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帅 田永坡
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现状、挑战与对策
● 吴 帅 田永坡
内容摘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是行业集群化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当前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总体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园区建设和发展面临多方面、多层次的挑战。本文从现状出发,首先梳理了国内几个发展相对成熟、特色比较鲜明的园区的建设情况,其次基于产业发展和行业集群规律以及园区建设的一般要求,从优化规划布局、提高集群活力、创新运营模式以及拓展服务平台等四方面分析了当前产业园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人力资源服务业 产业集聚 园区建设 挑战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以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与管理为核心内容的产业领域,关系着就业创业以及劳动者的职业发展,关系着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服务和管理创新,影响着我国人力资源规模的扩大、素质的提升以及结构的优化等。如何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使其更好地服务并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摆在中央以及各地政府面前的重点议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作为人力资源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被视为加快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2012年国务院下发的《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群,探索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推进行业集聚发展。”2014年,国家人社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人社部发〔2014〕104号)提出: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加强园区建设和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从2010年上海建立第一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开始,各地相继筹划或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希望以园区为载体,通过产业集聚,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大发展。本文将从现状出发,基于产业发展规律以及广泛调研,对当前国内几大主要园区建设情况进行梳理,重点分析园区建设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而为各地下一步的园区建设提出有益建议。
回顾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设发展,自2010 年11月第一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区落户上海以来,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4年12月,已建和在建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36家,其中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6家(分别为上海、河南、重庆、苏州、福建和杭州),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15家。从建设现状看,园区整体来看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各地的园区很多还仅仅是处于规划和筹建阶段,在具体发展问题上的认识更多的还停留在探索和思考层面。因此,本文选取中国上海、中国苏州以及中国海峡三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对其各自的发展定位、规划布局、载体建设以及管理模式等进行梳理和对比。
(一)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2010年11月9日,由国家人社部、上海市政府共建的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正式揭牌,这是全国第一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区。与后来一些地方先建园区后吸引集聚不同,上海的园区建设路径是“先有产业集聚,后建产业园区”。园区以上海人才大厦为核心,占地总面积约2平方米。
1.功能定位
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坚持立足上海和服务全国相结合、高端和低端相结合、引进外资与培育内资相结合、做强人力资源服务业与辐射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发挥集聚产业、拓展服务、孵化企业、培育市场等四大功能。
2.发展策略
上海人力资源服务园区走的是总部策略,即将重点放在吸引国内外知名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总部。从政策支持上看,上海主要打的是减税优惠牌。
3.规划布局
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格局主要是楼宇经济模式,建设目标是形成20多栋、2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商务楼宇。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上海人才大厦、新理想国际大厦为载体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聚地,以上海人才培训广场、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为载体的人力资源培训机构集聚地,以上海人才大厦延伸楼宇为载体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以周边楼宇为载体的后台服务和呼叫中心基地。
(二)中国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2012 年4 月,江苏以省委、省政府名义率先出台《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提出2015年要在全省范围内建成国家级产业园1家,省级和市、县级产业园分别为20 家和50 家,行业营收突破1000 亿元。2013 年12月,以江苏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核心区的“中国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国家人社部批准建立。
1.功能定位
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建设初期就明确了五大建设目标:一是通过园区主核心区和辐射区平台,吸引本地以及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二是整合现有人力资源服务资源,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品牌化发展;三是加强政策引领,发挥园区的孵化作用,扶持园内企业做大做强;四是突出强化职业培训功能,打造形成集正规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公共部门知识更新与能力提升、企业培训开发和海外教育培训等多个集培训教育平台于一体的综合培训基地;五是推动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国际化。
2.规划布局
因苏州地域分布广,且具有经济多级增长的特点,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采取“一园多区”的布局模式。“一园”是指苏州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整体概念,“多区”是指分别在高新区、昆山区、常熟市、吴江区建设四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在四个产业园中,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被定为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核心区,发挥引领和窗口功能;昆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被定为与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连接点,促进区域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常熟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被定位为职业培训特色园区,以提供技术型、生产型蓝领工人服务项目为主;吴江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定位为形成蓝领服务特色,服务江浙沪。
