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057-02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有助于人们积累知识、开拓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对人一生的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可行之道。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其中不乏可取之处,然而,从总体来看,小学生课外阅读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要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实用、有效,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指导。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常见误区
(一)误区之一:阅读结构不合理,学生读非所爱
小学生易于接触到各种现代传播媒体,经过耳濡目染,对很多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他们往往对同龄儿童刊物不感兴趣。首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内容普遍超前,一些读物反应的是成年人的心理和生活状况,内容过于深奥,大大超出了儿童的认知范围,不利于儿童阅读兴趣的提升。其次,我国传统文学在表达方式上常常采用隐晦的手法阐释深刻的意韵,如某些词语、句子蕴含双重含义的,这样的作品小学生读起来很吃力,也不能完全领会作品的内涵,最终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索然。如果长期阅读超龄读物,将不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另一方面,在一些地区,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往往被限定于《小学生作文》《小学作文选》等同龄人的作品。这些文章记录的是小学生自己的精神世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为小学生的写作带来帮助,但从长远角度看,长期阅读同类型文章会阻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最后,有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盲目性,他们不是有计划地、系统地阅读,而是追赶潮流,市场流行什么就看什么。加上教师、家长放任他们对阅读趣味的简单追求,采取爱读什么就让他们读什么的自由阅读方式,或是不管学生兴趣爱好如何,都采取硬性规定的绝对命令式阅读,这样的盲目阅读和不科学的阅读指导,大大影响了课外阅读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误区之二:时间安排不正确,课外阅读时间缩减
“课外阅读”,应该是“课外”的阅读。但由于小学生自律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如果放任他们自行在课外进行阅读,很难保证其阅读质量。有些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不会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往往把大量时间花在挑选一些感兴趣的章节上,阅读流于形式。加之,课外作业偏多,课后还报读了各种补习班等,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没有稳定的心态去读书,这样容易造成学生课外时间缩减,阅读效率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误区之三:阅读方式不合理,所读非所用
许多教师和家长片面地认为,只要让学生“读书破万卷”,他们自然“下笔如有神”。在这样的思维引导下,很多学生被迫完成一些硬性规定,如在某一时间段内要读多少本书,读什么书,读完以后要背诵名段佳句,摘抄警言妙句等。这样的硬性要求违背了小学生思维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不但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反而容易造成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阅读压力增加,为了完成阅读和写作任务,他们往往采取抄袭的方式来完成写作训练,对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毫无益处,只会限制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发展。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误区的解决对策
(一)采取合适+兴趣的原则,走出阅读困境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段特点,课外阅读内容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儿童文学所涉猎的内容环境属于儿童多彩的内心世界范畴,符合儿童的奇特想象和生命成长历程。这样的作品能够深入儿童内心世界,使他们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还有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以及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阅读教学只有关注儿童的阅读品味和审美特征,从培植儿童的阅读兴趣入手,为学生选择那些简洁明快,贴近儿童生活的作品,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书可读,喜爱阅读。
(二)加强课内课外衔接,保证阅读质量
阅读要做好课内与课外的衔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校期间挤出时间阅读课外读物,时间一长,学生能够养成一定的阅读规律,提高阅读效率,还能保证阅读质量。为了检验阅读效果,教师可在班级内设置小广播电台,让学生轮流当主持人播报校园新闻和生活常识,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还可以每个月举行一次“成语大比拼”或“诗词游乐园”等主题阅读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阅读与写作并轨,两者相得益彰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翼,两者紧密相联,互为映照。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把阅读与写作分割开来,这是严重错误和不科学的。对于学生阅读积累不能有效运用的困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其一,让学生大量阅读适合本年龄段的文学作品,使文学视野更加开阔,教师再加以有针对性的点拨,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开发。其二,鼓励学生对所学所读的文章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的批注对学生的阅读有很大帮助,能有效拉近学生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距离。其三,教师要定期组织一些能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主题活动,可从学生的喜爱角度出发,组织研究阅读动植物、自然现象、玩具等文章。这些阅读研究主题会加强学生的阅读注意力,使学生的阅读目的性更强,阅读效果更好。其四,要在课内进行语言强化训练,让学生对语言结构和文字内容有新的认识。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捕捉文字中的情感因素,让无声的文字幻化成优美的画面和悠扬的声音,在自己的心底扎根。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受到网络化阅读的影响,网络阅读虽然具有直观性,但它只是浅表性阅读和娱乐性阅读,而传统图书阅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能给读者提供理性的判断和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的关系,使二者相得益彰。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