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桢生平考证

2015-01-30 18:12孙启新
淄博师专论丛 2015年3期
关键词:淄川王氏蒲松龄

孙启新

(淄博市纪委 第七纪检组,山东 淄博 255001)



鲁中地域文化研究

王士桢生平考证

孙启新

(淄博市纪委 第七纪检组,山东 淄博 255001)

王士桢是淄川窎桥王氏十一世孙,字淑子,世人有时将其与新城王士禛混为一人。王士桢生于崇祯八年,比蒲松龄大五岁,顺治十七年中举人,先任山东莱州府胶州学正,后任登州府成山卫教授,曾被推举为淄川乡饮大宾,康熙三十八年五月去世,享年六十五岁。《王氏一家言》“它山公”诗集收录王士桢86首诗,张笃庆评价其诗“有柴桑篱下风味”。

王士桢;生平;诗文;考证

王士桢作为清初淄川窎桥王氏家族的一名举人,官职低微;作为一名文人,诗名不显。他与蒲松龄的交往也不密切,甚至有人将他与清康熙年间刑部尚书王士禛(号渔洋山人)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厘清王士桢的生平业绩。笔者不揣谫陋,依据《淄川县志》《淄川窎桥王氏世谱》(简称《王氏世谱》)《般阳窎桥王氏一家言》(简称《王氏一家言》)等资料,对王士桢的生平业绩及诗文成就作一考证,并以此请教于业内各位专家学者。

一、生卒年月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王士桢是淄川窎桥王氏十一世孙。关于他的名字,《王氏世谱》与《淄川县志》的记录并不一致,与《乡园忆旧录》的记录也不一致。《王氏世谱》写作王士桢,字淑子,号耐村;《淄川县志》写作王士贞,字淑子;《乡园忆旧录》写作王士祯,字叔子。三者虽然名、字不同,但实指一人。笔者以为,王士桢的名、字皆应以其族谱标明为准,即名“士桢”,字 “淑子”。

王士桢父亲名涛,清乾隆《淄川县志·选举志·续封赠》记载:“王涛,字浴所。以子士贞遇覃恩,赠文林郎,署登州成山卫儒学教授。为人倜傥,有大志。国朝初,土寇未尽,乃教演乡兵,以备不虞。数御寇,乡恃以无恐。顺治五年,南山寇蜂拥而至,势不敌,遂遇害,乡人至今惜之。”[1]据《王氏世谱》所载,王涛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士标,士桢是其次子。

清道光年间四川荣县知县、窎桥村王培荀的《乡园忆旧录》卷二载有王士桢的传记:“家成山公,乡谥文恭先生。顺治庚子乡举。名士祯,字叔子,与渔洋同名、同乡、同时,近不百里。或窃有相如之疑,非也。渔洋在朝更名士正,殁后奉旨复其原名,各家诗文集所载,犹多名‘士正’者。”[2]王培荀是窎桥王氏十五世孙,其著书立说时距王士桢去世不过130多年,仍然把王士桢的名字弄错,并且言称与王士禛同名,实在不应该。这也表明,王士桢在王氏家族中声名并不显著。王士禛本名士禛,雍正时为避皇帝名讳,改作士正,乾隆时奉皇帝谕旨,改作士祯。

据盛伟编撰的《蒲松龄年谱》记载:“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是年,(蒲松龄)参加山东乡试。”[3]这届乡试落第后,蒲松龄内心极为苦闷,草就七言律诗《贻王淑子孝廉》。山东理工大学教授赵蔚芝先生的《聊斋诗集笺注》将此诗定为一题二首,山东大学教授邹宗良先生在论文《由〈聊斋偶存草〉所见聊斋诗的整理问题》[4](载于《蒲松龄研究丛稿》)中考证,两诗为同一首诗,诗其二为蒲松龄的改定稿。蒲松龄在诗中对比科举道路上王氏利达、自己坎坷的现状,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不平与隐居山林的情绪。诗云:“三径荒芜岁计休,漫搔短发看吴钩。年年灯火黄昏雨,处处风霜白雁秋。利市君能抛短纻,长鳃我自暴寒流。高人尚有山林意,同向沧浪买钓舟。”赵蔚芝先生在诗后对王淑子作如下注释:

