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共中央西南局群众工作在剿匪斗争中的实践

2015-01-30 03:09袁冬梅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建国初期西南地区土匪

袁冬梅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重庆 400041)

一、西南地区剿匪斗争对党的群众工作提出新要求

建国初期,西南地区匪患严重,各地持续不断的土匪暴乱,让刚刚恢复平稳的西南经济社会秩序重归混乱。匪患不除,西南不宁。在剿匪中宣传、教育、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投身政府组织的剿匪斗争,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西南剿匪成效。然而剿匪形势的复杂性、剿匪斗争的残酷性以及剿匪工作的全局性均对执政后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剿匪形势的复杂性

西南地区土匪素来猖獗。建国初期,土匪更是发展迅速,尤其是政治性土匪比重大增。梳理文献档案可知,建国初期,西南地区土匪数量高达100多万。川、滇、黔、西康、西藏各省均有大量土匪出没。土匪不仅数量多且行踪诡秘,“川、康土匪由集中到分散,由公开到隐蔽,采取此起彼伏,乘隙而动的方式”。由于土匪组织体系严密,训练有素,有相应武器装备,具有一定的战斗力。各地军事围剿,始终成效有限,难以从根本上铲除土匪。究其原因,西南解放后,各级党政领导机构尚未完全建立,导致剿匪政令不畅,无法形成统一部署和行动,相对于严密而准备充分的土匪暴动自然不占优势。

(二)剿匪斗争的残酷性

新中国建立后,西南地区面临残酷的剿匪斗争。“西南的封建势力还原封不动地保留着,而且手里还掌握着武装,这意味着更尖锐的阶级斗争还在面前。”实际上,由于土匪在西南地区盘踞的时间久,数量多,部署周密,训练有素,行踪诡秘,剿匪斗争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极其残酷的一面。一是人员伤亡惨重。不少党员干部、解放军将士、乃至普通群众被土匪残害或在剿匪中牺牲。仅1950年,“反革命杀了我们一万多农村干部和农民积极分子,这恐怕是其他地区都少有的现象。”1950年2月5日,成都龙潭寺、石板滩匪特暴乱,26 名派往起义部队的军代表和4 名下乡干部被杀害,178师政治部主任朱向离遭土匪袭击受伤被抓后,土匪用“开水煮烫后抛尸于茅坑”,80 余名不愿参加暴乱的群众被杀害。1950年4月,云南多地土匪暴乱,杀害军民600 多人。二是剿匪部队任务重困难多。建国后,人民解放军发生重大转变。“由对付集中之敌转向对付分散之敌,由公开的斗争转到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斗争,由单纯的战斗队转到战斗队与工作队相结合”,可见军队在解放后不仅任务加重,而且责任增多,素质要求提高了。而从现有实践看,由于西南地区经济尚未恢复,财政困难,部队医疗卫生、物资给养都存在问题,致使战士“体力大为削弱。”

(三)剿匪工作的全局性

建国初期,邓小平之所以把剿匪比喻成西南地区的三大战役之一,其根本在于剿匪成效事关西南地区稳定大局。“剿匪已经成为西南全面的中心任务,不剿灭土匪,一切无从着手。”1950年元旦节,刘伯承向各地下达了三大任务,“建立革命秩序,维护治安”位居第一。可见剿匪工作不单纯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事关整个西南大局。基于剿匪形势的复杂性、剿匪斗争的残酷性以及剿匪工作的全局性,充分依靠人民大众力量进行剿匪是西南局的历史性选择。

