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怡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江苏 南京 210000)
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初探
李菁怡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江苏 南京 21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涵盖党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思想性、理论性、系统性强、富含很多新思想、新观点。它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章梳理摘编近年来习近平同志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尝试初探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核心。
社会建设;社会政策;民生;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涉及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军队建设、法制建设、外交方略、改革开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方面面,涉及领域广,思想性、理论性、系统性强、富含很多新思想、新观点,这些重要讲话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并贯彻于始终。文章梳理摘编近年来习近平同志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尝试初探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归根结底要体现为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较快改善。习近平同志社会建设思想的首要核心,就是强调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1]“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一件接着一件办,不要贪多嚼不烂,不要狗熊掰棒子,眼大肚子小。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能虎头蛇尾。我们要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务求扎实,开空头支票不行,要同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既要积极作为,又要量力而为。”[2]并且,“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3]
而当前,根本民生问题是就业,要努力增加就业岗位;热点民生问题是收入,要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民生长远问题是教育,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民生普惠托底问题是社会保障,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民生紧迫问题是消除贫困,要格外关注困难群众——在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约7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属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同时,贫困人口仍数千余万。如何使这数千万人脱贫,是习近平同志一直关注和思考的事情。新疆喀什地区的疏附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4年4月28日上午,习近平来到该县,走进维吾尔族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在察看了起居室、厨房、牛羊圈、果园、农机具,详细了解全家生产生活情况后,他对阿卜都克尤木说,看到你们家生活有这个水平,我很高兴,我来看你们,就是要验证党的惠民政策有没有深入人心、是否发挥了作用。在与村民嘘寒问暖的同时,习近平不忘给出“脱贫”药方——“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抓扶贫开发,要紧紧扭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个基本保障、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这个治本之策,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综合施策。”[4]
他还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因此,“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6]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在会议中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显著变化,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他并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四个切实”的具体要求。[7]
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从底线思维出发,关键的一条就是制订切合实际的社会政策,并发挥其托底作用。
在“社会政策要托底”与“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三位一体的宏观政策总体思路中,“社会政策要托底”是一个新的提法。尽管以往宏观政策中,也不乏社会政策方面的内容,但在宏观政策的大思路中,把社会政策与宏观政策、微观政策并列,并明确要求社会政策要发挥“托底”的作用,这是第一次。这种宏观政策基本思路的重要变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的一种科学研判和积极回应。
首先,“社会政策要托底”反映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们党对社会建设、社会福利一个重要规律的认识,那就是一个好的社会政策必须做到普惠、持久、有效。一方面,社会政策通常被称为社会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社会政策固然可以“锦上添花”,但其更基本的功能是“雪中送炭”。面对这一时期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不但突出强调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社会政策的作用,而且明确要求社会政策要发挥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托底”作用,这无疑反映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中央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复杂状况,主动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宏观政策的一种积极调整。另一方面,“普惠”,就是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有利于走共同富裕道路,守住生活的底线。由于每个人禀赋不同、能力有异,业绩有优劣、机遇有差异,因而获得的报酬和生活水平是有差别的,但社会应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这既是基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原则,也是基于保障生存权发展权的原则。“持久”,就是社会福利的供给水平要与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应当有长治久安的打算。我们不能像国外一些不负责任的政党那样,为了取悦于民、取票于民,不切实际地在社会福利上作高承诺。一定要认识到经济发展周期性波动和福利持续刚性增长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有快有慢,而福利待遇水平一旦上去了就很难降下来。应吸取一些国家社会福利过度膨胀、难以兑现的教训,避免走上债台高筑、财政危机、失信于民、政府垮台的道路。“有效”,就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提供要有利于形成鼓励“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机制。社会主义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大锅饭”,更不能罚勤赏懒,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深刻教训。一个社会要充满活力,就要建立公平竞争的社会纵向流动机制,让每个人都有凭借勤奋工作、诚实经营和聪明才智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正像习近平同志所说的,要鼓励个人努力工作、勤劳致富,创造和维护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通过努力都有成功机会。
其次,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是与宏观、微观经济政策结合起来进行的,打出的是综合政策的组合拳。2013年9月5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中指出,“宏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是一个整体,各国要用社会政策托底经济政策,为宏观微观经济政策执行创造条件。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就业部长会议决定加强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的协调,是个正确的路子,要坚定不移走下去。”[8]他强调,宏观政策稳定,市场主体才能稳定预期,企业才能有序竞争;微观政策放活,才能增强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反过来才能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社会政策托底,就可以缓解社会压力,守住社会稳定底线,为宏观经济“稳”和微观经济“活”创造条件。当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加的时候,党中央果断通过调整社会政策,加强民生建设,为改革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而通过社会政策的“托底”,人民群众有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也就有了现实基础。因此,宏观政策、微观政策和社会政策三者的有机统一和共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稳定社会,起到相辅相成的双赢作用。
第三,“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提出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守民生底线的决心。在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矛盾时,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实质就是要求保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坚决守住民生的底线。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当前,我国就业工作面临总体就业压力大和结构性劳动力短缺、人才匮乏的突出矛盾。一些沿海地区还面临流动人口比重大、周期性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交替出现的问题。我国劳动人口众多,又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如果就业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着力在提高就业质量、提高劳动人口尤其是就业困难人口就业能力、改善创业环境上下功夫,建立全员培训制度,引导劳动力适应和促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很显然,这些方面的民生工作都属于保基本的范畴,都是需要社会政策坚决托住的“底”。
2013年5月31日,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在苏州召开,习近平就建设平安中国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建设平安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9]平安,既是治国者的宏大理想,也是老百姓的朴素追求。没有平安,两个百年宏伟目标就无从谈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难以实现。可以说,平安中国,既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基石,更是社会和谐有序、百姓安居乐业的保障,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贡献。
然而时下,平安中国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社会结构仍在发生巨变,城乡差距、区域发展差距、居民收入差距依旧突出, 执法不公、司法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现象屡屡显现,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凸显。这些都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秩序,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
