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例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唐超
【摘要】目的 对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征、致病原等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116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X光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治疗反映进行专题性分析与研究。结果 小儿大叶性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特点。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66例;病原学上感染率最高是肺炎支原体78例,其次按照顺序分别为:嗜血流感杆菌、粪肠球菌、血液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链球菌等。结论 自2006年以来大叶性肺炎增多,对于发热和(或)咳嗽1周以上者,不论有无肺部体征应常规做X线胸片检查及痰培养,并进行病原学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关键词】小儿肺炎;大叶性;诊断;临床分析
作者单位:277700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人民医院儿科一区
通常情况下,大叶性肺炎主要是指病变组织分布于一个肺段,临床表现为恶寒、高热,伴有咳嗽、胸痛、咳痰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一般都是由肺炎链球菌造成的。自2006年以来,大叶性肺炎临床诊断病例开始增多,大多表现为支原体抗体增多和亚急性特点。现结合工作实践中接触116例小儿大叶性肺炎病例,进行回顾式分析。
1.1临床资料
选择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人民医院为具体对象,针对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1日,收治病例116例患儿进行分析研究。该病例具有完整的治疗资料,其中男性66例,女性50例,其中3岁以下21例,3~7岁64例;7~14岁以下31例,样本选择具有普遍性,符合研究需求。
1.2病例诊断标准
主要是以《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提及的诊断标准,为大叶性肺炎的参照标准[1]。
1.3样本选择标准
(1)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2)本院完成整个治疗过程;(3)年龄不超过14周岁。选择样本时,将资料不完善者排除。
1.4治疗方法选择
根据病情、病程、年龄、病因以及自身抗生素耐受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属于单纯病毒性肺炎,没有抗生素相应指征,要防止出现混合感染问题,8岁以上患儿可以选择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多西环素以及碳青霉稀类。抗生素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患儿症状改善,体温保持平稳,呼吸道症状得到改善,观察3~5 d后可以撤除;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肺炎和嗜血流感杆菌肺炎一般需要观察14 d;革兰阴性肠杆菌肺炎疗程在14~21 d;衣原体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疗程在14~21 d;金黄葡萄球菌肺炎延长至21~28 d。
1.5观察指标
要达到预期的监测结果,必须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指标。如热程、病程、血培养、X射线表现及治疗回归、咽拭子及痰培养结果、湿啰音出现时间等。
2.1临床表现
从存档资料分析来看,按照入院前病程分类,病程≤7 d为29例,病程≥7 d的为97例;106例均出现发热症状,热程在3 ~15 d,体温38.0℃~41.6℃;具有咳嗽症状102例,呼吸音粗共68例,湿啰音出现周期为5~12 d。
2.2实验室检查
通过检查来看,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增高有71例,检测指标正常为39例,白细胞呈现出减少状态为6例;在支原体检查方式上,主要采取ELISA法,重点检查MP—IGM滴度,其中91例为阳性;痰培养66例,其中肺炎链球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血液链球菌4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嗜血流感杆菌3例,粪肠球菌1例;血培养72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血液链球菌3例,肺炎链球菌3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咽拭子培养72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肺炎链球菌6例,大肠埃希菌3例,粪肠球菌6例;采取免疫荧光检测病毒,其中流感病毒A有1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2例,流感病毒B有1例。
2.3治疗转归
从治疗转归来看,116例治疗病例病程在2~4周,最长治疗病例达到29 d,体温恢复一般在7~14 d,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国内自2006年以来,大叶性肺炎增加趋势明显,传统诊断案例分析认为该病征主要见于>3岁的儿童,X线约80%表现为单侧病变,大多颁布在下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开始使用ELISA法,重点检查MP—IGM滴度,支原体患儿确认病例开始增多[2];经诊断发现,<3岁婴幼儿MP的感染率达到50%,与年长儿童分布比例无差别。
研究提示:对于入院前热程达到3~15 d的儿童,存在误诊问题,湿啰音出现于5~12 d。从临床治疗来看,大叶性肺炎以支原体感染比率最高,约占所有患者的64.4%。对于咽拭子培养效果,能够分析在咽部存在病原体,但却不能证明与肺部感染病源是否是同一类病毒。因此,咽拭子培养没有列入病原学分析;从痰、血培养来看,阳性率比较低,临床结果呈现阴性,能够为临床抗生素选择提供具体参考指南。因此,临床建议针对大叶性肺炎进行常规性痰培养,能够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从血和痰药敏分析结果来看,我国患病人群普遍存在耐药性,大多以头孢唑林、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呋辛为主,相对而言,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也存在一定的敏感率。从选择样本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其中1例血和痰培养显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反映敏感,而提示该病例具有广谱耐药菌存在,必须要结合临床效果观察,合理使用药物。从2005年的研究结果来看,肺炎链球菌不是大叶性肺炎的唯一病因,还有副流感嗜血菌、病毒和支原体等,呈现出混合态势。而早在2004年,卫生部就已经在文件中指出,在社区医疗中获得较好治疗效果。因此,应当选择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等。因此,在临床和监测中,必须要根据病原学原理,遵循医学证据,有效提高大叶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对于该领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根据患者检查结果,科学选择抗病毒药物,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应当选择合适的免疫剂进行干扰,如免疫球蛋白等。达到控制病情,缩短病程,病情好转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百枝,汪景环,聂春红. 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177-178.
[2]弋惠茹,罗兴育. 小儿大叶性肺炎120例临床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3(9):1145-1146.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116 Cases With Pediatric Lobar Pneumonia
TANG ChaoThe First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People's Hospital of Lanling Country,Linyi 277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pediatric lobar pneumonia. Methods 116 cases of children with infantile lobar pneumoniaX-ray manifestation,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other treatment reflects the unique analysis and research. Results The lobar pneumonia in children with fever,cough as the main clinical features. White blood cells and neutrophils increased 66 cases. Infection rate is highest on etiology pneumonia mycoplasma 78 cases,secondly in sequence were: bloodthirsty bacillus flu,dung enterococcus,blood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klebsiella pneumoniae,staphylococcus aureus,streptococcus pneumonia chain and so on. Conclusion The lobar pneumoni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ince 2006. For fever and cough for more than 1 week,(or)for lung signs should do routine X-ray sternum examination and sputum culture. Should be monitored for etiology,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Key words】Pediatric pneumonia,Lobar,Diagnosis,Clinical analysis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0.031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20-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