3.经营管理特色
考虑到苏州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调整时期,未来5-10年,对高新技术企业、现代服务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将不断加大,因此苏州园区突出强化职业培训服务,分别布局了吴江区产业园和常熟市产业园两大以职业培训为特色的园区,在为苏州市自身的发展提供技能人才储备的同时,也发挥苏州的区位优势,将辐射范围向江浙沪延伸。园区的5年发展目标提出,形成5010个辐射广、连锁经营的培训教育机构,年服务规模达到50万人次。
基于毗邻上海的现实,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充分考虑了与上海的错位发展,将服务重点定位在生产与服务外包。园区的5年目标提出,规范发展20个主要从事生产与服务外包的大型人力资源企业,生产与服务外包岗位达到40万个。
(三)中国海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2014年12月,国家人社部批准同意福建省设立中国海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园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按“一园两区”格局规划建设,以福州软件园五期G1楼为主体核心区、福建人才大厦为分园区。
1.功能定位
园区突出海峡特色,定位于立足福建,联动海峡两岸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园区的功能定位是整合资源、集聚产业、拓展服务、孵化企业、培育市场等,旨在打造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专业服务两大平台,规划六大功能区,即人才交流及招聘服务专区、两岸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专区、两岸人力资源培训基地、两岸大学生(青年)创业创新孵化基地、人才公共服务专区和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孵化专区。
2.规划布局
园区计划以“一园多区”的综合布局为基础,逐步向省内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推广,希望经过3-5年建设和运营,逐步建成海峡两岸知名人力资源机构总部集中区。
3.经营管理特色
产业园通过多方联动来整合资源、落实政策、推进融合,实现两岸人才项目合作的无缝对接。一是与省委人才办、省台办、省台联、省台商协会等共同发起设立“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协会”,采取“协会+基金”的工作格局,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探索社会投入为主体,多元化、多渠道的闽台人才交流合作事业发展投入机制。二是与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合作,通过开发台胞就业创业网、建立业绩诚信档案库和建设闽台青年创业基地等方式,为广大台胞在大陆就业创业提供服务。三是与福建团省委合作,共同设立两岸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为两岸青年就业提供就业推荐、就业接收、职业生涯规划、考级考证和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等服务。四是推动孵化与发展联动,设立创业孵化与人力资源主题咖啡馆,汇聚IT、文化创意、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物联网等高新行业的优质创业团队,引入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通过展示推介、沙龙座谈、导师辅导等多种形式,促进人才、项目、技术与资本对接。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从本质上讲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一种模式选择,其建设发展必须遵循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律以及产业集群规律。当前,面对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和效率的要求,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面临多方面、多层次的挑战。从产业园区建设的角度看,涉及到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提高产业活力与效率、选择可行的运行模式以及发挥政府公共服务作用几个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园区,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前提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建设面临着如下挑战:
1.优化园区规划布局的挑战
规划先行是产业园区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目前的园区建设通常分期进行,如果前期规划不能很好地考虑长期的发展形势,后面难免出现规划变更的问题,这容易造成园区内低水平重复建设,功能分布混乱的后果。苏州工业园区能从国内众多同类园区中脱颖而出,其科学、合理、富有前瞻性的规划功不可没。目前从各地园区的建设来看,“规划跟着建设走”,总体规划不完整、详细规划滞后、产业布局和园区建设较为随意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从国内其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建设布局来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楼宇经济模式”,二是“一区多园模式”。其中,楼宇经济模式以上海最为典型,上海的建设目标是形成20多栋、2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商务楼宇。相比而言,苏州的园区规划更体现“园区”的特性。在建设模式上,苏州采取的是“一园多区”的模式,其中“一园”指苏州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整体概念,包括有形的物理空间与无形的服务网络;“多区”是指若干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目前包括高新区、昆山市、常熟市、吴江区四个。“一园多区”是目前国内很多包括综合管理改革试验区、开发区、科技园区、产业园区采用的布局模式。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这一规划布局基本遵循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功能和特性,同时也结合了苏州地区经济分布状况和基础设施分布情况,较好地适应了苏州经济多极增长、地域分布广的特点,体现了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特色。
事实上,无论是“楼宇经济模式”还是“一区多园模式”,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差异在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土地资源禀赋有差异,人力资源服务业需求集聚情况有差异,等等。各地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种适合的布局模式。从产业集聚的规律来看,与制造业集群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集聚的生产导向不同,服务业的集群是基于需求导向,即哪里有密集性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哪里才有人力服务产业集聚的基础。因此,在规划布局上,各地需要把握好两大原则,一是“需求导向”原则,即在产业集聚的空间选择上优先考虑消费者的地理分布,立足于各县区市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特点来谋划和定位园区的发展重点;二是“空间集约”原则,点位的选择一是要考虑带动面,二是要考虑支撑性,尽可能选择支撑范围广、带动效果强的点位。
2.提高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活力的挑战
产业集聚不是简单的企业聚合,有发展活力的产业园区才是有效的产业集群。对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设而言,无规划的招商引资、无重点的产业引导、无核心的产业集群等都有可能造成“为了集聚而集聚”的后果,各地要在建设初期就对这一问题作出预防和应对。从集群内企业的关联性来看,目前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渐成人力资源服务发展的趋势,在一些领域,单凭某个企业很难提供全套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园区招商中要注意考虑服务机构之间产品的衔接、技术的衔接、规模的配比等。从集群内企业的衍生度来看,由于园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很大一部分是从国内其他地方甚至是国外引进,这些机构入驻后普遍面临产品如何适应本地市场需要的问题,帮助引进企业提高服务产品与本地市场需求匹配度将是未来影响园区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从集群内市场的集中度来看,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需要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展。一方面,核心企业的缺失将会导致严重的外部技术依赖,从而限制本地产业集群的发展;另一方面,核心企业因为市场集中度较高,也会挤占中小企业的市场空间,因此集群内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数量也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配比。
