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课程而千变万化的美国教室

2015-01-24 06:34梁庆沙
新校长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桌教室老师

文 / 梁庆沙(本刊特约撰稿人)

美国的课堂上充满了自由的气氛,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考上大学,而且是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体格和心理,爱上科学,有独特的创造力,也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也要符合多变的特性,促进学生发散思维,适于学生自由发挥。

一、语文课,主要为了理解

美国的语文课就是英文课,虽然与中国教学一样,也是阅读一篇篇文章,学习单词、短语和句子,但美国的课堂用了很多办法帮助学生理解。

教室化身电影院

如果单纯读课文可能让学生昏昏欲睡,那么让学生看一场电影呢?

美国一所小学将教室化身为电影院,让学生把桌椅都搬到教室一角,在空出来的大部分空地上铺上一片地毯,地毯前支上投影幕布,安好投影仪,让学生都坐在地毯上,仔细看一部影片。看完以后,老师请学生到前面讲解影片的内容,复述影片的故事,回答一些问题。并让学生扮演影片中的角色,重温台词,让学生记住新的词汇和句子。

教室圆桌会议

单纯的读写不是老师要教会学生做的事情。为了促进学生思考,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这节课要教学生学习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麦克白》,老师就提前给学生布置阅读计划,让学生到图书馆、网络上查找原文以及相关的文献,如作者的情况,作者还有其他哪些作品,《麦克白》与其他作品有什么区别等。让学生先对文章有自己的思考,然后回到课堂上开展讨论,交换自己所获得的信息。

课堂上,学生很少把桌椅摆放得方方正正,而是用更方便讨论的形式摆放。

1.圆形

将学生组成小组,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小圆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摆放方式适用于学生较多的班级,促进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老师还让每个“圆桌”小组的学生分配角色,站到前面的讲台上表演《麦克白》选段。圆形的座位排列方式让表演方能够很好地讨论角色扮演,也让观赏方很有坐在茶馆看表演的感觉。

2.“凹形”或弧形

美国马萨诸塞州格罗顿中学的校友不乏政界精英,例如美国驻意大利大使大卫·索恩,前美国驻匈牙利大使乔治·赫伯特·沃克等。这一切与学校教育学生形成权威、自尊、自律的性格分不开。

教室里,每位学生都有一套小书桌和靠背椅。上课时,课桌会摆成凹字形,老师不在讲台上,而是在凹形的缺口处,学生将老师紧紧环绕,老师置身学生群中,与每位学生的距离都差不多。这样消除了师生的距离感,学生对老师不再畏惧,老师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偶像”,双方是亲切的、相互尊重的。

链接:

瑞士著名私立寄宿学校玫瑰山国际学校在上课时,8名学生将桌椅摆放成一道弧形,围着老师上课。老师与每名学生的距离都差不多,可以随时向任何一位学生提问,不会允许害羞的学生躲在教室的角落一声不吭。

3.自由式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学校(Concord Academy)是著名的私立中学,课堂充满自由气息。

上课时,学生不是老老实实将课桌面朝一个方向,摆得横平竖直,而是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像自由集会。

这种课桌摆放方式利于2~3人小组讨论。在一次外语课上,老师首先向学生讲解了单词、句子等知识点,然后他让学生“自由组合”,用外语进行话题讨论。同学们立即搬起自己的桌子找到自己喜欢的“搭档”,面对面或膝碰膝坐在一起,用刚刚学到的知识点造句、对话。几分钟后,老师让学生交换搭档。学生又搬起自己的课桌与邻近的同学互换,找到新的搭档开始对话。老师则在对坐的“搭档”中间穿梭,聆听学生的交谈,纠正不正确的发音,或者随便提问,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链接:

英国的哈罗公学、伊顿公学等学校也采用自由式课桌摆放模式。由于学校实行小班教学,每间教室只有约12名学生。在大部分课堂上,每3~4名学生把课桌拼在一起,一边听老师上课,一边相互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

4.哈克尼斯圆桌

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埃克塞特市的私立寄宿制高中菲利普斯艾克斯特学院(Phillips Exeter Academy)是全美国最好的私立寄宿制高中之一。他们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课桌——哈克尼斯圆桌。

哈克尼斯圆桌呈椭圆形,最长直径6 米,周围可摆放 13 把椅子,供12名学生和1名老师围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讨论,老师引导每一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这个课桌还有另一个功能就是可供考试。每把椅子对应的桌子部位分别有一块木板,一共有13块。当考试时,学生把原本朝向桌子的椅子转90 度角朝向侧方位,抽出椅子对应的木板作为桌子放置试卷。每一名学生只能看到前面学生的背部,就可以相对隔离地开展考试。

