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忆,关于美

2015-01-28 14:07穆欣欣
美文 2014年23期
关键词:澳门

穆欣欣

老街记忆

30多年前,举家迁澳。在澳门的第一个居所位于靠近内港的新埗头街上,一座新落成的六层高“唐楼”,我们的家就安在五楼一个两房一厅的单元内。客厅和房间向后街,另一个房间的窗口面向大厦天井。这是个没有景观的居所,我们入住时也没作任何装修。即使这样,那座大厦也属于当时那条街,甚至炉石塘区比较好的楼宇了。

听说,大厦发展商的儿子住在我们对面单元。透过铁闸门,我曾听到内里传出行云流水的钢琴声。那是十岁的我平生第一次现场聆听钢琴演奏。不久后他死于一次车祸,新婚燕尔,这里原是他的新房。

大厦的大门统一做了信箱(插),一家一户,20户人家便是20个。邮差中午派信后的光景甚是好看。从信箱中露出的一截信封如同鸿雁之翼,载着寻常人家的相思。如今,“相思”成了古老而奢侈的情感,“微信”把天涯的距离变作咫尺。而那时,写信是人们主要的交流方式。和亲友通信,是我父母在偏安一隅的小城里不多的生活乐趣之一。展读亲友来信,也成了我家隔三岔五的生活“甜点”。记忆中,亲友来信常问,我家地址中新埗头街的“埗”作何解?

新埗头街靠近澳门内港。很多年后,我有幸结识《澳门新语》一书的作者黄德鸿先生。据这位可以说是澳门街“活字典”的老先生解释,埗头是船只停靠的临时码头。从字面看,在“新”埗头之前,应该有个“旧”埗头存在。

我又从新埗头街的葡文街名(Rua da Madeira)猜想此地还和“木”有关。从前这一带,是澳门手工业聚集地,有家具铺、木版印刷、神像雕刻等。如今紧邻新埗头街口,有“上架行会馆”,内里不多的文字和老照片,勾勒出一个行业和一个老区的变迁。所谓上架,旧指兴建房屋,相对于造船的“下架”而言。

最近,寻了个机会重回新埗头街。从新马路一转入同善堂街口,就把澳门表象的纸醉金迷抛诸身后,窄窄的街道更显清冷。这条街道也曾是制作和售卖神像店铺、作坊的集中地,渔民是早期主要的消费群体。如今,“大昌”和“广荣”是这条街上剩余的两枚硕果。所幸,“神像雕刻”已于2009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留了一条老街和一个行业的记忆。

只是,转过街角的“万有书店”没有了,那曾经是我们既钟情又不情愿踏足的地方。钟情是指对书店、书香的向往;不情愿去,是因为港澳书价的高昂,无论是新书还是二手书,当年的我们只能望而兴叹。

路口另一端把角处,是澳门几近绝迹的补鞋档。那天经过时我特意回头观望,认出了补鞋匠三十年前的眉眼。岁月摇移,而我,却再也寻不到当年自己那小小的身影了。

新埗头街全长不过几十米。小时候,觉得这条街道好长。那时从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长大;更没想到,有一天,父母会变老!

澳门之美

很多年以后,我的小男孩在澳门出生了。如果以生在哪儿就算哪里人,小男孩是地道的澳门人。在他这个澳门人眼里,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及澳门好,他也容不得别人说澳门的不好。这是他的家乡情结。

然而,在外地孩子眼中,澳门却是一个乏善可陈的城市。和香港比,澳门没有像海洋公园、迪斯尼乐园这样足以让孩子热闹地玩上一天的游乐设施。

有一年春节,我接待了从北京来的朋友一家。他们在澳门停留的时间只有大半天,这是很多内地人游港澳的路线图:游罢香港之后,顺道过来澳门看看。所谓港澳游,澳门往往是香港的附属。大半天时间,吃两顿饭、到标志性景点大三巴牌坊一游,买上两盒杏仁饼作手信,最后去赌场转转。

一圈行程下来,朋友六岁的女儿对澳门并无好印象。她说,澳门的冬天好冷,澳门的房子又破又旧……顺带说一句,我们请朋友在内港一家葡餐餐厅吃饭,这里是澳门的旧区。

别说孩子,即便是来旅游的大人,他们的澳门印象往往也是——澳门一点都不现代,因为大高楼不及香港多。面对以高楼等于“现代化”的标准来论,澳门的确显得不那么新,更不要说“现代化”了。在这个定位标准面前,澳门一定会失语!

而关于澳门,不说历史就难以窥探她的真容。这座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城市,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交融;她既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的起点,也是东方文明输出的窗口。只看见西方文化或东方文化,都不足以勾勒出一个完整、真实的澳门。历史的沧桑和小城的宁静,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澳门。今天这座城市的面貌是东西文化经过交汇、碰撞的结果——西方中有东方,东方中又可见西方。它们还体现在这座城市景观、街道名称、路牌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等诸多细节上。

2005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给澳门一张弥足珍贵的文化名片——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最好证明。澳门历史城区由八个广场廿五处建筑组成,如同一串美丽的项链,镶嵌在澳门半岛上。而拎出这些“遗产”中任一建筑单独看,会骤然失色。因为,论辉煌,澳门的教堂难与欧洲教堂抗衡;论规模,澳门的中式大屋难与中国境内有年头的大院相比,如山西的乔家大院。把历史城区的建筑视为一个整体,教堂、西式剧院和中式屋宇安然共存,相映照、相辉映的景致便格外美丽。

澳门,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安之若素的淡然。直至今天,她越来越显车水马龙的城市繁华,但一个转身又能得见她一派悠然的田园风光。入夜,霓虹闪烁与万家灯火并存,远处海面有归帆点点,渔舟唱晚。而澳门人的生活方式就更是多元,既讲究喝茶也喝咖啡,既听歌剧也看广东大戏,既过圣诞节更重视中国的春节。结婚的新娘既穿婚纱也穿传统的中式裙褂……在这里,没有张扬,不过分夸大,处处和谐对称。这便是澳门之美!

猜你喜欢
澳门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澳门复式住宅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澳门回归日
三生 星耀澳门
澳门医改难题也很多
澳门最低工资立法述评
孙中山的澳门情结
发生在澳门的几场微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