王淑子:《淄川县志》卷五《选举志·举人》:“王士贞,字淑子,同庚子科,学问博洽,工诗歌古文辞,倚马立就。……后升成山卫教授。……丁丑推乡饮大宾。”此人大蒲氏二十岁。庚子为顺治十七年,蒲氏二十一岁。蒲氏中秀才后第一次参加乡试,可能与王淑子同时。[5]

赵先生在《贻王淑子孝廉》诗后注释谈道,王士桢比蒲松龄大二十岁,不知有何依据?笔者查阅《王氏一家言》[6],在卷二十署名“它山公”的王士桢诗集中,有蒲松龄好友、明崇祯年间首辅张至发曾孙张笃庆(字历友)为王士桢撰写的《〈偶然草〉序》[6]。《王氏一家言》称王士桢为“它山公”,《乡园忆旧录》称其“成山公”,笔者认为王士桢曾任职成山卫教授,因此称其为“成山公”似乎更为恰当。《〈偶然草〉序》写道:“余与淑子王公,盖异姓昆弟也。君长余七岁,余自少以兄事之。”文中讲道,王士桢比张笃庆大七岁。查阅路大荒编著的《蒲松龄年谱》,[7]内载:“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挚友张笃庆生。”再查阅张笃庆的《厚斋自著年谱》,内载:“崇祯十五年壬午春正月二十日巳时,笃庆生。”[8]得知张笃庆生于崇祯十五年。据此可推算出,王士桢生于崇祯八年(1635)。蒲松龄生于崇祯十三年(1640),王士桢应比蒲松龄大五岁,而不是赵先生所谓的大二十岁。

张笃庆的《〈偶然草〉序》又记载:“君竟以己卯仲夏厌世。”文中的“厌世”,是去世的意思,即死的婉辞。“己卯”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据此知道,王士桢于康熙三十八年五月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这也与张笃庆所言王士桢“卒年六十五岁”完全吻合。

二、生平历程

《王氏一家言》“它山公”诗集篇首有王士桢的传记:

它山公,讳士桢,字淑子,号耐村。十八岁补博士弟子员,二十六岁领顺治庚子贤书,署莱州府胶州学正,升登州府成山卫教授,后谢病归邑,推乡饮大宾。辟地作园,莳花种竹,兴至饮酒赋诗,所著有《偶然草》,藏于家。公天性孝友,襟怀洒落,祖业尽推伯氏。幼尝馆于外,邻有少妇,时来窥探,觉其意,即托故辞归,终身不与人言,而东君亦不知也,其忠厚又如此。卒年六十五岁。元配焦氏,继配陈氏。子四:长谘,次譔,次诩,次諴。[6]

《王氏世谱·人物志》中也有王士桢的传记:

王士桢,字淑子,号耐村,行六。以诗经中顺治庚子山东乡试,署莱州府胶州儒学教正,升登州府成山卫儒学教授,谢病归里。邑推乡饮大宾。子四。公襟怀拓落,不理生产,祖业尽推伯氏,官俸悉以买书、供客,无余积。尝有句曰:“喜闻我过凭交友,但得儿贤且买书。”归田后,辟地作园,莳花种竹,足迹不及城市。家徒四壁,豁如也。所著有《偶然草》诗,藏于家。及卒,同邑张历友采众论,题其基曰:“文恭先生”。[9]

乾隆《淄川县志·选举志·举人》中王士桢的传记与上述两则传记基本相同:

王士贞,字淑子,同庚子科。学问博洽,工诗歌古文辞,倚马立就。公族叔官吏部,亟欲公就拣选,公方以远大自期,不从谒选,(人)得胶之学博。田产尽让于兄,即荒顿,一无所取。后升成山卫教授,有事当牒文登县,吏白例用申文。公曰:“吾虽未秩,岂可甘自卑污若是。”即谢病归。日杖履东山,与田父野老相呷,势利毁誉之场,不一着足焉。家人或以空乏告,坦如也。丁丑,邑推乡饮大宾,固辞,两学诣门劝驾,乃乘蹇入城,子侄步从。盖其孤介之性,名利不足以撄其心。识者谓可与古人相伯仲云。[1]

