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堂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山东 青岛 266071)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时代要义
王政堂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山东 青岛 26607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为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特别是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围绕“转作风树形象、反腐败保纯洁、定标准选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等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加大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不但创造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而且运用了许多科学方法,阐明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从严治党规律的新认识,丰富发展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新内涵。
习近平;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执政能力;科学化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继承优良传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并且把它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起,构成了治国理政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提升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地位,深化了对新形势下党自身建设规律、治国理政规律的认识。把握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对于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把管党治党责任进一步落到实处,加速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90多年来,虽然历经磨难,但从没放弃,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为期不远,民族复兴中国梦也已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并且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正如习近平所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作为唯一执政并且长期执政的党,能不能抓住机遇实现目标,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复杂的国际局势需要党积极应对
目前,总体国际局势有利于我国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日渐增强,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引起外界的各种担忧、猜疑甚至警惕和防范,中国威胁论的持续高烧不退,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部署,中日间日渐加深的矛盾摩擦等等,都使我们在面临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能否使世界真正认识并接受我们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梦,与各国人民美好梦想相通的中国梦,直接决定着我们能否继续拥有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发展环境。
(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需要党大力推进
“改革,好吃的肉都吃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这一通俗的话语形象地表达了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艰难。“两个一百年”目标,特别是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能否实现,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无疑是关键所在。因此,这就需要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肩负起历史重任,面对问题不回避、面对困难不退缩,以“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勇气和不计个人得失的决心,大力推进改革发展任务的落实。
(三)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党主动解决
党的建设总体情况是好的,干部队伍素质是高的,但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非常严重。能否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决定着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与否。正如习近平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纪律松弛、组织涣散,正气上不来、邪气压不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那么我们党迟早会出大问题。”[2]
习近平指出:“抓作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3]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思路、部署和举措可以看出,就是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拉开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序幕。
(一)由表及里、切中要害,作风问题是事关我们党凝心聚气的大事
1.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内在的党性修养,外在的作风表现,有什么样的党性修养就有什么样的作风表现。如果一个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实质反映的就是党性不纯。因此,以相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作风问题为切入点,党员干部认识上更容易到位,查找问题更容易具体,虽然解决的是外在的、表面的问题,但实质上抓住的是内在的、深层次的党性问题。
2.作风问题是所有党员干部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刘云山就曾明确指出:“四风”问题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多和少、重和轻、深和浅的问题。事实也是如此,对照党章的要求,特别是党员的标准认真反思自己,每个党员干部都或多或少做得不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以作风建设作为切入点,就能够触及到每一个党员干部的思想灵魂深处,能够从自身存在的或多或少的问题中感受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作风问题是群众意见最大、感受最直接的问题。有基层群众曾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请您建言”中留言:“大老虎太远,眼前苍蝇每天扑脸”。这一朴实的话语形象地表明了群众对发生在身边的诸如“吃、拿、卡、要”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问题的极端痛恨。当然,这并不是说人民群众对“大老虎”造成的危害不关心、不痛恨,而是因为这种危害对人民群众来说,相对是间接的,直接感受并不深刻。而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往往感受最直接、意见最大。因此,习近平明确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4]所以,把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不仅能够为党内其它一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更好的条件,而且能够迅速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赞扬和拥护。
(二)领导带头、以上率下,中央政治局率先做出八项规定的承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向全党全国人民作出了“八项规定”的庄严承诺,中央政治局带头围绕落实八项规定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主动接受全党全社会的监督,迅速对各级领导干部产生了极大的以上率下的示范带动效应,不但促进了全党风气的迅速转变,也影响带动了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习近平明确要求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特别是习近平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在提出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的同时,又郑重承诺“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习近平这种“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的形象,对各级领导干部产生了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
(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落实
作风方面的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一旦反弹会变本加厉。因此,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作风建设的整个过程,就始终贯穿着这种稳扎稳打的钉钉子精神。第一,在作风建设的战略安排上,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先由中央政治局率先做出“八项规定”的承诺,表明转变作风的决心,随后在全党由上到下开展大规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取得明显成效后,及时提出了作风建设常态化的任务。第二,在作风建设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更是说了算、定了干,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最终积小胜为大胜。第三,从实施效果来看,正是这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和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信心,特别是彻底打消了个别人的观望侥幸甚至怀疑等心理。
(四)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以制度建设的科学化促进作风建设的常态化
1.注重增强党内法规制度的系统性。针对当前法规制度还不够系统、不够健全的问题,习近平曾经多次把它形象地比作为“牛栏关不住猫”。因此,法规制度建设必须做到宏观思考、总体规划,一方面要与党章的原则和精神相一致,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符合。另一方面,要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如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肯定也会失去效力。
2.注重增强党内法规制度的可操作性。法规制度是用来规范约束党员行为的,必须务实管用、简便易行。否则,即使再多的制度,但如果空洞乏力,也只会流于形式。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制定了一大批党内法规制度,针对性、可操作性明显增强。例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不仅明确了责任主体、监督措施、问责方法等,而且对公务接待标准、报销流程甚至陪餐人数等都规定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这也是党的十八大后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
