿园各学科(各大领域)教育教学活动,成为“拿得到(教师资格)、考得上(编制)、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小学幼儿教师。这是我们学校的办学传统,也是我们学校不断追求的办学目标。

“研究小学幼儿园”,要求学校每位学科教师都要有强烈的研究小学幼儿园的意识,并在实际工作中找准自己任教学科研究与小学幼儿园研究的结合点。

“研究小学幼儿园”是“服务小学幼儿园”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面向小学幼儿园”的具体体现,只有研究小学幼儿园,才能更好地服务小学幼儿园,才是真的“面向小学幼儿园”。要研究小学幼儿园,必须深入小学幼儿园实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学校并不缺乏研究小学幼儿园的传统。比如,按学校要求,到小学幼儿园挂职锻炼、听课、任课的教师,都必须参加小学幼儿园的教研活动,都要撰写研究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调研报告、论文、案例,解决在挂职锻炼、听课、任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等。

上世纪80年代,学校老教师庄守常、孟庆太等同志曾带着淄博方言调研的任务,深入全市各区县进行调研,编写了《淄博方音辨正》作为学校普通话校本教材使用。庄守常等老师还深入淄川西河、龙泉等各小学指导有关学校推广普通话,撰写的调查报告和论文相继在《语文建设》等期刊发表。笔者当时担任毕业班的《地理》课,每年都要带学生实习。学生实习期间,笔者全天候与学生在一起,白天听实习小学的教师上课,指导学生试讲,听实习的学生上课,给实习的学生评课,晚上与实习的学生住在一起,“给学生看门”。根据实习带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笔者曾先后撰写了20余篇小学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在《小学教学研究》《中小学管理》《中小学校长》等期刊发表,有的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989年上半年,笔者带八六级六班的学生到洪山中心小学实习。听课时发现,不同的资料上对王之涣《登鹳鹊楼》中“白日”的解释不同,而且相互矛盾。上课时,实习的学生根据人教社的教学参考书讲课,小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小学生词典》回答问题,课堂一片混乱。返校后,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写出了《朝阳乎,夕阳乎——王之涣〈登鹳鹊楼〉释疑》(原载《小学教学研究》1992年第4期)。之后,通过进一步研究,撰写了《就〈登鹳鹊楼〉插图与注释矛盾同人教社商榷》(原载《中师与小教》1994年第4期)。再往后,笔者发现很多小学教师是因为误读插图而出错的,于是又撰写了《〈登鹳鹊楼〉插图研究四则》(原载《读写算教研》1995年第2期)。笔者的这三篇论文在投稿的同时也寄给了人教社。后来,人教社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及其教学参考书,都根据笔者的建议进行了修改,课文“注释”明确将“白日”解释为“夕阳”,还根据笔者的建议换了插图。1992年,笔者到小学听课,发现小学语文教师教《看月食》时,很难用语言直观地讲解月食的形成原理。于是,笔者专门跑到张店、博山请教教具专家,制作了一种极为简易的平面教具,据此撰写了《〈看月食〉教具设计与使用》(原载《小学教学研究》1993年第4期)。之后,发现老师们在教学中之所以出科学性的错误,还与课文的表述不够准确有关,又撰写了《〈看月食〉中爸爸的解释应予更正》(原载《小学教学研究》1994年第2期)。这些问题解决后,笔者又发现课文中有一个知识点,语文教师总也讲不清楚,便又撰写了《为什么月全食时看到的月亮是红铜色的》(原载《中师报》241期)。根据小学课文教学中涉及到的“月相”问题,笔者先后发表了《对〈马〉诗教学的两点建议》(原载《教学研究》1994年第5期)、《〈马〉诗成诗时间初探》(原载《中师与小教》1994年第1期)、《谈〈暮江吟〉中的时间问题》(原载《小学教学研究》1993年第5期)、《古诗与月相》(原载《中师报》169期、《地理教学》1993年第2期)、《这些咏月诗中的“月”是什么月相?》(原载《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第3期)等文章。

除了上述这些比较系统的研究之外,笔者还根据小学识字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撰写了《芹菜可食用的部分是茎吗?》(原载《小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6期);根据《小学教学研究》刊登的《我看〈南辕北辙〉》(1992年第11期)、《精心设计 拓宽领域——关于〈南辕北辙〉教法例谈》(1993年第6期)撰写了《“南辕北辙”辩》(原载《中师与小教》1994年第2期),从科学原理方面对文章作者的观点进行了批驳,指出了问题所在。根据小学语文课文《晏子使楚》教学中老师们出现的科学性错误,撰写了《“桔”与“枳”不可混为一谈》(原载《小学教师培训》1994年第6期)。由于这些文章的选题均来自小学教学实践,很受小学教师的欢迎,常常被小学的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网上有这方面的文章可以佐证。

