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党的群众路线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2015-01-30 06:32蒋维兵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权力利益党员干部

蒋维兵

(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党校,重庆400054)

构建党的群众路线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蒋维兵

(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党校,重庆400054)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在全党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赢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夯实党的领导和执政基础,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非常满意,但也担心教育实践活动昙花一现。为了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党员干部改进作风、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常态化,必须构建群众路线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群众路线;发挥作用;长效机制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2013年下半年开展以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不断改善,“四风”蔓延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社会风气整体好转,贯彻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和刚性约束初步形成。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时间安排,2014年10月结束活动。广大人民普遍关心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后的治党治国走向。《尚书》强调“政贵有恒”,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钉钉子”精神扫除“四风”,把“钉子”不断地钉进去以确保不被拔出来。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非常满意,但最担心教育活动“走走停停”“走走又不走”。为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党员干部改进作风、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常态化,必须构建群众路线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

利益表达是指利益主体向社会公共组织、国家各级权力和行政机关等提出利益诉求,希望自己的既得利益得到维护和利益要求得到实现的一种行为过程。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严重禁锢了个体的权利行使,臣民意识严重,被动接受国家和社会的安排已成了老百姓的一种生活习惯,缺少表达利益的想法,要把个体的臣民意识转化为公民意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从理性选择理论来看,个体一般不愿意采取行动通过实现集团利益而达到自身利益的实现。正如曼瑟尔·奥尔森指出:“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地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1]从整体上看,我国民众的“搭便车”意识还非常强烈,希望不付出成本坐享他人之利,这就影响了各级党委和政府所收集到的利益表达信息的普遍性和科学性。

人民的利益实现程度是判断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收集利益表达信息是党的领导和执政过程的起始阶段,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引导民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第一,搭建利益表达平台。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信访和新闻媒介的利益表达平台作用。一是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进行利益表达的最有效方式。全国人大代表应该既关心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等整体上的国家利益,也应该充分考虑所在选区选民的切身利益,做到两者的有机协调与统一;作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应该更多地关心所在行政区域民众的利益,把民众的利益诉求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相关部门反映。二是信访是人民进行利益表达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该努力实现信访制度创新,完善信访程序,确保信访工作高效有序化,特别是要找到应对“千方百计进京城”越级上访的措施,最重要的是应该找到民众大量进行信访的根本原因,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和冲突,进而实现标本兼治,减少民众的信访。三是大众媒体是人民进行利益表达的中介。大众媒体应该更多地走向基层,报道老百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拓展弱势群体的表达空间,是主流媒体的时代担当。他们的声音越微小,我们越应该俯首倾听;他们的故事越平常,我们越应该悉心挖掘”[2]。通过倾听那些沉默的声音,探访那些熟悉的陌生人,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第二,规约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行为。在研究利益表达时,我们往往把利益主体的外延界定为一切参与利益表达的个体或组织,利益客体主要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党政干部和一些公共社会组织。利益表达主体一般都是权力的拥有者,但不是权力的执行者;而利益表达客体占有相对较多的政治资源,他们拥有权力的执行权。这样就形成利益表达主体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我们在论及利益表达问题时也就会更多地偏向利益表达主体,努力呼吁实现利益表达主体的利益。但是,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行为也需要进行规约,绝不允许任何人采取非法的方式无限制地表达利益。第三,确保利益表达实现。一方面,利益主体在进行利益表达时需要认清哪些是合理正当的利益需要,哪些是不正确、不合理、不现实的利益要求,然后通过合理合法的形式来表达。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提升利益表达客体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当一个社会经历了经济与技术变化,当它获得了与这些变化过程相关的态度时,就会出现导向更高程度利益表达的倾向和行动手段”[3]。如果利益表达主体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就可能引起国家和社会结构的不稳定。

二、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

在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一些党员干部受到腐朽思想的侵蚀,以自我为中心的私欲不断膨胀,出现了一些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的“官老爷”现象,严重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员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的过程中需要对群众有真感情,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需要深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去,真正了解群众,真正关心群众,真正为群众办实事。