3.注重增强制度的权威性。习近平曾经多次阐明法规制度一旦成为“橡皮泥”、“稻草人”的危害:“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6]因此,他明确提出,必须一手抓制定完善,一手抓贯彻执行,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法规制度落地生根。
如果说党中央领导集体加强作风建设是以率先垂范的八项规定为标志拉开序幕,那么,加大反腐败力度,则是以雷厉风行的“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声势拉开了序幕,并且通过点面结合、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等科学有效的举措,把反腐败斗争逐步引向了深入。
(一)清醒认识和判断党内腐败的严峻形势,果断制定“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的科学策略
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既要有着眼长远的战略眼光,又要有立足当前的科学策略。面对党内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没有得到完全有效遏制,特别是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的严峻复杂形势,如果继续单纯地依靠加强教育等为主的预防性措施,显然见效慢,但人民群众决不希望我们党慢慢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古今中外,因执政集团贪污腐败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最终丧失执政地位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只有“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加大惩处和打击力度,才能遏制住腐败蔓延的势头,并且通过治得住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正如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所指出:“要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7]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实践证明,这一策略是完全正确的。通过严厉查处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违纪违法的省部级官员乃至周永康、徐才厚等高官,不仅有效地遏制了腐败蔓延的势头,而且彰显了党坚决惩治腐败的决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也就为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赢得了时间。
(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彻底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权力不受制约、失去监督是腐败产生的根源。党中央领导集体抓住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坚决拥护的有利时机,在继续保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高压态势下,加大了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的力度。为此,习近平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8]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制度的笼子正越扎越紧。第一,中央围绕有效约束、规范权力运行,在依法行政、选人用人、规范公务接待、任职回避、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制度,确保了“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第二,围绕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坚持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媒体监督、专职机构监督等共同推进,特别是通过创新纪检体制机制,纪检派驻机构基本全覆盖,巡视工作制度成为新常态,中纪委网站手机客户端一键举报激发社会监督热情等等,无论是对权力监督的力度还是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当然,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打造制度的笼子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牢固树立“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的观念,扎扎实实地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法规制度建设贯穿到反腐倡廉各个领域、落实到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各个方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一定能够形成。
(三)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9]因此,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注重依靠法规制度反腐败的同时,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注重发挥思想道德建设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把“三严三实”要求作为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1.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把它形象地比作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如果一个人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很可能会丧失信心,在遇到金钱、美色等诱惑时很可能会丧失抵抗力。因此,他把“信念坚定”作为好干部的首要标准,并且提出了新时期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客观标准:“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10]这“四个能否”的标准,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结合起来,与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使抽象的要求具体化,为党员干部在新时期践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供了遵循。
2.加强道德修养。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习近平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把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因此,第一,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它蕴含着当今为官从政的丰富道德资源,要通过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第二,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各行各业均涌现出了一大批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他们的道德创造和实践,是党员干部从政道德、个人品德的重要滋养源泉。党员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在实践中经受锻炼,才能陶冶道德情操。第三,要向先进模范学习。近年来,习近平先后“点赞”了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优秀党员干部,他们的事迹虽然各有不同,但无疑都是新时期的道德楷模,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3.注重理论武装。科学的理论能够为人们在困惑时廓清思想的迷雾,在犹豫时坚定必胜的信心,在挫折时激发前进的动力。因此,习近平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因此,加强理论学习在任何时候都是党员干部的一种责任和立身之本,必须“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学,真正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必须为了解决工作上、思想上的问题而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围绕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习近平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指明了成长为好干部的途径和把好干部用起来的方法,为做好新时期的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一)细化好干部的标准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始终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选人用人标准。但同时这一标准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适应党所面临形势任务和时代特征的变化,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又有所不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多次论述过好干部的标准。2013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明确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14年3月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又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目前,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争做“三严三实”的好干部。2015年6月,习近平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又指出:“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同志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县委书记要以他们为榜样,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11]可以看出,虽然在不同场合习近平关于好干部标准的表述略有不同,但蕴含其中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一样的,就是要忠诚、干净、担当,这也与党长期坚持的德才兼备标准一脉相承,是新时期好干部的实践准则和努力方向。
(二)指明成长为好干部的途径
如何才能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习近平明确指出: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成长为一个好干部的决定性因素首先在于自身努力,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提出的好干部标准衡量、要求自己,不断在理论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锻炼中加强党性修养。习近平“点赞”过的焦裕禄、张广秀、牛玉儒等干部,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始终如一地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当然,成长为一名好干部,仅靠自身努力是不够的,党组织必须为干部的成长进步积极拓宽渠道、搭建平台,特别是多为优秀年轻干部提供到基层、艰苦环境锻炼成长的机会,困难时拉一把,得意时提个醒,使他们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
(三)创新把好干部用起来的方法
1.要全面地识别干部。能否全面客观地识别干部,既是把好干部用起来的基础与前提,更是多年来干部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对此,习近平提出了“四察四看”的识别干部方法:“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其见识见解;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看其品质情怀;观察干部对待名利的态度,看其境界格局;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看其能力水平。”[12]即是说,要真正识别一个干部,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观察,全面地、综合地看,辩证地、客观地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看准、识准干部,防止“看走眼”现象的发生。