这种独特的课桌是美国石油大亨、慈善家爱德华·哈克尼斯在1930年向学院捐款时,学校按照他的要求特意请木匠手工制作的,每张课桌价值1 万美元,共制作了上百张,至今仍在使用。

哈克尼斯圆桌的形式也被美国很多顶尖私立高中采用,主要用于语文、历史等需要大家讨论的人文学科。

二、数学课,以实践为主

美国传统把数学分成4门课,分别是初等代数、几何、高等代数和“前微积分”(三角形、解析几何和函数图像的混合物)。然后在AP(针对高中生开放的大一基础课)课程中学习微积分。对于最基础的加减乘除算法,美国没有“九九乘法表”可以背诵,但是他们有更直接的办法。

模拟集市

在小学4年级课堂上,老师让学生把教室布置成集市的样子。把桌椅拉向教室的左右两侧,空出中间的位置作为街道,一些学生扮演商贩,剩下的学生扮演顾客。老师裁一些纸条,上面写着10分(10 cent)、20分、30分、40分、50分等数字,作为相应面额的钱币,每种面额的纸准备多张,发给扮演顾客和商贩的学生。“商贩”们摆出笔、文具盒、橡皮等文具,或者用白纸写上白菜、牛奶等农牧品的名称,并标上价格放在面前的桌子上。“顾客”用手中的“纸币”去购买“商贩”的“商品”,让“商贩”找回零钱。

通过“买”与“卖”的操作,学生了解了一件物品该收多少钱,对方付账后应该找补多少钱。以此学会加减乘除,同时也锻炼了生活能力。很多学生回家后能帮助家长购买家用品。

手工劳技

在中国,很多学校会开手工劳技课,就是让学生剪纸,或者用纸叠一些小动物什么的。在美国,也经常能看见学生拿起剪刀,在纸上剪来剪去,还要用胶水粘起来。不过这不是手工劳技课,而是数学的几何课。

在小学5年级的数学课本上,有关于立体几何的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老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带有网格的白纸,画上图案,让学生沿着实线剪下来,再按照虚线折叠起来,将边缘粘在一起,形成一个立方体,然后让学生在自己做的立方体上进行测量,了解立方体与平面的关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空间的概念。

三、科学课,爱自然爱生活

科学课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课程之一,因为科学课上没有枯燥的概念要理解,没有又长又难的句子要背诵,有的是鲜活的动植物和神奇的科学实验。

生物角

美国很多教室靠窗的一侧窗户下都设置了生物角。

所谓生物角,就是老师和学生从家里拿来空的可乐塑料瓶或者玻璃瓶,里面种上植物种子,例如豆子、麦子等,玻璃瓶中可以养鱼、蝌蚪,有些教室还用专门的容器养了花栗鼠、松鼠、兔子等啮齿类动物。把这些瓶子放在教室一角。学生每天都可以去看自己种植的植物和养殖的小动物。

在小学四年级的科学课上,老师带着学生来到生物角,围坐在一起,观察植物的生长。例如一个瓶子里的植物都朝着窗外生长,老师问学生原因,有学生举手回答:“是因为那边有阳光。”老师又启发学生:“如果把瓶子转一个方向,过几天会怎么样?”有学生回答:“植物会拐弯,还是朝着阳光的方向。”老师最后总结:“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所以植物会朝着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

如果生物角有小动物,老师又带领学生学习动物习性。例如老师指着一个玻璃瓶子问:“原来这只瓶子里有20条小鱼,为什么现在只剩下一条了?”学生思考后回答:“这个瓶子里的干净水及养分不够,因为里面能清理垃圾的水生动物死了。有的鱼没争到足够的生存必需品,所以就死了。”老师说:“鱼的生活需要水和养分。如果水不干净、养分不够,鱼就会争夺干净的水和有限的养分,最后强者会活下来,弱者就会死掉。”然后老师启发学生说:“如果水里的鱼全都死了,我们人类会怎样?”学生回答说:“我们就再也吃不着鱼了。”老师说:“如果鱼都死了,说明水系统也不干净了,我们不仅吃不着鱼,我们自己需要的水也会不够用。”

最后老师布置作业,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张纸,纸上写着作业题目是“生态系统的竞争”,内容是“两个或以上的动物或植物,常为了相同的基本需要而竞争,请你观察下面的图,看它们可能在争什么?”每一个小组分到的题目都不同,有蜗牛、毛毛虫、蟋蟀等,让学生讨论,写下自己的分析。

这个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基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实验室

