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运动队建设与管理探讨

2015-01-28 16:40黄远旺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设管理

【摘  要】根据高职院校体育运动队建设的现状,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达到促进高职院校体育运动队建设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运动队  建设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70-02

一、高职院校体育运动队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体育运动队队员的来源

目前,各大院校的体育运动队建设中,作为运动队核心内容的运动员来源主要方式有:一是学院与省级及市级体工队等达成长期协议,现役运动员在高校中拥有学籍,但是一般不参加高校的体育训练,但是参加文化课的学习,这一方式一般只有知名的高校才能实现;二是高校招收退役的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参与学校的集体体育训练,同时参加学校相关文化课的学习;三是院校在招生过程中,挑选体育特长生,对特长生进行专门的教学、训练和组织参加各种比赛。其中第三种方式是各大院校组建体育运动队的普遍方式。受到学校知名度和师资力量的限制,高职院校在队员资源来源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高职院校体育运动队的管理

目前,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运动队已经初步完成,但是其团队管理水平还处于初始阶段,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一方面,教练员等师资力量配备不够,另一方面,对体育运动队的科学训练体系没有形成。科学管理的欠缺,综合分析,主要是学校对体育运动队建设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体育运动队建设对学校整体体育技能的提高、对学校的体育文化健身及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二、高职院校体育运动队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训练与学习的矛盾

这是导致运动成绩和文化成绩不能良性发展的矛盾。高职院校的体育运动队队员,在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上与普通高校运动队员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要参加运动队的体育训练,要花费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要参加规定的各种文化课学习和考试,这对于原本文化知识学习能力欠缺的运动队员来说是个艰难的任务和沉重的压力。学习和训练的矛盾,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运动成绩和文化成绩都得不到良好发展。

(二)体育师资缺乏,体育运动设施落后

教练员在整个体育运动队伍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的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学校的体育老师担任学校运动队教练员的工作,而这些师资一般很少接触水平较高的运动队的专业训练以及参加各种比赛的经验较少,就大大影响了运动队的质量。体育运动设施的落后也是高职院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高职院校发展体育运动队比较晚,在运动设施的配备中还存在严重不足。在运动经费方面,学校的投入不足,导致无法开展各种高质量的训练和各类比赛等。甚至是由于经费的欠缺,运动员的营养都难以保证,这大大影响了训练质量。

(三)高职院校体育运动队缺乏团体管理理念

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高职院校的体育运动队管理没有真正树立起团体观念,没有充分发挥教练员团体之间、运动员团体之间、教练员与运动员团体之间的团队作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自我管理体系没有形成,科学管理机制欠缺。

三、高职院校体育运动队的发展对策

(一)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校体育运动队建设的重视力度

高职院校体育运动队的发展,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层层重视。不但要从资金投入和科学管理上确保学校的运动队建设,同时,也要从精神层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如运动队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时,要及时通报表扬,提升运动员的荣誉感和在学校中的地位。

(二)加强对高素质运动员的招生力度,吸引人才

在每年的招生工作中保证招收体育特长生的基础上,尽量要学习普通高校的招生方式,努力与省级及市级的体工队保持合作关系,吸引优秀的人才。同时,想方设法吸引一些有专业比赛经验的退役运动员成为学校运动队的队员,从而带动其他运动员的发展。在招生吸引人才工作中,学校要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才能不断吸引人才。这也从根本上体现了学校对运动员招生工作的重视力度和支持力度,运动员的素质基本上决定了学校运动队的素质,只有从生源上保证运动员的质量,才能实现优秀运动队的建设。

(三)引进高素质的教练员,为运动队建设提供最有力的技术保障

针对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教练员专业质量不高、比赛经验不丰富问题,学校要高度重视。教练员的质量不好,即使再有天赋的运动员,也有可能被埋没,相反,优秀的教练员能不断激发运动员的潜能,带出优秀的团队。教练员的重要性在高职院校中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在运动员生源质量上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教练员的质量也不能保证,则学校的运动队建设就无从谈起。引入优秀的教练员,不但在教练员的选择上要注重有实际训练和比赛经验,另外要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教练员的留用。另外,在管理上,运动队的教练员要与学校一般的体育教师工作相分开,不能教练员要兼任一般体育教师的工作,这样造成教练员训练工作的分心,不能保证训练质量。                     (下转第184页)(上接第170页)

(四)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

部分运动员因对体育的专注,导致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不理想,有的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故对运动员加强引导工作,在强调严格体育训练,为学校争光的同时,也要强调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让其认识到学习的双重目的,要正确引导他们全面发展,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提供基础保障。在入学后的课程安排中,对于运动队员要分班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课,课程的难度要适应运动员的学习能力。在学分设置上,采取运动成绩与学分体系挂钩,充分发挥运动员创造运动佳绩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实行提前毕业。

(五)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为运动队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

目前,高职院校的运动队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对运动队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这导致了体育设备的不足、运动员的营养难以保证等问题。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学校运动队资金的投入力度,有利于在运动设施设备上,保证运动队实际训练所需;经费的投入,有利于组织各种专业度较高的比赛,不断提高比赛实战能力;更有利于保证运动员的营养质量。

(六)加强对高职院校运动队的团队建设,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

要充分发挥运动队中个体和整体的功能。首先要充分调动教练员个体和运动员个体的积极性,要制定管理体制,使得教练员的个体积极性能够发挥,不能体现教练员的教练作用的,要实行惩罚。具体体现为:运动员根据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和安排认真努力训练了,但是运动队的体育水平得不到提高,屡次在比赛中都不见佳绩,这就是教练员的主要责任,教练员要收到相应的惩罚,并要提出改善的措施,如果再教育不力,实行解聘等措施。这就充分发挥了教练员的积极性。在运动员方面,也要实行奖惩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如果运动员没有认真根据教练员制定的科学训练计划训练或者比赛,导致比赛不能取得佳绩的,主要责任在于运动员,要受到相应的教育甚至惩罚。团队建设中,注重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团队整体合力的培养,要发挥团队作战的精神,为学校创造佳绩。在团队建设工作中,主要是通过科学管理体系的建设来实现优秀团队的建设,只有形成科学可行的管理体系,才能实现学校运动队的发展。

高职院校体育运动队的建设正处于正规化的初始阶段,只有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到运动队对学校的形象建设和凝聚力建设的重要意义,才能为运动队的正规化建设提供本质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静波.谈谈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文学,2007(10)

【作者简介】黄远旺(1975-  ),男,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体育教学论。

(责编 丁 梦)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建设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