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毅,付玉山(武汉市蔡甸区中医医院,湖北430100)
在中医中,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糖尿病在中医中的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等。中医学将糖尿病分为上、中、下三消,主要认为糖尿病的基本病理是肺燥、肾虚、胃热。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是从整体调节入手,治疗效果较明显,无明显的毒性反应,其治疗通常以益气养阴、清热润燥为主要方法[1]。本研究通过以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经临床验证中医治疗糖尿病中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从总的治疗方法中提取出糖尿病用药中各类中药的使用次数、频率、比例等,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的120例患者均为单纯糖尿病,无其他并发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糖尿病。
1.2 方法 所收集的中药复方和单味药提取物共有中药142种,总共用药1 679次。各种药物的使用频率是该药物的使用频率除以所有复方用药的总次数。收集120例中医治疗糖尿病中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患者,将其中的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到表格中,建立数据库,并使用一般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从总的治疗方法中提取出糖尿病用药中各类中药的使用次数、频率、比例等。
1.3 数据处理 用药频率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所收集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共用药142种,共用药1 679次。各种药相对使用频率按公式Yi=Ni/M计算,Yi是第i种中药的使用频率(%),Ni是第i种中药的使用次数(次),M是142个中药复方中用药总次数(1 679次)。
2.1 用药规律分析
2.1.1 药物使用的频率 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药物出现的次数越多,其出现的频率就越高,药用价值也就越高。在这些方剂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黄芪,其次依次为茯苓、山药、天花粉、麦冬、白术、人参、山茱萸、泽泻、当归等。见表1。
表1 治疗糖尿病药物前20味使用次数和频率(n=1 679)
2.1.2 中药学分类使用频率和所占比例 清热类的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补气药、活血化瘀药、补阴药、利水渗湿药等。见表2。
2.2 用药效果分析 在收集的120例中医治疗糖尿病中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86例,占71.67%;在所有患者中治疗有效率最高为100.00%,治疗有效率最低为67.80%。
表2 中药学分类使用频率和所占比例(n=120)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范畴,传统的中医学认为,糖尿病主要由阴津亏损、燥热偏盛所引起的,该疾病的本质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2]。近年来,通过研究学者不断地研究分析,对糖尿病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其治疗方法比较盲目,因此,大多研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分析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以便寻找到糖尿病的发病和治疗规律[3]。
目前,大多文献报道中医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例如高如宏等[4]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进行分析,显示中医药治疗效果比较好。徐佩英等[5]通过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经验体验研究,表明中西药治疗糖尿病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规律和自身特点,发现中医在治疗方法方面,主要是以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中医学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上提出了虚损、热、郁等不同的病理阶段。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气阴亏虚、热盛伤津,在整个发病的过程中伴有淤血[4]。针对这种情况,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为主要治疗原则。另外,在用药的归经方面,按照使用频率高低的排序依次为肾、肺、脾、胃、心、肝经等,主要是以肾、肺、脾为主,但同时还需要关注心和肝两方面的情况。在临床上,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疾病,比较常见。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使得机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功能发生紊乱[5]。另外,患者的情绪起伏变化和病情的发生或加重具有紧密的联系,患者的神经过度紧张、情绪波动较大、心理压力大等都极易引起与胰岛素拮抗的激素,例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增加,从而会导致血糖升高。然而从用药的性味来分析,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大多为甘寒、苦寒,其主要功能是在益气养阴和清热时,有利于直中病机,控制血糖升高[6-8]。
本研究对收集中医治疗糖尿病中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12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黄芪,其次依次为茯苓、山药、天花粉、麦冬、白术、人参、山茱萸、泽泻、当归等。在治疗糖尿病所用的142种中药中,清热类的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补气药、活血化瘀药、补阴药、利水渗湿药等。收集的12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86例,占71.67%;在所有病例中治疗有效率最高为100.00%,治疗有效率最低的67.80%,表明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比较显著。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是以益气养阴、清热为主,并加以祛痰;中医治疗糖尿病时,通常会使用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等这几种类型的中药。
[1]高志扬.从养阴益气化瘀治疗糖尿病[J].四川中医,2002,20(8):39-41.
[2]董丽芳.中药治疗糖尿病经验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6,26(3):11-12.
[3]翁苓,周国英,孙敏.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辨证论治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3,23(6):16-17.
[4]高如宏,贾爱民,陈卫川.酸甘益气养阴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1999,21(2):118-119.
[5]徐佩英,陆灏,张明.益气养阴方治疗Ⅱ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11):20-21.
[6]张小娟.益气养阴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近期临床疗效[J].广东医学,2000,21(1):71-72.
[7]白西昌.中药治疗糖尿病迎来新纪元[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2(12):55-64.
[8]李志豪.糖尿病的中药疗法研究进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7(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