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全,刘 冉,庞景三
(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南阳 473061)
·临床经验·
运用张锡纯调补大气理论治疗慢性病经验*
陈吉全1,刘 冉2,庞景三1
(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南阳 473061)
在概述张锡纯大气理论的基础上,以喘证、心悸、噎膈3个医案为例,介绍运用张锡纯调补大气理论指导慢性病临床治疗的经验。张锡纯认为:胸中大气,原为后天生命之宗主,以代先天元气用事,故能斡旋全身,统摄三焦气化。调补大气使之周流全身,发挥其主持全身气化的功能,可以治疗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肾膀胱,以及全身肢体经络的疾病。调补大气不仅祛邪有力,还能更好地消散痰饮、瘀血等有形实邪,而且补而不滞,可达到扶正而不助邪,泄邪而不伤正的效果。
张锡纯;医学家;大气理论;慢性病;喘证/中医药疗法;心悸/中医药疗法;噎膈/中医药疗法
大气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朱丹溪、孙一奎、喻昌等人在《黄帝内经》理论的启发下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中医大气学说[1]。民国中西汇通派名医张锡纯全面整合了前代医家大气学说,使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张锡纯还率先用大气理论指导临床,为大气学说的运用提供了丰富的诊疗经验[2]。近年来,大气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日益受到医家重视。笔者运用中医调补大气理论指导一系列慢性病的治疗,特此介绍,以飨读者。
张锡纯认为大气组成有三:①元气。大气以元气为根本,元气上达胸中,旋即产生心肺之阳气,此为肺主呼吸之原动力。②清气。肺主呼吸,通过呼出体内浊气,纳入自然界清气来充养大气。③谷气。大气“又兼资谷气以补助之也”[3]。元气、饮食之气、清气3气聚集于胸中,遂成为大气。其功能有三:走息道以司呼吸;贯心脉以行血气;主持全身气化,为诸气之纲领。
在临床上,张锡纯提出了调补大气的治疗方法。所谓调补大气,即是在补益大气的基础上,运用祛邪之药排除痰饮、瘀血等阻碍大气循行的障碍,使之周流全身,发挥其主持全身气化的功能。张锡纯认为:补益大气首选黄芪,“因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且其质轻松,中含氧气与胸中大气有同气相求之妙用”[3]。张锡纯创制调补大气名方“理冲汤”,其药物组成是“生黄芪三钱,党参三钱,于术二钱,生山药五钱,天花粉四钱,知母四钱,三棱三钱,莪术三钱,生鸡内金(黄者)三钱”[3]。方中黄芪、党参补益大气,三棱、莪术破气行气。张锡纯解释四药同用之妙处是“用三棱,莪术以消冲中瘀血,而即用参、芪诸药,以保护气血,则瘀血去而气血不至伤损。且参、芪能补气,得三棱、莪术以流通之,则补而不滞,而元气愈旺。元气既旺,愈能鼓舞三棱、莪术之力以消癥瘕,此其所以效也”[3]。此方可用治“一切脏腑癥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3]。
2.1 喘 证
患者,女,52岁,2013年3月16日初诊。主诉:6 a前感受风寒后罹患喘证,2 d前受凉后喘证又作。患者6 a前于水中劳作感受风寒后罹患喘证,西医治疗后得到控制,然每次感冒后极易再发。2 d前外出受凉后,喘证又作。现症:轻微恶风,无汗,胸部满闷,不能平卧,短气气促,喘息,咳吐大量黄白相间痰,舌红,苔水滑微黄,脉弦细。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喘证,证属痰湿壅肺。治宜清热化痰,降气平喘。给予三拗汤、三子养亲汤合苏子降气汤加减。处方:生黄芪30 g,炙麻黄10 g,杏仁10 g,苏子15 g,白芥子15 g,当归10 g,前胡10 g,厚朴10 g,莱菔子15 g,葶苈子15 g,金荞麦20 g,地龙15 g,陈皮10 g,法半夏15 g,茯苓15 g,神曲15 g,炙甘草6 g,姜、枣为引。5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二诊:已不恶风,胸闷好转,已能平卧,喘息次数亦减少,痰量减少,舌淡红,苔滑微黄,脉弦细,上方去麻黄、葶苈子,加鱼腥草15 g、全瓜蒌15 g,5剂。三诊:诸症悉平,后以本方加党参15 g、白术15 g、茯苓15 g,10剂,制成丸药服用善后。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 此患者表有寒邪郁闭,故轻微恶风、无汗,内有痰湿阻滞气机,肺失宣降,大气不得布散,精微郁而为痰,壅阻于肺而化热,故胸部胀闷、咯吐大量黄白相间痰。清气不足,谷气不盛,大气亏虚,故短气、肢怠无力。此乃虚实夹杂之证,治宜补虚泻实,初诊、二诊处方中以黄芪补益大气,麻黄宣散在表寒邪,射干、金荞麦、法半夏、全瓜蒌、茯苓等内散痰饮,葶苈子、苏子、杏仁、地龙、枇杷等降气平喘,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三诊时加入党参、白术、茯苓补益谷气以助大气。如此治疗,契合患者虚实夹杂病机,故获良效。
2.2 心 悸