3.创新园区运营模式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载体、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在处理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关系问题上,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新问题、新挑战。运营模式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投资模式,二是管理模式。如何处理好政府人才服务中心或人才市场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关系,是各地普遍面临的问题。从目前全国其他地方的情况看,尚未形成一条成熟的、可供复制和推广的经验。人才服务中心一方面是要通过做强市场服务来实现公共服务提升,另一方面要作为一个平等主体参与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竞争。
从国内各类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看,在投资模式上,目前绝大部分还是政府投资为主导的模式,在管理模式上则存在两类不同的模式:一是“国企运营模式”,二是“民企运营模式”。所谓的“国企运营模式”是指由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导产业园的规划建设,通过组建国资性质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或投资公司具体负责园区的日常运营和管理,重庆、宁波等地采取的都是这一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政府全过程参与园区的规划、建设以及日常运营,与纯粹的政府主导模式不同,这一模式在运营上实行的是市场化方式,即由国资背景的政府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具体负责园区的招商以及其他日常管理。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政府对园区发展的全过程管理,协调效率高,但带来的问题是“全能型政府”的负担过重、经营管理效率不高等。
“民企运营模式”是指由政府组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具体的运行和管理事务则外包给相关企业,浙江省海宁市的沪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采取的就是这一模式。它的优点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政府从具体的园区运营事务中解脱出来,同时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也有助于提升园区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遗憾的是,无论是“国企运营模式”还是“民企运营模式”,政府仍然是产业园的投资方,以市场主体出现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的作用更多的仅限于日常经营管理。未来,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握和运用好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契机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投资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具有重要挑战。
4.拓展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挑战
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是吸引企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优势?从园区的总体竞争趋势看,未来的竞争,将不再走主要依靠政策优惠的方式,而是转向平台的竞争。对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而言,能否搭建起一批有利于加强企业间关联、促进产业链整合、提升产业集群活力和效益的公共服务平台将是决定产业园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从公共服务的内容以及提供方式来看,传统的服务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常规形式的供给方式也越来越不能适应产业园区的发展形势。
目前国内各园区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从各地实践看,平台建设存在“重名号,轻实体”、“重建设、轻成效”等现象。一些所谓服务平台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并未落实到具体的载体建设上来,服务体系非常态化、非制度化的问题仍较大程度存在。某些地方,公共服务平台投入很大,硬件设施条件很好,但缺乏有效利用。此外,不同的载体之间服务内容多有重复交叉,造成效率损失和资源浪费。在一些地方,园区公共服务主要还停留在活动、项目的层面,平台化的公共服务模式尚未真正形成。下一步,随着各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热潮的兴起,可以预见,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将加剧,扩展公共服务内容,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将是各地园区争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重要“筹码”。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过程,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深。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末,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5万家,从业人员40.7万人,行业年营业收入达到8058亿元。①经过前几年的发展,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了较好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经验,面对机遇和挑战,要站在国家整个改革推进以及行业整体发展的大局中,从更高的视野、以更大的力度以及更宽广的胸襟来谋划并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
(一)把握产业集聚规律,做好园区规划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对于推进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地要以集聚产业、孵化企业、扩容市场、规范经营、打造高地为主线,在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导下,紧紧围绕城市定位和经济发展特点,从市场运行规律以及产业集聚的基本规律出发,坚持市场化运营、集约化布局、集群化发展、规范化引领、信息化支撑的原则,以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为先导,谋划或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
园区在规划布局上要始终遵循“需求导向”的集聚规律,在产业集聚的空间选择上优先考虑消费者的地理分布。园区的规划一方面要有前瞻性、指导性、权威性,要综合考虑园区内的产业布局、功能分区、服务配套和环境保障等;另一方面要与其他各类规划衔接与协调,要从区域整体发展的高度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进行规划布局,要围绕现实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来布点。
从国内其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建设布局来看,比较成熟的是上海和苏州。上海的模式是楼宇经济,即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中国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采取的“一园多区”模式是目前国内比较普遍的园区布局模式。它的优势是能比较好地结合地区经济分布状况和基础设施分布情况,适应区域经济多极增长、多组团发展的特点。各地应根据实际发展需要以及土地资源禀赋研究确定适应自身发展的园区布局。对于“一园多区”模式而言,现实中我们要防止“摊大饼”现象的发生。“多区”的布点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坚持空间集约的原则,在点位的选择一是要考虑带动面,二是要考虑支撑性,尽可能选择支撑范围广、带动效果强的点位。
(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园区运营模式
