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域下的地缘战略顶层设计

2015-01-30 04:25王志民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安全观大国共同体

王志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梦视域下的地缘战略顶层设计

王志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梦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梦,同时又是和平发展之梦,合作共赢之梦,开放包容之梦。在中国梦宏大战略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层审时度势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出台总体国家安全观,突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致力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推动建设亚太自贸区等一系列地缘经济政治新思路和新战略,为中国崛起提供了地缘经济政治战略的顶层设计。

中国梦视域;地缘战略;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梦,并将其概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本质内涵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要跨越“两个一百年”关键节点,汇聚十三亿人的目标诉求。中国梦又是和平发展之梦,合作共赢之梦,开放包容之梦。中国崛起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地缘经济政治环境。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国力日益强盛,中国经济规模已上升至世界第二,同时也将引起诸多世界大国地缘经济政治战略的调整。

然而,后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回升乏力,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则试图通过量化宽松政策促进欧元区经济的复苏,而新兴经济体增速下滑,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此同时,阿拉伯之春、乌克兰危机、伊斯兰国(ISIS)系列恐怖活动等重大国际事件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和地缘经济政治走势。俄罗斯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因乌克兰危机对抗还将会持续较长时间。美国“重返亚太”实施所谓“再平衡”战略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短期内难以改变,而日本右翼政府紧密配合,不仅否定侵略历史,试图修改和平宪法,还与菲、越等国遥相呼应,挑起与中国的领土事端。崛起进程中的中国同时面临高政治和低政治的双重挑战。纵论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即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塑造国际新秩序的时代,将提出更多的中国方案、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和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从中国文化传统、国情、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出发,以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审视世界和思考周边,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四个全面”,就中国地缘战略的顶层设计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理念。

一、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积极推进和参与全球治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人类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命运。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1]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构成严峻挑战。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面对,合力解决。国际社会亟待形成共同应对挑战的全球价值观。全球价值观要反映共同利益,以相互依存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形成一种国际权力观和全球治理观,进而以此为共同理念联合起来,合力参与全球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国际观和时代主题判断与中国国家利益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是对不结盟战略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梦背景下参与全球治理的新型价值观,目的是致力于建设和谐世界,促进共同发展。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主席与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座谈时指出:“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这就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2]

习近平主席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深刻而系统的阐述。“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3]“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4]亚洲“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5]“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成员国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6]“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7]2014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演讲时提出“三个共同体”新理念,即坚持共同发展的大方向,结成亚洲利益共同体;构建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形成亚洲命运共同体;维护和平发展的大环境,打造亚洲责任共同体。所谓打造亚洲责任共同体的目的是,维护亚洲地区的和平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责任。目前,中国与墨西哥、阿根廷、印尼、马来西亚、蒙古、委内瑞拉等十数个国家的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层次。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同67个国家、5个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伙伴关系,基本覆盖了世界上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8]

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有相应的安全理念支撑为前提。冷战结束后,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并没有随之消失,而非传统安全威胁则日益突出。国际安全问题的复杂化推动安全观念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中国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实际上是国际安全观。近年来,中国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国内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际安全与国内安全相互交织,出现国内安全问题国际化和国际安全问题国内化的新趋势。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安全观。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便是适应国家安全新形势的重大制度创新。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主持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系统提出中国面临的“11种安全”即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2015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又一制度化举措,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顶层设计。2015年2月6日,中国代表杨洁篪在第5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再次提出并阐述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受到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最大创新就是将人民安全放在首位。关于如何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主席提出四个“既重视……又重视……”并加以阐述:“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9]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应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及国内安全问题新变化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同时也代表着世界人民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国际安全意愿,能有效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是标本兼治的新型安全观。

三、突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树立亚洲安全观新理念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周边,周边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1月28至29日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新形势下不断拓展和深化外交战略的“七个布局”,将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排在首位。①这“七个布局”可以简要概括为: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运筹好大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推进多边外交;加强务实合作;落实好正确义利观;维护我国海外利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提出“以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战略总方针,开始构筑以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互信机制以及与美、俄、印等大国建立伙伴关系的制度型合作新框架。中国所在的东亚地区是经济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但中国周边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如今,中国与东盟国家正在共同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立足长远,前景广阔。这种特殊的周边局势要求出台与之相适应的周边外交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

中国崛起需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而周边环境是中国最直接的外部环境。2013年10月24-25日,中央首次专门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创造性地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新理念。习近平对“亲、诚、惠、容”做了深刻诠释: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10]实际上,“亲、诚、惠、容”体现的是“邻里友好,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新理念,坚持的是“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义利观,欢迎周边国家搭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

