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思路与保障措施

2015-01-27 11:06韩圣明刘佳佳涂安国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文明城市南昌市河湖

韩圣明,李 英,刘佳佳,涂安国

(1.江西省水文局,江西 南昌 330002; 2.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29;3.九江市水文局,江西 九江 332000)

南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思路与保障措施

韩圣明1,李 英2,刘佳佳3,涂安国2

(1.江西省水文局,江西 南昌 330002; 2.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29;3.九江市水文局,江西 九江 332000)

水生态文明;建设思路;保障措施;南昌市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2013年南昌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分析了南昌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有利条件,探讨了其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思路、目标及任务,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具体内容和保障措施,为推进南昌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2013年水利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原则及主要工作内容,强调了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加快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2013年7月,南昌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全面推进南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对于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南昌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有利条件

1.1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

南昌市位于江西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濒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南岸,土地面积7 402.36 km2,多年平均降水量1 599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5.98亿m3,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1]。南昌市境内水系发达,河流湖泊众多,赣江、抚河、修河、信江及清丰山溪等河流穿境而过,河网密度达到0.57 km/km2,水面面积在1 km2以上的湖泊有鄱阳湖、军山湖、金溪湖、瑶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前湖等,“一江、两河、八湖”构成了南昌城市水网结构,河流纵横、湖泊点缀, “一城景色半城湖”是南昌特有的城市格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南昌独有的壮丽景观,为南昌市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提供了优越的先决条件。

1.2 水资源丰富、水形式多样、水生态优越

南昌市水系极具特色,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河湖水系高差变化小,连通条件好,水质状况良好。一是水资源极其丰富,市域水面率达29.8%,城区水面率达27.3%,城在湖中,湖在城中,“水城共生”是南昌独特的城市形态。二是水形式多样,兼有江、河、湖、湿地、水库、水塘、水渠等不同形态的水体,在南方丰水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三是水生态条件优越,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白鹤等珍稀水禽重要的栖息地和越冬地,现建有南矶山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岚湖、军山湖等重要生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

1.3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前期工作基础好

在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2012年南昌市下发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建立了覆盖流域和市、县(区)两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达标等控制指标体系,并将控制指标纳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南昌作为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编制完成了《南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南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2011—2013年)实施方案》,建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与考核机制,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效推进。2012年南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湖清水”的战略部署,作出了把南昌建成“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的重大决策,加快了南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进程。

2 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2.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全力建设美丽豫章古城”为主线,通过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各行业节水减污体系建设和培育豫章水文化,转变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塑造现代人水和谐关系,营造山更青、水更秀、景更美、人水更和谐的良好城市生态环境[2],将南昌市建设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优质示范区。

2.2 基本原则

尊重自然,保护为主;以人为本,促进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示范引领[3]。

2.3 建设目标

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一步彰显南昌“山水绿色都城”的独特魅力,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成健康的水生态体系、安全的供用水体系和优美的水景观体系,实现“水净湖清家园美,河湖环绕润豫章”,将南昌市建成中部地区最具特色活力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典范,助力南昌“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城市名片打造,实现南昌“生态立市、绿色崛起”。

3 建设思路

3.1 总体思路

完善水资源监控体系,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落实“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措施,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实施河湖连通、水环境整治、河湖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态廊道建设等工程,使河湖水净、水畅、水美,建立健康的水生态体系。通过水源地保护、城乡供水一体化与非常规水利用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建立安全的供用水体系。实施赣江及河湖景观提升工程,融入南昌特色水文化元素,打造中心城区水生态景观带,初步形成“一江、两河、八湖、一水网”的生态水景观格局。

3.2 总体布局

彰显南昌市各区域生态功能与特色,优化生态功能区空间布局,形成功能完善、协调统一、健康和谐的水生态系统总体格局,把南昌市建成山、江、湖、田与城相融合的水生态文明城市。

