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中的积极引导

2015-01-28 08:03关鑫李会杰周伟军
科教导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网络

关鑫 李会杰 周伟军

摘 要 面对频发的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视网络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澄清报道事实、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引导公众舆论、为社会减压。发挥网络的积极力量,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减少其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 网络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 积极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1.081

我国现今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上不安定因素增加,高校中屢屡发生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其尖锐和对立程度日益加剧,如果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会直接影响高校的正常秩序和社会安全稳定。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途径,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发表看法、表达诉求、交流思想乃至组织行动。因此,重视网络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中的运用,合理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对预防和引导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是指高校中的部分大学生由于共同利益和要求聚集在一起表达其意愿、实现其特定利益的一种集群行为。这种集群行为一般是特定环境背景下的大学生在激烈的互动中产生的,这种行为通常缺乏明确目的、很少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属于大学生群体的一种狂热行为。游行示威、集体罢课、罢餐、在校园内聚众斗殴、在公寓集体大喊大叫、网络讨论攻击等等都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就目前来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多数是大学生对自身权利和利益的诉求行为,部分事件涉及政治原因。根据事件是否涉及政治可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分为政治类和非政治两种类型。其中政治类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是指引发事件的原因跟国际政治中涉及到我国或民族利益的事件有关。非政治类的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一般是大学生为了争取、维护自身相关权益或者表达对学校管理问题的不满情绪引起的,其矛头主要是针对社会上或者学校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主要有四方面特征:一是事件的复杂性。其中包括诱发因素的复杂性、事件演变的复杂性、事件处置的复杂性三方面。二是事件爆发的突发性。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规模很难预测,如果规模大、参与人数多,那么突发性就大。三是事件蔓延的扩散性。如今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可以通过网络传播的形式快速蔓延到其他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很可能造成大范围的不利影响。四是造成后果的危害性。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会不同程度地扰乱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破坏高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损害高校良好的公众形象。

2 网络的现实意义

网络作为一种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具有互动性和匿名性,网民可以在网络上对自己关心的各种公共事务、社会问题、公众人物等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网络的这种传播形式不受地域、文化、职业等现实因素的制约,大大拓展了网民的舆论空间。如今很多引发全国关注的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或者以网络为发端,或者经过网络的推波助澜,可见网络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更新,受众可以随时关注事件的变化和发展,甚至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参与到事件中来。近年来网络已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 2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呈现平稳上升态势。这说明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传播力量不容小觑,网络对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网络传播交互性强。网络超出了传统的单向传播媒体,既可以是单向传播也可以是双向传播,甚至是多向传播。目前,网民与网站、网民与网民之间通过博客、微博、QQ聊天、微信、电子邮件、MSN等交流工具使信息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得到了共享,每个看到信息的受众都可以针对事件进行评论、跟帖,甚至参与调查等活动。这种及时的信息反馈不同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受众也成为信息传播中成为信息交流中的参与者。这种参与性使得受众不再局限于虚拟的网络而有可能变为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网络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2008年初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到2009年“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到2011年郭美美事件,从2012年江南style风靡全球到2013年雅安芦山震灾救援,这一切都见证着网络的巨大社会影响力。网络在社会事件中可以使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使更多的公众发挥言论自由的权利,网络产生的舆论压力还可以对公共权力和权威起到监督和制衡作用。

3 网络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积极引导

3.1 公开信息,报道、澄清事实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网络通过自身功能的发展,让信息自由流通,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大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由于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复杂化、多样化,网络报道有利于实现信息的及时公开传播以及进一步真实客观的报道,让更多大学生了解事件真相,更理性地对待群体性事件。

网络时代已经打破了信息垄断现象,它可以通过客观报道事件本身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使大学生增加对群体性事件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起平台增多,大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微博转帖评论等方式迅速向周边辐射并使之成为热门话题。网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实现对事件的及时报道,这样便减少了大学生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盲目性和更大范围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3.2 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爆发的背后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大学生对社会或学校不公平事件的不满。社会或学校中实行的一些政策对大学生考虑不周,造成他们无处表达利益诉求,这种不满在极端的情况下就会被引发出来,导致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造成大学生与社会、政府或学校的对抗。网络作为一种媒介可以向社会和学校传达大学生的所需所求,通过建立大学生的利益诉求通道来引导大学生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从而协调社会、学校、大学生等各方面关系并化解其间的矛盾。近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都对网络越来越重视,网络已经成为反映弱势群体利益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途径。当大学生、学校、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得到协调,大学生的利益得到维护和保障,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自然就会减少,造成的社会危害也会减轻。

3.3 发挥监督功能,合理引导公共舆论

网络在信息传播中能够发挥监督作用、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助于大学生对矛盾的正确认识与合理化解。一方面,在大学生意愿表达与党和政府的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网络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网络通过其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把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推到公众面前,使其成为热点问题,促进有关部门对大学生利益做出正面回应。另一方面,网络通过对热点事件的传播和评论,把大学生群体舆论引导到理性和建设性轨道上来,使大学生群体舆论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有利于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圆满解决。随着网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网民群体素质的提高,网络传播信息的公开化和快速化能让更多有素质的大学生网民去理性地分析群体性事件,从而引导其他不理性的大学生去克制非理性的情绪宣泄,不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所利用。

3.4 彰显人文关怀,为社会解压

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倡导建立理性和人文关怀,网络应担负起相应的职责,这在大学生群体事件中尤为重要。大学生往往年轻气盛,言行中难免走向极端,对此言论和行为一定要理性对待,不能盲目压制。网络是一个虚拟、开放的平台,大学生网民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匿名、自由地发表言论,有利于大学生释放压力,转化对立情绪。但是压力的释放要在一定控制范围内,高校的党、团组织要对大学生的网络言行进行适当监管,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以便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使他们表达意见更合法有序,从而防止或疏导大学生的过激言行,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爆发之前和过程中都能起到清醒剂的作用,充分彰显了学校、社会等各界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最终实现让大学生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的同时又遵守社会道德,并自觉承担起维护网络秩序的重任。

本文系“基于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演变机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一般),项目号:TJJX13-041阶段性成果、“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模式研究”天津理工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改)课题(重点)

参考文献

[1] 赵路平,张志昂.论媒体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J].江淮论坛,2006(5):187-189.

[2] 才立琴.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分析與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2(6):24-29.

[3] 张立林.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08.

[4] 刘清生.网络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的演变及应对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33):46-47.

[5] 郑欢,杨启富.浅谈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165-166.

[6] 赵高辉,程沛.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特点、动因及其应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00-105.

[7] 龙雅丽.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猜你喜欢
网络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抚州市广播电视台非编制作系统网络探究
现代网络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负效应研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历史文化类旅游产品网络营销探讨—以故宫为例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