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煜恒 陈 军 王会聪 骆桂兰 汤传全
(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江苏镇江212400;2.句容市龙泉大鲵繁殖中心,江苏镇江212400)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us)俗称娃娃鱼,隶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被称为“活化石”。近些年,人为因素导致生存环境丧失、栖息地破坏以及过度利用,对大鲵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种群急剧减少,许多地方的资源枯竭,甚至濒临灭绝。为保护这一物种资源,我国已于1988年将娃娃鱼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际濒临绝种生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把大鲵列为国际濒危野生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与《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均将其列为极危(CR)等级[1]。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我国已建立了25个大鲵自然保护区[2],同时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大鲵驯养繁殖试验。由于大鲵肉质鲜嫩、味道独特,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极高,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在美容养颜、增进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防癌抗癌等方面功效显著,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自1978年我国首次大鲵人工繁殖成功以来,经过近30年的研究和推广,大鲵的人工养殖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成为一项新兴的养殖业。
我国广大科研人员在大鲵的资源调查、生态习性、解剖、组织、生理、生化、胚胎、血液、营养成分和养殖水体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基础研究[3-7],同时为提高养殖效益,国内学者从养殖模式、设施、养殖密度、水温和水质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8-14],基本掌握了现有养殖模式下大鲵养殖所需要的各种基本条件,大大促进了大鲵养殖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大鲵饵料研究、营养需求和配合饲料开发等不断进步。
随着大鲵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水平日益提高,作为占大鲵养殖成本将近75%左右的饵料也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相关的营养与饵料研究不断推进和展开。大鲵是动物食性的大型两栖动物,在幼鲵开食阶段主要以水蚯蚓、水蚤、小鱼虾、水生昆虫幼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饵料;成鲵则以鱼虾、蛙类、软体动物、肉类、水生昆虫和贝类等为饵料[15]。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杨焱清等[16]通过1992~1993年连续两年的幼苗培育观察,证实幼苗喜食动物性饵料,不食植物性饵料,其中投喂小水生昆虫幼体幼苗生长最快,搅碎的小鱼虾效果次之,搅碎的猪肉、牛肉和羊肉也是幼苗的饵料,但其适口性有差别,容易坏水只能作为饲料(水生昆虫幼体)缺乏时的补充。李灿等[10]使用投喂摇蚊幼虫、猪肉、牛肉、羊肉和小鱼虾投喂一龄幼鲵(0.7 g左右)的过程中发现摇蚊幼虫和小鱼虾是其适宜饵料。欧阳力剑等[17]使用红线虫和人工饲料进行投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线虫更适宜作为大鲵幼体(0.3 g左右)阶段的养殖饵料。在目前幼鲵的养殖过程中,其开口饵料大都使用人工培育的红线虫,而金立成[18]选取均长10 cm、均重为30 g大鲵幼体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和动物饵料,试验结果表明,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幼鲵生长速度要比摄食动物饵料的快,人工配合饲料的饲料系数要远远低于野生杂鱼,降低了饵料成本,这说明幼鲵能摄食配合饲料,而且比一般的动物性饵料更具优势。