正如前文所述,当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运营主要实行的是“政府投资、市场化管理”的模式,其中,国有企业又是园区管理的主要主体。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有关精神,人力资源服务产园区要在创新园区运营模式上下功夫,核心是明确政府和市场在园区投资、规划、建设、管理等各方面的作用。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基本制度应成为政府在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中的核心职能。各地要结合自己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
从国企改革方向看,根据2015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是大势所趋。未来可探索实行“管委会+经济实体+社会中介组织”三位一体的园区开发建设模式,一是政府层面组建管委会,负责相关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二是吸引多种所有制企业投资,参与园区前期的投资开发,同时引入专业的园区综合开发运营商,负责园区的日常经营管理;三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在这一模式下,园区运营管理可探索实行董事会制,政府和市场同时以经营管理实体的身份参与园区投资、建设和发展,根据股份占比情况共享园区发展收益,共担园区投资风险。
(三)拓展园区发展功能,加强产业孵化
产业园区的建设绝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空间集聚,其核心目的是促进产业链的形成,推进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为此,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设,其功能定位应包括四大方面:一是产业孵化。产业园担负着孵化器的作用,满足入园企业发展壮大所需,服务内容除提供场所之外,还可从政策咨询、投融资服务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行业引导。作为产业集聚的高地,园区应发挥好集群化发展的优势,在引导行业发展方向方面起到应有作用。除了政府监管和政策支持外,政府可通过定期发布行业发展指数、市场需求指数等来引导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三是人才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服务企业的同时,自己也需要相应的人才服务。目前,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普遍面临的困难。园区建设相应的人才培训平台,为园内企业培养储备服务人才。四是技术支持。从目前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看,在共性技术支持方面普遍缺乏一个较好的公共服务平台。这一平台一旦建立,将不仅有利于推进园区内的服务产品开发,还将大大降低单个企业的研发成本。
过去的园区建设,更多的是强调服务机构的引进,尤其是对知名机构、企业总部的引进。我国其他一些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历程已经告诉我们,主要依靠外部引进的招商模式必然会面临竞争白热化的局面。下一步各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发展要加强孵化功能,通过培育、促进中小企业尤其是本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发展,鼓励其做大做强,增强产业的根植性,推动园区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扩容买方市场
过去几十年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外企以及国企需求的支撑,未来,释放各类民企的服务需求,扩容买方市场将成为推动行业新一波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民营企业不是没有人力资源服务的需要,而是目前一些服务机构的产品不能很好地与其需求相匹配,同时外包的成本过高。因此,下一步应在撬动民营企业这一服务市场上下功夫,一是鼓励并支持园区内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本土化改造,开发一批适应民营企业需求的人力资源服务产品,解决引进机构的水土不服问题。二是通过政府财政杠杆的撬动,引导民营企业将人力资源服务模块外包给专业公司,实现市场扩容。三是创新民营企业购买人力资源服务的模式,探索“团购式”的人力资源服务采购模式,降低中小企业购买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的成本。
此外,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企业购买专业化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日益扩大、服务内容也日益多元。一些企业在购买人力资源服务中往往附带有法务咨询、财务审计、知识产权代理、会展策划等多种服务,局限于传统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态很难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因此,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园区招商引资中可延伸人力资源服务价值链上做一些努力,通过整合科技、人力、管理等多方面的生产性服务来扩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价值链。
注 释
①人社部:人力资源服务已成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新华网http://news. xinhuanet.com/fortune/2015-05/08/c_1115225251.htm
参考文献
1.桂昭明:《人才资本论》,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2.来有为:《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选择》,载《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第3期,第26-30页。
3.莫荣、侯增艳:《中外人力资源服务业比较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年版。
4.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张铁男、罗晓梅:《产业链分析及其战略环节的确定研究》,载《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第6期,第77-78页。
■ 责编/倪超 E-mail:nc714@163.com Tel: 010-88383907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Resource Service Industrial Park in China: Present Situation,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Wu Shuai and Tian Yongpo
(Chinese Academy of Personnel Science)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resource service industrial park (HRSIP) is an effective model of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Up to now, the construction of HRSIP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exploration, and faces challenges in multi aspec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several Chinese HRSIPs which are relatively mature and characteristic. Based on the law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cluster, and the law of industry park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llenges which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HRSIP faces, from four perspectives, i.e., optimizing the planning, activating the cluster, reinventing the operation mode and expanding the service platform. It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advices at the end.
Key Words:Human Resource Service Industry; Industry Cluster;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Park;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