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立伟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 四川 乐山 614000)
列宁的《怎么办?》是在1902 年2 月写成的。当时修正主义派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主张阶级合作,反对阶级斗争;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司徒卢威主义)美化资本主义制度,颂扬资产阶级,否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经济派主张经济斗争,反对政治斗争,否认革命理论的宣传作用,崇拜自发性。面对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泛滥,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着重批判了轻视理论、轻视政治斗争的经济主义思想,提出了“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著名论断,还对群众的自发性和社会民主党的自觉性、工联主义政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什么样的组织和怎样实现组织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l9 世纪末20 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俄国的帝国主义除了具有一般帝国主义的特征外,还有自己的特点:封建农奴制残余严重存在。在经济上表现为大地主土地占有制,政治上表现为沙皇专制统治。垄断资本主义同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封建农奴制残余相结合,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掌握政权的贵族地主阶级依靠庞大的国家机器进行最野蛮、最残酷的统治,阶级矛盾十分尖锐。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俄国现代工业无产阶级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 世纪末,开始独立走上政治舞台。农民运动和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运动也开始高涨起来,俄国革命的形势日益成熟。这种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俄国无产阶级所面临的直接任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创立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尽管俄国工人阶级一登上历史舞台,就受到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较早地建立了独立的工人组织,但是,直到19 世纪末,还没有一个能够统一领导革命运动的无产阶级政党。1895 年秋,在列宁的领导下,彼得堡二十多个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终于联合起来,成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在它的影响和推动下,各地也相继成立了类似的组织,为建立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打下了基础。
当时,各地党组织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状态,党的统一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特别严重的是,不仅各地方组织中分散的小组习气仍然存在,而且由于当时国际修正主义泛滥的影响,经济主义思潮开始在俄国工人组织和工人运动中蔓延开来。以马尔丁诺夫为代表的经济派,大肆宣扬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在“批评自由”的幌子下,攻击马克思主义是“教条”,否认革命理论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鼓吹单纯的经济斗争,反对政治斗争和建立统一的、集中的、秘密的无产阶级政党。经济主义的这些错误观点,成了当时俄国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障碍。
为了批判经济主义思潮,在理论上扫清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道路,列宁创作了《怎么办?》一书。针对经济派流行的观点:“为改善经济状况而页码 电子书="251" 纸书="251"/>自发的斗争”,该书指出,经济派所谓“反对教条主义”和“批评自由”的实质是企图用修正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经济派崇拜工人自发运动的错误,论证了革命理论对工人运动和党的建设的意义,揭露了经济派只搞经济斗争的改良主义路线,强调了政治斗争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决定作用,清算了经济派反对建立革命家组织的谬论,强调指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极端重要性。列宁的《怎么办?》一书给予经济派以毁灭性打击,完成了从思想上粉碎经济主义的任务,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思想基础。
全书共有一个序言、五章和一个结束语。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如下:
1.经济主义在理论发展方面的冷淡和无能。列宁从两个方面说明了这个问题。首先,他指出了经济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对待理论问题的不同态度。经济派的机关刊物《工人事业》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拼命攻击教条主义、学理主义、思想僵化,竭力鼓吹“批评自由”。可是这个杂志在自己的纲领中既没有说明修正主义理论泛滥这种现象,也没有明确表示自己所应采取的立场,关于理论工作在目前的迫切任务,更是丝毫没有提及。列宁说,虽然全世界的社会民主党人都很关心理论问题,但经济派的机关刊物《工人事业》杂志却始终把这个问题置诸脑后。其次,列宁指明了经济主义者反对所谓思想僵化、鼓吹“批评自由”的实质。所谓反对思想僵化等等的响亮词句,只不过是用来掩饰人们在理论思想发展方面的冷淡和无能,“臭名远扬的批评自由,并不是以一种理论来代替另一种理论,而是自由地抛弃任何完整的和周密的理论,是折衷主义和无原则性。”