1998年10月,笔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山东省第四批特级教师后,曾应邀为当地中小学、全省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等举办“如何做校本研究”“如何撰写教研论文”“如何做课题研究”的报告,应邀为《地理教育》“名家指津”栏目、《中国教师报》“名师教艺”栏目等撰写专栏文章,先后发表了《谈谈教学与教学研究》《怎样选择论文的论题》《我写教学类文章的几点体会》《怎样提高投稿的命中率》等文章,尽了师范学校教师应尽的责任。

进入21世纪后的头十年,教育类的非法出版物猖獗一时,加上《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教育文摘周报》等不断为它们作广告,致使不少中小学教师不辨真假、上当受骗。笔者认定,遏制非法出版物,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学会如何辨别刊物是否合法。为此,笔者搜集、研究了大量非法出版物的样本,写出了此项研究的第一篇文章《强烈呼吁:整顿教育类报刊市场,还校园一片宁静》(原载《山东教育》2004年1-2期),从非法出版物的基本特征入手给出了一些辨别的方法;经过笔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后发现,辨别非法出版物最可靠的方法,还是根据它的国内统一刊号CN来辨别,于是写出了第二篇文章《给你一双“火眼金睛”——教你如何判断“非法出版物”》(原载《山东教育》2004年第9期)。作为学校管理者,笔者深知,要遏制非法出版物,搞管理、制订政策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懂得政策导向,所以笔者将第三篇研究文章《也谈“如何判断教育报刊孰真孰假”》投给了《中小学管理》(原载2004年11期)。那些年,正好笔者连续担任我省中专及中小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学科组长、副主任委员。每次参加评审,笔者都向评委们介绍非法出版物的辨别方法,呼吁各学科组坚持“综合评定”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一票否决”,力争在实践上减少论文特别是在非法出版物上发表的论文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的作用。此外,笔者还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及各大教育论坛上呼吁,请《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教育文摘周报》等不要助纣为虐,不要再为非法出版物刊登广告,也衷心期望中小学教师洁身自好,把精力用在扎扎实实搞好教学上,如果有好的想法、做法、经验,一定要注意及时总结成文投给合法出版物。笔者关于非法出版物的研究成果刊登后,很快被广东省等省教育厅、烟台市教育局等职称评定部门以及河南大学科研处、中山大学人事处、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部等出台的文件或办法引用,至今还在网上广泛传播。此前,山东济宁、荷泽的一些中小学教师被北京的一家非法出版物《中国教育探索》设在山东沂水的组稿人员骗去了几千元。他们电话告诉笔者后,笔者立即通过电话与有关组稿人员交涉,最终“骗子”做贼心虚,乖乖将钱还给了老师们。

学校升格后,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高学历教师看不起研究教学的成果,尤其看不起研究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成果。实际上这是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笔者所以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研究小学”的经验和体会,主要是想为学科教师找准学科研究与小学幼儿园研究的结合点提供借鉴,希望同志们能从笔者“研究小学”的经历中受到启发。当然,我们现在提倡的“研究小学幼儿园”,特指直接面向小学幼儿园开展的科学研究,这方面我们还很欠缺,笔者本人做的工作也不多。

“服务小学幼儿园”,要求学校在研究中服务,在服务中研究,当务之急是加大力度培育在省内外有影响的、能够对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指导与咨询的领军人物和专家团队,不断提高服务小学幼儿园的能力。

“服务小学幼儿园”的内涵非常丰富。笔者在《淄博师专办学定位特色研究》已有论述,这一方面是学校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也是学校的短板。作为培养培训小学、幼儿教师的高等学校,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小学、幼儿园,服务领域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通过“人才培养”服务小学幼儿园的形式,主要是为小学幼儿园培养高素质的小学幼儿教师。通过“科学研究”服务小学幼儿园的形式,主要是加强与小学幼儿园的合作,加强对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科研、改革、管理与服务的研究,引领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在“社会服务”方面,我们应当为小学幼儿园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为小学幼儿园提供高质量的培训,为小学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科研、改革、管理与服务提供咨询、指导。在我们学校,为小学幼儿园培养、培训高素质的小学幼儿教师,已经做得很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在与小学幼儿园合作,在研究、指导、服务、引领小学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科研、改革、管理与服务方面,距离小学幼儿园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还没有出现在省内外有影响的、能够对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指导与咨询的领军人物,还没有形成有影响的、能够指导小学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专家团队。这种情况极大地制约着我们服务小学幼儿园的能力,是今后我们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努力的方向。

