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当前浙江PPI持续下行

2015-11-06 07:59:31浙江省发改委综合处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
浙江经济 2015年7期
关键词:负增长浙江省浙江

浙江省发改委综合处 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

正确认识当前浙江PPI持续下行

浙江省发改委综合处 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

▲部分领域的产能过剩是PPI下行的内部原因。2014年四季度浙江省发改委重点工业企业监测显示,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2015年一季度产能过剩状况将保持不变或更加严重

2012年1月至今,浙江PPI已连续38个月负增长,2015年2月PPI同比下降3%,降幅持续7个月扩大;与此同时,CPI持续低位运行,2月同比仅上涨0.8%,这些现象引发了当前对“通缩”问题的普遍担忧。

当前浙江经济并未呈全面“通缩”状态

宏观定义上,通货紧缩是指由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的物价、工资、利率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当CPI连续3个月以上出现负增长,则可认定为出现了通货紧缩。多项相关指标显示,当前浙江经济并未呈全面“通缩”状态,主要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导致整体物价总水平偏低,存在“被通缩”的现象,尤其是工业领域存在局部的、结构性的产能过剩。

从CPI来看,当前浙江消费领域存在低通胀现象,而非“通缩”状态。尽管浙江CPI指数涨幅已连续4个月在1%以下运行,但依旧处于正区间,预计未来消费品价格水平仍将呈现总体稳定、温和上涨态势。

从PPI来看,PPI连续38个月负增长,表明工业领域存在一定程度的“通缩”。去年以来,浙江乃至全国工业产能过剩情况凸显,尤其是钢铁、煤炭、有色等资源型行业。PPI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近年来宏观调控的结果,反映了“调结构”的阵痛。

从相关指标看,除物价指标外,对通缩的判断通常还需结合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及就业等方面的指标。2014年,浙江GDP增长7.6%,增速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全国平均;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长9.2%;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7.4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就业形势依然较为稳定。

本轮PPI持续下行的特点

2011年以来我省CPI和PPI月度走势

从历史数据看,2001年以来,浙江出现过两轮较为明显的PPI下行过程,第一轮是亚洲金融危机后期(2001年4月—2002年12月),第二轮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期(2008年11月—2009年11月),PPI出现持续负增长,最大降幅分别达到5%和7.3%。这两轮下行均是受到外部危机的强烈冲击,在短期刺激性政策和内需的强劲拉动下,PPI又逐步恢复正增长。与以往相比,本轮PPI下行表现出自身特征:

一是波动幅度收窄。前两个下行周期均伴随着PPI的短期大幅波动,单月PPI降幅最大分别达到5%和7.3%。相比之下,本轮PPI降幅仅在0.3%和4.3%之间,波动幅度明显降低。

二是持续时间较长。截至目前,本轮PPI下行已持续38个月,超过以往任何一个下行周期。由于去产能可能需要经历一个较长过程,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

三是CPI、PPI走势背离。以往PPI下跌时期,CPI均与其保持同步,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而此次却表现出“CPI低通胀、PPI低通缩”的分离趋势,表明当前经济中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

本轮PPI持续下行的原因

宏观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国内市场需求有所减弱,房地产市场进入趋势性回调期,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下滑,输入性、需求性与成本性因素共同对工业生产领域价格形成压力。具体来说:

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低迷是PPI下行的主要原因。2014年,浙江PPI下降1.2%,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5%,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1.1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2.5%。2011-2014年,浙江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48.5%、16.8%、18.9%、16.8%,增速下降趋势十分明显,新一轮房地产行业的调整进一步导致了对钢材、水泥等相关行业的需求不足。

部分领域的产能过剩是PPI下行的内部原因。从全国看,在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换挡过程中,我国制造业过剩产能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我国PPI价格指数也已持续36个月负增长。从浙江看,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和前几年集中上马一批新项目产能的陆续释放,以及行业间的激烈竞争,产能过剩问题也较为突出,2014年四季度浙江省发改委重点工业企业监测显示,超过一半的企业(57.8%)认为2015年一季度产能过剩状况将保持不变或更加严重。

全球输入性压力加大是PPI下行的外部原因。去年7月以来,国际油价跌幅超过50%,而油价的持续下行直接带动工业品价格以及下游产品价格的下跌,数据显示,全球工业原料初级产品价格指数从2013年末163.69点跌至151.67点,工业产品市场价格整体低位运行。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主要经济体工业领域通缩的联动效应和传染效应,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等因素进一步增强了通缩预期和输入性通缩压力,进而增加了我国工业领域价格下降压力。

当前浙江经济下行压力犹存,经济结构调整短期难以完成,新兴产业难以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内外部需求不振、部分行业仍然存在较大产能过剩压力的情况下,PPI负增长趋势仍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尽管经济未出现整体性“通缩”,经济、就业等主要指标保持在稳定区间运行,但仍需对“潜在通缩”显性化风险保持高度警惕。特别地,由于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和债务成本上升可能诱发债务违约风险和破产风险的增加,需警惕PPI下行影响通过实体经济向金融领域传导,防止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再次抬头。

当前浙江经济并未呈全面“通缩”状态,经济、就业等主要指标保持在稳定区间运行,但仍需对“潜在通缩”显性化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猜你喜欢
负增长浙江省浙江
人口负增长
科学大观园(2023年4期)2023-02-17 16:43:42
《初心》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车市负增长几成定局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24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18年7期)2018-11-10 03:29:10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18年4期)2018-08-01 06:36:36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44
改革令医院收入出现“负增长”
中国卫生(2015年11期)2015-11-10 03: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