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控制理念

2015-01-21 23:34郑建中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5期
关键词:网络模式思想政治教育

郑建中

摘 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兴起的教育模式、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综合性教育现象,它涵盖了虚拟性、自由与平等性和生活化的诸多特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现代国家的社会治理和控制的主战场,这个主战场开始从过去的依附性转向自主性社会控制,从封闭性向开放性控制和从求稳定性向求发展性控制的转变。社会控制模式的转变,使得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理念需要统合统一性和协同性、主导性和多元性、常态性和敏感性等方面的多重综合。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控制;模式;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131-02

随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许多学者从政治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角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许多积极有效的成果。然而,从社会学的角度,特别是从社会控制的视角来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却还很少见。而社会控制是维系任何一个社会正常运作的必然方式之一,对于网络社会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应当蕴涵着对社会、群体或个人在网络环境中的内在与外在控制。因此,我们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有必要从社会控制这样的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方法着手,进一步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和问题领域,这对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非常有价值的。

社会控制,从概念的生成与实际的运用,我们都可以明确地说,它本质上就是社会对其成员进行思想和行为的规范,“是对社会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各种关系的疏导、协调与管理,其目的是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1]正如前文所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自身和网络环境所应采取的积极的、主动的社会控制与引导的教育方式,它包含着对网络社会风险、网络社会思想秩序、网络个体行为和网络技术的充分把握等多方位的控制。而为了达成这样的社会控制,也为适应网络时代对社会控制的新需要,我们首先需要确立新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控制理念,为网络思想政治的社会控制路径的选择创造观念前提。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有统一性与协同性相结合的社会控制理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对象、教育模式和教育载体,是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而兴起的。与我国的互联网信息管理一样,都存在着领导力相对薄弱,管理比较混乱的局面。我国信息化管理的知名专家汪玉凯教授在《国家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研究》建议稿中指出,我国当前信息化管理在体制和机制上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管理机头缺乏权威,难以统揽全局。”[2]有权威性的管理机构的缺失,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管理体制问题,也就是说,信息化管理缺乏强有力部门的统筹规划,这个问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是一个非常显著的问题。当前,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归口于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党委宣传部门,但是,互联网技术是一个复杂的高技术含量的新生事物,涉及到科技、公安、保密、新闻等多个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行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只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或者说更大责任群体在于中国的各个行业之中,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狭义的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控制权的问题。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部门多、人员广,因此,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舆情收集、分析和应对就常常会出现上情下达的脱节、横向协调的茫然等情况。

因为强有力的统一筹划的部门缺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方的协调机制、协同工作就存在着巨大困难。互联网涉及全局,渗透和融合教育、宣传、新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要使得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不出现顾此失彼,就需要加强各方协同工作。就是每一个具体的部门,要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舆论宣传部门、网络技术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协同“作战”,方能达到良好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的效果。同时,网络的交互性特点,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协同治理提供了新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实施者与教育受众之间的“心约”过程,也是应用相应的实践模式去实现受众思想政治接收、转化的重要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于理论的阐述、行动的展示去致力于解决受众的各方面问题,也就不再是教育实施者独白式的话语方式,而是将实施教育的过程通过范围广泛的、有一定社会经验的社会主体参与式、协商式的对话,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和协同性相统一,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要求,“没有网络完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中央层面设立了由习总书记担任的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是要统一网络管理的战略全局,在组织架构、行动机制上进行统筹协商、整体性的谋划,而在地方各级各类涉及网络的相关部门,也需要统一部署、统一谋划和实施,尤其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的高校群体,更要统一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主导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的控制理念

