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2015-01-30 01:48周明德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沐川转型生态

周明德

(沐川县人民政府 四川 乐山 6145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因此,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和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沐川必须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取向,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传统工业向新型生态工业、传统服务业向以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三个转变”,推动沐川由生态资源大县向生态经济强县跨越,加速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一、立足实际,厘清症结,主动抓住转型升级机遇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加之落后的交通条件和薄弱的发展基础,沐川一直处于“资源大县、经济小县”的尴尬境地。一是经济总量偏小。2014年,全县GDP 实现50.13 亿元,仅占全市的4.2%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33 亿元,仅占全市的2.9%。全县目前仅有“四上企业”64 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3 户(煤矿13 户),产业链丰富、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匮乏,县域经济发展程度依然偏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全市低7176 元、2264 元。二是产业结构不优。2014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3.2:52.7:24.1,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占比率比全市低4.2 个百分点。从规上工业行业结构看,制浆造纸产业占34.3%、煤炭产业占24.6%、水电产业占9.7%、板材家具产业占10.2%、农产品加工产业占6.3%、基础化学原料产业占14.8%,传统行业、资源性产业仍然占据县域经济主体地位,这种资源依赖型经济在2013年以来国际浆价走低和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调整时发生较大波动,规模工业增速已呈递减趋势。三是产业层次不高。全县主导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现有规上工业企业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缺乏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核心产品和技术,仅有1 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业互动不强、融合度不高,现有产业链条较短,关联产业培育和集约化、精细化发展不足,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新兴产业发展落后,现代农业、现代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薄弱。四是基础设施滞后。外部条件不经济,特别是沐川至今不通高速公路,落后的区位条件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的主要因素。加之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产业配套协作难,经济转型升级步履维艰。

虽然沐川加快转型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也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扶持政策逐步落地。沐川现为国家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和四川省林业产业重点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扩权强县试点县,加上省上2015年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工业强县富县建设夯实底部基础的实施意见》,以及省市出台的支持电子商务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科技服务业、养老健康服务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等系列政策,这些将为沐川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二是考核评价体系调整。按照《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试行)》,省上从2014年起已取消对沐川等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等指标的考核,这为我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添了信心和动力。三是生态资源优势突出。全县林地面积161 万亩,森林覆率77.34%,沐川竹海、五马坪、芹菜坪森林公园、黄丹溶洞等旅游资源集观光、度假、避暑、休闲、养生于一体,在四川建设旅游经济强省、乐山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进程中,沐川发展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业正当其时。四是承接产业转移条件趋好。由于沐川工业化起步晚,经济模式和工业体系尚未完全定型,发展新型低碳经济成本低、阻力小。随着仁沐新高速的建设,沐川将融入天府新区1 小时经济圈,成为南向出川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沐川区位和招商引资条件将彻底改善。综上可见,沐川正处于战略调整的历史拐点上,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这既是挑战又是难得机遇,更应顺应时势,主动转型、加快转型。

二、找准路径,创新驱动,努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农业原生态、工业可循环、服务业可持续”的思路,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加快推进“三个转变”,力争到202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20:40:40,形成生态绿色产业体系。

(一)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

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加快建设林竹、茶叶、猕猴桃、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生态水产等6 大类30 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现代林竹基地100 万亩、茶叶基地22 万亩、猕猴桃基地7 万亩、金银花基地4 万亩、魔芋基地2 万亩、黄姜基地3 万亩,实现林下养鸡500 万只、林边种草养兔300 万只、大鲵养殖10 万尾,并利用园区产业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度,培养一批四川名牌、省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做大做响沐川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全省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示范县。到2015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4 亿元以上;到2020年,实现农业经济园区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电商化和品质可溯源,农业增加值达到24 亿元以上。

(二)加快推进传统工业向新型生态工业转变

以新型生态工业为方向、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工业园区为载体,严禁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快构建以制浆造纸、循环化工、竹木板材和生态食品加工、新兴低碳产业为重点的生态工业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制浆造纸产业上,依托“四川省竹材林浆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抓好永丰纸业节能减排技改,推进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一般用纸向餐饮、妇婴保健、高档文化用纸等高端产品延伸,加快造纸纤维向纺织纤维、醋酸脂纤维发展,重点做好造纸黑液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20 万吨高档文化用纸项目孵化,打造“中国西部纸都”。循环化工产业上,力促金石集团60 万吨焦化项目正式投产并全面建成焦炉尾气综合利用和余热发电项目,依托“乐山市磷系阻燃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磷系阻燃剂及其系列产品,扎实抓好现有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改升能,不断壮大磷化、焦化循环产业。竹木板材和生态食品加工产业上,加快研发薄型中密度纤维板、高性能竹型材、竹基纤维、竹编工艺品等高端产品,大力发展有机茶、姜黄素、蘑芋精粉、竹笋、猕猴桃酒等生态食品加工业,打造“川西南板材加工中心”和“全省有机食品加工基地”。新兴低碳产业上,培育发展竹资源综合开发、硅材料等新兴产业。到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3 亿元以上;到202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8 亿元以上。

(三)推进传统服务业向以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转变

围绕建设“西南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的目标,按照“一心两翼”布局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即以县城为核心,沿国道213 线,加快开发建设“山水新城”和“韵味老城”,以及沐川竹海、中华竹博园、解结湖、彩弘艺术谷、幸福公社安养社区、龙门峡谷漂流、建和盐卤洗浴、天适樱花园等景区景点;沿省道103线,加快推进五马坪综合开发利用、马边河水上特色旅游;建成国家A 级旅游景区5 个,其中沐川竹海建成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特色商贸、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和金融、通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建成星级酒店5 家、省级农家乐20个和总投资11.8 亿元的“沐川·上海州绿国际商贸城”。加快建设城市综合体、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特产品冷链流通体系,打造辐射川滇两省四市十县的特色农产品物流中心。加快打造综合电商平台,推进“全企入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到2015年,三产增加值达到18 亿元以上;到2020年,三产增加值达到48 亿元以上。

三、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积极构建转型支撑体系

(一)强化政策支撑体系

市场需求是经济转型的源动力,政策措施是调节市场需求的遥控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按照国家和省市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意见,在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人才培养和引进、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方面,向转型升级的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倾斜,推动县内企业“二次创业”。

(二)发挥园区平台效应

按照“一园五小区”的布局和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推进道路、水处理、电力、通讯、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发挥工业集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吸引更多的大企业、金融机构向园区注入资金,助推园区发展。到2015年底,工业园区面积达到6 平方公里。

(三)提升要素保障服务

充分发挥国家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县和四川省扩权强县的政策优势,大力向上争取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资金和用地指标。2015年争取完成沐(川)犍(为)快速通道开工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仁沐新高速沐川段,着力打破产业转型升级的交通瓶颈。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工作,依托资源和现有企业、行业协会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促产业转型项目落地。牢固树立“抓服务就是抓环境,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提高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开展审批服务“大提速”、在建项目“大会诊”等活动,主动服务、超前服务、精细服务,努力营造优质高效、公开公正、诚信竞争的发展环境。

猜你喜欢
沐川转型生态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生态养生”娱晚年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与王沐川在图书馆
与王沐川在图书馆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突破山区县“互联网+农业”瓶颈 为扶贫攻坚助力
——以沐川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