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良
“曾因酒醉鞭名马”
朱国良
读诗词、品对联,我摘录了不少“绝妙好辞”,一些经典之句中,我比较喜欢郁达夫的名联“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我以为这不仅是一种文字之美,更是一种理性之慧,缠缠绵绵之中充满了自责自省,颇显风度,也有见地。
且不说达夫先生自恃风流,心态放达,但他贵有恻隐之心,对做过的错事,能够敞开心扉,检讨而后敢承担责任,还能以此为鉴,生怕管不住自己,提前给自己提个醒。不像时下有的人,不等媚眼抛来,怀抱送来,便不能自持,心旌摇动之下,就昏昏然“偏向虎山行”了。
人要有自省之心,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犯混犯错不要紧,摔了跟头也不可怕,这些都是成熟成长的代价,最怕的是没有自之明,不知错在哪里,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一天到晚总是神之巫之,还自诩有“自信心”,对生活“很执着”,那离“厚脸皮”也不远了。处世处事,有识之士总是心有明镜,肚里有账,往往是在自省中做到清醒的。汉高祖刘邦威赫赫登基之时,他这样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唐太宗李世民也不止一次地说过:我文不如魏征,武不如瓦岗寨的弟兄。这唐宗汉祖算是一个明白人,能真切地说出“我不如”,尽管可能是给人吃吃噱头,安抚一下人心,但作为一代君主来说,这样的表面文章嘴巴甜,也能鼓舞人心壮士气,这样的“有良心”也算是不错了。在人前背后,自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看到别人的亮点和长处,承认“我不如”,坦陈“我不行”,倒显得心胸开阔,虚怀若谷呢!
自省的面前是月明灯亮,可以促人自知之明,照亮自已的奔驰之路。自省还是木鱼警钟,可以让人清醒鼓气,去翻越一座座高山险关。有识之士曾将人与动物作过区分,认为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动物只长两只眼睛,而人长有三只眼睛,所谓这第三只眼睛就是能够内省和反思。人只有在自省之下,就不会总是看自己是花,瞧别人是疤了,就能学会看到别人的长处。事实上,人不可能没有一方面的优势和优点的,孔明有退敌之策,赵云有破阵之勇,李逵有陆战之猛,张顺有潜水之能,你有屠龙之术、杀虎之力,他有开山之功、过河之计。比比别人,思思自已,就会不断有这样的感受了。
我们早就从教科书和先辈中得到这样的谆谆教诲:“人要有自知之明”,但“自知之明”颇难,那就是因为自省自悟不容易。一般人大概都认为了解别人难,而对于自己的弱点缺点,往往是如同自身上的一颗痣、一个疤一样清楚,早已了如指掌了。殊不知,“睫在眼前常不见”,不客观地反省,也不愿意自省,往往就会对自己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自视太高,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孤芳自赏了。我们不可凡事自作聪明,以为本人总比别人能干。智慧的确是一种才能,更多的时候则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的胸襟和一种放远的眼光。自以为是的人往往就离智慧很远,他们不仅自己飞不高,还会总是伤害别人的自尊心,让人感到这是手上扎进的一根小刺而感到不舒服。这样的人只能勉强同事,不可能让人铁志同心。
在今天,我们想达到卢梭《忏悔录》的高度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遑论“吾日三省吾身”也是绝对做不到了,“前半夜想想别人,后半夜想想自己”也烦难哉!但如果“闭门思过”做不到,那么用几分钟时间来“扪心自问”,恐怕不是难事。略微自省一下,看到别人长处,想到他人好处,看到自己的“不足”,想到自身的欠缺,这种自省只会让人学会看“小”自已,接纳别人,从而使人更开朗,更开明,恐怕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显然,承认别人的强大,看到他人的长处,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襟怀,也是一种智慧,能够成为一种力量。可怕的是明明是“我不如”,还要打肿脸充胖子说“不如我”,这样容不下人的人,谁还敢与他共舞,这种霸气十足、官气颇旺的孤家寡人,别人才懒得去理他呢!
承认别人的强大,看到他人的长处,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襟怀,也是一种智慧,能够成为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