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明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上海201204)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高层智库论坛(2014)”观点综述
王友明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上海201204)
2014年12月20日,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光明日报社、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高层智库论坛(2014)”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召开。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科学院、求是杂志社、上海市政协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上海高校中青年教师智库人才培训班学员参加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言献策。现将与会专家学者发言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智库是生产和销售智慧或思想产品的服务组织。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李春林指出,智库建设已被提升为一项国家战略高度的宏伟工程,高质量的智库为国家发展提供全局性、根本性、可操作性的战略指导。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慕海平认为,智库首先要明确基本定位:第一是政府智囊,要为政府服务。第二是引导社会,引导舆论。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老百姓听谁的,智库要有声音,要通过理性的分析引导社会理性思考。第三要成为国家软实力的载体。智库建设要围绕客观性、公共性和专业性来进行。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平谈到,首先,智库是生产和销售组织,必须生产和销售智慧或思想产品;其次,智库是服务组织,提供智慧或思想服务产品,它是专门为各级各类决策者提供智慧思想理念、策略战略规划的服务组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围绕服务解决好八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服务理念问题。第二是服务重点问题,也就是要有的放矢。智库一方面应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决策层信得过、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另一方面应拥有擅长的研究领域,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要专业化与职业化相结合,既要高出一筹,更要独树一帜。第三是服务对象问题。不仅服务领导,还要服务社会,还能引领思潮。第四是服务特点问题。要具有超前性、系统性、专业性、示范性、操作性、时效性的服务特点。第五是服务载体问题。要紧紧围绕研究领域,以新的治理理念探索并形成模块化研究模式,准确把握决策需求,快速组织开展研究,提高课题成果质量,加强政策建议的及时性和针对性。第六是服务力量问题。智库要注重吸引一流人才,靠一流人才打造一流智库。第七是服务资金问题。资金是智库的血液,是智库赖以生存的根本。为此,必须畅通两个渠道:其一,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其二,构建鼓励社会力量,包括基金会、企业、个人的捐助机制。今后一个时期智库将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滋长并竞相发展,但要做好布局。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院长,上海社科院原党委书记、院长王荣华认为,智库研究应该体现决策咨询研究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从内涵来说,智库研究成果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基础,以科学决策为目的,智库研究应该体现决策咨询研究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与前瞻性,脱离实际搞主观臆断,即使写了很多文章,智库也不是智库,而是“纸库”。智库应体现专家学者深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这反映了权力与知识相互结合的必要性、重要性。
与发达国家智库相比,中国智库目前依然处于不发达、不高级阶段。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辉耀谈到,当前国际智库发展呈现六大特点:第一,研究领域国际化;第二,研究视角全球化;第三,人才队伍高度流动性;第四,组织和影响力全球性;第五,传播方式开放性;第六,学术人才顶尖化和学术研究创新性。李春林认为,我国目前拥有的智库类研究机构,从数量看已位居世界第二,但发展模式传统,并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与国际水平还有差距。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意味着应把新型智库建设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智库发展现状与总书记的要求很不适应。我国智库的现状是量大质不高,水平与欧美尤其美国智库相比差距很大,与韩国、日本的智库也有距离。国内智库提出的真正创新思想和观点并不多。目前大部分智库主要对中央决策作阐释,至多增加一点当地运用,完全由智库提出的新概念、新战略很少,这是我国智库转型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王荣华谈到,当前,我国智库全面参与公共政策形成过程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社科院系统以及高校智库的行政色彩还比较浓厚,而民间智库赖以生存的资金筹措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相当欠缺,智库创新成果的考核评价机制缺乏激励性。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遵从一般规律。慕海平认为,中国智库建设面临的很多问题,世界很多国家也遇到过,别国的成功经验可以拿来借鉴。当然我们有一些特殊情况,也要注意不能照搬,不能简单移植,要结合实际,但首先要把一般规律搞清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加宁谈到,2012年9月,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麦甘先生曾经提出建设一流智库的4R原则:一是Resource(资源),即智库要拥有比较独立、可利用的资源,具有一定的研究自主权;二是Research(研究),即要有全球范围内高水准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三是Relativity(联系),即研究工作要与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紧密;四是Reliability(依赖),即政府或其他部门对智库有一定的依赖性,智库的研究成果对决策团体、政党的影响力较大。而中国要打造一流智库,就要实现“五要”:一要资源,要有相对独立的可利用资源,要有一定的研究自主权;二要研究,要有全球范围内高水准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三要联系,研究工作要与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紧密联系;四要依赖,即政府或其他部门对智库要有一定的依赖性,智库的研究成果对决策层、执政党要有较大影响;五要克服智库的行政化、官僚化问题。中国智库建设必须具有中国特色。李春林提出,中央近期一再强调的中国智库建设的几个关键词是:中国特色、新型、高质量,这是我国智库建设和改革的方向。黄仁伟认为,智库的发展关键是质量,质量的关键是创新、是特色。当前中国经济本身也到了创新的关键点。没有创新,中国经济缺乏持久动力。现在美国的再工业化和德国的4.0版工业革命,至少领先我们20年。中国创新能不能追上这个差距,需要有别样思路。中国智库要创出别样和新型思路,亟须高层智库的创新性和特色化工作。
