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佶园,汪薇,张欣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财务处,北京 10008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高校、医院都对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投入持续加大,医院科研经费也由从前的单一模式变成了如今国家资助、医院支持、企业拨款和国际合作等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模式。医院科研工作在人才培养、研究领域、经费规模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对医院科研经费进行科学的管理,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同时合理高效地使用经费,是医院科研管理人员面临的一项紧急而重要的难题。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总结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应如何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大多是由课题负责人以及课题组成员共同完成。科研人员往往仅对其研究内容清楚明白,但对编制预算需要遵循的基本财务制度以及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并不了解,而财务部门因受到自身专业性和某些条件的限制对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没有在开始的时候参与进去,使得科研人员常常仅凭经验甚至随意粗略的估计预算[1]。这就导致科研经费一方面在专项经费预算评审时因依据不充分而被大量砍减预算,另一方面因预算编制不合理不准确使得在后期预算执行时出现各种与预算不符、预算超支、调账频繁等现象,从而影响最后的结题和验收。关键原因之一就在于科研人员过于追求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规模、过分关注申报和立项过程,而忽视了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执行和控制整个过程,导致各个环节相互脱节。
科研经费的管理通常需要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的通力合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况并不少见。科研部门更侧重于科研课题的争取和申报、项目级别的突破以及最后成果的鉴定,而对经费到位后的预算审核、控制和管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财务部门一般更注重的是经费的收支核算,如票据是否真实,审批手续是否完备等,忽略了对科研经费执行过程的全面控制,从而出现科研经费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各成一体的局面,部门之间也缺乏必要的反馈和沟通,必然影响课题最后的顺利结题和验收[2]。
各类课题经费还存在经费到位时间较晚的现象,甚至有的在立项一年以后才下拨经费。往往给课题执行带来极大的不便。一方面在经费未及时到位的情况下课题负责人不得不挪用其他经费先行垫付,待经费到位后向财务部门申请调账,结题时还需向主管单位提交说明;另一方面经费到位后往往要求短期内全部花完,此时离结题已时日不多,导致课题负责人常常突击花钱,造成支出混乱、结余过多等各种情况。这既不符合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要求,也给财务部门及课题负责人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大多数课题结题后不及时结转剩余经费也是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通病。课题结余资金长期闲置,或者用作各种与原本科研课题无关的费用支出(如餐费、购买办公设备等),甚至某些课题负责人早已离职或退休,课题却仍未结账,长期处于挂账的状态[3]。部分课题负责人认为课题已经结题,未收回的结余经费就是自己的自由经费,可以随意支配,故而不着急使用,也不着急经费的结转结账。结题不结账的现象使得结余资金闲置,不能充分利用,也加大了财务部门的管理难度和工作量。
加强对科研人员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如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863计划等)、医院会计制度、预算管理办法、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的培训与宣传。在课题申报及编制预算的初期,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就应该参与进去,从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角度为课题的预算编制给予科研人员更专业的指导和建设性的意见,在符合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行以及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实现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模式,尽可能让编制预算科学合理,使其既能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又符合财务核算的要求,从根源上避免科研经费管理预算与执行脱节的混乱状况,做到有据可依、收支合理、方便操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此外,应大力提高医院领导、主要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认识,特别是加强其对财务预算的重视。通过至上而下的宣讲和学习相关政策和财务知识,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加强科研人员的预算意识,不仅在预算编制时要准确合理,还应根据课题的需要和进度有计划地按照预算执行。即使在经费未到位的情况下课题负责人也应早做准备和规划,在手续齐全的基础上合理合法按预算使用代垫经费,以避免在后期和结题前集中支出和大量调账。
医院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会计制度,健全和完善医院自身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科研经费的管理流程、开支范围、使用细则等,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科研部门监管、财务部门核算、其他部门协助监督的管理模式。
同时应认识到,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在科研经费管理中是非常必须和重要的。部门之间的联合和协作才能对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起到真正的作用。一方面要明确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职责和分工,科研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申请、审核、执行、结题等进行全程控制与监督,财务部门则是对科研经费进行统一核算、专款专用、定期对账,做到帐目清楚、有据可依、有证可查[4]。科研与财务部门均应严格按照各类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审核和监督科研经费预算的执行,对与预算不符或超支的情况应及时提醒和解决。另一方面应规范报账流程、加强财务监管。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均应设立独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岗位,加强财务预算及管理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最新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及细则,不断关注科研经费的最新动态,及时沟通与反馈,在经费报销及课题预算管理时应由过去的事后管理转变为科研课题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跟进管理。
医院应在课题负责人、财务部门、科研部门以及其他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计算机信息化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课题立项批复后,先由科研部门将科研课题的项目名称、课题预算以及其他基础信息分项录入负责人帐户名下;之后由财务部门为科研课题建立专户,将课题相关的收入与支出及时入账、结算、对账。科研管理部门可随时通过系统查询、检查各项课题经费的到位率及执行率等,及时审核与对账,加强日常的反馈与沟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控制与监督。与此同时,课题负责人也能通过系统全面而细致地查看自己的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对何时下拨经费、如何使用经费、是否符合预算等等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建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使得科研经费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自动化和高效化,减少科研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的繁琐劳动的同时,方便和服务广大科研人员,既节省他们的时间又增强他们的预算意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医院应针对目前存在的结题不结帐的现象,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可行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帐时间及结余经费的开支范围,如在结题半年内允许课题负责人继续使用结余经费,到期仍有结余则办理结账手续;如期完成的科研项目,可对结余经费按比例提取一部分作为课题组成员的奖励,一部分作为课题未来计划的启动资金,其余由科研部门统一调配[5]。在科研课题结题前期,科研部门应提前通知财务部门该课题的相关信息,财务部门按照科研经费结余管理办法认真核算结余金额,及时办理相关手续,避免长期挂帐、资金闲置的现象。
科研经费管理是医院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医院顺利进行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提高医院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的根本保证,直接影响医院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医院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合作、各司其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新制度与新途径,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不断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胡晓君.从财务角度谈医院科研经费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4(10):55-57.
[2]蔡秀芳.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3(27):79-81.
[3]刘茜.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初探[J].商业会计,2013(2):109-110.
[4]李江柠.试论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及财务核算[J].财经界:学术版,2014(20):236-237.
[5]沈晔晴.关于加强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4(1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