患者,女,49岁,2013年4月16日初诊。主诉:心悸胸闷1个月,加重3 d。患者1个月前因不明原因心悸胸闷,外院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①三尖瓣轻度返流;②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经西医治疗1个 月效果不明显,且近10 d来心悸不安,胸闷加重,故来就诊。现症:心中悸动不宁,胸闷如窒,时有胸痛,恶心欲呕,腹胀,少气乏力,食欲差,口黏而甜,眠差多梦,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结代。西医诊断:心律失常。中医诊断:心悸,证属气虚血瘀、痰湿阻滞。治宜益气行血,豁痰通阳。给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黄芪30 g,丹参10 g,瓜蒌皮15 g,薤白12 g,法半夏15 g,当归10 g,川芎10 g,佩兰10 g,白蔻仁6 g,枳壳15 g,川芎10 g,当归 6 g,焦山楂10 g,甘草6 g。7剂,水煎服。二诊:已无腹胀,食欲好转,仍有胸闷胸痛,舌苔转薄,一上方去白蔻仁、佩兰,加三七10 g活血化瘀,黄酒为引,7剂。三诊:服药后,气力好转,偶尔发生胸闷胸痛,二诊方去焦山楂,加莪术15 g、玉米须15 g,7剂。四诊:诸症状消失,三诊方去玉米须,再服3剂。后以三诊方为基础加减服药半年,查心脏彩超示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明显异常,各瓣膜未录及明显返流信号,疾病基本告愈。
按 一诊方用黄芪补益大气,川芎、当归、丹参、焦山楂活血化瘀,薤白温通胸阳,瓜蒌皮、半夏、枳壳、佩兰、白蔻仁理气化痰祛湿,炙甘草益气调和诸药。二诊时在肠胃痰湿已除大半,胸部痰湿、瘀血犹存,故去佩兰、白蔻仁,加用三七活血化瘀。三诊时患者诸症好转,去焦山楂以防过酸伤胃,又加入莪术加强行气之力、玉米须渗利水湿。四诊水湿尽去,故不用玉米须。如此施治,益气祛邪,相得益彰,大气助心行血功能正常,病得大愈。
2.3 噎 膈
患者,女,74岁,2014年3月26日初诊。主诉:中风10 a,肝内胆管结石8 a,吞咽困难10 d。患者由于摄生不慎,10 a前罹患中风,后经中西医综合治疗,遗留有嘴角及左手无名指、小指麻木,左肩膀偏斜、左足无力的后遗症。且中风之后,郁郁寡欢,急躁易怒。5 a前发现肝内胆管结石,时有口苦、胁痛,10 d前出现吞咽梗阻,胸膈痞闷,嗳气呃逆,若勉强饮食即呕吐大量食物与痰涎混合物,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口角麻木,脉弦。西医诊断:脑血管病后遗症。中医诊断:噎膈,证属气阴两虚、血瘀痰阻。治宜益气润燥,化痰活血。给予启膈散加减。处方:黄芪50 g,丹参15 g,沙参15 g,浙贝母15 g,郁金15 g,茯苓15 g,砂仁6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荷叶6 g,炙甘草5 g。7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二诊:诉已能饮食较稀软食物,胸膈痞闷、嗳气、呃逆均有好转,无呕吐痰涎,仍有口苦嘴角麻木,上方加地龙10 g,7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并加服小柴胡冲剂,每日2包。三诊:无口苦,已能进食米饭、炒菜,嘴角麻木大有好转。
按 患者摄生不慎,伤精耗气,大气亏虚,故罹患中风。中风之后,情志失调,肝失疏泄,胆气上逆,故常口苦;中风之后,经络郁滞,大气不得周流,故吞咽无力、口角麻木;大气亏虚,脾胃运化失司,精微化为痰涎阻于食道,中上焦气机不畅,故胸膈痞闷、嗳气呃逆、呕吐痰涎。病之根本在于大气亏虚,故用黄芪50 g补益大气,合丹参、浙贝母、郁金、茯苓、砂仁、陈皮、法半夏等活血化痰,荷叶升举清阳,炙甘草调和诸药。如此扶正祛邪并施,大气得补,瘀血痰饮得除,全身气化得司,经络得通,故疾病好转。
张锡纯认为:胸中大气,原为后天生命之宗主,以代先天元气用事,故能斡旋全身,统摄三焦气化。上焦得之,可布散精微于全身;中焦脾胃得之,运化精微有力;下焦得之,膀胱气化得行,藏精得司;全身经络得之,气血得以周流,无郁滞之患。故运用张锡纯大气理论可以治疗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肾膀胱,以及全身肢体经络的疾病。
由环境、生活方式变化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较多,而人之所以罹患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其正气亏虚有十分重要的关系,故其病机一般属于气血郁滞、气血亏虚之类,治疗可采用张锡纯调补大气的方法。在补益大气的同时,运用祛邪之品,这样不仅祛邪有力,能更好地消散痰饮、瘀血等有形实邪,且补而不滞,可以达到扶正而不助邪,泄邪而不伤正的效果。
[1]赵凯维,刘寨华.《黄帝内经》之大气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理论杂志,2011,17(12):1295-1297.
[2]陈吉全,于庆卫.张锡纯大气理论探讨[J].光明中医,2013,28(8):1545-1546.
[3]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82.
(编辑 马 虹)
1001-6910(2015)01-0034-03
R22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1.18
南阳市科技局科学发展项目(2013GG064)
2014-07-29;
201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