打造一流智库必须提高智库研究的客观性、独立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魏加宁认为,智库研究,一是既要在理论上站得住脚,又要在现实中切实可行;二是研究要客观,而研究的客观性在于研究人员的独立人格,没有研究人员的独立人格,智库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第三,中国当前官方智库最大的问题就是行政化、官僚化。不克服行政化、官僚化,就无法打造一流智库。王荣华指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第一,树立知识、智力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创造良好发展氛围。第二,走独立发展之路。处理好智库与政府的关系,政府要指导智库深入参与,也要营造坦诚交流的氛围和环境,主动与学者对话,倾听学者观点。第三,提升整理整合信息的能力。第四,加强合作。倡导不同类型智库合作,不能再重复过去单打独斗作法。第五,提高智库成果转化率,提高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要打造智库成果发布渠道和机制,使重要意见有发布场所,让重要人物及时听到。打造一流智库必须着力培育社会组织和公共智库发展。慕海平谈到,要注意建设公共智库,公共智库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进智库转型发展。同时,要开辟一条路径,使各种社会组织发展起来,来承接社会性智库。社会组织发展不起来、改革不推进,新型智库是成长不起来的。打造一流智库必须扶持民间智库,助推民间智库与国际接轨。王辉耀认为,中国智库建设要放眼全球,在提升国际影响力上下大工夫。要扶持民间智库,使其发展壮大,鼓励其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并与高校智库和官方智库形成有益补充。一是解决智库生存等基本问题,支持智库发挥作用。主要是搭建稳定的沟通机制,疏通智库建言献策渠道;完善智库发展法律政策,营造有利发展环境;探索稳定的支持机制,促进智库可持续发展。二是支持国际问题研究领域智库优先发展。三是支持智库按照国际规范运作,同时形成政府-智库间的畅达的思想产品购买渠道。四是帮助智库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国际化研究能力。五是培育国际化智库人才,打破人才体制内外流动限制。六是促进思想产品由生产向使用的快速流动,实现思想产品价值,并为中国特色思想产品市场的逐步形成创造条件,培育智库长远发展土壤。
发挥人民政协在智库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柴俊勇提出,一方面,智库建设需要政协搭建平台。目前,不同类别智库之间没有打破体制壁垒限制,互相之间缺乏交集,这对于发挥各类智库整体合力,共同服务于科学民主决策是较大的瓶颈。而最适合、同时也最有能力打破界限,搭建各类智库之间交流思想、共谋良策的沟通平台机构,就是人民政协。另一方面,政协履职需要借助智库力量。人民政协需要拓展渠道,依靠智库的“外脑”力量,为了解改革发展大局提供信息支撑,为开展协商议政活动提供思想产品。人民政协与智库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共建协商平台,让智库参与专题协商;第二是共享思想产品,拓宽思想成果转化的渠道和载体,建立多层次的产品转化机制和共享机制,鼓励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参与政协的协商议政活动,共同形成研究成果;第三是共同引领思想,通过政协委员和智库专家的影响力,共同致力于科学决策与思想引领,共同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为此,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把智库中代表性强、参政议政水平高、群众认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士吸收到政协委员队伍中;二是积极探索借助社会智库力量,围绕政协履职,邀请智库到政协来,为政协提供思想产品和智力支持;三是搭建一个能够引导智慧、阐发智慧的平台。发挥国家级干部院校的智库建设优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改革开放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咨询》执行主编王友明认为,发挥智库的作用是国家级干部院校应有的职能。国家级干部院校智库建设需要把握三点。一是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干部培训班次设定一般围绕一个特定专题,这个特定专题往往是当下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教师围绕专题组织研究型教学和讨论,可将教研成果整理转化成决策咨询成果。二是要注重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国家级干部院校培训对象主要是党政高中级领导干部,他们实践经验丰富、政策水平较高,有的还理论功底扎实,特别是最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现存的问题和面临的困惑,只要积极引导,科学组织,完全可以产出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三是要注重发挥社会智力资源的支撑作用。国家级干部院校拥有大量兼职资深教授,有教学实习基地,有各种学术会议、论坛,这些都是宝贵的智库建设资源,只要广泛整合、深入挖掘,就能有效转化为智库资源。发挥媒体助推智库建设的宣介作用。李春林谈到,为了更好地配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回应社会各界促进智库成果转化的迫切要求,光明日报社着力加大对智库成果、智库自身研究和建设的报道力度,以该报社理论部为主力创办智库专版,以每周一个整版的频率和规模推出,并同时成立光明日报社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智库专版以展示国内主要智库尖端研究成果、助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宗旨,全力助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智库与媒体需要融合发展。求是杂志社内参编辑部主任孙广远谈到,不论从国内视角还是从国际视角看,智库和媒体都是智慧高地,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功能定位,但同样具有兼容性。可以说,媒体是不叫智库的智库,至少也是“亚智库”;智库是不叫媒体的媒体,至少也是“亚媒体”。当前,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高端智库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两大战略任务都已经展开,通过二者的资源融合而使之相得益彰、竞相发展、共同提升,应该成为我们的一个思路和布局。智库与媒体适度融合发展的途径,应该是多样的。其一,媒体要依托自身基础高起点建设“媒体型”高端智库;其二,智库要抓住新媒体异军突起和媒体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以智库为依托建设“智库型”媒体,打造媒体高地,推动智库升级;其三,智库与媒体应积极寻求相互融合发展空间。这里所说的融合是指智库与媒体以法人的形式建立起智慧资源融合机制,进行包括共同承担研究项目、共同进行思想产品推介和传播、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交流、共同开展业务活动、相互开放图书资料等在内的战略性广泛合作。智库与媒体的融合发展,需要高层重视,有关部门协调、指导,明确战略路径,进行宏观布局。
[责任编辑缪开金]
D035,C932
A
1674-0955(2015)03-0133-04
2015-01-20
王友明(1965-),男,山东临沂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改革开放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