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对无偿献血者应采取的心理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38例无偿献血人员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23例人员给予综合的心理护理,对照组15例人员不采取心理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没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无偿献血者在献血中护理人员给予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心理障碍和负面情绪,使其在良好状态下,愉快、安全的献血,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7.148
作者单位:165000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中心血站
Psychological Nursing Experience of Voluntary Blood Donors
CAO Yang Central Blood Station of Daxing’anling,Daxing’anling 16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thod and its effect for voluntary blood donors. Methods Chose 38 voluntary blood donors who were treated in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3 to January 2015 and separated them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32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15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non-psychological nursing,then compared patients’ nursing effects and side-effect incidence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de-effect to be seen in study group,while side-effect incidence in control group was 13.3%,there was a treatment differential between two groups and such a differential had statistic value(P < 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s of efficacy for voluntary blood donors,it is conducive to alleviating donors’ psychological barriers and negative mood in order to have them donate blood under favorable condition and reduce side-effect incidence.
【Key words】Voluntary blood donors,Psychological nursing,Nursing effect
无偿献血:为拯救他人的生命,自愿把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且献血人员不会向任何个人或者单位领取报酬的。人体定期进行献血,有助于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抗病力和免疫力 [1]。但是因为献血人员对血液知识、相关医学知识的缺乏,其在献血过程中会有恐惧、害怕、紧张等不良反应。为促使服务质量的提高,对献血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满意度。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38例无偿献血人员进行护理研究,给予不同措施的干预,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38例无偿献血人员进行护理研究,实验组有23例人员,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36.7±8.6)岁,4例为初中及以下,9例为高中,7例为大学,3例为大学以上;对照组有15例人员,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6.9±8.7)岁,3例为初中及以下,6例为高中,4例为大学,2例为大学以上。两组人员没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人员不接受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 献血前心理护理 献血者在献血前要严格体检,护理人员和献血者保持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身体情况,询问献血人员是否为空腹状态,若处于空腹状态,要食用一些可以提升血糖的素食,饮用糖水 [2]。并询问最近有无过度疲劳的情况,以及睡眠时间和质量,若患者最近出现过度疲劳或者夜间的睡眠质量较差,可劝导改天再来献血。说明选用的采血器材都为一次性,对献血者提出的疑问要详细回答,消除疑虑,放松精神,取得献血者的信任,缓解心理负担,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1.2.2 采血中的心理护理 采血过程中,要对献血者的血流情况和面目表情进行观察,注意其有无痛苦表情或者紧张情绪,若有则告知其可能对采集流量或者采集方式不适应,与其增强沟通,及时调整心态,使其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从而主动进行再次献血。医护人员要保持端庄整洁的仪表,和蔼的态度,并营造干净整洁的采取环境。
1.2.3 献血后的心理护理 献血者在献血结束后,要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多饮水,对穿刺部位进行5~10 min的按压,不可来回揉动,避免皮下出血。献血24 h后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分休息,少量人员可能有嗜睡、疲倦等症状,护理人员要给予详细解释,经过适当休息后症状可完全消除。
1.2.4 献血反应者的护理 很多出现轻度反应的人员因为过度紧张造成的,主要有恶心、头晕、出汗、面色苍白、心慌等,护理人员给予热情服务,舒适环境和亲切话语,使其在良好的氛围中放松情绪,从而可以顺利完成采血 [3]。若患者出现精神极度紧张,过度换气而出现脑部缺氧等,要立即停止采血,采取平卧的姿势,将腰带、领口立即松开,立即抢救。在患者恢复正常后,要在车上休息30 min以上,才可离开,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人员中没有出现献血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无偿献血为健康适龄公民的义务,因为对献血知识的缺乏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献血者会在采血中出现不良的身体反应,不仅会对献血者的情绪造成影响,还会中断采血,不能顺利完成采血工作。献血者到达采血车后,因为缺乏相关知识,陌生的采血环境,以及对医务人员的恐惧都会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甚至还有很多人员担心献血后是否会染上不良疾病,顾虑较多,容易出现恐惧心理。与此同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可缓解不良情绪。其中包括献血前心理护理,采血中的心理护理,献血后的心理护理,献血反应者的护理。在献血的各个阶段都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完成献血,减少不良反应。而对照组人员没有接受任何的心理护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实验组没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无偿献血者在整个献血过程中接受综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提高献血的主动性,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扩大献血队伍,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