在成鲵养殖上,陆敬波等[19-20]根据大鲵养殖场常用的饵料,筛选出麦穗鱼、沼虾、鳙鱼肉和虹鳟鱼肉来探究大鲵对四种饵料的喜食率,结果表明麦穗鱼作为人工养殖大鲵的饵料较合理,不仅喜食率高,而且饲料易得、价格低廉,是二龄大鲵养殖中较好的饵料。泥鳅活饵较白鲢鱼肉更有利于大鲵[(172±17.48)g/尾]的生长[21];而邰定敏等[22]认为,与活鱼相比,鱼肉能加大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大鲵可以随时采食,减少了消化和采食的时间,缩短了进食周期,而且相同重量的鱼片所含的营养物比活饵高,所以相同种类的新鲜鱼片可代替活饵。陈碧霞等[23]使用鲻鱼、黄带鲱鲤及黄鳝作为饵料鱼饲喂均重为385~465 g的大鲵2个月,结果发现使用几种饵料鱼混合喂养比单一饵料鱼喂养生长速度快,此外黄带鲱鲤及黄鳝的饲养大鲵的喂养效果要比饲喂鲻鱼的好。在人工养殖状态下,大鲵饵料比较单一,虽然饵料量比较充足,但营养不够均衡,因此在养殖生产中,投喂单一的饵料,可能会导致营养缺乏,不利于大鲵生长。综上所述,大部分研究仅选用当地易获的饵料投喂后观察生长情况来判断,由于饵料的不同、大鲵规格不同、养殖环境的差异等多种因素,导致现在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在目前成鲵的养殖过程中,大部分养殖场使用的为当地易得的鱼虾等鲜活或冰鲜饵料,如白鲢、花鲢、鲤鱼、鲫鱼、泥鳅和其他野杂鱼等,各个养殖场可根据本地饵料资源的情况来决定主要投饵的品种。
鱼类的营养需求是指鱼类所需要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其研究方法基本有三类:一是分析自然水域鱼类消化道中食物的种类、数量等;二是分析鱼体的物质组成和生长速度,以鱼体的组成判别鱼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种类;三是通过养殖试验的方法,分别设计某种营养物质不同浓度梯度的饲料,养殖一段时间之后测定鱼体的组成与生长速度,计算出鱼体所需要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24]。关于大鲵营养需求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各阶段的营养需求标准,相关的研究报道也较少。金立成[18]选用30 g的幼体和500 g的成体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大鲵幼体蛋白质需要量为42.3%~45.6%,成体蛋白质需要量为43.8%~48.9%;同时其认为添加脂肪能促进蛋白质的利用率,当水温在20~24℃时,添加量为2%,15~20℃添加量为4%,10℃以下可以不添加,饲养20 g以下幼体,也无需添加,这仅仅是脂肪在饲料中添加量,并未对脂肪这一营养素的需求量进一步研究。金立成[25]指出,亲体培育期间,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2%~45.8%,糖为10%~12%,脂肪为2%~3%,维生素、矿物质为1.5%,能满足亲体性腺的发育。
至于在必需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需求量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对这些营养素的研究还局限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测定。艾为明等[26]利用生化手段对 1龄人工模拟生态养殖子二代大鲵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得大鲵肌肉(鲜样)中粗蛋白含量16.93%,粗脂肪含量2.70%,水分含量79.00%,粗灰分含量1.14%。罗庆华[27]对宣恩县野生大鲵、靖安县仿生态养殖大鲵、桑植县与湖南润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长沙基地人工养殖大鲵的肌肉中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并测算出平均值(见表1)。
表1 大鲵肌肉中氨基酸组成和含量(%)
李林强等[28]报道了大鲵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见表2)。黄世英等[29]研究表明,大鲵肌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依次为镁、锌、铁、钙、磷、锰、铜,干样中含量分别为12.7、8.1、7.3、7、5、2.35 mg/kg和0.8 mg/kg。刘绍等[30]报道大鲵肝脏中维生素含量丰富,VB1、VB2、VA、VD 与尼克酸的含量分别为 0.8、3.7、11.34、0.017 mg/kg与21.9 mg/kg。目前,关于大鲵肌肉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等组成和含量的研究较多,但研究数据往往有所差异,这可能与所取样品的大小、地域、饵料组成等不同有关;此外,对矿物质与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研究相对较少,对确定营养需求缺乏参考意义。在当前大鲵营养需求研究不够系统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鱼体物质组成粗略估计大鲵的营养需求,但要精确掌握其各营养素的需求量还需进行系统的养殖试验来确定。
表2 大鲵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
