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医改政策下全科医学的发展

2015-01-27 15:00刘瑛王丽华庞栋李海涛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13期
关键词:医养医疗卫生全科

刘瑛,王丽华,庞栋,李海涛

山东省济南医院内二科,山东济南 250013

我国的医疗改革一直是民众关注的焦点,成为医疗卫生界发展走向的导向标,其社会意义深远。不仅让广大民众能够享受现代水平的医疗,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存质量,而且能满足社会需求,带动社会生产的调整方向。新一轮医改在“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在医改基础上,逐步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服务及全科医学发展的支持推进力度。

2015年是全国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谋划“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新机制不断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人事薪酬制度、人才队伍建设等配套改革都迈出重要步伐,深入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1]。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任务,要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这些在政策层面及顶层设计上,为全科医学的发展开辟了崭新而广阔的发展空间,现报道如下。

1 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发展全科医学的根本

医疗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本[3]。为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解决基本医疗费用,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力发展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普遍共识[4]。

1.1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提高治病实际报销比例

目前,中国医疗保险(简称医保)逐步实现全覆盖、全统筹,医保资金收入日益成为医疗机构主要经费来源,也成为财政对医疗机构财政补偿的主要方式之一[5]。2015年的政府预算中,继续提高对城乡居民医保的补助,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去年相比增加9.5%,但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增长达到18.8%,用于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的补助,这个增长速度在各领域中是比较高的。

我国目前已经健成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参保人数超过13亿,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可见,基本医保报销比例在稳定中提高,而差别化报销政策,进一步放大了医保制度的保障效应。医保体系的逐渐完善,势必为城乡居民的健康保健打下基础,为基层卫生医疗服务及全科医学的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1.2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提高抵御疾病风险能力

2015年医改政策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医疗救助、紧急救助、大病特殊贫困救助、商业保险等制度相衔接,环环相扣,大大提高了居民抵御突发疾病的风险能力,让保障体系更加全面[6]。

1.3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基本标准,凸显平台功能,完善配套机制,做实家庭医生制度”[7]。国家力争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政府履行基本卫生服务职能、全科医生执业、居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市场资源引入和整合以及医养结合的支持平台。

2 尽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是发展全科医学的关键

2015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已经把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作为卫生计生重要任务之一。在《分级诊疗指导意见》中推动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通过构建以大型医院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使大型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病人在联合体内流动,优化就医秩序。

分级诊疗是攻克医改的有效措施,通过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各级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实现区域内分诊分流,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3 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是发展全科医学的基础

2011年我国颁布《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是全科医学事业的转折点和里程碑,是一个基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医改重大举措。

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亟需建立一支经过正规医学教育和全科培训的高素质医师队伍,为“强基层”提供人才支撑。因此,尤其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多维度系统推进,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力争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全科医生的服务。

4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是发展全科医学的方式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用药管理,建立部分药品价格谈判机制,全面启动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药品供应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已经写入卫生计生委2015年的工作议程。

5 鼓励医生基层多点执业,是发展全科医学的补充

医师多点执业是医改中的 “亮点”,推动医师多点执业,是统筹共享医疗资源、方便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用市场化手段体现医生价值的重要举措。加强了医务人员间的交流学习,带动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医师多点执业”也折射出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的不足。如何处理好“医院一医师一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影响医师多点执业实施的成功[8]。为防范医疗风险,国家卫计委最新出台的《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要使医师多点执业“叫好又叫座”,关键在于医院去行政化改革,同时推进人事、薪酬等相关制度改革,建立一个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竞争充分的医生人力资源市场,从而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9]。

动员社会力量来兴办医疗机构,这是国家和卫生计生委长期倡导期盼的一个政策。随着国家对于社会办医支持力度的加大,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些规模比较大、服务能力比较强的社会办医机构。这些机构的出现对于满足公众的医疗需求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引进境外先进管理技术和医疗技术的一些民营医疗机构,对目前公立医疗机构管理来说也是一种有益的借鉴。

6 薪酬改革确保医疗公益,是发展全科医学的途径

2015年出台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和人事薪酬制度。积极推进医教协同,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运行“以医养医”的健康机制,建立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坚持“以医养医”,确保公益性[10]。

对服务目标完成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医院,政府给予大的财政投入正向激励;反之,则适当减少补助。“当好医生,服务患者”,需要研究医疗市场不断变化的规律,积极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技术,满足医疗市场需求;同时下大力气克服“市场化”作用。经不起市场竞争的医疗服务也很难谈上“公益性”。

7 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是发展全科医学的支撑

李铀等提出“全面推进‘医养结合’的顶层设计和实践创新”,呼吁充分认识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服务发展趋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按照“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的管理模式,把医养结合的重心放到社区,在街道社区构建医养结合的公益性服务体系,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要依托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推进社保支付政策的配套创新,将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以及举办的护理院、康复医院等,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准入条件的,优先纳入城乡医保定点范围[11],推动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发展,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

8 推动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是发展全科医学的必然

医改成果必然推动健康服务产业发展,老年康复需要进行多学科团队服务。全科医学在医疗卫生中举足轻重,是一个崭新的充满生命力的学科领域,全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顶端,面对最基本的健康问题,是保证患者健康的第一步。我们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其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12]。积极促进诊疗与服务水平的提升,促进人才队伍医学素质的提高,转变管理和服务模式,形成特色服务。

全科医学是一个崭新的充满生命力的学科领域。在全面深化医疗改革的今天,我国的全科医学正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需要全民对全科医学的理解和认同,需要政府的充分重视和政策引导,更需要整个医学界的鼎力支持和不懈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全科医学,必将乘医改之东风,成为“朝阳产业”,不断走向成熟,造福于人民大众和社会和谐。

[1]张超.卫计委主任发话:强推4项改革[N].财经国家周刊,2015-03-19.

[2]丁洋.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7):99.

[3]张壤玉.我国医疗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6):153.

[4]鲍勇,诸培红,王金柱,等.健康守门人制度与中国医药卫生改革[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3):333.

[5]薛大东,皮星.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关键要素与现实路径[J].重庆医学,2014,43(10):1272.

[6]傅子恒,刘小兵.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J].中华文库,2012,8(2):9.

[7]李长明.关于当前医疗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建设的三点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1-2.

[8]谢春艳,胡善联,孙国桢,等.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探索与经验[J].中国卫生经济,20l4,29(5):27-29.

[9]罗文范.医师多点执业怎样“叫好又叫座”[N].南方日报,2015-03-13.

[10]顾昕.新医改的公益性路径[M]//民生中国.云南教育出版社,2013.

[11]李铀.医养结合的重心放到社区.聚焦2015年29省市医改[N].人口导报,2015-03-02.

[12]张勘,沈福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科研的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2014,17(1):65.

猜你喜欢
医养医疗卫生全科
医养当兴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