尽管我们对小学幼儿园研究不够,服务能力亦有限,但在服务小学幼儿园方面,我们还是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上世纪80-90年代,庄守常老师指导小学幼儿园开展普通话推广与测试,牛国泰老师指导小学幼儿园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前几年,学校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连续几年指导莲池学校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本研究,还准备出版校本教材;张良朋、张文娟、常青、王琪等老师,刻苦钻研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规律,坚持深入小学幼儿园教学一线上课、听课、评课,业余时间笔耕不辍,撰写、发表了不少有影响有分量的研究文章,被聘为全国“千人万课”评委、全省小学幼儿园教师远程研修指导教师、小学幼儿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主讲教师,被多所小学幼儿园聘为教学顾问或业务指导教师,在全国、全省小学幼儿园教学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校人文科学系博士后刘悦老师,主动要求到小学顶岗,指导、协助附属小学制作了10集系列微课《有趣的汉字王国》,还为附属小学教师做学术报告,受到附属小学师生的好评,所制作的系列微课获淄博市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大赛一等奖。最近,刘悦博士又在学校信息网络中心工作人员的支持下,开始建设专门服务小学识字教学的网站,还积极参加国家级动漫培训,以期通过团队合作,用更容易为小学生接受的形式,制作为小学生识字教学服务的动漫系列专题片。2015年9月,在山东省2015年社会科学普及与应用重点项目立项评审中,刘悦博士的《汉字之旅——汉字文化系列专题片》获资助类课题立项。刘悦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服务小学领域进行的探索,为学校高层次人才如何寻找自己研究领域与服务学科教学、服务小学幼儿园的结合点提供了借鉴,做出了榜样。

目前,在我们学校,科学研究已经被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不仅建立健全了对内部教学科研单位和教职工个人的科研考评、奖励、激励机制,还实现了科研成果与物质奖励、荣誉表彰、评优树先、职务提升、职称评聘挂钩。抛开这样的做法在我们学校是否完全科学合理不说,单就科学研究在我们学校的地位而言,可以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重视,科研正在成为教职工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近10年来,学校支持广大教职工在职进修,一大批教职工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科研能力大幅度提升。同时,学校还引进了两位数的博士研究生、三位数的硕士研究生。与过去比,我们学校的科研实力不可同日而语。遗憾的是,我们在研究教师教育改革,特别是在研究小学幼儿园、服务小学幼儿园方面,科研起的作用还很有限。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意识不强,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二是从内心看不起研究小学幼儿园的成果,致使在成果认定、使用上存在歧视;三是高层次人才的科研方向与研究教师教育改革、研究小学幼儿园的方向不一致。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几年学校定位的讨论,已经引起注意。成果使用方面存在的歧视,通过近年的争论,开始取得共识。高层次人才的科研方向与研究教师教育改革、研究小学幼儿园方向不一致的问题,恐怕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笔者曾私下与几位博士交流看法,希望他们从学校需求、个人发展的实际出发,在科研方向上更加关注其任教学科的学科知识研究、学科教育教学知识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师教育改革研究、校本研究、地方文化研究,以及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涉及的学科知识研究、教育教学知识、保教知识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校本园本研究,以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发展。

