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针内固定和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比较分析
邱卓
【摘要】目的 探讨克氏针和解剖型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锁骨骨折患者依治疗措施不同分为A组(行使克氏针固定法)和B组(行使解剖型接骨板固定法),每组各有150例。结果 A组优良率低于B组,但有着相对较低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P<0.05)。结论 治疗锁骨骨折,应该结合患者骨折实际,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法。
【关键词】克氏针;解剖型接骨板;锁骨骨折
作者单位:132500吉林省蛟河市人民医院骨科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Kirschner Wire and Anatomic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on Clavicle Fracture
QIU Zhuo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eople's Hospital of Jiaohe City, Jilin Province,Jiaohe 132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Kirschner wire and anatomic plate on clavicle fracture. 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300 cases of clavicle fractur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Kirschner wire) and group B (anatomic plate method),and there were 150 cases in each group. 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B group, but it had relatively low operation time and bleeding volume and healing time (P<0.05). Conclusion For clavicle fracture, i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fracture of the patient tochoose a reasonable internal fixation method.
【Keywords】Kirschner wire,Anatomic plate,Clavicle fracture
锁骨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有着多种治疗方法[1]。伴随着不断发展的内固定技术和患者不断提高的治疗效果要求,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在与时俱进。笔者通过对比克氏针和解剖型接骨板两种内固定方法,探讨一种更为优质的治疗锁骨骨折方法。详情如下。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300例锁骨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措施分为A组(行使克氏针内固定法)和B组(行使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法),每组各有150例锁骨骨折患者。
A组中,男锁骨骨折患者76例,女锁骨骨折患者74,患者平均年龄为(31.3±3.71)岁。B组中,男锁骨骨折患者75例,女锁骨骨折患者7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1.7±4.11)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先对患者行麻醉措施,待成功后,将患者的侧肩背部适当垫高,沿着患者骨折的上边缘做一个切口,切口一般为横形或者弧形,长度控制在7 cm上下,将患者的骨折端充分暴露后,进行内固定疗法。对于A组来说,局部麻醉之后,从患者远端骨折的地方通过逆行的方式穿入到患者的近骨折端髓腔,折弯患者的克氏针尾并且剪断埋于患者皮下。如果属于斜形骨折或者粉碎性的骨折,要采用钢丝等进行辅助的捆绑。对于B组来说,待麻醉成功后,采用复位钳对患者两骨折端进行固定,对于粉碎性的骨折来说,可以先采用螺丝钉和骨折内外侧断端对大骨块进行固定后再行复位措施,而就小骨块来说,可以先采用丝线贴骨膜行缝穿措施,结合骨折的长度实际,通过锁骨解剖型的接骨板进行固定。所有的患者待进行固定措施之后都进行常规的止血措施,分层进行缝合然后做好包扎工作,悬吊20天左右,结合患者骨折愈合实际进行相应的关节锻炼。
1.3疗效评价
若患者在术后2~3个月有着较好的内骨愈合和解剖复位,患者的骨折区域不再伴随疼痛,其上肢以及肩关节能够自如的活动,治疗效果为优;若患者在术后3~4个月有着80%的内骨愈合和解剖复位,患者的骨折区域基本不再伴随疼痛,其上肢以及肩关节和正常人差不多,治疗效果为良;若患者在术后4~5个月有着50%~80%的内骨愈合和解剖复位,其上肢以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制,治疗效果为可;若患者在术后5个月有着不良的内骨愈合不稳定的骨折端以及不牢靠的内固定,需要再次采用手术治疗,治疗效果为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结果发现,A组中,有69例锁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为优;有64例锁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为良;有10例锁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为可;有7例锁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为差。
B组中,有80例锁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为优;有57例锁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为良;有7例锁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为可;有6例锁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为差。
A组锁骨骨折患者优良率88.67%低于B组锁骨骨折患者优良率91.33%,(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对比
A组手术时间(52.36±6.64)min、术中出血量(61.95± 9.33)ml、骨折愈合时间(16.31±2.01)周低于B组(73.57±6.71)min、术中出血量(81.99±11.22)ml、骨折愈合时间(19.39±3.26)周,P<0.05。
针对锁骨骨折的治疗,我院临床上大都采用内固定法,因为其有着确切的治疗效果,且操作简单,其中较为常见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克氏针法,另外一种是锁骨解剖型钢板法[2]。
对于克氏针来法来说,其是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内固定方法,有单根克氏针和多根克氏针两种;而对于穿针方式来说,其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顺行法,另外一种是逆行法。有研究指出[3],此种内固定法有着操作简单、具有较小且有和较少剥离骨膜的特点,同时,对骨折部位供血有着相对较小的干扰,术后有着相对较小的瘢痕,费用便宜等特点。但也有研究指出,此种疗法有着不确切的固定,患者容易伴随刺激皮肤、针道感染以及因克氏针游走而伴随周边脏器受损的缺点。
而对于锁骨解剖型钢板来说,其和不规则形态的锁骨正好符合,钢板能够有效的贴附在骨面上,具有相对较强的抗弯曲以及较强的旋转能力,在钢板的轴向支撑下,能够获取到相对较好的内固定效果[4]。另外,在手术之后也不用另外进行外固定,因而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伤口愈合,也能使得外伤性肩周炎的发生率得以降低。但是,这种内固定法也具有相对较大的手术切口,同时,因为广泛的骨膜剥离,患者也可能因拆钉、骨不连而伴随再次骨折的现象。
本次研究发现,A组治疗优良率低于B组,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也低于B组,P<0.05。可见,两种内固定法各有利弊。
综上所述,对于锁骨骨折来说,克氏针和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法各有利弊,因而,应该结合患者锁骨骨折实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晨,王振咸,张敏健,等.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骨折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2013,19(2):113-114.
[2]朱华强.102例锁骨骨折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1):70.
[3]吴冰,葛金平,熊发明.锁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与其他治疗方法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3(23):3571-3573.
[4]农著光.锁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概述[J].中国医学创新,2010,7 (35):189-190.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3.048
【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23-00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