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江涛 李宇卫 沈晓峰 陈华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2.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苏州215009)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孙江涛1李宇卫2△沈晓峰2陈华2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2.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苏州215009)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治疗作用机制文献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对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后引起的腰背部疼痛、坐骨神经放射痛、下肢肌力、感觉活动异常及马尾综合征等一系列症候群的总称。中医学并无此病确切病名的记载。中医学对其的认识,散见于“腰痛”“痹证”“痉证”“痿证”“腰腿痛”“腿股风”等病的论述中。一般认为是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跌扑损伤致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或因患者素体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脉,不荣则痛所致。其发病与脏腑、经络、气血3方面具有密切相关性。中医药治疗多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化痰散结为主。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观点也各有侧重点。本人通过总结归纳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的治疗作一浅析。
络病是指络脉功能和(或)结构异常的一种病变。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内经·灵枢》。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认为一些疑难病症运用络病理论指导治疗往往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逐渐将络病证治理论应用于临床。至清代,以叶天士为代表的吴门医派,总结前人的经验,将络病学说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络病体系,并记载于《临证指南医案》中。这次的总结对今后指导治疗临床上的许多慢性疑难杂症具有重要意义。叶氏认为新病、久病均可入络,但更强调久病入络之说,提出了著名的“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久瘀入络”的观点。其治络总则为通络。络病治络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持络脉气血运行通畅,故“络以通为用”的治络原则正是针对络脉生理特点及络病病理实质而提出。姜宏等[1]运用络病理论在临床上应用消髓化核汤治络破裂型LDH,证实其能促进突出物的重吸收,且伴随症状可大部分或完全缓解。方中当归、川芎等药物能活血通络。水蛭、地龙等虫类药物为血肉之质,具有动跃攻冲走窜的作用,能入骨络驱瘀血、旋转阳气;白芥子化痰散结、通络止痛;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达到化瘀散结止痛的功效。正是络病治则“以通为用”的一个很好体现。张颖等[2]将络病治络理论与刺络放血疗法相结合,在临床上治疗LDH,治疗过程中加用电针增强刺激,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张聖宏等[3]采用经络注射法,选用红花注射液注射单侧环跳穴治疗LDH,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腰腿痛症状,有效率达96.6%。
2.1从“肾”论治本病与五脏中的肾关系密切。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腰痛》中论述“腰痛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在治疗中多以补肾为主,佐以散寒、通络、祛湿等药物。徐义南等[4]使用补肾通脉参芪汤联合氯唑沙宗治疗LDH,有效率为94%。赵竹芳[5]用独活寄生汤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LDH肝肾亏损证,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夏雄智等[6]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使用补肾法可以介导提高水通道蛋白AQP1、AQP3的表达上调,可使得水液代谢部分恢复平衡,从而达到缓解LDH的临床症状的目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补肾药物能显著改善人体的内分泌代谢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其中,淫羊藿、枸杞子等具有雄激素样作用;仙茅、菟丝子等有雌激素样作用;补肾类中药的成分还具有改善和修复退变软骨组织的作用。
2.2从“肝”论治中医学认为,肝主筋,人体筋脉的濡养来源于肝血。纤维环、神经都属于“筋”的范畴。因此LDH与肝的病变有很大的联系。现代研究表明[7],肝藏血功能与骨骼肌细胞能量代谢密切相关,若肝脏的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因此在临床上治疗LDH多采用养血柔肝的方法。组方中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桑寄生等。刘华新[8]根据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喜柔的生理特点,在临床治疗LDH的组方中多用以柔筋、续筋等药物为主,佐以通经活络药物。朱华等[9]认为LDH的发病系肝气升发失常。应予以疏通肝气,用鸡鸣散加味治疗,亦有很好的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这些养血柔肝之品,大多具有抗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骨代谢、缓解疼痛等治疗作用。
