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引发的生态危机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2015-01-26 08:45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工业化资本主义文明

朱 旭 旭

(西南科技大学 政治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工业化引发的生态危机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朱 旭 旭

(西南科技大学 政治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在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导致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从资本主义国家遭受生态危机中得到的重要启示。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实践路径,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具体包括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顶层设计、保障机制的建立以及监督体系的设置。

工业化;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启示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马克思曾予以评价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的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虽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推动了世界历史迅速向前发展,但是工业化过程中带来的消极影响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同样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生态危机难题。为了有效应对工业化进程中生态危机困境,党中央在十八大会议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决策。因此,要求我们要认真吸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应对生态危机的经验和教训,科学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开辟建设美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新道路。

一、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

18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开始对自然界展开大规模的征服运动。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特别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美国、日本等工业化程度极高的国家,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公害事件,充分暴露出了资本主义国家追求工业化所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环境问题,使生态危机矛盾在资本主义国家首先爆发。

(一)资源危机

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中,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是一味地追求自然资源对人类需求的满足。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各种资源危机频发,严重限制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首先,矿物能源危机加深。“根据国际能源专家的预测, 地球上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储采比分别是220年、40年、60年。即使乐观一些, 矿物能源的主导地位在 21世纪内也会结束。”[2]而且,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因能源而引起的战争已经发生过多次。其中,1973年中东战争、1979年的两伊战争、1990年的海湾战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给我们当今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深刻的教训。目前,发展中国家需要加速实现工业化,对矿物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使矿物能源危机加深,严重影响世界的经济稳定、政治和平的发展进程。其次,矿产资源矛盾凸显。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加大。而且,以机器化大生产为标志的工业化,大大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马克思认为,矿产资源是“充当使用价值的形成要素,而不是充当交换价值的形成要素。一切未经人的协助就天然存在的生产资料,如土地、风、水、矿脉中的铁、原始森林中的树木等等,都是这样”[3],是资本家无偿的原材料。在利益的驱使下,资本家不断提高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率、加大开采量,造成矿物资源加速枯竭。目前,全球煤矿、铁矿、铝土矿、铜矿等矿产资源已探明的储存量,不能满足全球工业化进程的需要。但是,现在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工业化或者强烈要求步入工业化,必将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随着工业化步伐在全球的推进,矿产资源矛盾必将凸显。最后,水资源危机矛盾尖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农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另外,人们为了进一步追求经济增长,进行围湖造田、蓄水发电、抽水浇地等,造成对水资源的破坏力度加大,使得许多地方河湖干涸。另外,因工业化而引起的气候变暖,使全球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对水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虽然短期内会增加地表水,但是会导致河流加速干涸,造成水资源枯竭。这些单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发展方式,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给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经验和教训。

(二)环境危机

由于工业化的进程中,资本主义国家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过度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石燃料,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首先,水污染。由于工厂长期往河流排污,大大超出了河流的自净能力,造成水污染越来越严重,许多地区出现有水皆污的现象。同时,由于工业化带来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产生的生产和生活垃圾无法处理,只好排放在河流里,使河流处于长期的污染状态,使水污染逐步成为最严重的环境污染。其次,大气污染。随着全球工业化加速推进,对矿石燃料的需求量激增,排向天空的废气数量增加,而且废气多达100多种。其中,影响范围最广泛的有二氧化硫、碳氢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不仅造成了空气污染,还影响了土壤和水的质量,进而影响到人和动物的生存环境,并且,大气污染是没有国界的,能够通过空气流动影响别的国家,容易引起国际纠纷,威胁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最后,土壤退化和荒漠化。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农业过度使用化学肥料,造成的土壤肥力下降,出现了严重的生态赤字现象。马克思曾说:“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4]而且,由于过度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并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由于没有节制的砍伐森林,超过其自生能力,造成森林资源匮乏。工业化的发展还带来了气候变化异常,导致生态环境加速恶化。新世纪以来,极端干旱、暴雨和高温发生频率增加。热带气旋强度增大,导致强台风、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增多,都是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资本主义工业化无节制地追求经济利益,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又反作用于人类本身。所以,作为后起工业化的中国,应该认真吸取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自觉承担起既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要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责任。

二、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引发生态危机的反思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由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活动加剧,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从全球视角而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障碍。因此,全球范围内联合起来应对生态危机势在必行。

(一)充分认识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并积极承担责任和义务

崔永杰介绍了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戴维·佩珀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因为资本主义的成本外在化倾向直接导致了生态帝国主义的产生,加剧了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5]工业化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甚至把自然看成是可以征服的对象进行无限制的掠夺,以便满足他们的物质欲望。资本主义在陶醉利用和改造自然取得的巨大成就时,又进一步地强化了以自我为中心主义价值追求,忽视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把人和自然对立起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所以,在世界文明进程中,资本主义国家要科学分析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另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工业化获益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最大责任国。因此,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应该积极承担生态危机的责任和义务。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应该降低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量,积极承担减排、较少消耗的责任。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大都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有能力承担更多的生态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在生态危机面前力量较弱,所以资本主义国家应该积极承担更多关于生态危机治理的责任和义务,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构建国际性的环保组织,号召全人类共同应对生态危机