文化的多元化是当今文化生态的事实与必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扩大文化的多样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这种环境下实现教育工作的实效,就需要在多元化的文化情境中,树立起教育内容和价值引领的主心骨,以核心价值引领文化多元性。也就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24个字高度概括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是整合引领网络多元化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的综合概括,是我们党维护社会稳定、凝聚社会认同和锻造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举措。在网络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构建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主导和引领机制,是对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峻挑战。在互联网突飞猛进的时代,网络社会呈现的价值观的多元化促进了网络社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这对网络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正是因为价值是对于“人”而言,价值在“主体”、“标准”和“取向”上越来越多样化、分立化甚至对立化,这在社会转型和深化改革的道路导致了“核心价值”和“多元价值”的长期对立,这在互联网技术自身的政治属性上,尤其是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中,这种矛盾和对立正日益凸显。比如,今天庞大的高校大学生群体,不乏存在着价值选择的迷茫、价值观的虚无主义倾向的人,他们流连网络空间,或以各种网络游戏打发时间,“游戏人生”,或是在各种论坛里充当网络负面新闻的水军,甚至成为职业意见领袖,以所谓多元文化、多元价值为幌子,散布模糊“光荣”和“耻辱”界限的言论,甚至散布反党反国家的敌对言论,形成了很坏的网络影响。endprint

笔者认为,教育之所以需要和必要,就在于它是价值的引导和价值创造的过程,因此,网络思想政治理论就是要坚持在教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培育受众的正确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优秀的传统价值观、现代进步的价值观相互融合,旗帜鲜明地在网络中坚持主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引领性于教育工作的全部过程之中。一方面,要在网络空间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价值转化为易于受众接受的内化方式,也就是使得网络能够充分满足受众的合理利益之需求,将互联网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普及到受众可资获取的途径之中,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贯穿始终。另一方面,要建全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体系,通过宣传和引导的结合、柔性和刚性的统筹、显性和隐性的综合,以广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等多样化的媒介,多管齐下、综合教育来实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最大程度的认同和践行。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常态化与敏感性相结合的控制理念

网络作为今天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极大地拓展了个人的自主观念与行为表达方式。在这种多样化的网络生活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把握住日常性制度化工作,又要特别注重对突发性敏感事件的及时应对,做到常态化工作与敏感性事件的有效消解相结合的控制理念。

常态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就是要将日常的、零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集中性的、长期化的教育机制的转换,突出对网络空间相对碎片化的教育过程进行制度化的设计。由于制度具有“构造了人们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烈结构,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因此,它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3],因此,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就是要实现其根本性、持久性和可预见性的意识形态的目的。首先,要明确组织领导的制度化。中央实现了由习总书记担纲的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而地方也就要建立由党委一把手负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领导机制。地方和高校团体要明确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调动本区域、本单位中的各方面积极性,形成职责明确,内外兼修,齐抓共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实现组织领导的制度化、经常化。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要制度化,比如,当前就要明确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好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主基调,在要求上,要“具体化、层次化、规范化”[4]。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网络的虚拟性和平等性的特点,做到循序善诱、步步为营和巩固提高的教育策略,以制度的规范性、长期性来树立教育的权威性。最后,还要注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条件制度化。各级各类党委机关要进行教育队伍的建设,尤其是要建立属于网络正能量的时事新闻评论员制度,加大力度扩充能够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网络推手”,用以对抗不良网络信息扩散。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建设的成效要比网络删帖、网络控制“防堵”方式的效果要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制度化的建设能够解决日常化、生活化的思想理论问题,对于日常突发的网络舆论舆情,则需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因为网络已成为人们的生存方式,网络空间是各种突发舆论的集散地和扩音器,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预警和控制,就会在扩散和变换过程中出现连串的衍生、连环突发事件,直至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面对突发的偶发事件,网络媒介一方面能发挥突出的“耳目”功能,实现下情上达、外情内达,充分反映网民的多元合理诉求;另一方面也需要发挥网络媒介的“喉舌”功能,旨在上情下达、内情外发,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性,确保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发挥它应有的功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发挥网络的“喉舌”功能,也要坚持其“耳目”功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多元文化与价值选择的双向互动,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同顺.互联网技术的政治属性与意识形态——互联网鱼意识形态研究的批判与反思[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6).

[2] 汪玉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由来及其影响[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4,(3).

[3] 道格拉斯·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3.

[4] 陈万柏,欧玲.制度与规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2).

[责任编辑 李 可]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模式思想政治教育
永续债券探析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