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琨 (首都师范大学 100048 河北师范大学 050024)
张小军 (河北经贸大学 050061)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占80%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据此,音乐教师应该利用音乐教育帮助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本文将对音乐教育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疏导工作中的作用进行探析,分别从:音乐教育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疏导中的重要意义、音乐教育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疏导中的有效应用、音乐教育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中的开展原则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他们自幼就缺失父母的教养,导致他们在各方面都呈现出一些问题,极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在学习上缺乏父母的教导,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差,最后产生厌学情绪。留守儿童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没有父母的参与,导致其人格不够健全,出现嫉妒他人、意志薄弱等心理,形成悲观、自卑、消极的性格。音乐教育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疏导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帮助留守儿童塑造健康人格,同时也是促进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关键。音乐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体育功能。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在于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智育功能在于提高儿童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美育功能在于有利于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儿童在音乐中感受到美;体育功能则是指促进儿童身体素质的提升,拥有强健的体魄。
在音乐教育中,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老师在课堂上要营造宽松、自由、愉悦的氛围,让留守儿童能够心情舒畅地学习;运用电教和多媒体动画手段,将音乐转化成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有所获;丰富教学内容,开发音乐课程资源,开阔留守儿童的视野。再次,组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发展留守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向他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了解音乐相关知识,掌握呼吸、发声、共鸣等声乐技巧;成立课外音乐兴趣小组,组织观看演出、开展音乐比赛,举办音乐节,搭建展示留守儿童音乐才华的舞台,吸引更多的留守儿童热爱音乐。
留守儿童处于特殊的成长环境,他们特别渴望和需要老师的关怀。音乐教师要将教学的过程当成重塑留守儿童形象和信心的过程。首先,在教学的目的上倾注人文关怀。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的熏陶、意志品质的培养,让留守儿童在学习音乐中,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品质;其次,在教学内容中倾注人文关怀。扩大留守儿童的音乐视野,用音乐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培养其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音乐治疗分为聆听式、再创造式和即兴演奏式三种方法。通过在校园播放音乐,改善学习紧张的气氛,缓解焦虑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在再创造式治疗中,让留守儿童直接参与到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通过歌曲欣赏和音乐想象,使自身心理在音乐活动中被同化和感染,身心和谐,达到改善治疗其心理生理的目的;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是以鼓、铃鼓为工具,根据自身喜好即兴演奏各种节奏,增强集体意识,学会与别人和睦相处,从而达到身心愉悦、健康的的目。
留守儿童相对普通儿童更为敏感,这便为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应合理应用教学方法,加强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互动及交流,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有效缓解留守儿童的心理不良症状。例如:教师在教授《小熊和洋娃娃跳舞》时,可以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让两个儿童为一组,伴随教师钢琴旋律尽情跳舞,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拉近了教师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距离,也能帮助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传统教学方式的滞后性无法促进当前音乐教学质量及效果的提高。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利用钢琴教学生学唱歌曲,教学时间到了,琴声也就停止了,以后的每一节音乐课都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因此也达不到音乐治疗效果。教师必须充分尊重留守儿童,在与留守儿童交流时要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不要让他们产生一种局促不安的感觉,教师应用鼓励性语言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将内心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共情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所谓共情,实质上就是设身处地的对学生的述说、情感等进行体验。共情技术的应用能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儿童的内心,让儿童感觉到自己被接纳,从而产生满足感。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一方面能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另一方面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不良症状有显著地缓解效果。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留守儿童数量也急剧增多,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很少介入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导致一些心理不良症状的产生。据此,教育部门必须引起重视,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应用音乐教育的多种功能帮助留守儿童形成良好品格。用音乐缓解留守儿童的心理不良倾向,增强留守儿童集体意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
[1]赵苗苗,李慧,李军,李林贵,王翠丽,StephenNicholas,孟庆跃.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01).
[2]夏小玲.音乐教育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心身健康的调查报告——来自咸宁市咸安区横沟中学和横沟小学的证据[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02).
[3]陈琳,周显宝.音乐干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路径选择[J].江淮论坛,2014(03).
[4]王琪.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以周口市抽样调查为样本[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