虽然一些涉及高温、爆炸等危险操作的实验要到学校专门的实验室中进行,但一些简单的、无害的实验就会被老师搬到教室里。

一位科学课老师正给五年级的学生讲解“海洋”,他把学生分为三组,每个小组把自己的课桌都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实验台,然后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塑料杯,让学生到教室后面的水槽中接500毫升的水,再给每一个组发一个鸡蛋和不等量的盐。

老师先对海洋的概念和基本情况进行介绍:“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然后组织各小组开展实验。

老师让拿盐最多的小组、拿一半盐的小组把盐全部倒进杯子搅匀,然后让各小组把手里的鸡蛋放进杯子里,没有拿到盐的小组也要把鸡蛋放进杯子,然后让学生观察结果。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十分兴奋,七嘴八舌开展讨论,差点要把教室房顶掀开。老师布置完任务后也不会维持教室秩序,不会让学生小声点或是“闭嘴”,而是给撒了盐、打碎了鸡蛋的小组提供备用的实验用品。

实验结果当然是没有拿到盐的小组的鸡蛋沉到杯子底部,拿一半盐的小组鸡蛋悬浮,拿盐最多的小组的鸡蛋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果出来后,老师让学生猜测鸡蛋沉浮的原因,学生就开始自由问问题,例如“你的鸡蛋是哪儿买的,生的还是熟的?”“盐是什么盐,是吃饭时用的盐还是特制的盐?”老师都一一解答。最后,各小组经过讨论,又品尝了各小组杯子里的水,得出一个结论:“因为水中有盐,所以鸡蛋能漂浮,而且盐放得越多、水越咸,鸡蛋漂浮得越高。”

2.渐进(1964—1978年):率先完成“四类分子”摘帽的经验。1964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依靠群众力量,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把绝大多数四类分子改造成新人的指示》,同时转发公安部蹲点枫桥形成的《诸暨县枫桥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开展对敌斗争的经验》。同年2月,第13次全国公安会议提出在全国推广“枫桥经验”。

老师最后总结:“你们说得对,这也是海水的特性。海水是咸的,因为海水里含有大量的盐,而且含盐量越高,浮力越大,例如位于中亚的死海。那是地理课上要教授的内容,你们也可以通过书籍和网络了解更多你们想知道的内容。”

四、历史课,玩穿越直到身临其境

学历史,如果单纯背诵古人的生卒年份、对后世的影响就太没意思了。作为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物或事件,如果有机会让学生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特征,岂不是更容易理解。

美国六年级(约为中国的初一)每天有45分钟的历史课,在美国叫“社会课”( Social Study)。课上老师几乎不用教材,也不让学生背诵年代和人名,而是让他们做项目,锻炼历史思维。

这学期学生要学的是印第安历史,就是美国原住民的时代。老师制作了学习大纲,分单元让学生自己开展研究。大纲上有名词解释,有一些问题,例如“印第安人吃什么”“ 西南部印第安人狩猎最多的动物是什么”“印第安人如何发展农业”“农业对这些部落有什么影响”等等。老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资料,但更多的资料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图书馆、网络都行。这些题目也没有标准答案,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找出真相,尽量还原那段历史。

然后老师联合学生与家长,一起做一期“梦回印第安”的穿越项目。

老师让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制作印第安特色的手工艺品。学生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为大家讲解,并回答老师、同学们的疑问。并且开展印第安特色餐会,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制作印第安饮食,拿到学校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项目开始了,家长们带来水果、饮料、黑米饭等印第安特色食物。这些学生可做不了,都是学校联系家长协会,设置几种食物的清单,清单上不仅有食物的名称,还有制作食物所需的原料和制作方法,请家长自行认领并制作,到时候带到学校来。学生一面品尝食物,一面可以向制作者询问其做法。

接下来是讲解手工艺品时间。学生在讲解之前就把自己制作的各色“印第安”小玩意用纸盒装好放在展台上,同学们都一一浏览过了。当轮到某位同学讲述时,他就来到白板前,手持自己的作品,给大家介绍这件东西的名称、制作工艺,以及用途。

例如一位学生制作了捕梦网(dream catcher)。他向大家介绍:“这是一种装饰品,挂在床头,用于捕捉和实现美梦。”

学生介绍它的做法:“我从美术用品商店买来原料,从家附近找到树枝、藤条和稻草,用藤条做边框,用稻草夹杂猫毛搓绳子,具体方法是在youtube网站上搜索的,然后捡来鸟毛,最后做成了这个捕梦网。”

最后,老师会根据学生作品的精细程度,讲解的详细程度,以及对历史的了解程度进行评分,评分算入总成绩,会影响学生的学分绩。所以虽然这堂课看起来像是过家家,但每位学生都十分重视,不会敷衍了事。

猜你喜欢
课桌教室老师
方便调节的课桌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搬课桌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课桌上的小闹钟
换课桌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