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第四次亚洲相互协助与信任措施会议峰会发言中首次提出亚洲安全观。亚洲安全观的核心是积极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搭建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他强调:中方将一步一个脚印地加强同各方的安全对话和合作,共同探讨制定地区安全行为准则和亚洲安全伙伴计划,使亚洲国家成为相互信任、平等合作的好伙伴。中方愿意同地区国家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共同打击“三股势力”;探讨建立亚洲执法安全合作论坛、亚洲安全应急中心等,深化执法安全合作,协调地区国家更好应对重大突发安全事件。[11]2014年11月,第五届香山论坛就以“合作与共赢: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在论坛上发表的“中国军队与亚太安全”的主旨演讲提出:“中国军队愿与各国军队一道,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四、提升海洋强国战略至国家意志层面,建设海陆复合型强大国家

地理大发现开启了海洋时代。而郑和下西洋之后的中国明、清王朝均颁布了禁海令,将自身定位为内陆国家,中国不仅错过了商业革命,更错过了近代化的时代潮流。如今,东海局势和南海问题均呈复杂化发展趋势。某些国家主动挑起与中国的岛礁之争,一些域外国家试图浑水摸鱼,渔人得利。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建设海洋强国,营造海洋文明不可或缺。海洋文明虽然没有陆地文明那样拥有数千年发展历史,但“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海纳百川”、妈祖文化等等,无不说明它自古以来一直拥有的文化底蕴。海洋文明的作用不可低估:一是能鼓舞中华民族进行生存空间上的历史性拓展;二是能使我们的海洋实践达到一个自觉的新境界;三是能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增加现代元素。[12]

中国兼具陆地大国和海洋大国的双重身份,还是具有“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的双重地缘价值的轴心大国。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和3.2万多公里漫长的海岸线海。海洋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1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54313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201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6021万载重吨,船舶出口额392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达41.41%,名列全球第一位。放眼未来,海洋油气、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等海洋新兴产业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海洋强国绝不局限于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海上通道的安全与开拓对中国而言也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国所依赖的太平洋上的宫古水道和马六甲海峡的两个海上通道,都存在受制于人的危险。构建太平洋出海口与印度洋出海口之间的互动格局,就成为一个战略抉择。“海权论之父”马汉曾指出:“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13]印度洋是当今世界上最繁忙的贸易通道,承担着2/3的石油运输、1/3的散装货物运输。印度洋又是中国通向南亚、中东、西亚和欧洲、非洲重要的交通、贸易、能源通道,中国货物贸易的80%要经过印度洋。建设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贯通大西南陆上国际通道,进而打通印度洋出海口的重要步骤。这不仅有利于打破马六甲困局,也有利于降低对外贸易运输成本,支撑大西南经济崛起。

五、力避“修昔底德陷阱”,致力于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面对中国崛起,美国等西方国家难免会出现不适应,试图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或在国际舞台中孤立中国是其既定战略。中国必须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而能否处理好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2012年2月15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时首次代表中国提出了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愿景。2014年1月22日,《世界邮报》创刊号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发布,创刊号上刊载了对习近平的专访。习近平指出,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新型大国关系,是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是中美关系。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2013年6月7-8日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加州的安纳伯格庄园会晤达成共识的。中美两国领导人通过两天全面的、深入的交谈,确定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体的内容、内涵、目标和要求。习近平主席提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十四字目标和要求,即“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奥巴马总统对此表示完全同意。虽然历史上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之间大都出现过对抗甚至战争。而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中美两国经济、文化特别是人员来往极为密切,合作则双赢,对抗则双输,战争更没有出路。中美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只有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并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双赢,进而实现世界的共赢。相互尊重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途径,是相互尊重对方选择的制度与道路,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与关切。

关于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问题,外交部长王毅的五点建议作了准确诠释:第一,不断增进战略互信,使新型大国关系建立在更加牢固的基石之上;第二,大力促进务实合作,使新型大国关系建立在更加深厚的利益纽带之上;第三,积极加强人文交往,使新型大国关系建立在更加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第四,不断加强在国际地区热点及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使新型大国关系建立在更加紧密的共同责任之上;第五,重点加强亚太事务合作,使亚太成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试验田”。[14]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固然重要,但中国的大国外交绝不仅仅局限于中美关系,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特别是新兴大国的关系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形成相互促进态势。习近平在2014年11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切实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扩大同发展中大国的合作。[15]

六、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构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从东南沿海到内陆梯次展开,历经三个地缘层次:经济特区至沿海、沿江、沿边、沿路开放地区,再至西部。无论从中国对外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低政治视角,还是从应对美国“重返亚太”实施“再平衡”的高政治层面分析,中国都应采取非对称战略,推进“向西开放”的地缘经济政治战略,进而构建东西互动的对外开放格局。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时就构建“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必须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即“一带一路”,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将贯通中国与东盟、南亚、西亚、北非、东非、欧洲等多个经济板块,充分利用各国和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多国经济发展的合力效应。2013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外交部长王毅共同主持召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座谈会,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东部五省(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西南四省市区(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之中。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市区)还可以打通西南国际大通道,推进“两洋出海”战略,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从而形成海陆并举、南北呼应的对外开放态势,大大拓展中国地缘经济政治空间。