在国内外尖端的学科知识教学与研究领域,教学与研究是和谐发展的。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就是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成果则又可以及时转化为教学的素材。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科研正是这样的。研究“基因工程”的博士研究生,在博士学习阶段,学习、研究“基因工程”,其研究成果马上又可以转化为他与导师的教学素材,不存在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问题。在小学幼儿园,倡导校(园)本研究、校(园)本教研,很好地解决了“为什么研究”“在哪里研究”“通过什么研究”,也不存在“两张皮”问题。但我们试想一下,一个研究“基因工程”的博士被引进到我们学校之后会怎么样?可能的结果有二:一是学校专门为他(她)建立“基因工程”实验室,让他(她)继续研究“基因工程”,争取研究出具有国内或国际水准的科研成果;二是学校没有条件给他(她)建立实验室,也不需要他(她)专门来研究“基因工程”,而是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他(她)承担“自然科学概要”“生物学”“幼儿生理卫生”的教学工作。显然,这时的他(她),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上,与他(她)自己的教学是不合拍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人的精力有限,如果学校要求他(她)或者他(她)自己仍然执意要在教好学的同时,在“基因工程”科研领域出国内或国际水准的研究成果,几乎是不可能的。此时,摆在他(她)面前的路有三条:一是通过人才流动,另择高就,以使自己继续在“基因工程”研究领域发挥专长;二是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利用自己的科研能力优势继续为学校服务;三是学校着眼长远发展,为他(她)创造条件,使他(她)能够继续自己的研究。在笔者看来,硕士也罢,博士也罢,只要不是从事国内或国际最尖端领域的研究,且已经站到了国内或国际的最前沿,恐怕主要还是通过读研、读博训练科研能力。只要具备了研究能力,研究什么都能出成果,他们应该有这个自信。当然,如果我们引进的研究生,从事的是国内或国际最尖端领域的研究,而且已经站到了国内或国际的最前沿,笔者建议还是不要轻言放弃,至于要走、要留、要不要调整科研方向,关键看学校能否提供这个领域的科研条件。

笔者坚信,不管是教师还是科研人员,只有适应社会的要求、适应所在单位发展的要求,才有可能通过努力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这是学校老领导对笔者的教诲,笔者愿意拿出来与年轻的同事们分享。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正值笔者教学、科研的鼎盛时期:1990年8月,笔者在《地理教育》杂志发表短文《极昼期间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引起华东师范大学已故著名教授金祖孟先生的关注,已届76岁高龄的老先生主动来信询问笔者的情况,并力荐笔者到高校任教《地球概论》课程;1991年6月,山东省第一批教学能手评选,经过层层比赛,笔者在全省近60所师范学校、110多所教师进修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省教师教育系统为数不多的省级教学能手之一;1991年12月,学校按规定兑现当年度科研奖金,全校师生共奖励900余元,笔者一人拿到526.50元,占全校总数的近60%。这一年,笔者的稿费加奖金,相当于笔者当时11个月的工资(当时,学校的规定是:报刊编辑部寄多少稿费,作者拿着编辑部的稿费汇单到学校登记,年底按1:1奖励);1993年,原省教委在其主办的《师范教育论坛》杂志上推出了两位“师苑新星”,笔者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临邑师范的韩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师范的老领导于1990年7月、1992年7月两次找笔者谈话,动员笔者从纯粹的教学岗位转到教学与教学管理岗位。回忆自己走过的道路,可以说有得有失,失去的是个人在地理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没有达到更高层次,得到的是学校教职工、省内教师教育界对自己在教学管理领域、教师教育领域不断探索的认可。笔者坚信,目前学校当务之急是培育在省内外有影响的、能够对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指导与咨询的领军人物和专家团队,这是难得的机遇。高层次人才中,谁能够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和趋势,谁就有可能在这个领域成就一番事业。

笔者相信,如果学校端正了自己的办学方向,广大教职工能从内心认可“面向小学幼儿园”,特别是学校的高层次人才能够尽快加入到研究小学幼儿园、服务小学幼儿园的行列,不仅他们个人的发展大有前途,学校的发展也会大有希望,学校研究教师教育改革、研究小学幼儿园、服务小学幼儿园的能力会极大提高。那时,学校在区域高等学校体系中的“不可替代性”自然也就具备了。