2.3从“脾”论治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有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如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常,则会导致腰部经脉失去水谷精微的濡养,出现腰椎间盘等组织器官失去营养,加速椎间盘的退变。脾喜燥恶湿,若脾主运化功能失常,脾气生成不足,可导致水湿之邪停聚,阻遏脾阳,阻于腰部则发腰痛。此外,脾主肌肉、四肢。《灵枢·痈疽》记载“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脾胃的生理功能正常运行则可使皮肉筋骨得到濡养。脾主肌肉功能失常,若患者既往有腰部外伤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导致的慢性腰肌劳损,可加速腰椎的退变,是引起LDH的重要因素。此外,对于一些有慢性胃病的患者,高龄脾胃虚弱的患者,在临床治疗时常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加用一些补脾或健脾的黄芪、陈皮、白术、山楂等。代表方剂有补中益气汤等。
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谓“人生之初,具此阴阳,则亦具此气血;所以得全生命者,气与血也;血气者,人身之根本也”,说明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出现气血失调的原因如下几点:1)因外伤、跌仆、腰部强力负重导致腰椎劳损,瘀血阻滞,不通则痛;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运失常,濡养功能失职,导致不荣则痛。2)因年老体弱、久病、长期腰部劳损导致气血不足,元气损伤,运行无力,瘀血阻滞则发为腰痛。在临床治疗中理气血主要包括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散结等方法,常用的方剂多以身痛逐瘀方、蠲痹汤、独活寄生汤、补阳还五汤等基础方加减。孙小东[10]应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LDH63例,有效率为96%。赖荣斌等[11]在临床中应用蠲痹汤加减配合理疗治疗LDH 68例,有效率达89.71%。谢彦华[12]采用独活寄生汤配合牵引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3例,有效率达91.8%。陈俊杰等[13]运用补阳还五汤结合牵引治疗青年LDH84例,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吕存贤等[14]在动物模型试验中证实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成分中具有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髓核中PLA2活性的作用,能够抑制多种致炎症介质的合成,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其中黄芪能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黄芪的主要成分黄芪多糖,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15]。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其具有很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和抗血栓形成等功用。地龙、全蝎等通络散结药具有减轻炎症反应、镇痛等作用。
4.1推拿疗法推拿治疗LDH是一种常见的非手术疗法,也是我国防治LDH的特色有效方法之一,其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经济的特点。宋永伟等[16]在临床治疗中运用三阶段治筋正骨综合疗法治疗复发性LDH,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马铭华[17]临床上运用腹部推拿与牵引配合口服止痛药相对照治疗LDH,研究显示,腹部推拿对于急性LDH的疗效优于牵引配合口服止痛药物。推拿手法的作用机制:1)使突出物完全或部分回纳;2)改变突出物与压迫神经根的关系;3)减轻局部炎症刺激,从而减缓疼痛症状;4)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新陈代谢加快,有利于水肿的吸收,对渗出起到治疗作用[18-19]。
4.2牵引疗法牵引法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在临床治疗LDH中运用广泛,也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李月等[20]应用触发式牵引技术与常规牵引技术相比治疗急性LDH,结果证实应用触发式牵引技术不易引起腰臀部软组织的水肿、肌肉痉挛,较传统的牵引技术能明显减轻患者牵引后引发的不适反应。邹永刚等[21]应用脊柱减压牵引治疗LDH,临床显示脊柱减压牵引可很好地减轻患者的腰痛症状,临床疗效确切。牵引的作用机制:Gay等[22]经尸体实验发现,通过牵引可部分恢复椎间盘的高度,并可改善纤维环局部的压力分布,恢复脊柱的生理状态,可能对LDH的患者起到有效地治疗作用。笔者认为牵引的作用机制如下:1)通过牵引可开放回纳通道,使突出物回纳;2)改变突出物的位置,消除或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刺激;3)调整脊柱及骨盆,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改变受累阶段的异常应力状态;4)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整椎管内外微环境。
1)卧硬板床。对于急性期的LDH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可以使脊柱得到充分休息,相对地恢复椎间盘高度,扩大椎管和侧隐窝的空间,减轻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的刺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无菌性炎症介质的吸收。2)佩戴腰围。定期佩戴腰围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制动达到保护腰椎的目的。在实际使用中,站立或行走时佩戴,平卧时应立即取下。在佩戴腰围期间,要着重加强腰背肌、下肢肌肉等的功能锻炼,以自身肌肉的力量来支撑和保护腰部,否则若长期佩戴腰围,可使得关节活动度下降,腰部肌肉负荷减少,导致腰背部肌肉萎缩和小关节僵硬,以致患者对腰围产生依赖或症状反复。3)运动。运动疗法适用于治疗LDH缓解期。在医师指导下的运动练功治疗,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姿势,从而减少腰部受压及损失;防止诱发LDH。常用的锻炼方式主要有:(1)骨盆的后倾训练。患者取平卧位,放松全身肌肉,使腰部尽量贴紧床面,收腹提臀,可使骨盆后倾,达到训练的目的;(2)腰部前屈后神运动;(3)腰部回旋运动;(4)“拱桥式”锻炼;(5)“飞燕式”锻炼。