“一带一路”连接欧洲文明、东亚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是东西方文化与经济交流的桥梁纽带,使古代文明焕发出时代活力。习近平指出:“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16]如今,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从理念设计、总体框架到完成战略规划,进入务实合作阶段,与有关国家的发展战略深入对接,共同创新区域合作和南南合作模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又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乃至欧洲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一带一路”构想提出一年来,已有沿线5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参与,并愿同各自的发展战略相互对接。[8]“一带一路”这一宏大构想将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互牵连在一起,同各方一道,共商发展大计,共促和平安宁,共圆振兴之梦。[17]“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我们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就是要尊重道路选择,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对话和平。”[16]

七、提出亚太梦,推进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

2010年APEC部长级会议决定,基于已签订的各国之间43项双边及小型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FTAAP)。作为2014年APEC会议东道主的中国,本着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促进经济创新发展”,努力促成APEC成员正式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批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其实,亚太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中国亚太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所谓亚太梦,“就是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就是继续引领世界发展大势,为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就是让经济更有活力,贸易更加自由,投资更加便利,道路更加畅顺,人与人交往更加密切;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18]

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APEC成员的贸易和经济分别占世界的48%和57%,人口占到全球的40%,但APEC成员加入的各种区域、次区域、多边、双边自贸安排已有165个,亚太市场呈碎片化发展趋势。而亚太地区有两个大型区域经济合作安排TPP和RCEP,虽加紧谈判,但进展缓慢。被称作“经济北约”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声称要打破传统FTA模式,开创并主导21世纪贸易协议的新标准,但亚洲的两个新兴发展中大国中国和印度都没有加入,且由美国主导,是美国“重返亚太”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在削弱中国经济在亚太地区影响力。亚太地区的另一个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安排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10+6”)共同参加,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若RCEP谈成,将涵盖约35亿人口,GDP总和将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又将制约美国主导的TPP。而FTAAP几乎涵盖了参与TPP和RCEP谈判的所有国家,充分整合亚太国家的经济资源,将真正实现亚太梦。

FTAAP不仅涵盖正在谈判的TTP和RCEP,而且经济规模将超过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关键是FTAAP将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和中国融合进来,不仅在未来国际经济合作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同时也为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奠定经济基础。习近平主席指出: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决定,将把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也将使太平洋两岸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广泛受益,为亚太经济增长和各成员发展注入新活力。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2]习近平同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国是合作共赢倡导者践行者[N].人民日报,2012-12-06(1).

[3]习近平.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N].人民日报,2013-09-06(2).

[4]习近平.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6(2).

[5]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3-04-08(1).

[6]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比什凯克举行,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9-14(1).

[7]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10-04(2).

[8]王毅.中国“全球伙伴关系网”基本成形[N].新京报,2014-12-25(A18).

[9]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04-16(1).

[10]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N].人民日报,2013-10-26(1).

[11]习近平.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21日)[N].人民日报,2014-05-22(2).

[12]提升软实力为民族复兴强筋壮骨[N].解放军报,2011-03-09(10).

[13]David Scott.India’s‘Grand Strategy’for the Indian Ocean: Mahanian Visions[J].Asia-Pacific Review,Vol.13,No.2,2006.

[14]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王毅外长在布鲁金斯学会的演讲[EB/OL].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 mfa_chn/zyxw_602251/t1078765.shtml,2013-09-21.

[15]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11-30(1).

[16]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14年6月5日)[N].人民日报,2014-06-06(2).

[17]复兴丝绸之路共建和谐周边——外交部长王毅谈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并访问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N].人民日报,2014-09-20(1).

[18]习近平首提“亚太梦”[N].北京青年报,2014-11-10(A02).

[责任编辑闫明]

The Top-Level Design of Geopolitical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Dream

WANG Zhi-m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Globalization and China’s Modernization,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29,China)

The Chinese Dream has integrated national and personal aspirations with the goals of revitalizing the Chinese nation, reclaiming national pride and achieving personal well-being.It highlights peace,development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with openness and great tolerance.Under the guidance of Chinese Dream,the lead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has outlined a conception of“a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with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ng maritime power.The leaders also highlight different aspects of national security and promote the commitment to China’s peripheral diplomacy characterized by“kindness,sincerity, mutual-benefit and tolerance”.In addition,the top lead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lso focus on a 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One Belt and One Road”strategy.The implementation of geopolitical strategies such as the promotion of the launch of FTAAP just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top-level design for the rise of China as a great power.

perspective from the Chinese Dream;geopolitical strategy;the top-level design

D829.12

A

1674-0955(2015)03-0066-07

2015-02-28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建设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缘经济政治环境研究”(项目批准号14BGJ003)的阶段性成果

王志民(1960-),男,山西运城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

猜你喜欢
安全观大国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爱的共同体
吐槽大国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多想记住你的脸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