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预防与控制

2015-01-23 22:25刘士俊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球虫病球虫鸡场

刘士俊

(辽宁省海城市南台动物卫生监督所 114200)

鸡球虫病预防与控制

刘士俊

(辽宁省海城市南台动物卫生监督所 114200)

球虫病为原虫中的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球虫引起的,对养鸡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本文主要对鸡球虫生化特点、危害性、流行特点及控制措施做一探索。

鸡;球虫病;流行病学;防治

鸡球虫病是现代养鸡生产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多发、危害大,严重危害着养鸡业的发展,其最大的特殊就是防治困难、发病率高,严重时可导致80%以上的鸡死亡,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制约养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危害性分析

低龄鸡群(30日龄以内)一旦感染球虫,有极高的死淘率(60%以上),对自繁自养鸡场留下扩群、培育健康雏鸡群极为不良,严重影响本场养殖效益;育成鸡群死亡率相对较小,但整体免疫力下降,极易继发多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和普通病,生长发育减缓、繁殖性能下降、饲料报酬率降低、难以获取正常的养殖利润。药物防治投入成本大幅增加,折扣养殖利润。病死鸡及其排泄物、污染物对养殖环境造成重度污染,虫卵散布周边环境,留下长期的历史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因食入性循环再感染本病。

2 流行病学特点

2.1 易感对象

本病不同日龄、性别、品种、功用的鸡群均可感染,但以30日龄以内的鸡群最易感、症状最严重、危害最大,是本病的重点防范对象;育成鸡群随日龄增加病死率递减,但整体免疫力、综合生产性能下降。

2.2 传染源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含隐性感染个体),病鸡排泄物,被排泄物污染的垫料、食物源、病原微生物超标的空气气溶胶等,也是本病潜在的传染源。

2.3 传播途径

主要是球虫卵经消化道摄入(食入性传染)而构成感染;密集型饲养粪污排放、清扫不及时,加大食入传染的几率;疏于落实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外来人员、动物等均可能携原(球虫卵)进入鸡场(舍)而污染饮食源,造成循环再传染。

2.4 流行特点

在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条件下,本病呈常年发病,但以高温、高湿的春夏季节较高发。重点易感鸡群是30日龄以内雏鸡群,将这一日龄阶段的“高危雏鸡群”实施网养或笼养,减少其与地面污染物接触的几率,能有效降低本病发病;养殖环境清洁、高燥、无菌、空气质量达标的条件下,较少发生本病;全封闭饲养的鸡场,采取全进全出制,并随雏鸡的生长发育而合理限密(疏群),尽量减少个体间的接触几率,可降低发病;病史区(场)采用“球虫活疫苗”针对性预防接种,可增强鸡群机体抗球虫能力,获得有效的被动免疫力,从而避免发病。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切断传播途径

球虫病主要通过粪便污染场地、饲料、饮水及其用具,因此要做好鸡场的环境卫生。球虫卵囊伴随粪便排泄后,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经约1~2d发育成感染性卵囊。故鸡场中的鸡粪如果每天清除一次,可以大大降低发病率。饲养场(包括用具)要经常消毒,可用沸水、热蒸汽或3~5%热碱水等处理。同时对病鸡隔离治疗,防止病原体向周围扩散。粪便应堆积发酵处理,死亡鸡应深埋。

3.2 加强管理

尽可能做到每幢鸡舍实行“全进全出”制,各幢鸡舍和各养殖户之间的人员、物品不要交流;鸡舍除进行常规消毒外,在鸡只出售后,一定要彻底清理、杀虫、消毒,并坚持空置两周后在进雏鸡。

3.3 药物治疗

3.3.1 根据不同的预防对象合理用药

肉鸡采用在整个生长期中持续应用抗球虫药,以免产生暂时性的生长率和饲料报酬下降。蛋鸡,种鸡生长周期长,为了安全和经济起见,可考虑建立球虫自然免疫力,既在饲料中加入低于肉用仔鸡用药浓度的抗球虫药,连用6~12周。一般在14周龄后停药,使鸡经历一次“控制性”球虫感染,使之在不发病,不致死情况下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3.3.2 反复换药和变更用药

反复换药是指在同一批鸡进出中更换抗球虫药;变更用药指在两批鸡进出中更换抗球虫药。这样可预防球虫产生抗药性。产生抗药性后,多数情况下并不明显增加死亡率,而是大幅度地降低饲料报酬和生产性能。

3.3.3 联合用药

在同一饲养期内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有协同作用的抗球虫药以增强药效,延缓抗药虫株的产生。生产实践中采用作用球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药物连用,以增加抗球虫药物效果。

刘士俊(1974.12-),男,辽宁省海城市人,大学本科,兽医师,从事动物疫病研究及防治。

猜你喜欢
球虫病球虫鸡场
林下养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研究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守护企鹅,相伴近十年
肉鸡球虫疾病药物防治效果的分析
鸡球虫病的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
鸡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药物治疗和免疫预防
中小鸡场鸡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鸡球虫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鸡球虫病药物防治现状及防控措施
“乾元浩杯”全国优秀青年鸡场海选公益活动河南站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