正如列宁所言:“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不是一个党所能实施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真正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才能实施社会主义。”实际上,当时西南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数量都极其有限。“我们这次带去西南的地方工作干部,约计县委委员以上八百人,区村干部四千余人。此外,还有在京沪招收的学生约一万人。”加上军队在内,整个西南地区干部不过七十万人左右。七十万人面对的是九十万国民党投诚人员,七千多万西南各族人民。“七十万人做七千万人的工作”本身就倍感吃力,加之西南又划分为“五个区党委、两个省委及中央直属机构”,“平均起来,七个单位只能各配备一百名县以上干部,其中还包括一些重要的大城市。”剿匪的复杂性以及我们党剿匪力量的不足决定了在剿匪工作中充分相信和发动群众势在必行。所以,邓小平强调:“我们到西南的干部很少,工作任务繁重而紧迫。在这种情况下,依靠什么办法来做好工作? 唯一正确的办法是走群众路线。”

二、中共中央西南局群众工作在剿匪斗争中的实践

毫无疑问,动员群众积极投身剿匪斗争是西南局群众工作的重要着力点。邓小平指出:土匪能不能够再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动群众的程度和统战工作的成效。为此,西南局在剿匪中积极创新党的群众工作。

(一)创新群众工作的机制

一是组织机制。把不同社会群体纳入到相应组织之中。农村主要以农会、妇会等为载体,把大部分农民联合起来。城市则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建立组织。在各地基层党组织的努力下,建国后仅一年西南地区“农民协会会员已达五百万人左右”,“工人、学生、青年、妇女及其他群众已有初步的组织,这些群众组织在协助政府各种工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制度机制。为指导各地剿匪工作,西南局颁布了 《迅速分遣、加紧剿匪的指示》 。针对城市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为了加强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及时掌握剿匪进程,又于1950年底建立了定期报告制度。“规定在一九五一年内,各省(区)辖市委及重要的企业党委,应将两月一次的综合报告,同时送西南局一份。”三是人才机制。首先,团结各阶级爱国分子,“在肃清匪特,特别是在反对隐蔽敌人的斗争中,进一步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民主爱国分子”,增强剿匪力量。其次,积极培养剿匪干部。通过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以及外来干部的示范作用带动本地和年轻干部熟知剿匪原则方针,准确把握和运用剿匪政策。

(二)把握群众工作的重点

一是把握重点环节。“群众工作是无产阶级政党联系群众的一切工作,体现为在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由党帮助群众、引导群众、向群众学习的一切实践活动。”宣传、动员、组织和教育群众是群众工作的基本环节。宣传上,西南局充分利用党报宣传各地剿匪经验,宣传剿匪政策。突出办报原则: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群众核心是把群众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团结群众防匪自卫。一则是争取群众,不给土匪拉拢威胁群众以机会;二则是鉴于“农民是分散的”,“如果农民没有领导地行动是有可能乱的。”二是把握重点对象。群众工作必须重点抓住一部分群体,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借鉴战争时期的经验,西南局把农民和妇女作为群众工作的重点对象。邓小平指出:“西南的真正战争是在农村,在反霸在剿匪。”军队固然是剿匪的主体,农民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西南有七千万人口,现在农民会员有三四百万,大约占西南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其中“妇女农民会员占三分之一以上”。如果把这支力量发动起来能有效弥补我们军事上的不足。妇女则是家庭的中心,抓住了妇女,也就抓住了她的丈夫和儿子,这样将大大加强剿匪力量。实践证明,群众的发动状况与一个地方的稳定成正比。

