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民主和城乡社区建设引领社会治理改革创新

2015-01-30 02:19:51田志梅
中国民政 2015年9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协商城乡

田志梅

以基层民主和城乡社区建设引领社会治理改革创新

田志梅

在我国经济社会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给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结构改革阵痛、社会矛盾愈发尖锐等复杂形势下,社会的稳定和谐、民生的持续保障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其中,基层民主和城乡社区建设作为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主要抓手,其创新实践将为民政工作注入全新内容。

一、基层民主和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新理论、新部署给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对基层民主和城乡社区建设的新理论、新部署给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社会治理的新形势对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社会治理和服务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城乡社区在畅通诉求、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全党、全社会重视城乡社区建设的氛围更加浓厚,对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了更开阔的发展空间。伴随着开放型社会的到来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城乡基层民主建设的空间更加开阔,居(村)民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现自我的诉求更加强烈,使城乡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工作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在我国全面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新形势下,一个小小的涉及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的偶发事件,都有可能引发大范围、深度社会影响。这些都对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工作特别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健全完善和依法运作提出了更高的工作标准。

二、加快推动基层民主和城乡社区建设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基层民主和城乡社区建设应紧紧围绕增强改革动力、激发社会活力和提升服务能力的工作重心,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构建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为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一)发展基层民主,保障基层群众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一是进一步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居(村)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居(村)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全面推进城乡基层自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二是稳妥推进社区协商。新形势下,推进社区协商是发展基层民主的一种重要方式。要健全居(村)民会议、居(村)民代表会议和居(村)民协商议事会议制度,明确协商内容,规范协商程序,创新协商形式,建立基层协商机制,推进社区协商制度化。探索通过村落(院落)协商、楼宇协商、居(村)民议事、民主恳谈、社区论坛、社区听证、网上论坛等协商实践活动,找到社区居民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让社区决策和工作更好顺乎民意、合乎实际,切实保障群众民主权利。

(二)推动社区治理机制创新,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建设。巩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主体作用,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建立社区多元共治机制,推动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导,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业主组织、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新格局。一是推进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机制建设。一方面,依托社区建立“四社联动”平台,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志愿者依托社区开展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条件。另一方面,增强社区社会组织承载功能,培育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使用,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志愿者与社会组织依托社区融合发展。二是完善基层共驻共治机制。引导各社区成立社区建设联席会或协调委员会,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机构、业主委员会、驻社区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部分居民代表参加,建立例会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议研究社区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突出的问题。引导驻社区的机关、团体、部队和企事业单位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原则,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设,将单位内部的科教、卫生、文体和生活服务设施等向社区居民开放,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学校、培训机构、幼儿园、文物古迹等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建、共治、共享。

(三)提升城乡社区服务水平,推动社区服务能力和方式创新。一是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建立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着力打造功能完备、设施齐全、运转有效、人气聚集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站,扩大社区服务设施覆盖面。二是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居民志愿互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向社区覆盖,建立面向全体社区居民,主体多元、设施配套、功能完善、队伍健全、机制合理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当前,农村社区要积极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阵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生活照料和技术技能培训、科技信息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将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社区要提高社区服务精细化水平,根据社区居民个性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社区服务,将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覆盖到社区全体居民。重点发展面向社区老年群体的日间照料、托老服务,面向社区青少年群体的犯罪预防、托管服务,面向社区残疾人和优抚对象的康复治疗、餐饮递送服务,面向社区困难家庭的就业培训服务等,提高社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按照“受益广泛、群众急需、服务专业”的原则,通过需求评估、标准制定、成本核算、招投标管理、质量控制、绩效评估等项目化管理方式,强化政府购买服务,实行社区服务社会化运作,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物质文化需求,加快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发展进程,着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区建设的转型升级。四是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打造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推动社区服务能力和方式创新,以社区信息化平台为载体,积极创新在线服务、网上民主等新型方式,着力在更宽领域上实现社区建设的创新驱动。

(四)建立政策研究咨询制度,确保社区治理各项决策科学合理。为适应社区治理发展要求,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民主的政策研究咨询制度,确保社区治理创新的各项决策都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应主动联合省委省政府研究部门、省社科机构、党校行政学院、高校、社会智库等开展合作研究,提高工作决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社区治理专家咨询委员会,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富于创新精神的社区治理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引导专家队伍参与社区治理重大项目和重大课题的研究,参与法律法规草案和重大政策文件的编制,为社区治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切实提高社区治理科学民主决策水平。

(五)加强作风建设,为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创新提供保障。一是要树立开拓创新意识。要创新社区治理理念,创新基层民主形式,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创新社区治理机制,努力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广范围上实现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的创新发展。二是要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同时,也要引导基层充分发挥居(村)民公约、居(村)民自治章程等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与法律法规的有效衔接。四是要发扬甘于奉献精神。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工作范围广、任务重、时效强,有些又缺乏抓手,工作难度比较大,在工作中要坚持发挥默默无闻、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

(作者单位:山东省民政厅)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协商城乡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中国民政(2022年3期)2022-08-31 09:31:02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中国民政(2022年3期)2022-08-31 09:30:50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中国民政(2022年3期)2022-08-31 09:30:48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城乡涌动创业潮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34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