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仰楠
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能否提高息息相关,决定着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笔者就高中化学课堂中的问题设计现状、原则和出路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一、目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题设计过于简单直白,对学生缺乏思维方面的要求
许多在课堂上所设计的问题,是简单直白拼凑出来的问题,无情境、无资料、无须思考,尤其是从教科书上照抄照搬,或者是挖几个字的填空题,或者将陈述句改变为疑问句,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只能埋头在教科书上找答案、抄答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影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问题设计词不达意,学生在理解上出现歧义
例如电解原理应用问题设计,将氯化钠溶液说成是氯化钠,生成氢氧化钠溶液说成是生成氢氧化钠,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理解困惑。问题设计应该言简意赅,准确具体,要让学生知道回答什么,如果问题不明确,要求不具体,学生将无从下手,无所适从。
(三)问题设计不突出重点内容,超范围提问屡屡发生
主要反映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上,一是不能够在重点内容上设计问题,无法用设置问题指导学生学习,给学生以学科思维上的启迪;二是所设计的问题往往超过学生所学范围,或者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关系不大,使学生不能集中精力解决课堂突出问题。
(四)问题设计难度过大,缺少梯度,缺乏层次上的要求
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教学,很多教师直接提问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学生会直接背诵课本内容,但缺乏必要的理解,尤其是判断什么状况下属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在头脑中缺乏一定的标准,往往是一种猜测,而不是一种科学的判断。如果把化学平衡状态分解为三个问题:(1)化学平衡的先决条件或研究的范围是什么?(2)化学平衡的本质是什么?(3)化学平衡在宏观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什么?这样设置问题,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会逐步思考,对化学平衡状态就会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二、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问题设计目标要具体明确,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和问题解决应该围绕着目标进行。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后要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要严格遵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制定“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用一定时间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二)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用学生熟悉的事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和问题解决中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启发性原则
问题设计要遵循启发性原则,要能够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冲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深入细致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引导,把学生引向更深更广的学习境界,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个人的思维品质。
(四)渐进性原则
问题设计应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所设计的问题应该由易到难,在设计的系列问题中,子问题间要有一定的跨度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进而在深层上寻找问题的本质,探索和发现化学科学规律和学习化学的方法。
(五)预见性原则
虽然在课堂实施中,学生生成的问题难以预料,但在设计问题时制定学生可能生成的问题的学习预案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预见课堂探究过程,才会有具体的指导和调控方法,在遇到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时,才不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才能做到沉着应对。
三、问题设计的基本类型
(一)有关基本概念学习的问题设计
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围绕基本概念这一主题,使学生理解和归纳出概念的使用范围、研究对象、本质内涵、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等。例如高中化学离子键教学,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1)离子键形成的条件是什么?(2)离子键研究的对象是什么?(3)离子键的本质含义是什么?(4)离子键与化学键是什么关系?学生紧跟问题的导向,围绕离子键这个主题展开思考和学习,逐渐明确:(1)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只有通过得失电子才能形成阴、阳离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间存在相互作用;(2)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不能称之为离子键,只有阴阳离子靠近到一定程度,其离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相互平衡,相邻的阴阳离子形成一定的稳定体系时,这时的相互作用才称之为离子键;(3)离子键的本质含义是一定条件下,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既是相互吸引,又是相互排斥,它们处于稳定状态;(4)离子键属于化学键的一个类型,阴阳离子可以被看成是带电原子或原子团,离子键指相邻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这样,从离子产生条件开始,让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完整理解离子键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不仅仅系统掌握了知识,也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
(二)有关基础理论学习的问题设计
例如原电池的教学,笔者是这样设计问题的:(1)形成原电池的原因是什么?(2)设计和制造原电池的目的是什么?(3)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由哪几部分构成,各起什么作用?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学生明白,人类设计原电池的先决条件是物质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只有氧化剂得到电子和还原剂失去电子或发生物质之间电子得失,人类才可能制造化学电池。原电池由三部分构成: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只要不同的电极插在电解质溶液中,两个电极用导线连接,就会形成闭合回路,就能形成原电池。在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中,是否一定要写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只要条件具备,氧化还原反应就可以发生,它是原电池产生的结果,而不是条件。进行有关理论学习的问题设计,一定要突出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意构建理论的思维设计,强调理论的本质内涵和揭示的内在规律。endprint
(三)有关当堂习题的问题设计
当堂练习题是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而设计,是为巩固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而进行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的应用。一是要注意它的适当性,所设计问题一定是与本节课知识相关,是本节课知识的重要延伸和应用;二是要注意它的适度性,问题要难度合理,题量适中。对学生来说,既要能够拿下来,又要有跳着摘果子的感觉。例如在学习燃料电池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设计和制造燃料电池的目的是什么?(2)参加电池反应的反应物是什么,它们各自在什么电极发生什么反应?(3)电解质的酸碱性对各电极反应有什么影响?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又是什么?燃料电池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它和当前的能源和环境等问题联系紧密,是历次高考的热点,我们必须从原理上理清思路,从思维上找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在这个重点内容上达到应知应会。
(四)有关开放性试题的问题设计
设计开放性试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例如学习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时,如何提高煤的燃烧率就是一个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从煤的状态(煤块大小)、空气用量、炉膛材料和烟道废气热量利用等多个方面思考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要说明是在什么具体条件下进行的反应,要弄清目的是什么,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只有搞明白这样的前提,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探究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的各种能力才会真正提高。
四、搞好问题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切实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
“教育所传授的是对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条理的一种深刻的认识”。[1]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头脑中固有的观念。在课堂上,要把学生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引领学生归纳和总结知识,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一讲到底的“满堂灌”。
(二)加强对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研读
在明确化学学科基本思想与理念的基础上,明确每一节课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具体要求,明确化学课程目标体系的总体要求,明确化学课程体系中骨干知识的构成要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用教科书具体呈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知识点,进一步归纳和概括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三)深入调查了解学情,尊重学生,向学生请教
“为了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充分地信任他们和充分的信赖成长的自然过程是必要的”。[2]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还要了解学生在学习 本节课时的困惑和问题,更要向学生征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所设计的问题不仅要告诉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还要揭示为什么学等问题。
(四)研究问题的呈现形式,构建合理的问题结构
要紧扣教学目标,在教学的重难点上设计问题,在知识之间的联系处设计问题,一定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总之,高中化学课堂的问题设计要始终贯彻三条“红线”。一是知识线,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将知识点进行分类、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二是学法线,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形成学科思维,掌握化学学习方法;三是能力线,通过学习感悟各知识点所负载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怀特海. 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1.
[2] 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