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艳,高 珊,于 泱,李权超
战时官兵心理防御方式探讨
胡 艳,高 珊,于 泱,李权超
战时;军事人员;心理防御
现代战争证明,军人的心理素质同军人的思想素质、军事素质、身体素质共同构成战斗力量,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思想素质是军人勇敢精神的基础;军事素质是完成战斗任务的直接条件;身体素质是保证提高作战效能的生理物质基础;心理素质则是其他素质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并且直接制约着其他基础素质的发挥。因此,如何有效应对未来信息化战争,强化参战官兵对战场各种应激因素和不良信息的心理调控能力,是军事卫勤保障的重要研究内容。
1.1 以灌输式教育打牢心理基石 灌输式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战争观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军队光荣传统教育等[1]。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官兵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坚定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和人民和平幸福生活而战的决心;通过战争观教育,帮助官兵认清战争性质,增强为正义而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引导官兵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增强敢打必胜的作战信心;通过集体主义教育,使官兵相互信任、相互依赖,获得可靠的归属感与精神动力,增强心理凝聚力;通过我军光荣传统教育,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始终保持坚忍不拔、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灌输式教育主要采取专题教育、英模报告会、形势分析会等集中教育的方式进行。
1.2 以多样化教育激励战斗精神 要培养军人的英雄血性,有计划地开展心理素质训练必不可少[2]。心理训练的方法很多,既有结合部队教育训练进行的一般性心理训练,如日常心理行为训练,也有借助专门的器材手段进行专业性心理训练,如场景模拟训练、挑战极限训练,还有根据特定岗位和作战任务要求进行的特殊性心理训练。上级领导多次提及,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就没有战斗力。应该看到,与西方一些大国比较,我军在心理训练器材研制、心理训练模拟场景设置、心理训练效果评估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需要专业人员加大研究力度,不断跟踪、学习外军在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
1.3 以随机性教育鼓舞作战士气 随机性教育主要是利用自然产生的或人为制造的外部刺激源,在作战间隙中见缝插针地开展教育[3]。比如,当遭敌空袭和火力打击时,可以利用在掩体内躲避炮火的时机,及时进行宣传鼓动,坚定作战信念,消除恐惧心理;当敌人阵地屡攻不下时,可以利用调整部署的间隙,及时传递友邻部队的胜利消息鼓舞士气,消除受挫心理;当信息通道被阻断,与上级指挥员失去联系时,可以在努力恢复信息通道的同时,鼓励大家相信上级会想方设法沟通联系,相信全体同志独立作战的能力,消除焦躁心理。随机性教育的时机是很多的,还可以利用战场立功、火线入党、战友伤亡、清理烈士遗物、地方政府慰问等时机进行教育,确保官兵始终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随机性教育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和内容的多少,而在于时机把握得当,教育内容针对性强。
2.1 舆论控制 舆论控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控制敌方舆论的扩散传播;另一方面是对己方的舆论实行检查监督,保持舆论宣传的纯洁与健康,制造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舆论环境。舆论控制的措施[4]主要有:一是统一宣传口径。统一宣传口径,并不是要求所有的舆论宣传千篇一律,而主要是要求在舆论宣传中保持内外政策的统一性。进行宣传的口径必须统一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战略意图下,要紧紧围绕有利于夺取战争胜利的主线,大力宣传我军作战的有利条件,坚定参战人员的必胜信心;大力宣扬战场上涌现的英雄事迹,鼓舞官兵的士气。为了保证宣传口径的一致,必须实行严格的新闻检查和监督。二是要及时消除敌人的舆论宣传影响。指挥员要随时掌握所属部(分)队的舆论传播情况,对敌方的舆论宣传实行有效的干扰和破坏,对造成扩散的要及时予以驳斥,从而把敌人的舆论宣传影响限制在最低限度。三是做好群众宣传工作。参战部队官兵要积极做好战区群众的宣传工作,依靠地方政府和战区群众工作骨干,动员和统一军民的言论和行动,争取群众舆论的理解和支持。
2.2 谣言控制 散布谣言是敌人进行心理战的一种手段和最普遍运用的一种方式。它一般具有分裂作用、烟雾作用、诱骗作用和瓦解作用。及时消除谣言,对保持官兵心理的纯洁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控制谣言,一方面,要为部队提供正确的信息来源,保证正面信息传播渠道的畅通。特别是要注意及时向所属官兵通报敌我态势、友军情况,满足官兵对战场信息的迫切需求,同时防止谣言侵入。另一方面,发现谣言传播后,应立即组织调查了解,及时将情况上报,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谣言的传播和扩散,并根据谣言的内容和影响,用事实和道理及时予以揭穿,消除其不良影响。
2.3 宣传品控制 宣传品是指敌人投放的一切载有心理战内容的物品和传播心理战信息的工具,包括宣传单、报纸、广告、书籍、杂志、光盘、音像带等。战前,要针对敌人投放心理战宣传品的特点,加强对干部战士的教育,使之了解敌人心理战的阴谋,对敌投放的心理战宣传品,做到不看、不传、不保留,做好预先防范工作。战中,对敌投放到我阵地的心理战宣传品,一经发现,应立即上报,并迅速组织心理战防御的骨干收缴封存,不使我方官兵接触、阅读和保存,并在政治机关专人监督下销毁。必要时,收缴的宣传制品选样上送,以供上级机关识别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影响。