落实学校的办学宗旨,必须坚定不移、理直气壮地“坚持师范性学术化、学术性师范化,促进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2001年10月,我们学校举行了隆重的50年校庆庆典活动。校庆期间,根据原教育部师范司马立司长、原中央教科所连秀云副所长的提议,学校举办了“小学教师教育发展论坛”。笔者代表学校在论坛上发言(原载《淄博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笔者在发言中提出,师范学校要提高办学层次,必须加大力度实施科研带动战略,大力提高学校办学的学术品位。学校升格后,学术研究必须突出对教师教育规律的研究,突出对教育对象、培养对象、服务对象的研究,突出对课程、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研究和乡土文化研究。这些思想都体现在我们学校升格前后的各学年、各学期工作计划当中。学校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前身)、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蒲文化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前身)就是在这样一种思想指导下建立的。2002年上半年,《淄博师范学校校报》创办,科研信息处的同志邀请笔者为校报写点东西。笔者应邀写了“坚持师范性和学术性统一,努力实现学术性健康发展”的短文,初步形成了“师范性学术化,学术性师范化”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思路。2002年暑假期间,笔者在起草学校学年度工作计划时,将“坚持师范性学术化、学术性师范化,努力实现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写入了学校工作计划。开学前夕,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在博山原山林场召开读书会。讨论学校工作计划时,笔者重点谈了如何“坚持师范性学术化、学术性师范化,促进教学与科研工作健康、协调发展”,第一次口头对“师范性学术化、学术性师范化”的内涵作了说明。学校主要领导在读书会的总结中肯定了“师范性学术化、学术性师范化”的提法。开学后,为了迎接山东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评审,笔者拟定了两句口号,即“坚持师范性学术化、学术性师范化,促进教学与科研工作健康、协调发展”和“扬中师管理之长、引高校学术之风,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由学校团委制成标语牌置于办公楼前。

2002年9月19日,在山东省高校设置评审委员会对学校检查评估结束后的反馈会议上,各位专家重点谈了中师升格为大学后的办学理念问题,淄博市人民政府、淄博市教育局的主要领导同志对汇报材料中“坚持师范性学术化、学术性师范化”的提法感到很新颖,几次要求我们作好论证。之后,笔者经过思考,写出了《强化办大学的意识,提升办学理念,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关于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学理念的思考》(原载《淄博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参加了2002年10月召开的学校第15届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这篇文章中,笔者提出应当将“坚持师范性学术化、学术性师范化,促进教学与科研工作健康、协调发展”作为我校教学与科研的理念纳入办学理念体系中。文章正式与大家见面之前,按照学校主要领导的要求,笔者曾择其要点作为“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学理念”,在上至高校专家下至基层单位负责人的不同层次人员中广泛征求了意见。接着,笔者专门撰文介绍了这一理念的形成过程、内涵与关系,即《坚持“师范性学术化、学术性师范化”,努力实现教学与科研工作健康协调发展—关于中师升格以后教学与科研理念的思考》(原载《淄博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在2002年底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上,学校主要领导向与会专家介绍了这一理念(见《师范教育》2003年第4期),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同。此间前后,笔者曾与学校科研信息处的同志在校报、学报、学校网络论坛上就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2003年初,学校科研信息处薛忠祥同志化名“月印川”对“学术性师范化”的提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师范性学术化”的提法是科学的,“学术性师范化”不如“学术性现代化”更容易使人接受。但后来,薛忠祥同志在《论小学教师教育的教育知识特性及其定位》一文中仍然正面引用了笔者的提法,说明薛忠祥同志最终还是认可了这种说法,网上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以查阅。当时,为回应薛忠祥同志的质疑,笔者撰写了《实现师范性与学术性统一的必由之路:“师范性学术化、学术性师范化”——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教学与科研理念的思考》一文,书面解释了为什么要提“学术性师范化”而不提“学术性现代化”。后来这篇文章在2003年10月召开的全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上进行了交流(原载《青岛大学高教研究》2004年第2期)。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学校的学术氛围还是很好的,好就好在大家能够用学术的态度讨论一些问题。