(1)建设低山森林生态控制和生态涵养区,强调“水源”养育。加强梅岭山区、安义县西部山区、南昌县南部丘陵区、进贤县南部丘陵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强化生态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维护水源补给区良好的水循环条件与功能。严格防治水污染,推进丘陵地区农村的环境整治工作,切断污染源。加强丘陵区生态林保护工作,保护好野生动植物,提高生物多样性。

(2)建设中心城区平原都市水景观生态功能区,彰显“水都”特色。建设赣江南昌水利枢纽,抬高城区段赣江水位,提升赣江的水景观价值和品位。打通城区主要河湖间的联系,促进水体交换和水质改善,增强调蓄功能,实现“水畅”。加强城区河湖水环境整治工作,改善水环境质量,实现“水净”。开展亲水休闲长廊景观建设,实施河湖景观提升工程,打造特色滨水景观,实现“水美”。

(3)建设沿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管理区,保护鄱阳湖环境。加强鄱阳湖周边湿地的生态保护工作,强化湿地生物栖息地功能,加强野生动物尤其是候鸟的保护,重点建设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适度开展生态旅游、科考旅游等活动,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4)建设水网农林生态缓冲区,提高“水网”效益。进一步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加快普及农村居民节水减排理念,开展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力度,推广生态化养殖技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治理农村面源污染。

4 南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4.1 建设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1)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各县(区)用水总量、纳污总量和最低用水效率,建立地下水动态预警管理机制。实行包括取水、供水、用水、排水和回用在内的全过程节水,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实施率达到100%。建立水功能区达标评价体系,确保2016年南昌市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8%以上。

(2)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建立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相适应的城市水资源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监测体系。建设南昌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取水量、地下水位、重要水功能区、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河流的实时监测和全市范围内水资源管理信息互通及资源共享,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

(3)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强化依法治水管水,针对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设置、节水等水资源管理重要环节出台相应的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统筹协调防洪、排涝、供水、河道治理及市政建设等工作,加强河湖管理,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多部门合作共建机制。

(4)建立水资源管理目标责任与考核机制。制定各县(区)“三条红线”考核指标,配套建立二级管理与评估指标体系。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机制,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考核方案,完善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体系。

4.2 建设健康的水环境与水生态体系

(1)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制定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计划,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建设,加强住宅小区排水规划及污水接户管理,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建设。

(2)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优化发展方式,加快现有企业污水深度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大产能落后企业淘汰力度,控制部分行业项目建设,实施区域重大项目联合审批,建立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制度,加强产业转移环境监管,强化污染减排的倒逼传导机制。

(3)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重点流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重要水库周边农村连片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加强农村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

(4)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在现有河湖水系的基础上,对已有河湖进行疏浚扩宽,并进行横向连通,形成四通八达的河湖水系连通体系,实现河湖联调共济、改善排涝条件,达到“江湖互济、河湖相通、水量充裕、水质优良、水城交融、人水和谐”的总体目标。

(5)实施河湖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生态廊道建设与生态系统保护,树立以水为主的规划理念,保护水系、保护山脉、保护林木。加快推进九龙湖水系、幸福水系、乌沙河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和象湖截污工程、梅湖截污工程等城区重点河湖的整治工作,形成安全生态的新城格局,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6)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上游水源涵养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工作,试点期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75 km2,植被覆盖率达到25%以上。加强南昌生态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提高江河源头水量调蓄能力,保障水源水质。

(7)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保护[4]。在河湖综合整治工程中,要充分保持河流的蜿蜒性和河流断面形状的多样性,积极采用生态技术和生态材料,维持河湖的自然生态风貌。坚持保护生态、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综合考虑确定维持河道基本生态功能的需水量,并通过建设鱼道等措施给水生生物留出通道。