(三)探索群众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在剿匪中发动群众,在发动群众中创新工作方法不仅能完成剿匪任务,也有助于提升党的群众工作能力。毛泽东指出:“领导工作不仅要决定方针政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就西南局而言,把群众组织起来参加剿匪斗争既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搞得好群众将是我们军队和党委政府力量的有力补充,能迅速推动剿匪进程;搞得不好可能会成为一种分力或反作用力,给土匪以可乘之机。因此,在剿匪斗争中注意群众工作的方法和策略十分重要。邓小平强调“剿匪是个很复杂的长期斗争,是一个政治问题,要有步骤、有策略、有方法……必须是把群众发动起来,最彻底的是在土改完成时,这一点最灵的是挖掉土匪的根。”具体而言,西南局探索群众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一是构建群众工作的桥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依靠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剿匪,关键是在党和群众之间建立联系沟通的桥梁。刘少奇指出:“军队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人民代表会、合作社等也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没有这些桥梁,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就断了,党和人民之间就有了鸿沟。”所以,西南局特别重视建立各种桥梁。如建立农会,联系农民。努力克服工会工作中的关门主义和形式主义,“进一步地组织工人到工会中来”、“集中力量在工厂、矿山、交通、市政和商店中发展工会会员。”还建立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联系工人、青年和妇女。二是创新群众工作的思路。在有限的条件下,西南局创新工作思路,在剿匪中成功实施了枪换肩策略。枪换肩的思想是邓小平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建立广泛的人民武装,提升群众打击土匪的实力。具体做法是“在减租及土改运动中,及群众已有相当发动的基础上,普遍建立不脱离生产之人民自卫武装”,“人民自卫武装,应确实为忠实可靠之基本群众所掌握,所有队员之成分应为贫、雇农及中农和农村中贫苦出生的可靠群众……其武器除群众原有外,主要应在剿匪中及群众斗争中,以 ‘枪换肩’ 之方式解决”。枪的主要来源则是将农村中的地主分子的枪收缴起来后,交给农民协会,再由农协把枪分发到农民手中。“枪换肩”的创举对武装西南地区各族人民,减轻党委政府财力负担,削弱地主等反动力量,剿灭匪患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中共中央西南局群众工作的当代启示

建国初期,西南局在剿匪中发动群众和在群众工作中探索剿匪既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也对当前社会治理与提升党的群众工作能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群众工作的有效性取决于党的奋斗目标是否明确清晰

建国初期,整个西南局的群众工作之所以成效显著,在相当程度上因为西南局制定了征粮、剿匪、土改、教育、救助等关乎西南大局的奋斗目标,尤其明确了剿匪在整个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无疑增强了人民参与剿匪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形象决定了人民对党的信任程度

建国初期,人民群众主动参加剿匪,是出于对党的信任。这种信任建立在“首先是由于我们党革命斗争的纲领、方针、策略和工作方法的正确,它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其次是党员成为执行此斗争纲领、方针的模范。”如减租退押方面,1951年,西南军政委员会颁布了 《西南地区减租暂行条例》,对减租对象、租额做出详细规定。减租退押的实施让农民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利益。以四川为例,川东区减租退押稻谷15 亿公斤,川南稻谷11.5 亿公斤。“仅退押一项,四川省农民就从地主手中收回押金折大米150 万吨,每户农民平均159 公斤。”人民为了自身利益,必然会坚决拥护和支持党委政府的剿匪斗争。同时党员干部要起表率作用。形象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一般而言,党员干部如果能够做到言行一致、言言一致、言心一致,真正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当中,关心群众疾苦,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三)发动群众必须要遵循规律办事

建国初期,西南局的剿匪工作推动了反霸、减租、退押工作的顺利开展,究其原因,在于西南局把剿匪斗争置于全局工作之中,并成为其中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严格遵循它们之间的顺序和规律。“反霸是减租、退押运动和土地改革运动的第一步,是不可少的一步。哪个地方违法了这个规律,即便分配了土地,结果农民还是不会真正发动起来。”要剿匪,就得反霸、减租和退押,否则,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当前,我们在发动群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办事更显重要。

[1]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等.邓小平与大西南[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2]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列宁全集(第3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祝灵君.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艺术与方法创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史》编委会.第二野战军暨西南军区战史资料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建国初期西南地区土匪
基于MCI指数的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干旱特征
中国西南地区百年气温的时空演变特征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张大千摆“空城计”
山西队戏向西南地区的传播
临城劫车案与抱犊崮“土匪邮票”
建国初期工业化建设与现代工人的塑造*——以“王秀珍思想”讨论为例
土匪变成企业家
“土匪”蒙难记?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