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 周伟
摘 要 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育人目标的最终实现,本文从幸福感的定义入手,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内涵,指出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缺失的现状,并对现状进行原因分析,指明了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价值所在,探讨重塑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职业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1.027
从人类起源开始,幸福便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也是人生所追寻的终极目标。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幸福感的体验程度关系到工作的效率和生命的质量。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自身的职业幸福感体验关系到自身的精神状态及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缺失,重塑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对于辅导员精神示范作用的树立、辅导员工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学生幸福感的提升、育人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作用。
1 幸福感与职业幸福感
幸福感通常又叫做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认知性和情感性的整体评价与体验,幸福感具有主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主观幸福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同时又是对自身存在状态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是主观心理体验与客观心理功能状态的有机统一。
职业幸福感是职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和工作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个体在从事某一职业过程中,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和感受。
2 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内涵
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是指辅导员把自己从事的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看作是幸福的职业,把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持续地体验到从事辅导员这一职业的快乐,获得主观心灵上的满足,体验到幸福的滋味,在工作中充满干劲,积极主动地去关爱学生、热爱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心甘情愿地为之付出,激励着自己不断前行。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是辅导员从事这一职业过程中所获得的良好的心理感受和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是自身和谐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持续的、稳定的幸福体验和感悟。
3 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缺失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的教育,虽然辅导员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专职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也难以达到教育部1:200的理想状态,辅导员要做好纷繁复杂的学生教育和管理事务,此外还承担了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导致辅导员很难有时间细细品味职业幸福,随之也就产生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和浮躁心理,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影响了辅导员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成就感的获得。由于辅导员的职业情景压力增大、从事多角色的事物、职业化缺失、自身素质有待提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缺失。
(1)压力源不确定,职业情景压力增大。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使命和职责也在发生着变化,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手机需要24小时保持畅通,工作繁杂经常加班加点。先今辅导员的工作对象为90后的大学生,他们年纪小、思维活跃,不同个人间的行为多种多样,与辅导员之间沟通交流也存在着一定的代沟,这也加大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难度。再加之日常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辅导员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有效处理,对于一切的不确定因素辅导员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精神也处于紧张状态,加重了职业情景压力。
(2)多角色诠释,职业幸福体验不足。高校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引导等工作,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工作内容复杂多样,“侦察兵”、“消防员”、“管理员”、“保卫员”等名词也成为对辅导员工作内容的诠释。辅导员们普遍感到整天忙忙碌碌却收获不了多少成果,也看不到明确的发展方向,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忽视了自身专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负面情绪。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多重角色也必然导致角色的冲突,随着辅导员从事职业年限的增长,渐渐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无法很好地获得职业上的幸福体验。
(3)职业化缺位,职业认同感降低。国家出台了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一系列文件和措施,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目前不少高校用人机制还不够健全,尤其在辅导员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不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也不利于辅导员的成长和发展。对辅导员的社会的认同感也普遍偏低,认为辅导员是事事都要做的“杂工”,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热情和激情,使得不少辅导员对前途感到迷茫,看不到希望,对职业的认同感降低,弱化了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4)内力不强,修练有待提升。职业幸福感作为一种内心长久、稳定的体验,主要是由辅导员个人的内心体验程度来决定。部分高校辅导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够积极主动,常常忽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价值需要,满足于经验层面的工作方法,缺乏创新意识。
4 提高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价值所在
(1)有助于激发工作热情。通常情况下,拥有较强职业幸福感的人,在工作中往往表现得更加积极和出色。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使得辅导员能够拥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抱着积极态度和看法,积极行动,开创性地实施教育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为实现育人的目标而努力,并且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工作的热情。
(2)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职业幸福感能够带来的持续的快乐和体验,使得个人体内的化学物质保持一定平衡状态,焦虑、急躁的情绪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抑制。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能够帮助辅导员改善疲劳、情绪波动等一系列负面因素,激发辅导员的潜力,在良性的工作环境中追求和创造幸福的体验,对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有助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引路人,其精神状态如何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提升了,才能促使辅导员更加有信心地、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在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在教育管理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5 重塑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对策研究
(1)正确进行角色定位。高校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多样,应进行合理的职业角色定位,只有明确了自身的角色定位,才能更好地承担其角色的任务和完成角色的转换。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负有重要的管理职责,与学生的联系最为密切,应该明确自身的任务是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感染、启发学生,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体验到价值和生命的升华,体验到作为一名辅导员的快乐和幸福。
(2)培养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良好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是职业幸福感建立的基础,辅导员的良好职业价值观体现为对学生教育管理事物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和关怀。正是责任感使然,使得辅导员对自身不断提升新的要求,良好的职业价值观需要辅导员坚守师德,把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也正是辅导员的这种职业信念,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实现了个人的价值
(3)提升职业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辅导员又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需要辅导员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不仅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还应积极参加各类交流、培训、研讨、职业技能比赛获得更多的职业经验,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综合素养,促使自身成长,使得自身更能胜任辅导员岗位的工作,从而获得持久的职业幸福体验。
(4)改善职业环境。国家应该积极宣传辅导员这一职业,形成良好的尊重辅导员职业的氛围,提升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感,给予辅导员更多的人文关怀。高校也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校园内部营造良好的氛围,积极搭建有助于辅导员发展的有效平台,完善辅导员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对辅导员工作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让辅导员在成就感中增强幸福体验的感受。
参考文献
[1] 李小玲.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思考及探究[J].考试周刊,2012(7).
[2] 马婷.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
[3] 马蓉.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原因及提升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4] 楼天宇.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思考[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