依据以上三则资料,再参考其它相关资料,可以大体勾勒出王士桢的生平和业绩。

顺治九年(1652),王士桢考录秀才,时年十八岁。张笃庆于顺治十四年(1657)考录秀才,蒲松龄于顺治十五年(1658)考录秀才。他们的友谊,应该始于他们成为秀才前后。

顺治十七年(1660),王士桢中举人,时年二十六岁。据《厚斋自著年谱》[8]记载,张笃庆参加了这年的山东乡试,但是并未如愿以偿。蒲松龄是否也参加了这年的乡试,路先生、盛先生编辑的《蒲松龄年谱》都没有记载。估计蒲松龄没有通过科考,无缘此次乡试。

康熙十年(1671),王士桢的族叔王敷正升任吏部考工司郎中,劝说王士桢以举人身份参与吏部组织的拣选知县。但他当时志存高远,希望高中进士,不屑参加谒选。这之后,王士桢因为春闱屡次不中,无奈充任教职。他先任山东莱州府的胶州学正,后来升任登州府成山卫教授。

康熙三十三年(1694),王士桢参加完地方官员考核,顺路回家为他的次子王譔完婚,儿媳正是张笃庆的女儿。九月份,王士桢起程返回成山卫官衙。《王氏一家言》[6]“它山公”诗集中有七言绝句《甲戌九月,不得已,再赴成山》,诗中透露出辞职还乡之意:“征鞍强赴东牟去,篱下黄花送我开。收拾岁寒根蒂固,明春好待主人来。”诗称家中篱下的菊花迎霜怒放,将等待自己明年归来。

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天,王士桢辞职回家,时年六十一岁,他在成山卫任职时间长达5年。“它山公”诗集有他的七言绝句《乙亥春解组,留别蔡符侯门人》5首。诗题中“解组”,即解下印绶,谓辞去官职之意。诗其一云:“唤起催归别有情,苍头老马趁春明。白云深处吾庐在,不唱阳关第五声。”清《钦定词谱·阳关曲》所载苏轼论三叠歌法,“阳关第五声”当为“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士桢辞职回家,西去回乡尽是故人,因此不唱此句。诗其二云:“五载成山如啖蘗,几番怀抱为君开。顾我茅堂清似水,等闲携得曲生来。”诗文中的“蘗”,即黄檗,落叶乔木,木材坚硬,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入药。诗文解说,自己在成山卫任职5年,襟怀坦荡,清廉如水,与门生分别时,回想此番经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王士桢辞职的原因,《王氏一家言》[6]解释“谢病归邑”,因为身体有病,辞职回家。《淄川县志》[1]却说得非常明白:“有事当牒文登县,吏白例用申文。公曰:‘吾虽未秩,岂可甘自卑污若是。’”文中所说的“申文”,旧指下级向上级长官呈报的文书。王士桢有事与文登知县公文往来,手下人告诉他要用“申文”这种文体,王士桢认为自己虽然不是正牌地方官员,但也是朝廷任命的儒学教官,决不能如此自轻自贱,丧失人格。

康熙三十六年(1697),六十三岁的王士桢被淄川乡绅推举为乡饮大宾,他坚决推辞,县学教谕、训导登门劝说,才勉强同意赴宴。王士桢骑着一头病驴,儿子侄子们步行,进城参加饮酒仪式,真可谓轻车简从,行事低调。

三、诗歌成就

王士桢去世后,受其子邀请,张笃庆对他的诗稿进行了校勘,编辑为《偶然草》,并为之作序。这本诗集没有刊印。《王氏一家言》[6]“它山公”诗集收录王士桢的五言排律1首、五言律诗25首、五言绝句2首、七言律诗39首、七言绝句19首。《淄川县志·艺文志·续诗》[1]选载了王士桢4题5首诗,分别是《登焕山》《题青云寺》《中秋前一日游龙口竹园》《赠懒水园主人》。