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要深入调研治理体制问题,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要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狠抓城市管理顽症治理。要加强人口服务管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促进人口有序流动,控制人口总量,优化人口结构。”[10]习近平强调,“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把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作为重要任务,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建设和管理城市。[11]
激发社会活力,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习近平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们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涉及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体人民和全社会中广泛商量;涉及一个地方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个地方的人民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众利益、特定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部分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商量。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12]
维护社会秩序,需要良好的社会治安;需要完善的矛盾冲突解决机制,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需要保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的安全,为民生和公民权利的救济和保障提供公平的制度环境。2015年5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公共安全是社会安定、社会秩序良好的重要体现,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维护公共安全,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公共安全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着力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水平。”[13]
而面对如何处理好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这一重大课题,习近平指出,“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4]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15]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要把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推动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创新结合起来,既要服务好群众,又要教育引导好群众,把群众工作渗透到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做到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做群众工作,夯实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
习近平多次强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在十八大结束的常委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同志这样说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以及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的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的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他所描绘的未来的美好的蓝图,就是一幅兴旺发达的中间阶层的蓝图。
首先,中间阶层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结构转型。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谈及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明确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因此,如果缺乏中间阶层这一缓冲地带,社会结构就会变为贫富阶层的直接对立,严重影响国家的稳定与经济发展。故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唯有这种力量的壮大快于其他力量,未来的改革才会趋于良性。
其次,中间阶层的健康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既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又是社会从先富走向共富的必要前提,还有利于消除社会的两极分化,使社会发展成果尽可能为全体人民所享有。
最后,中间阶层的健康发展助推政治稳定文明。因为,这一阶层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在物质需求获得满足之后,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他们会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提出更高要求。其本身就希望维持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向往民主和法治社会,富于批判精神,主张通过渐进改革的方式来推动当前政治民主进程。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如若能够健康发展,理应更加拥护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希望社会安定团结,经济稳定发展,赞成以渐进而不是动荡的方式推进民主政治。会更多地主张理性的、有组织的、体制内的参与,会通常通过各级民意代表机构、政治协商机构、信访机构、大众传媒等方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将他们的意志和要求输入政治决策系统,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与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或可说,中间阶层的健康发展壮大,会更好地支撑执政党的正当性。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6]“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7]
这一论述将社会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为社会建设注入了新的灵魂。并且,习近平围绕中国梦的内容实质、实现途径、依靠力量、外部环境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强调中国梦要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比如,全面深化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全面依法治国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护生态环境要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腐倡廉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等等。
与此同时,他强调,“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8]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梦的实现,不是靠坐等,也不是靠恩赐,而是需要全体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努力奋斗。习近平不仅把中国梦与人民的梦有机连结起来,而且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念、目标和责任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就赋予了十八大以来的社会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有利于更好地团结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新生活而共同奋斗。
从上面几个方面的梳理摘编中不难发现,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推动十八大以来社会建设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这些重要论述,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十八大以来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六大任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EB/OL].http://finance.jrj.com.cn/2013/12/14015016329417.shtml.金融界,2013-12-14.
[2]习近平:“四要”是民生工作指南[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5/0313/c1003-26686494.html.人民网,2015-03-13.
[3]习近平谈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4/0827/c164113-25549003-2.htm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08-27.
[4]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国内考察“路线图”已涵盖16省市区[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103/c1024-25959393.html.人民网时政频道,2014-11-03.
[5]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任务在农村[EB/OL],http://www.p5w.net/tradingday/zbxc/zdbb/201212/t20121231_393311.html.全景网,2012-12-31.
[6]习近平、李克强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EB/OL], http://gx.offcn.com/html/2015/02/39502.html.中公教育,2015-02-05.
[7]习近平: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6/19/c_1115674737.htm.新华网,2015-06-19.
[8]习近平G20讲话:各国要用社会政策托底经济政策[EB/OL],http://news.youth.cn/jsxw/201309/t20130906_3831613.htm,新华网,2013-09月-06.
[9]习近平把“平安中国”作为建设方向寓意深[EB/OL], http://comment.scol.com.cn/html/2013/06/011024_1117382.shtml.天府评论,2013-06-03.
[10][11]习近平: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4-03/06/c_133164242.htm.新华每日电讯,2014-03-06.
[12]习近平:找到全社会意愿的最大公约数[EB/OL]. http://news.sohu.com/20140922/n404513252.shtml.京华时报,2014-09-22.
[13]习近平: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EB/OL], http://www.farmer.com.cn/xwpd/rdjj1/201505/t20150531_1037475.htm.中国农业新闻网,2015-05-31.
[14]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9月第一版,第552页。
[15]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J].求是,2014,(1).
[16]习近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5/c_123957816.htm.新华网,2012-11-15.
[17]习近平: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lh/2013-03/17/c_115052834.htm,新华网,2013-03-17.
[18]习近平:人民创造历史 劳动开创未来[EB/OL], http://china.huanqiu.com/politics/2013-04/3887577.html.环球网,2013-04-29.
(责任编辑:育 东)
2015-08-29
李菁怡(1981-),女,辽宁锦州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城乡社会学、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
D262
A
1672-1071(2015)05-009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