3.1 战前心理评估 战前心理评估包括心理应激状态、恐惧焦虑程度、作战士气等方面,将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及时对心理反映强烈的个体进行疏导和心理教育工作。根据不同作战任务和不同作战岗位,开展战斗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心理训练等,必要时可单独或群体进行心理咨询、晤谈,掌握其动态情况,辅助筛查有可能出现过度应激反应或精神疾病的人员。
3.2 战场心理应激分级 战场心理危机主要分为三大类型:一是战场负性应激反应。表现为因战场上过度紧张而控制不住自己,知觉、记忆、思维、言语和行为均受到影响,大脑产生抑制,出现多汗、失眠、记忆减退、动作失调等症状。二是战场神经症。表现为产生精神障碍、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易兴奋、易激惹、易疲劳、易衰竭。三是战场精神病。表现为对周围的事物感知不清、意识模糊和极度恐惧,出现愤怒、惊慌、兴奋、幻觉等,产生冲动行为或盲目逃避行为。
3.3 战场心理危机干预 根据情况战场心理危机干预一般可分为三个等级[5]。第一级是“自救”、“互救”。在心理疾病专家指导下,由平时经过训练的基层卫生人员实施。救治措施是使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官兵脱离危险战斗地区,帮助其控制过度激起的生理状态,指导其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如调整呼吸,放松冷静,尽快恢复理智。采取这种措施的结果,可使大部分官兵恢复正常。第二级是战场救治。如果由于战场情况紧急或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官兵出现较重的急性应激反应,不能通过自救和互救解决问题,须进行战场救治。战场救治由战场心理疾病专家和有经验的部队心理疏导人员实施。治疗措施包括:使心理致伤人员保持安定,视情况给予食品、水和睡眠保证,对极个别病情严重的,要使用镇静剂;对心理致伤人员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调适,通过倾听与交谈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并安排伤员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促使其尽快恢复作战能力。第三级是后方救治。若战场救治无效,应送到远离战斗地区的后方治疗机构,进行较为长期的确定性的治疗。
4.1 强化适应性训练 一是心理适应训练的情况设置要逼真,根据敌军的特点,设置多种复杂的情况。如火障、敌情、放射性沾染等;可以出乎意料地设置突发的新情况,使官兵经受锻炼和考验;还可利用现代化的音响设备,使官兵经受听觉和心理上的刺激。现代战争中,强烈的爆炸、炫目的闪光,对军人的心理刺激最强烈。二是心理适应训练的情况设置要全面。应根据以往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实战情况和敌军作战的特点,尽量全面设置战场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只有当官兵对战场上可能出现的情况有预料,对各种情况的处置有办法,心理上的压力就会减弱,不会有紧张和恐惧感。应在情况预料的基础上,拿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处置办法,并使官兵熟练地掌握[6]。
4.2 提高心理制胜能力训练 自我暗示就是运用意识的暗示功能来主动地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自身心理相对稳定的训练方法。如进行海上航渡作战时,可暗示自己:“我精力旺盛,浑身是劲,我根本就不感到有什么紧张、烦躁。”这种自我对话的语言,对人体起着非常重要积极影响,使人不断提升正能量,从而消除心理疲劳。此外,运用自我暗示法还可以结合呼吸放松调整、动作思维表象和肌肉三线放松法一起实施,效果会更好。自我暗示法已成为官兵执行任务时最大限度地利用身心能量的一种很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4.3 加大不良心理控制能力训练 科学研究认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在掌握一定调节和控制生理变化的手段和方法基础上,才能实施有效的心理控制,保持心理稳定[7]。通常调节方法主要有:(1)放松法。战争环境的刺激往往会引起人的身体和精神高度紧张,而这种紧张又会加剧心理的紧张,进而带来多种不良反应。实践证明,在紧张和恐惧之时,如果有意识地做一些放松活动,或将注意力从那些危险或觉得危险的事情上转移到完成任务上来,就可缓解紧张程度,紧张的情绪就可得到有效控制。(2)暗示法。运用语言信息或某种特定方式来主动地调控自身的心理状态。如,“我不感到紧张,我很镇定”“我一定能完成任务”等,可以有效地解除心理负担,消除心理不良反应,防止无谓地消耗神经能量,从而增强自己的力量和能量。(3)转换法。外军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执行任务中如果代之以乐观向上的情绪,就能降低心理紧张程度,达到有效的心理控制。
[1]董 焱,沈兴华,蒋春雷.舰艇长、远航心理防护措施探索与实践[J].海军医学杂志,2012(4)230-233.
[2]王芙蓉,陈 林.美国陆军心理韧性培育-军人综合健康计划研究综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3):568-570.
[3]王应立,李权超.实用军人心理学[M].广州出版社,2004:212-214.
[4]王和平,杨世松.信息对抗中心理调适研究[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36-40.
[5]李权超,于 泱,胡 艳,等.多样化军事任务心理救援的开展[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4):207-210.
[6]杨艳贞.心理服务在提高军人战斗力中的作用探讨[J].东南国防医药,2014,16(5):556-557.
[7]弓雪莲,陆国才,朱 海.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卫勤保障建设的思考[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1):166-168.
(收稿:2015-03-13修回:2015-04-22编校:韩纪民)
R 395.1
A
2095-3496(2015)03-0180-03
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十二五”课题资助项目(CWS11C022)
510507广东广州,广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胡 艳,高 珊,于 泱,李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