王培荀在《乡园忆旧录》[2]中赞赏王士桢的诗文佳句迭出,列举了五言诗佳句“书凭双鲤至,秋带一僧来”,此句出自其五言律诗《广太虚上人从淄邑来胶州相问讯,欣然道故。上人居青云寺,乃余昔年读书处也》。诗云:“连雨胶河涨,新晴路始开。书从双鲤至,秋带一僧来。煮茗烟迷竹,谈经月上台。不堪追往事,山径锁荒苔。”引诗与原诗有一字不同。王培荀还列举了七言佳句“白鹤自成新鬓发,青藜犹是旧溪山”,此句出自七言律诗《重阳赠七祖》。诗云:“茅檐客履破苔斑,一曲狂歌尽解颜。白鹤自成新鬓发,青藜仍是旧溪山。床头惟有樽盈酒,林外徐看鸟倦还。丹树黄花聊自适,幽人久矣闭柴关。”引诗也有一字与原诗不同。

七言律诗《题青云寺》《王氏一家言》[6]题作《青云寺雨后》,诗云:“危阑高倚快新晴,久住空山梦寐清。风转回栏花悄悄,烟消石涧水盈盈。谷深月到中天见,径仄人从树杪行。薄暮酒酣遥望处,隔林一笑数流荧。”此诗与《王氏一家言》原诗相比,个别字词也有不同。

对于王士桢的诗,张笃庆在《〈偶然草〉序》[6]中这样评价:“君之诗,长于山林景物之作,有柴桑篱下风味,殆天性然耳。”意思是说,王士桢的诗有田园风光风味,这是他淡泊处世的天性使然。

康熙年间刑部侍郎高珩在为王砖(字皞迪)诗集《仅存草》撰写的序言中称赞王士桢:“幸而睹接踵起者,如水、淑子方斐然,铮铮未艾,皆握灵蛇之珠而剖陵阳之玉者也。”意思是说,王士桢文才斐然,才华出众,手握灵蛇之珠,怀抱荆山之玉(即和氏璧),正方兴未艾,前途无可限量。

以上,便是笔者对王士桢生卒年月、生平历程、诗歌成就等方面的考证和分析,现请教各位方家,请不吝赐教。

[1]陈涟远,白相房(主编).淄川县志汇编[C].淄博:淄博市新闻出版局,2010.

[2]王培荀.乡园忆旧录[M].蒲泽(校点).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

[3]盛伟.蒲松龄年谱[J].蒲松龄研究,1996,(2).

[4]邹宗良.蒲松龄研究丛稿[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5]赵蔚芝.聊斋诗集笺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6]敦睦堂(珍藏).般阳窎桥王氏一家言[M].顺和堂石印局,民国七年三月.

[7]路大荒.蒲松龄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86.

[8]张笃庆.厚斋自著年谱[J].蒲松龄研究,2001,(4).

[9]山东淄川窎桥王氏世谱续修委员会.淄川窎桥王氏世谱[M].山东淄博淄川,2012.

(责任编辑:李志红)

Wang Shizhen is the eleventh descendant of the Wangs in Diaoqiao, Zichuan. However, people easily confuse him with Wang Shizhen of Xincheng. Wang Shizhen was born in 8th year of Chongzhen, five years older than Pu Songling. He succeeded in the provincial examination in the 17thyear of Shunzhi, was appointed the education official of Jiaozhou, Shandong, and later served as the professor of Dengzhou. He had ever been elected as the head of folk celebrations. In May, the 38thyear of Kangxi, he died at the age of 65.TheWangsWordsincluded 86 poems of Wang Shizhen, which was praised by Zhang Duqing as “with strong natural flavor”.

Wang Shizhen; life; poem; research

2015-06-11

孙启新(1964-),男,山东淄博人,淄博市纪委派驻第七纪检组,主要从事淄博地方文化名人研究。

G127

A

(2015)03-0054-04

猜你喜欢
淄川王氏蒲松龄
淄博少儿美术中心淄川校区刘亚群老师辅导的学生作品
『别人家的孩子』蒲松龄
《神探蒲松龄》:并没有那么差!
宋代淄川名人王樵与奂山
试析山东淄川出土狮子构件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蒲松龄
同题骆宾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梦里梦外
梦里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