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发展和改革局课题组
主动适应新常态 打好发展“五张”牌
莲都区发展和改革局课题组
2015年,是莲都区实践“两美”新莲都的第一年,也是摘帽欠发达、实现“绿富美”的落实年。莲都区将继续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思想,主动适应新常态,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张”牌,推进“两美”莲都新发展。
主动认识新常态,积极打好“谋划”牌,在提高参政设谋水平上显成效。思路决定出路。好的金点子集群,是加快绿色发展的先导。加强宏观经济环境研究,加紧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增强信心,编制好符合莲都实际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开展“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重点加强对“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绿色生态产业布局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加快完成26个专题课题研究;做好“十三五”专项规划。指导督促各责任单位做好专项规划。
主动把握新常态,积极打好“项目”牌,在扩大有效投资上显成效。坚持量质并举,以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平稳增长。要扩大投资总量上下功夫:应该充分发挥重点工程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省“411”项目,省、市重点项目开工建设。2015年重点推进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丽龙高速公路南山互通、白云小学、市区老小区改造等项目,争取投资总量和增速继续位列全市前茅,超额完成“十二五”制定的各项指标。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项目推进战”等四大载体活动的经验做法,做好“常规动作”的同时,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强化项目推进效果。要在提高投资有效性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抓紧出台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相关意见,进一步充实面向民间投资的公共设施项目库,确保民间投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拓展产业空间,依托园区大平台,引进产业大项目。推动光伏电站项目、风力发电站项目尽早落地,重点加快休闲养生项目的招商引资和规划建设。要在完善投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抓好要素保障,加快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融资市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探索推行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有效利用民间资本进行项目建设和运作。继续做好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公建资金的争取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主动引领新常态,积极打好“生态”牌,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上显成效。应该抓住丽水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的机遇,打响瓯江生态第一区品牌。着力推进生态服务业。重点推进旅游业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江滨休闲街区及文化产业基地、梦里水乡欢乐谷等项目建设。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传输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莲都电子商务产业园、碧湖物流园区建设。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生态产业集聚区为平台,抓好园区拓展转化,重点做好莲都-义乌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首个养生养老经济集聚区块;加快出台《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加快建立生态服务业项目要素供给保障机制。着力推进养生养老产业,争取设立养生养老发展专项资金;深化与中国保健协会战略合作,积极培育引进健康产品制造企业;抓好坪地半岛养生度假村、峰源避暑胜地、黄村养生天堂等项目前期和招商工作。
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打好“创新”牌,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显成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跨越发展“新的起跑线”,以更大的制度红利加快“两美莲都”新建设。力抓改革试点工作有突破,稳步推进三大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审批制度改革,尤其是省级公路财产损失综合保险试点、市级民办教育改革试点、“竹柳新桥”首个畲族跨县域经济集聚区建设等试点工作。力抓产城融合有突破,强化丽水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功能,加快“中心城区”和三个“卫星城区”建设,提升中心城市组团首位度和集聚度,特别是要抓好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古堰画乡风情小镇建设。力抓审批体制改革再发展,力抓审批体制改革再深入。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建立“四张清单”动态调整机制。
主动服务新常态,积极打好“管理”牌,在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上显成效。善谋划,重点研究事关全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政策、重大举措,加强“新常态”下经济形势分析;重执行,要灵活运用“工作十法”,做到政令畅通,一竿子到底,以强执行不断寻求工作思路、体制机制等方方面面的突破和创新;转作风,重点是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大整改力度,反对“四风”毫不动摇。
课题组组长:汪强华;课题组副组长:吕旭勇;组员:章军伟 钟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