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险恩 (湖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 415000)
浅谈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演绎
范险恩 (湖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 415000)
王志信是中国当代民族声乐创作领域的作曲家。他创作了大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并形成了一定的独特风格。对于他的作品研究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作品钢琴伴奏的演绎角度去探讨作品的诠释,力图从理论出发,从而指导实践。
王志信;钢琴伴奏;织体;民族性
王志信是中国当代民族声乐创作领域有一个独树一帜的作曲家,他创作了大量优秀民族声乐作品。譬如:《孟姜女》《昭君出塞》《木兰从军》《桃花红杏花白》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被广泛传唱,成为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曲目,为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题材的丰富,旋律优美。同时作品都配有钢琴伴奏,由作曲家亲自编配。这对于当代声乐作曲界来说是很少见的,其伴奏的编配艺术水准也相当的高。正是因为作品歌唱部分与伴奏部分都是出自一人之手,两者有机的结合,相得益彰。 当前学术界对王志信声乐作品的本体和演唱方面的研究很多,而对于其作品伴奏方面的研究甚少。笔者认为伴奏作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学术的角度看也十分必要。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不打算从作品本体的伴奏部分进行音乐分析,而从伴奏演绎的角度去探讨作品的诠释。
钢琴伴奏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伴奏者除了具备钢琴演奏技能外,还必须对曲式、和声、风格以及作品的文化内涵等多方面有深入的了解。笔者在这想谈谈关于演绎王志信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几点看法 :
1.深入理解作品的歌词。王志信作品的歌词有如下几类:创作性歌词、名人的诗词、通过创编的民歌歌词等等。歌词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通常歌词在内容上的变化和音乐的情绪变化是相一致的。要弹好伴奏就要深入理解作品的歌词。我们以作品《送瘟神》为例,歌词选用毛泽东诗词,为七言格律。其中一句“万户萧疏鬼唱歌”,意思是此地以前有万户,是很热闹的地方。现在人都没有了,变得很凄凉,只有鬼在唱歌。作曲家为了营造一种凄凉阴森的氛围,在鬼唱歌的唱词部分钢琴伴奏采用震音织体,以求模仿对“鬼”的恐惧。所以在弹奏这个震音之前就要先了解作家的意图,运用踏板深浅和手指的幅度的变化,使音乐呈现渐强后渐弱的音效,从而达到“鬼” 的艺术效果。接着后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很典型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具有幻想性,很大气。作品在伴奏织体上运用复调旋律化织体与琶音织体相结合。要求在演奏过程中音响共鸣感强,歌唱旋律与伴奏旋律交相呼应。
2.体会作品的深层次内涵。王志信的作品内容丰富,具有时代感。要真正演绎好一首作品就必须正确的体会作品的深层次内涵。这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仅是理解表面化的歌词意思,还要关注作品背后的观念和态度。譬如作品《遍插茱英少一人》是为台湾而写的,抒发中华一家亲的情感。再如作品《昭君出塞》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我们以往对昭君的理解有所不同。以往总觉得这是汉王朝的一种无能和软弱,为了苟且偷生而牺牲一个女人的一生,对于王昭君富于同情。而该作品表达的是对王昭君的一种歌颂,一种赞扬。认为她实现了汉匈 60 年的和平,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其意义是非凡的,这是为中华民族女性的伟大而高呼!
3.把握作品的结构。王志信有些作品引用了戏曲和曲艺的音乐中的元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把板式结构运用到作品之中。板式结构的运用除了丰富作品的内容,同时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冲突。这种冲突带来的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在情绪上的变化。我们以《木兰从军》为例,谱面上作曲家写的感情术语非常多:宽广而抒情地﹑亲切而深情地﹑焦急地﹑充满豪情地﹑所向披靡地﹑威武挺拔地﹑舒展自由地﹑欢唱地﹑激动而深情地。一共有9次情绪上的变化,演唱者除了要对不同的情绪做出不同的声音,还要有着面部不同的面部表情,这是一门表演艺术。作为伴奏者来说更多是在钢琴的音色上下功夫,对不同的情感应该有着不同的音响联觉能力,从而使自己的演奏更具表现力。
4.掌握摇板和垛板的演奏方法。摇板和垛板是戏曲和曲艺音乐中的一种唱腔板式,这种唱腔形式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充满着戏剧性。王志信作品中大量运用了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传统摇板和垛板的伴奏乐器是板或者鼓和其他民间乐器,如扬琴、胡琴、琵琶等等。通常钢琴伴奏运用均匀的柱式和弦或快速的音组织体来表现。这种艺术表现是中国戏剧所独有,符合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是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作为钢琴伴奏者来说,要了解这种艺术形式的音乐特点,借鉴传统艺术中的伴奏要领。对于摇板的伴奏要掌握如下几点:(1)唱腔开始后,控制伴奏声部的音色,始终保持均匀。(2)作品通常采用八度和重复音组或柱式和弦相结合的织体形式,这是模仿板或鼓的艺术特色。演奏中手腕要放松,声音要有弹性。垛板通常运用到作品的高潮部分,它是情绪激动的顶点,在形式上表现为渐强和渐快后减慢。在唱腔的重音或强拍运用同步跟腔的齐奏形式,注意声音要弹结实、饱满,右手和弦高音旋律音要弹出来。
5.民间乐器的模仿。王志信作品中的伴奏部分织体有很多是模仿民间乐器的技法,如琵琶、古筝、笛子等。譬如作品《昭君出塞》前面引子部分模仿的是琵琶,表现大漠的苍凉和阴冷的狂风,在织体上运用和弦的震音以求达到琵琶扫弦的效果。在弹奏中手指要坚挺,手腕要放松,因为跨度比较大,可以运用摇腕的方式,并做渐强的处理,踏板一直踩住,营造泛音的艺术效果。作品《送瘟神》是借用江南弹词的创作手法,风格也颇为相近。江南弹词一般运用琵琶作为伴奏乐器,对作品进行镶嵌式伴奏,清莹剔透。所以我们在钢琴伴奏时要想象那种琵琶的音色,手指尖要立起来,幅度不要太大,手臂的重心位置高一点。踏板运用要谨慎,踩浅一点,使音色干净和清脆 。
要演绎好王志信作品的钢琴伴奏并不能用几段话能够说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首先应该从作品着手,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素材、艺术特征、表现手法等等。同时在实践中体会声乐与钢琴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由于篇幅的关系,本文没有对演奏心理,与声乐的配合,速度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望学者们在相关问题上做进一步研究。
[1]唐海燕.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戴菲.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若干问题研究.硕士论文.
[3]匡昉,黄钟.中国钢琴作品织体的民族风格六议.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 ( 2)P.97.
范险恩工作单位:湖南文理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