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调查研究要深入群众。“同最下层的干部与群众举行会谈,实是绝对必要的。从这里他可以得到最直接、最可靠的材料”[4]。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同群众交心谈心,了解群众的工作、生活情况,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解决群众切实关心的现实问题。第二,调查研究要求真务实。求真是指我们去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务实是指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去实践。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的高度统一。当前,我们面临着国际形势复杂化和国内问题多样化挑战,我们既要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同时又要把国内经济工作、社会治安、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做好,这就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调查研究结果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决策,进而解决具体的各种问题。第三,调查研究要持之以恒。中国共产党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保留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在极其艰难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兴国调查》等一系列调查报告。1992年邓小平在年龄和身体状况都不允许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下,亲自到深圳、武昌等地考察,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谈话,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转变党风的关键。2011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以《谈谈调查研究》为题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不能把调查研究仅仅作为一种工作方法,这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确保调查研究经常化。我们只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是推动工作的强有力杠杆,应该通过动态考核、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等多种考核形式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5]。这是新时期对党员干部考核评价的新要求,是对原有党员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我们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考核标准。无论是公务员条例,还是公务员法,都强调对公务员“德、能、勤、绩、廉”的考察,而“德”一直是被放在各项考核指标的第一位。正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但丁所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领导干部如果无才,难以做人民满意的好干部;领导干部有才而无德,才越高干坏事的能力就越强,对人民的危害就越大。要把政治思想好、工作本领强、作风过得硬、人民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6]。第二,继续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经济总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我们透支了大量资源、环境和健康。调查显示,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北京等100多座大中城市出现了可怕的雾霾天气,全国已有459个“癌症村”。因此,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要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第三,加大群众满意度的考核。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所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成败得失的标准。在对党员干部进行考核过程中群众应该充分参与其中,强化群众舆论监督的压力和威慑作用;将组织考核和群众考核相结合,上级、同级和下级考核相结合,特别是要把党员干部的工作对象纳入到考核体系中来;通过民主测评、入户走访、问卷调查、个人自述等方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全方位考核,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四、建立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党员干部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但我们仍然应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自律是指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我要求、自我鼓励、自我提高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他律是指非自愿地受他人、道德、法律、制度等的约束。自律是规约人的行为的基础,他律是规约人的行为的条件。自律只是为党员干部正确运用权力奠定思想基础,为了确保公共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还必须充分发挥他律的作用。

为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期有效,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对党员干部进行他律,把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等各项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第一,法律监督。法律监督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察和督促。法律监督的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及广大人民,客体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通过法律监督可以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舆论监督。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相辅相成,我们应把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一般来说,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优势和力量,通过报道、评论、讨论、批评、发内参等形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以及一切有关公共利益的事务,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舆论监督具有很强的公众震慑力,是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政、从严执政的重要保障,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在我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新闻媒体的自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党内监督。党内监督是指监督主体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的纪律在组织内部通过检查、督促、评价、揭露、举报、处理等方式作用于监督客体,以保证监督客体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违背党的纪律的一种客观有序活动。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党内监督的主体包括各级纪检监察、审计、检察等专门监督机关和广大党员,为了提升监督机关的监督能力,中央已成立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为反腐和监督进行顶层设计,很多省也成立纪检改革小组强化纪委独立性,特别是加强了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和监督。各级监督机关独立性增强,对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执政合法性的监督也不断增强,但党内监督要发挥作用的根本措施是确立党员本位原则,全体党员才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主体。我们要认真践行“询问和质询制度”和“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制度”,充分发挥党员个体的监督作用。第四,群众监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对象是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权力天生具有自我膨胀的属性,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异化成私人权力,进而产生各种腐败。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员干部只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人民才是公共权力的最终拥有者,一切公共权力都应接受人民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

[2]李拯.为老百姓利益表达提供平台[N].人民日报,2012-04-17(04).

[3][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与政策[M].曹沛林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38.

[4]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27.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01).

[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3.

[责任编辑 王亚伟]

D630

A

1671-6701(2015)01-0030-04

2014-12-01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编号:10XJC810004)阶段性成果

蒋维兵(1976— ),男,四川南充人,博士,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权力利益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利益与西瓜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权力的网络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