20世纪后以来,随着人与自然矛盾的凸显,“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共识,追求生态文明逐步成为一种国际化潮流。”[6]1968年,“罗马俱乐部”成立,专门研究人类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增长的极限》这篇报告中严厉批判了工业文明的经济增长观和技术乐观主义观,明确提出人口、粮食生产、工业化、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消耗是影响世界经济的最重要因素。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号召人类既满足自己需求,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近年来,联合国多次召开世界性会议,以不断提高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期待世界各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应对生态危机。其中201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的《我们憧憬的未来》文件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世界各国共同承担生态危机责任和义务提供指导原则。另外,国际绿色和平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环境基金、地球之友等环保组织的出现,对于唤醒全世界人们的环保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都保持较高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但是,中国实行的依然是粗放增长的发展模式,依靠高消耗、高投资、高污染换来经济的增长。在资本主义国家整个工业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环境问题,在中国却短期内集中表现出来,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极为不利。

(一)资源瓶颈和环境污染困境

中国面临着资源总量少的困境,在人均耕地、林地、淡水资源等方面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中国石油、铁矿石、铜等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自2010年开始,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逐步增加。而且,由于一些地方无序开采矿产资源,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中国经济发展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模式,对耕地、水、铁矿石等利用率不高,使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源不足的矛盾加剧。再加上,废水排放不达标,许多河流、湖泊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废气的排放量大造成的酸雨危害;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垃圾等都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进程。

(二)生态环境恶化引发的社会矛盾困境

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便。近年来,中国北方各地频现雾霾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抱怨不断增加,甚至导致社会冲突。特别是四川什邡的百亿元钼铜项目、浙江宁波的PX项目,因为百姓对环境的意见得不到尊重、诉求得不到满足,遭到了群众的强烈抗议。最终,政府被迫放弃这些项目的建设。如果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危机得不到及时改善,不仅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还会激发社会矛盾,危害社会的稳定,使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在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结合当前社会生态危机加重,公民生态意识不高、国家生态制度和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等具体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的基础上提出的应对生态危机的具体举措。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是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践过程中创造出的一切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对促进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培育公民生态文明意识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化、人人自由发展,是培育当代生态文明理念的根本目标。在中国追求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生态危机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加强对社会成员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教育,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环保观念,彻底把征服自然的观念转化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规范。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7]这就要求中国在追求工业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尊重物种的存在、保障每一个生命的存在、尊重自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生态理念。切实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逐步破除生态环境的旧观念和旧意识,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意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公民自觉作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和生活行为。加快构建完善的生态意识教育和宣传体系,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灌输到广大公民中去,自觉用人与自然平等的生态文明意识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让人们自觉合理地规划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新道路。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保障

党的十七大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十八大又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8]在工业化建设的道路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要求切实加强美丽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推进中国经济的永续发展。目前,中国还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初级阶段,工业化还没有全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技术保障。这就要求先从初级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出发,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高级阶段的总体规划,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都能够得到落实和发展。不断实现节约资源、优化国土资源的开发空间,切实落实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科学应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使美丽中国建设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得到体现。

(三)完善生态环境的制度保障机制,科学应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目前中国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这就要求尽快加快建立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国土资源开发、耕地、水资源、环境等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通过环境立法使政府的环保责任明确化、环保行为规范化,保障政府在协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中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切实强化政府责任,健全制约和规范环境行为的法律制度,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完善企业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生态效益的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和奖惩办法,杜绝以牺牲环境换政绩等不理性行为。同时,加强环评机构监督职能的发挥,大力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使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企业及时退出,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程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大落实企业环境责任的力度,切实解决“守法成本低”的难题。

(四)加强信息的公开,构建多层次生态文明监督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让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诉求得到充分尊重和满足,是有效解决工业化进程中各种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政府监督的补充和延伸。首先,加大政府对环境信息的公开程度,规范和畅通信息公开的渠道。企业也要强化环境信息的公开,全面、客观、真实地公布自己的环境信息,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等。其次,完善人民群众的参与机制。对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更加完善环保的立法、规划和环评的听证制度,加强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确保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诉求权利得到保障。最后,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应该发挥民间环保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功能,切实带动全体社会成员保护环境。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6.

[2] 韩民青.全球新工业化议程[J].山东社会科学,2008(2):37- 46.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7.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8.

[5] 崔永杰.戴维·佩珀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诠释与重构[J].理论学刊,2012(12):5-9.

[6] 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222.

[7]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6.

[8] 陈金清.论生态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6):87-89.

[责任编辑] 李伟娟

2015-10-08

朱旭旭(1988—),男,河南开封人,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0.3969/j.issn.1673-5935.2015.04.011

F403.3

A

1673-5935(2015)04- 0039- 04

猜你喜欢
工业化资本主义文明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请文明演绎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漫说文明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