2.革命理论的重要作用。列宁首先用一段名言概括了理论的意义:“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虽然马克思主义一贯注重实际的运动,认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马克思主义也从来没有忽视过理论的作用。对于理论和运动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早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最初时期就已经说明了:“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列宁特别强调了在当时俄国的情况下,理论问题的意义更为重要。这主要是由于下面三点原因:俄国社会民主党才刚刚形成,各种使革命运动离开正确轨道的危险的思想派别远远没有得到清算;社会民主主义运动需要借鉴别国的经验,照搬照抄是不行的,必须具有雄厚的理论能力和修养才能批判地借鉴别国的经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这样的任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这一斗争中,俄国社会民主党要充当先锋队,就必须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同时列宁还指出,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不仅仅是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还要有理论斗争,要从三个路线上全面地展开同反动势力的斗争,才能成为国际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1.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独立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在这里,列宁首先指出了经济主义者不得不用资产阶级的“纯粹工联主义”作论据为自己否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作用的立场进行辩护的事实。经济派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主张进行所谓“纯粹的”工人运动。反对任何非工人出身的知识分子加入工人运动的行列,这实际上是把工人运动永远限制在自发阶段,和工联主义没有任何区别。列宁认为工人运动一定要有科学社会主义来指导,而科学社会主义只能由无产阶级政党从外面灌输到工人群众中去。不然的话,工人阶级只能更多地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2.要使工人运动脱离自发性就必须长期坚持灌输科学社会主义。列宁首先指出,经济主义者忽视自觉成分的作用,否认向工人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思想的必要性,这在本质上是加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对工人群众的影响,使工人运动受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支配。接着,列宁以德国的例子说明了要使工人运动摆脱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就必须坚持同自发性进行长期的斗争,也就是说,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思想。
3.列宁阐述了自发的工人运动之所以会受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控制的原因。在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工人阶级自发地倾向社会主义,但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它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拥有的传播工具也比社会主义思想多得多。所以,资产阶级会努力地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迫使无产阶级服从自己的思想统治。从这里列宁得出结论:社会主义运动越是年轻,就越要警惕和反对否定自觉性成分的作用和一切巩固非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企图。像在俄国这样的工人运动还处在幼年时期的国家,只有和那些崇拜自发性的倾向进行殊死的斗争,才能加速运动的成长。
首先,在俄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怎么办?》第一次最彻底地揭露了机会主义的思想根源。其次,《怎么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作用和无产阶级新型政党的领导地位提高到了应有的高度,使无产阶级有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和指挥战斗的司令部。第三,《怎么办?》全面论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这是列宁对党建理论的重大贡献,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阐明了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根本对立。最后,列宁在书中特别强调了在当时俄国的情况下,理论问题的意义尤为重要,提出了“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的著名的论断。
列宁精辟地指出,根据经济利益起决定作用这一点,决不应当做出经济斗争(等于工会斗争)具有首要意义的结论,因为总的说来,各阶级最重大的、决定性的利益只有通过根本的政治改造来满足。具体说来,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只能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革命来满足。共产党人的理想,不应当是工联主义,而应当是人民的代言人;不但不能局限于经济斗争,而且不能容许把组织经济方面的揭露当作他们的主要活动。我们应当积极地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教育,发展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共产党人领导工人阶级的斗争,不仅是要争取出卖劳动力的有利条件,而且是要消灭那种迫使穷人卖身给富人的社会制度。列宁关于正确处理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关系,对经济派主张的工联主义政治的批判的论述、对于启发工人阶级政治意识的觉醒、坚定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抵制和克服自发的经济主义思潮的影响、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此外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摘引了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序言中很长的一段话,来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即理论方面的斗争、政治方面的斗争和实践经济方面的斗争,必须“相互配合,相互联系,有计划地进行”,对我们今天那些忽视理论学习的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
总之,列宁面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把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写入《怎么办》一书中,对当时的国际和国内的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斗争和批判,指导了当时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为俄国的“十月革命”摧毁沙皇的专制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