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祝 萍
立足生活书写精彩
江苏祝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在长期的作文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作文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都需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去理解、体会。所以,对于语文教师,特别是教启蒙作文的老师来说,切忌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技法,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有压力,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那样的作文而厌恶作文,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习作入门课上,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忧愁;写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写和同学做的小游戏;写考试得到100分;写你犯的错误……事实证明,“作文”一词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很强的神秘感,他们对自己能写出文章更觉得是天方夜谭。所以,教小学生写作文,首先必须解除学生对作文本身的神秘感,通过鼓励、示范等方式告诉学生:写作原来很简单!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何入门呢?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少年儿童热情敏感,充满活力,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而光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多少新鲜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
1.片段模仿是写好作文的起点。因为只有掌握好起跑的方法和技巧,才能顺利地冲向终点。例如:有学生仿照《黄山奇松》第二段写了《白杨树》:“在我们学校院子里,生长着几棵高大而挺拔的白杨树。它不像雪松那样粗壮,我们两个同学就可以轻松地合抱住它。它好高好高,足可以和我们的三层教学楼相媲美,同学们都很喜欢它,一下课就围着它玩。”这一片段虽然是仿写,但学生却抓住了杨树这一植物的另一种风姿,巧妙的将此事物移为彼事物,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学习容易,是学生练习入门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句式模仿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桥梁。小学语文新教材中的某些段落运用的一些固定而有精彩的句式,值得模仿,这些句式扮演的角色不同,又适合学生自己“抛头露面”。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给学生总结其特殊的用法,学生掌握了这些句式的规律,信手拈来记场面,述景物,都会取得好的效果。
写作文也是这样,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在其内容结构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最后才能完整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才能创造性地进行写作活动。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或热情地赞扬、鼓励,或诚心地帮助、指点。老师在作文批语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并通过作文批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学生的作文个性鲜明,教师的评语也就不可能千篇一律。对待学生或成功或失败的作文,老师在写批语时就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分别给予指点,并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用笔跟学生“交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信。我常用这样的口吻给学生的作文写批语∶“这句是否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如果X和X自然段之间插入一句过渡句,也许会更好。能试试吗?”“若开头再简洁点就好了,愿再动脑筋吗?“人物的语言活灵活现,如果有动作描写就更棒了。”
写批语的目的是使学生从中受益,促使学生去思考,去修改,并在思考与修改中领悟作文的规律和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批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作文批语是语文教师思想水平,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学生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老师要通过写作文批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教师在写作文批语时,一定要对学生倾注全部感情,给学生以鼓舞,以熏陶,以启示。用人文关怀去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人文精神在作文批语中闪耀。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同时,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素材,只要立足生活,学生就不会再视写作为难事,无话说可以变成有话说,不会写可以变成会写,用词干巴可以变成行文流畅,千篇一律可以变成百花齐放,书写出一篇又一篇精彩的作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