4.3 建设安全的供用水体系

(1)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布局,拓展南昌产业布局范围,推进南昌市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科学确定城镇发展布局和规模,建立“产城一体”的发展模式。合理调整农业、林业、渔业等布局和种植业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筑产业集聚化和一体化格局,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建设应急和备用水源。在现有供水工程的基础上,理顺应急供水管理体制,实施幸福水库、赣抚平原西总干渠应急和备用水源工程。科学调配区域水资源,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城乡次级供水网络,形成区域性管网体系,并逐步实现相邻网络的连通互济,提高供水体系抗风险能力。

(3)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快赣江等7个国家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确保水源地“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

(4)促进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开展污水处理厂出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出水,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逐步建设小区中水利用系统,对已建小区进行中水利用改造。试点雨水资源化利用,建设城市道路、大型广场、停车场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加快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体系建设,将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5]。

4.4 建设优美的水景观体系

(1)实施河湖水景观工程建设。实施赣江、抚河、艾溪湖、乌沙河等城区主要河湖的景观提升工程,建设一批亲水平台、休闲公园等亲水景观。依托现有的赣东大堤风光带建设、抚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大象湖景观提升工程、梅湖景观提升工程及乌沙河综合整治等工程,打造环中心城区水系景观带。

(2)加快水利风景区建设。打造梦山水库和溪霞水库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及1个以上省级水利风景区,加强核心景区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着力打造示范工程,发展以特色水景观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产业。

4.5 建设独特的水文化体系

(1)开展特色水文化建设。南昌自古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形成了独特的文节俱高的赣文化。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应深度挖掘南昌历史文化,以特色文化、传统文化为基础,注入新元素新诠释,演绎南昌新文化,增强水体周边文化氛围及水景观、水文化的注入,保护、修复水文化遗产,打造南昌“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特色水文化体系。

(2)开展水文化宣传教育。以南昌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载体,建立水生态文明示范教育基地,开展水文化专题教育。建立社会公众参与机制、交流合作机制和建设投入机制。倡导水生态保护志愿者行动,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公益广告、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水文明理念和特色水文化宣传,增强广大群众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树立水生态文明理念。

5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市、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落实目标责任,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范、高效、有序开展。以创新思路、创新办法、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建立各部门间的共建联动机制。

(2)建立投融资机制,落实资金保障。广泛开辟资金渠道,建立并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6]。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支持,有效整合地方财政资金,切实落实地方公共财政投入。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金融组织、社会资金参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3)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过程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和任务分工,强化进度检查和过程监管。建立权威专业机构评估机制,实时跟踪建设情况,开展中期绩效评估。制订考核方案,分解到单位、实化到部门、细化到岗位,建立健全目标考核、干部问责和监督检查机制,督办主要建设任务和目标的落实情况。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建立和完善社会公众的监督机制。

(4)建立河湖管理机制,保障河湖健康。按照各河湖的不同功能定位,建立政府主导、水利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参与的河湖良性管护机制,细化落实管护机构、职责、经费、标准和考核办法,积极推行河湖保洁社会化管理及监督,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河湖管理与保护工作。规范河湖岸线开发利用行为,明确保护措施,建立“蓝线”管理制度;加大对非法侵占水域、采砂取土及非法取水、排污等破坏河湖生态健康行为的打击力度,定期开展重点河湖健康评估工作。

[1] 江西省水利厅.2013年江西省水资源公报[R].南昌:江西省水利厅,2014.

[2] 陈新美,王利杰,李楠.邯郸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初探[J].河北水利,2013(6):24-25.

[3] 张曰良.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思路与实践[J].水利发展研究,2013(6):6-7.

[4] 张建云,王小军.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水利,2014(7):1-4.

[5] 李晶.我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政策构想与初步探索[J].水利发展研究,2013(6):1-5.

[6] 沈志华.湖州市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探索[J].中国水利,2014(7):10-12.

(责任编辑 张培虎)

X171.4

C

1000-0941(2015)10-0035-04

韩圣明(1983—),男,辽宁法库县人,硕士,主要从事水资源监测、评价和保护,以及政策法规研究工作。

2015-03-26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南昌市河湖
文明城市
模拟成真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文明城市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文明城市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考了个大的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