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媛 刘 彤 李佳桐
(辽宁省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外科ICU,110840)
·特别提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监护记录单书写缺陷中的应用
殷志媛 刘 彤 李佳桐
(辽宁省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外科ICU,110840)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监护记录单书写缺陷中的效果。方法 按照自愿及辅导员筛选原则组建品管圈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法,每位圈员设立圈名圈徽,提出≥1个需解决的护理问题,活动主题为“降低监护记录单书写缺陷”。结果 收集圈活动后的100份病历,监护记录单书写差错率为17%。与圈活动前相比较,其进步率为81.32%,目标达成率为134.86%。圈员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各项能力均有所提高。在品管手法的运用上,也得到相应提高。结论 我们应学习QCC手法工具,并应用与日常护理活动中,使“质量改善”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团队工作的固有模式,进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院管理水平发展。
品管圈;监护记录单;差错率
R19
A
病案内容质量(或称病案书写质量)反映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个人素质及医院管理水平[1]。监护记录单作为病案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记录患者诊疗过程,又为医疗纠纷提供有力依据。监护记录单书写的准确率,直接影响医院护理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开展以“降低监护记录单书写缺陷”为主题的品管圈(QCC)活动,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重症医学监护室(ICU)有床位30张,护士65人,年龄19~45岁,工作年限1~25年。本科40人、大专 20人、中专学历5人;护士37人,护师23人,主管护师5人。监护记录单由责任护士记录,每位护士负责2~3名患者。
1.2 方法
1.2.1 主题选定 按照自愿及辅导员筛选原则组建品管圈小组。其中,辅导员1人,由护士长担任;圈长1人、书记1人、组员5人。召开圈员会议,运用头脑风暴法,每位圈员设立圈名圈徽,提出≥1个需解决的护理问题。通过排序法及加权投票法,最终确定圈名为“微笑圈”,活动主题为“降低监护记录单书写缺陷”。
1.2.2 现状把握 选择转出ICU的100份病历中的监护记录单。其中,91本病历出现≥1个错误,差错率为91%,包括,记录内容不连贯(病情观察、输血评估等)75处,占50.3%;眉栏项目填写不全41处,占27.5%;涂改17处,占11.4%;错项9处,占6%;字迹不清4处,占4.7%。根据80/20原则,本次活动改善前三项内容,即记录内容不连贯、项目填写不全、涂改。
1.2.3 目标值设定 目标值设定与圈能力有关,即圈员品质意识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它需要全体圈员共同制定。根据目标值公式: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91%-(91%×89.2%×67.6%)=36.13%。即目标值设定为将监护记录单书写差错率由91%降至36.13%。
1.2.4 解析 每位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寻找造成监护记录单书写差错率的原因,再将所有原因集合起来,删去重复部分,加以分类通过真因验证法确定其真因。真因归纳为3点:①护理人员。对书写规范不熟悉、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业务知识水平不高。②环境。声音嘈杂、加床多、工作量大。③管理。缺乏有效管理机制,护士重视程度不够。
1.2.5 对策及实施 ①加强培训:每周进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专科基础知识》PPT讲课,每月末进行理论考核,对于不合格者重新授课,并反复抄写笔记,直至考核合格。每日晨会,护士长强调临床输血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及近阶段护理文书书写缺陷,并随时提问,抽查护士掌握情况。对于护理文书易错处,在醒目位置粘贴提示卡。②强化法律意识:对护士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律知识培训,分析院内外护理差错、事故与护理记录中的法律关系,使护理人员认识到不认真记录或漏记护理病历可造成的严重后果,加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③减少噪音:为减少噪音对护理文书书写带来的干扰,对监护室室内环境给予改善,如:在门框、垃圾桶盖、凳腿等易发声处安置静音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调低各种监护仪报警音量;各班护士做到“四轻”,并由组长监督。④建立奖惩机制:监护记录单由监护组长每日检查或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将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列入科室绩效,作为年终评优选先参选条件之一。⑤加强责任心: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在医疗护理的特殊岗位,更应该加强责任心,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2.1 有形成果 收集圈活动开展后的100份病历中,17份病历中含有≥1处错误,监护记录单书写差错率为17%。与圈活动前相比较,其进步率为81.32%,目标达成率为134.86%。
2.2 无形成果 此次圈活动,增进圈员感情、营造轻松愉快工作氛围。同时,圈员解决问题能力、工作自信心、团聚凝聚力、责任感、满足感均得到正向提高,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在品管手法的运用上,也得到相应提高。
品管圈简称QCC,就是有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的竭诚一组的小团体,然后全体合作,活用品管方法。发掘现场所发生的问题,并自立资助的加以解决的活动成立QCC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无限动力,创造尊重人、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改善和提高企业素质,以达到永续经营之最终目的。品管圈活动始建于日本,并应用与各个行业,且取得巨大的社会意义与效果[3]。1978年中国大陆成立第一个QCC小组,2011年原卫生部医管司提出把QCC这种质量管理工具在全国医院推广[4]。QCC应用期间,各医院在护理管理中均取得一定成果,护理质量得到相应提高。虽然我们起步比较晚,QCC手法应用不够娴熟,但我们会努力学习QCC手法工具,并应用与日常护理活动中,凭借它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质量改善”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团队工作的固有模式,进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院管理水平发展。
[1] 刘爱民.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5.
[2] 张幸国.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9.
[3] 刘庭芳.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
[4] 张艳.品管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8):689-690.
1672-7185(2015)24-0024-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5.24.010
201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