2.要科学地考核干部。虽然我们一直教育引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但只要“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等现象仍然存在,“唯GDP是从”的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对此,习近平明确提出要“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13]这就需要我们在干部考核的指标、方式方法等方面做出全新的改进。
3.要公正地选拔干部。任人唯贤一直是我们党选拔干部的重要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选人用人上既不能唯GDP、唯年龄,也不能唯票、唯分,必须公道正派,特别是通过构建一个“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真正把好干部选出来,并且能够用当其时、用其所长。
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要干事创业的,而干事创业必须守纪律讲规矩。特别是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7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来说,没有严明的纪律作保障,肯定是一盘散沙。为此,习近平高度重视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高度重视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强调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
(一)界定了守纪律讲规矩的基本内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内规矩主要分为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成文的规矩。主要包括: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全党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显然,这些都是成文的、刚性的规矩,看得见、摸得着,是白纸黑字写在纸上的条文性规矩。二是不成文的规矩。主要是指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没有白纸黑字写成条文,但都经过了实践的长期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因此,习近平也把它们作为党员干部必须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的重要党内规矩。正因为不成文的规矩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它比遵守成文的规矩需要有更高的党性觉悟、政治素质和组织观念。
(二)明确了守纪律讲规矩的具体要求
守纪律讲规矩并不是不可衡量的,对此,习近平提出了要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难看出,这“五个必须”的要求,正是针对近年来党内存在的违反纪律、破坏规矩方面的问题提出来的。一些党组织中存在的“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或是口无遮拦、乱评妄议,或是自由散漫、目无组织,或是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等问题。“五个必须”既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又使守纪律讲规矩的要求具体化,为党员干部如何做到守纪律讲规矩提供了一把可衡量的尺子。
(三)明确了守纪律讲规矩的责任落实
为确保把守纪律讲规矩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第一,必须抓好守纪律讲规矩的宣传教育。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加强对党员干部党纪国法知识和党的优良传统、工作惯例的培训,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第二,必须发挥好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习近平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只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就能够迅速使守纪律讲规矩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第三,必须加强对守纪律讲规矩的监督检查。对不守纪律的行为,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决不姑息。只有这样,纪律才能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而不是“橡皮泥”、“稻草人”。
习近平指出,从严治党有其自身规律,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党来说,从严治党更有其自身规律。纵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基本是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层层推进、梯次展开的,进一步深化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拓展了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内涵。
(一)必须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大视野来审视全面从严治党
在我们国家,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并且长期执政的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种情况决定了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密不可分,是牢牢结合在一起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全面从严治党绝不是党自身的问题,而是和整个国家社会的运行密切相关,必须把它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因此,党中央领导集体不但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从而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统一、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而且要求各级党委要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从而确保了从严治党责任的落实。实践证明,只有把全面从严治党放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规划和实施,才能贴紧中心、取得实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政治保障。
(二)必须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
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以问题倒逼各项从严治党措施的落实。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中央要求所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围绕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认真查找,彻底清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同样,正是基于“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的强烈忧患意识,果断采取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科学策略。实践证明,面对自身问题不回避、敢亮丑,解决自身问题不犹豫、敢亮剑,正是我们党始终能够充满生机活力、始终能够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始终能够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重要原因。
(三)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就在于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形势、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不管是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治标与治本的统筹兼顾,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自律与他律的双管齐下,还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坚持建章立制和执行落实的有机统一,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等,这些科学的方法,体现了党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无一不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科学方法论。实践证明,全面从严治党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就必须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
(四)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全面从严治党之“全面”,既是全方位、全领域,涉及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各级党组织,更是全过程、全周期,开创了党的建设的新常态。因此,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绝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通盘规划、统筹部署,制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长久之策。无论是作风建设,还是反腐败斗争,都是从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入手,但最后都落脚于长效化的法规制度建设。特别是党中央在对原有党内法规制度进行清理的基础上,又制定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这也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对党内法规建设做出规划。随着规划纲要的实施,一个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必将加快构建起来,全面从严治党也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1][5][12][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5-36、400、418、418.
[2][4][6][8][9]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34、5-6、33、121、145.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01.
[7]王岐山.拉长耳朵瞪大眼睛盯住顶风违纪典型[EB/ OL].新华网,2013-01-25.
[10]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
[11]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要求广大县委书记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N].人民日报,2015-07-01.
责任编辑:万泳延
D261
A
1671-2994(2015)06-0061-06
2015-10-12
王政堂(1968-),男,山东青岛人,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党员干部道德建设。
*本文系2014年度全国党建研究会课题《习近平从严治党思想研究》的成果并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