中医药在临床上治疗LDH具有疗效肯定、费用少、药物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但在临床治疗和研究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缺陷,主要表现在:中医药治疗仅局限于临床医师所治疗的病例观察,缺少科学的、权威的的量化检测指标;缺少长期疗效的随访和评价,在临床应用中研究较多,而从作用机制上阐述治疗的机理较少;对于LDH的临床分型没有统一规范化,缺乏公认的动物制作模型。因此,应加强对LDH病因病机及症候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如何有效地将临床研究与机理研究相结合,如何运用现代的实验方法验证中医药的治疗机理,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1]姜宏.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吸收现象与诊疗研究[M].3版.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87-191.
[2]张颖,张丽,赵明镜,等.电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7.
[3]张聖宏,吴耀持.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4):244-245.
[4]徐义南,巩彬,刘洪峰,等.补肾通脉参芪汤联合氯唑沙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2):98-100.
[5]赵竹芳.独活寄生汤治疗腰腿痛的应用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6):700-701.
[6]夏雄智,吴少鹏,邓崇礼,等.补肾法对人腰椎间盘退变中水通道蛋白AQP1、AQP3表达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3,12(4):281-283.
[7]李艳,陆华岭,吴耀持.基于“肝主筋”理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思路探析[J].江苏中医药,2014,46(11):6-7.
[8]刘华新.从肝立论三鹿椎康丸治疗腰突[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6):627-628.
[9]朱华,黄孙科,马云飞.从肝论治晨间腰痛验案例[J].广西中医药,2012,35(5):54-55.
[10]孙小东.浅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3例[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3(3):100.
[11]赖荣斌,蔡颖璋,方亮,等.蠲痹汤加减内服配合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6):98-99.
[12]谢彦华.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牵引手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医正骨,2005,17(11):60.
[13]陈俊杰,骆峪潇,姚光校.补阳还五汤联合牵引理疗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84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6):441.
[14]吕存贤,方小林,王维佳.活血化瘀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中PLA2水平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6):348-349.
[15]单俊杰,王顺春,刘涤,等.黄芪多糖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3):61.
[16]宋永伟,邓文涛.三阶段治筋正骨综合疗法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J].中医正骨,2011,23(6):61-63.
[17]马铭华.腹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37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5):9-11.
[18]李静.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流流变学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杂志,2010,29(8):545-546.
[19]毕胜,李义凯.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1):8.
[20]李月,李星,李震宇.应用触发式牵引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痛临床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2):922-924.
[21]邹永刚,朱兴仁,龚铁军.脊柱减压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3,5(3):165-167.
[22]Gay RE,Ilharreborde B,Zhao KD,et,al.Stress i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s during distraction:a cadaveric study[J]. Spine J,2008,8(6):982-990.
R681.5+3
A
1004-745X(2015)11-1986-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11.035
2015-07-05)
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科研专项课题(SYSD2014183)
(电子邮箱:njtcm20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