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南枝 宋改环 仇春波 裘亚君 张霞红
妊娠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的护理
胡南枝 宋改环 仇春波 裘亚君 张霞红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E),DVT和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1]。妊娠期独特的生理及内分泌特点(妊娠子宫压迫左髂总静脉;高雌激素状态促进肝脏产生凝血因子,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诱发DVT[2-4]。妊娠合并DVT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本病易引起孕妇身体及心理上的强烈不适感,在并发PE时,更可直接威胁母儿的生命安全。2006年5月至2014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妊娠合并DVT患者9例,经精心治护均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24~37岁,平均27.1岁;初产妇7例,经产妇2例;孕12~28周3例,孕28周以上6例;于发病1周内就诊7例,于1周后就诊2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中因突发左下肢疼痛、肿胀就诊者8例,因右下肢肿胀就诊者1例。中央型DVT 5例,表现为大腿股内侧和股三角区静脉走行区有压痛、疼痛感;周围型DVT 2例,表现为小腿疼痛,Homan征(直腿伸踝试验)阳性;混合型DVT 2例,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逐渐扩散至大腿部,下肢呈弥漫性水肿。9例患者均经彩色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均未行肺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就诊时未发现症状性PE。肺动脉均压均<25mmHg,血液D-二聚体均>1 000μg/L,患肢周径比健侧粗[大腿增粗(4.3±0.8)cm,小腿增粗(2.9±0.7)cm]。
1.3 治疗方法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4 000U抗凝治疗,2次/d,同时复查患者D-二聚体水平[5],直至患肢症状好转并D-二聚体转阴。
1.4 结果 抗凝治疗1~2d后患肢肿痛开始缓解8例,1~2周后,下肢疼痛感基本消失,患肢肿胀明显缓解或消失。1例孕35+3周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轻度右侧胸痛、胸闷,伴轻咳及低热,并出现先兆早产症状,体温38.2℃,血压143/87mmHg,心率91次/min,彩色超声检查提示肺动脉均压23mmHg。患者拒绝中止妊娠、肺动脉CTA检查及溶栓治疗,给予对症、保胎治疗1周后症状逐渐消失,至孕39+4周行剖宫产术分娩1健康女婴。本组患者无致死性PE、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经治疗及护理,患者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3.7d。随访期间彩色超声检查示患肢静脉完全通畅6例(66.7%),部分通畅3例(33.3%),所有患者未再发肢体疼痛及肿胀加重,未发现症状性PE。
2.1 患肢护理 发生DVT时孕妇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双腿至高于心脏水平20cm[6];做足部屈伸运动(平卧位,双腿自然放松,患足做主动足踝跖屈50°背伸30°运动,24次/min,5min/次,3次/d)。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按摩患肢,预防栓子脱落引发PE;密切观察患肢肿胀、足背动脉搏动、患肢周径,观察患肢皮温、颜色、有无渗出及浅静脉扩张等。病情稳定后穿弹力袜。本组9例患者均未出现患肢皮温降低、皮肤青紫、肢体渗出及浅静脉怒张症状。
2.2 并发症护理
2.2.1 PE护理 密切观察有无PE的症状及体征,如呼吸困难、咳嗽、发热、胸痛等,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一旦出现疑似PE症状,在通知医生的同时,立即给予患者平卧位,避免剧烈翻动,避免患者做深呼吸、咳嗽。及时予以支持性护理,如建立静脉通道、高流量吸氧、生命体征监护及连续胎心监测等。本组1例孕妇发生症状性PE,患者拒绝行CTA检查,继续抗凝治疗后症状消失。2.2.2 出血护理 抗凝治疗前了解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监测凝血功能,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鼻腔、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颅内有无出血征象,若有发现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本组患者抗凝过程中均未发生出血。
2.3 心理护理 妊娠合并DVT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下肢疼痛及肿胀。生理上的不适及对腹中胎儿的担忧使得患者易产生焦虑、烦躁情绪,导致睡眠及胃纳差。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的目的及方法。针对患者所关心的母儿并发症及预后等问题给予解释,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配合治疗。本组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心理状况均由初始的焦虑担心转为乐观开朗,情绪稳定,并积极配合治疗。1例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症状性PE,启动多科联合会诊的同时,有心理咨询师资历的护士配合抢救治疗,顺利渡过危险期。
2.4 产科护理 在抗凝治疗中不仅要考虑母体安全,还要顾及胎儿的安危。低分子肝素钙虽不易通过胎盘屏障,但易引起孕妇早产或胎死腹中[7]。护士须密切观察患者宫缩及胎儿情况,指导患者自数胎动(1次/4h),胎心监护(1次/d),必要时行B超监测。本组1例患者出现症状性PE及先兆早产迹象(不规则宫缩、阴道分泌物增多),平均胎心150次/min,无激惹试验阳性。患者拒绝中止妊娠、肺动脉CTA检查及溶栓治疗,经内、外、产科联合会诊,给予对症、保胎治疗1周后症状逐渐消失,至孕39+4周行剖宫产术分娩1健康女婴。因此,加强内、外、产科协作可提高妊娠合并DVT的防治水平,对保障母儿安全、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并发症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2.5 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
2.5.1 药物的使用及指导 出院后随诊,继续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直至分娩前。告知药物的功效及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对出血征象的自我检查。分娩前24h停用低分子肝素钙,产后12h重新进行抗凝治疗,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华法林(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调整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在2.0~3.0,停用低分子肝素钙,继续应用华法林规范抗凝至少3个月。
2.5.2 饮食及运动指导 孕期避免进食高胆固醇食物,多进食低脂、高蛋白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鼓励孕妇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临近分娩期,多进食清淡且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以增加体液,预防脱水。指导孕妇在补充钙剂的同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散步、瑜伽、适度的牵拉运动等,预防2,5-二羟基维生素D的缺乏[8],从而降低DVT的发生风险。2.5.3 健康教育 嘱孕妇睡眠时尽量采取左侧卧位,减轻子宫对髂静脉及下腔静脉的压迫,促进静脉回流。休息时可将双腿抬高,同时双侧小腿按摩,4~6次/d。通过开设助产士门诊及孕妈咪课堂向孕妇,尤其是高龄、吸烟、肥胖(BMI>25)、多胎妊娠、多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子痫前期及子痫、妊娠期糖尿病等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对DVT的症状及预后有初步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病变,从而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本组9例患者因发现、治疗及时均好转出院。对有妊娠期并发症的孕妇应于产前6周严密监测,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肝素预防DVT。
静脉壁损伤、血液流速缓慢和血液的高凝状态是DVT形成3个主要因素[9]。当孕妇发生单侧下肢疼痛、肿胀(尤其是左下肢)时,应第一时间考虑到DVT发生的可能性。在抗凝治疗妊娠合并DVT时,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加强患肢护理,关注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效的护理宣教及全面的心理护理既能促进患者康复,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及母儿的安全。
[1] 李晓强,王深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0(3):53-57.
[2] 盛华均,孙善全.左髂总静脉的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23(6):612-616.
[3] 孙平,董典宁.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20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6(12):911-916.
[4] 刘玉珍,张震宇,郭淑丽.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1):53-55.
[5] 顾建平,徐克,滕皋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7):505-510.
[6] 陈秀丽.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39-40.
[7] 潘美珠,陈玉琴,苏琼英.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及护理措施探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732-733.
[9] 沈玉兰,徐梅,耿息风.早期护理干预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9-30.
2015-03-23)
(本文编辑:李媚)
315020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