近年,查中国知网获悉,笔者首次提出的“师范性学术化、学术性师范化”已多次被其它师范院校引用。如,《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孔令翠等人撰写的《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危机与出路》就引用了笔者与薛忠祥同志讨论时的说法“师范性学术化,学术性现代化”;而长江师范学院更直接把“师范性学术化、学术性师范化”作为学院的教学理念申报了重庆市教学成果,并在2009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3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对该成果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涪陵太极酒店会议室进行了鉴定。鉴定专家组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在全国具有先进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意推荐申报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笔者认为,“师范性学术化”与“学术性师范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师范性学术化”强调中师升格以后要着力加强学术性,强调师范院校要提高办学水平也要着力加强学术性;“学术性师范化”强调中师升格以后,以及师范院校学术研究的重点和方向问题。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师范性学术化”是中师脱胎换骨为高等学校的必由之路,也是师范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强调“师范性学术化”就是承认并正视中师与高等学校的差距,承认并正视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之间的差距,就是要解决中师在向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努力方向问题,就是要明确师范院校今后工作的着重点问题,也就是要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学术性师范化”是师范院校学术性的特殊要求,它实际上是提出了师范院校学术研究的重点和方向问题,这是师范院校学术性区别于综合大学学术性之关键所在。师范院校如果迷失了学术性的方向,就要重蹈“学术性比不上综合大学,师范性比不上师专、中师”的覆辙,同时师范院校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所谓“不可替代性”将会成为一句空话。否定了师范性学术化,中师将永远是中师,师范院校将永远比不上综合大学;否定了学术性师范化,其结果必然造成师范院校学术方向的迷失,造成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脱节。至于薛忠祥同志提出用“学术性现代化”来替代“学术性师范化”,笔者当时就指出,“学术性现代化”既不是师范院校的专利,也不能体现师范院校学术研究的特色、重点和方向。如果将“学术性现代化”作为师范院校的学术理念,不提“学术性师范化”,某些师范院校“师范性”与“学术性”脱节的情况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在升格后的师范专科学校身上。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学术性现代化”,各类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的学术性都应该体现现代化。笔者在《淄博师专办学定位特色研究》中对我们这样的学校科学研究的重点有较为详细的论述,概括为七大领域,对这些领域进行研究体现的正是“学术性师范化”。当然,我们并不排斥与学校定位不一致的高深学问研究,我们只是根据学校的定位提出了我们学校科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师范性学术化,学术性师范化”提出时曾有人质疑,认为“师范性学术化”和“学术性师范化”都带一个“化”字,“化”就是“一刀切”,就是“把非什么的东西全部变成什么东西”。为此,笔者想再次声明,这样来理解“师范性学术化,学术性师范化”,就如同把“胸有成竹”解释为“胸中有根大竹竿”、把“有机可乘”解释为“有飞机就可以坐”、把“三顾茅庐”解释为“上了三次茅房”一样可笑,这不是在讨论问题。

总体说来,我们学校“服务小学幼儿园”的能力还非常有限、非常欠缺,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对“研究小学幼儿园”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我们在办学方向上即“面向小学幼儿园”方面存在偏差。希望通过这次办学传统的发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办学方向,落实学校“面向小学幼儿园,研究小学幼儿园,服务小学幼儿园”的办学宗旨,这样才能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实现“高水平、有特色”的办学目标。

[1]淄博师范学校申办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呈报材料[Z].山东省教育厅,2004.3.

[2]师范教育[DB/OL].百度百科,2015-05-26.

[3]河北通州师范学校.对贯彻面向小学方针的一点体会[J].人民教育,1956,(6).

[4]王亚生.坚持面向小学,办好中等师范[J].安徽教育,1984,(8).

[5]王修恺.面向小学 研究小学 服务小学——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贯彻“意见”的几点体会[J].师范教育,1992,(11).

[6]兴宁市教师进修学校[DB/OL].百度百科,2015-05-26.

[7]顾伟.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思想影响下的乡村示范的历史嬗变[J].生活教育,2007,(3).

[8]刘哲.中师教学要面向小学实际[J].课程.教材.教法,1985,(6).

[9]秦克铸.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分类与培养模式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3,(4).

[10] 秦克铸.实现师范性与学术性统一的必由之路:“师范性学术化、学术性师范化”[J].青岛大学高教研究,2004,(2).

(责任编辑:李志红)

After “the National Forum for the Reform Deepening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Secondary Normal Schools”, our school began to express its mission as" to understand primary schools, to study primary schools, to serve primary schools". Based on the current student structure, the school mission should be scientifically worded as “to face prim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to study prim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to serve prim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To face prim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requires our school to train students and provide servi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prim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Teachers must have “double quality”, and students must learn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prim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To study prim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requires every teacher to have a strong awareness of studying prim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and to find the binding point of his major and primary school and kindergartens. “To serve prim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requires the school to serve in the study, and study in the service. So the urgent task is to devote greater efforts to cultivate influential experts who can provide guidance and advi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rim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apabilities of serving them. To implement the school mission, we must unswervingly adhere to the combination of normal school and academy,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chool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Zibo Normal College; school mission; to face prim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to study prim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to serve prim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2015-09-01

秦克铸(1960-),男,山东博山人,研究员,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主要从事地理教学、教师教育和学校管理研究。

G648.8

A

(2015)04-0003-11

注:本文为秦克铸同志2015年度调研课题“淄博师专办学传统研究”调研报告的第三部分。

猜你喜欢
学术性师范办学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长沙第一师范附小学生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