目前,由于养殖观念和缺乏必要的基础性数据,大鲵配合饲料的开发相对滞后,对其配合饲料的研究仅见于与大鲵天然饵料的对比试验,而且研究结论也不一致。金立成[18]首次报道了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大鲵的养殖效果,通过在1987~1989年三年时间的养殖试验,结果发现人工配合饲料比动物饵料饲养幼鲵生长速度要快33.3%,成体快37.5%;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幼体的饲料系数为3.2,成体的饲料系数为2.8;而动物饵料饲养幼体的饲料系数为5.3,成体的饲料系数为4.8,其饲料配方及营养成分见表3。同时,该试验还发现当饲养幼体和成体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有所差异,但不能高于50%或低于40%,否则会影响大鲵的生长发育;另外试验表明在不同水温下,饲料中适当添加植物油或鱼油可提高大鲵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在饲料中添加1%的花粉时,大鲵的生长速度要比没有添加花粉的快5%~8%。陈喜斌等[31]用20种不同组成、形状和加工方法制成的饵料以不同的投饵方式对大鲵进行诱食试验,水温13.5~27℃,结果表明,20种饵料均能影响大鲵的采食,大鲵喜食泥鳅、猪肝、猪肉等天然饵料,对半天然人工颗粒饵料以及对以鱼粉、豆粕为主的人工饵料也均能正常摄食,但后者鱼粉含量不宜过低;大鲵主要在水中摄食,很少在岸上摄食,饵料形状以长条形为宜。欧阳力剑等[17]采用某公司制作的针对大鲵幼体的微颗粒开口饲料和红线虫投喂幼鲵(0.3 g左右)47 d,结果表明,摄食红线虫的大鲵幼体组生长发育明显好于摄食人工饲料组,其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如下(%):粗蛋白≥51.0,粗脂肪≥10.0,粗纤维≤3.0,粗灰分≤16.0,钙≥2.0,总磷≤1.5,赖氨酸≥3.0,水分≤12.0。该试验结果与金立成的研究结论相反,但进一步说明了大鲵幼体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还需对大鲵的摄食机制、生长规律、饲料适口性和饲料营养成分是否满足生长需求等做深入的研究。金立成[32]于2001年又进一步改进饲料配方,使用鱼粉35%、血粉8%,AP301 15%,α-淀粉3%,骨粉10%,黄豆粉9%,酵母1%,维生素1%,复合酶0.5%,生精散1%,总添加物5.5%制作成营养成分为粗蛋白46%~50%、粗脂肪3%~4%、粗纤维2%~3%、粗灰分7%~9%、无氮浸出物23%~25%、钙2.5%~3.5%、磷1.5%~2.5%,蛋能比(C/P)5.91的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大鲵,试验结果表明,第2组大鲵(553.6 g)增重是对照组(508 g,投喂小杂鱼)的1.97倍,第2组饲料系数2.67远低于对照组的6.52,再次证明配合饲料的效果要显著优于小杂鱼;同时指出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这四种氨基酸在大鲵体内极为重要,在配方中要保持足够的含量,尤其是精氨酸能促进雄性生殖腺的发育,其含量要略高于其他氨基酸。综上所述,目前在大鲵人工配合饲料上的研究报道太少,仅少数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大鲵配合饲料的研制开发,而且这些研究不够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大鲵各阶段营养需求的不同、饲料的适口性、饲料的加工工艺等都会影响配合饲料的使用效果。
随着人工养殖技术不断成熟,我国大鲵产业迅速发展。据统计,仅陕西省2012年大鲵产量就达907 t,产值14.98亿元,同比增长63%,占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的28.9%。作为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和朝阳产业,大鲵养殖业每年以30%的增长速度发展。鉴于国内大鲵养殖产业的快速兴起和发展,尽快解决养殖产品进入市场的问题显得日益迫切。农业部将于2015年6月1日起实行养殖大鲵及其产品的标识化管理,经营利用和运输具有标识的养殖大鲵,不再需要申办相关审批手续,各地渔业部门不再向其发放“经营利用许可证”和“运输许可证”。这一举措将有利于商品大鲵进入普通百姓的餐桌,促进大鲵的饮食消费,推动大鲵养殖业更快的发展。
在看到大鲵养殖产业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我们也需关注目前商品大鲵的市场价格逐年降低,已经接近或低于养殖成本,如何保持大鲵养殖的盈利空间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养殖技术方面,通过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加快大鲵的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成本或许是一条出路。首先,目前养殖大鲵的活饵料占总成本的75%以上,饵料系数约为7,而配合饲料的饲料系数在2.8左右,随着饵料鱼资源下降其价格将不断上涨,人工养殖饵料鱼综合费用将远高于配合饲料;其次,饵料鱼的营养单一、转化效率低,不能完全满足大鲵各阶段的生长需要;第三,饵料鱼的使用可能携带病菌,导致大鲵的发病。当前大鲵鲜活饵料的饲养方式已不能适应大鲵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和盈利空间下降的趋势,使用成本经济、品质稳定和安全环保的人工饲料替代传统生物饵料将有利于提升大鲵养殖业水平,对于大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表3 大鲵人工配合饲料配方及营养成分
近年来,大鲵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开发刚起步,大鲵不同生长期的营养需求,对各种饲料原料中主要营养物、氨基酸、能量等的消化率这些基础性数据还需进行系统的研究,只有通过养殖试验等科学的方法确定大鲵生长各阶段的营养需求,从而制定出全价和合理的饲料配方,才能为我国大鲵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